1、2013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2分) A 彷 徨( png) 枘 凿( ru) 绰 刀( cho) 恪 ( k)尽职守 B风 骚 ( so)佝 偻 ( lu)秘 诀 ( ju) 锲 而不舍 (qi) C 嬉 戏( x)恐 吓 ( h) 作 揖( zu)吹毛求 疵 (c) D污 蔑 ( mi) 嗔 怒( zhn) 襁 褓( qing)根深 蒂 固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佝偻( lu); C.嬉戏( x); D.嗔怒( chn), 襁 褓( qing)。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2、主要是字音。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 “蚌 ”只有地名 “蚌埠 ”中读 b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认读练习和理解运用。 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2分) A恼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起义谀词 B自知之明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 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汛 D世外桃园一愁莫
3、展面面相觑桑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泥民百姓 ”应写作 “黎民百姓 ”, “断章起义 ”应写作 “断章取义 ”;C “根深帝固 ”应写作 “根深蒂固 ”; D “世外桃园 ”应写作 “世外桃源 ”, “一愁莫展 ”应写作 “一筹莫展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
4、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俱往矣 ,数 风流 人 物 ,还看今朝。(风流 :杰出不凡。 )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 ,都叹气 吹嘘 。 (吹嘘 :嘴里嘘气。 ) C我母亲对我们的 拮据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拮据 :手头紧 ,经济境况不好。 ) D 不言而喻 ,在创造的宇宙里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答案: B 试题分析: D.“不言而喻 ”的意思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
5、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 理解词语含义。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2分) 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 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 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A B C D 答案
6、: C 试题分析:这四句话讲的都是与奥运火炬材料有关的,先找出第 1句 “为什么 ”“ 因为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 ”“ 再说 ”“ 所以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乱句重组的能力。 点评: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苹果皮 那是 30多年前的事了 。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
7、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 :“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 “好香,好香。 ”哥哥说: “咱们吃 吧。 ”我说: “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 “咱们吃吧 ”,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 “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 ”
8、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 “好好好。 ”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 “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 ”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 ”妈妈说: “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 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 ”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 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 “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 ”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
9、,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 “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 ”妈妈笑着说: “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 ”奶奶又擦了 擦眼泪说: “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 “伸手。 ”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 “吃吧,孩子。 ”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 “妈妈
10、,苹果皮是苦的。 ” “苹果皮苦? ”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 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 “你这小鬼头哟。 ”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 “真甜真香啊。 ” 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小题 1】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 “我和哥哥 ”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 3分) 答:( 1) ( 2) ( 3) 【小题
11、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 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 2分) 答: 【小题 3】第 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哥哥为什么说 “苹果皮是苦的 ”?( 3分) 答: 【小题 4】第 段说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美好的心灵 ”的具体含义。(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例如: 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 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闻等(写出 3句,对一句得 1分) 【小题 2】设置悬
12、念或埋下伏笔 【小题 3】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哥哥故意说 “苦 ”,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小题 4】尊敬老人,疼爱子女。 【小题 1】试题分析:事情发生在 30 年前,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贫穷的年代,“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 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 “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 “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 好香,好香 ”这些语句都表现了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
13、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 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2】试题分析:奶奶把苹果给我和哥哥后说 “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这就会然给读者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不能让妈妈看见呢?给文章设置了一个悬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
14、答。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小题 3】试 题分析:当哥哥说苹果皮是苦的时,妈妈很惊讶,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嚼了嚼。我们可以得知,哥哥是故意说苹果皮是苦的,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 4】试题分析: “随着岁月的
15、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 ”一 句中,美好的心灵实际上是指妈妈那孝敬老人、疼爱子女的心。因为文中的妈妈十分孝敬自己的婆婆,知道她年龄大,身体又不好,所以好吃的东西总是给婆婆留着。对自己的孩子她也十分疼爱,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苹果皮,她都舍不得吃,留给自己的孩子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 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
16、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
17、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小题 1】解释下列各句
18、中划线的词语( 2分) 唐雎不 辱 使命( ) 大王 加惠 ( ) 而君逆寡人者, 轻 寡人与( ) 长跪而 谢 之曰( )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 “以 ”与 “以头抢地耳 ”中的 “以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 B而君 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 C 以 君为长者 D徒 以 有先生也 【小题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分) 译文: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分) 译文: 【小题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语段选自东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B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实是包藏祸心,以
19、强凌弱。 C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理屈色挠。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答案: 【小题 1】 辱没、辜负 给予恩惠 轻视 道歉 【小题 2】 C 【小题 3】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 4】 A 【小题 1】试题分析:辱:一词多义,辱没、辜负的意思。加惠:加,给予,惠,恩惠。给予恩惠。轻:一词多义,轻视。谢:古今异义,今义:感谢,古义:道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
20、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 “以头抢地耳 ”中的 “以 ”的意思是 “用 ” ,动词。 A项中的 “以 ”是 “因为 ”的意思,副词; B项中的 “以 ”是 “凭借 ”的意思,介词; C项中的“以 ”是 “把 当做 ”,动词; D项中的 “以 ”是 “因为 ”的意思,副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 ,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
21、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 1)时,要注意把 “虽 ”(即使)、 “易 ”(交换)、“岂直 ”(何况仅仅)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 2)时,要注意把 “免冠徒跣 ”( 摘掉帽子,光着脚)、 “抢 ”(撞击)、 “亦 耳 ”(不过 罢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 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4】试题分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标题为后人
22、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 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
23、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 “凄凉地 ”“弃置身 ”,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 “沉舟 ”和 “病树 ”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
24、和友人共勉。 【小题 2】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句蕴涵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4分) 思想感情: ( 2分) 哲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 “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 ”亦可) 【小题 1】试题分析: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十分惆怅。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
25、方面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 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 2】试题分析: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但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两句诗形象生动,说明新事物毕竟取代旧事物。 考点:本 体考
26、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赏析诗句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思想感这情和写作背景,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名著导读 班里举办 “好读书,读好书 ”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初中三年的阅读,一定让你结识了不少名著中的人物。请从下面备选的人物中选择一个,说明出处,并谈谈你对他(她)的评价。( 4分) 备选人物:范进、鲁智深、香菱、曹操、吴用 所选人物: 作品与作者:( 2分) 与人物相关的情节:( 1分) 对人物的评价: ( 1分) 答案:略(注意对人物的评价要用句子表达,仅用几个词语酌情扣分) 试题分析:(一)范进是儒林外史(吴敬梓)中一个很有特色的
27、人物,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范进在十几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范进的形象是一个虚伪、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感情脆弱的可怜书生。(二)鲁智深和吴用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作者施耐庵。鲁智深原名鲁达,因为见郑屠户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与其相关的另外一个故事情节是到倒拔垂杨柳等。他是一个慷慨大方 、嫉恶如仇、豪爽直率、粗中有细的人。吴用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人称 “智多星 ”,主要故事情节有智取生辰纲,从征辽国、田虎、王庆、宋江。他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
28、千里之外,对梁上尽忠,对朋友尽义。(三)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后被拐子拐骗,几经周折,被薛蟠买去做妾,改名香菱,曾在大观园中向黛玉学诗,即香菱学诗。香菱虽遭厄运的磨难,却依然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四)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东汉末 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如望梅止渴、梦中杀人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点评:名著阅读题型多样,内容丰富
29、,从呈现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填表题、简答题;从考察内容上看,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等。命题者选取名著中的一个语段,考查涉及的作者、出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把 握、人物形象的评判和鉴赏。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不仅要泛读还要对重点段落精读,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默写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 1分,共 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小题 1】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小题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小题 3】
30、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小题 4】 读春望,我们会被 “ , ”所表现出的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所感动;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钦佩于 “ , ”所表现出的崇高理想与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答案: 【小题 1】醉里挑灯看剑 【小题 2】长烟落日孤城闭 【小题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剑 ”的写法;( 2)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长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残 ”的写法;
31、(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溅 ”、 “ 厦 ”、 “ 庇 ”、 “俱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和经典现代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作文 请以 “点亮心灵的灯 ”为题 要求: 1自定文体,写一
32、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2线索清楚,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 3. 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的题目是 “点亮心灵的灯 ”, “灯 ”可以驱赶黑暗,照亮前行的路, “心灵的灯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比喻可以驱赶心灵黑暗,照亮人生之路的事物。 “心灵的灯 ”可以是父母老师的鼓励,自然事物给你的感悟,自己精神世界中的理想、诚信、宽容、善良、坚强等,都是照亮成长道路的一盏盏明灯。写作时,先要审清题意,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然 后再开始构思。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是什么点亮了 “心灵的灯 ”,是怎样点亮的,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身边的或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