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亵渎灵柩 ( ji )断章取义涕泗横流 ( t ) B风骚 陨 ( yn )媚上欺下 恪 尽职守 ( g ) C妖娆扶 掖 ( y)重蹈复辙怒不可 遏 ( ) D喧嚷恣 睢 ( su )无与纶比气吞 斗 牛 ( du) 答案: A 试题分析: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B项 “恪 ”拼音错, C 项 “复 ”字形错,D
2、项, “纶 ”字形错,故 A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 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用反选排除法, A句 “用 ”和 “一件 ”词序不当,应该是 “一件用 ”
3、, B句“研究 ”与 “调查 ”词序不当, “调查 ”应该在前面, D句 “瞄准 ”与 “枪声 ”搭配不当,“枪声 ”应是 “枪口 ”。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而波长为 200 315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害。 来到地球的太阳光中的 55%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层来到地面,照耀大地与海洋,其中 40%是可见光,它们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做原料,生成氧气。 我们白天进入树林顿觉空气清新,心胸舒畅,其原因就在于那里有充足的新鲜氧气。 组成太阳光的成分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另外,太阳光里
4、还有 5%的波长为 100 400 纳米的紫外线,它们可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三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比如本题中的 “另外 ”。本题要掌握说明中的逻辑顺序,即由总到分的说明事物。先找出总写句即第四句,排除BD两,再根据第四句中提到的事物按说明顺序比较 AC两项,第二句介绍 “可见光 ”,符合第二句暗示的说明顺序,故答案:为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把 毒品毁
5、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变换成下面句式,其中强调重点在毒品,同时语气又最为强烈的一句是( )( 2分 ) A毒品把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毁掉了。 B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啊! C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D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复阅读,体会语气,根据题干中 “强调毒品,语气最强烈 ”两点要求判断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
6、,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 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A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B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 的浸润活动。 C喜欢读书才能成为出色的漫画家。 D阅读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话题中心词 “阅读 ”和总结评价性语句即最后一句 “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7、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14分 ) 善用网络 水波效应 张铁 一条 道德不曾跑路,良心仍在心中 的微博,转发超过 21万次,在 2011年 十大转发微博 中位居第五; QQ推出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活动,超过 600万网友在 QQ签名档中点亮爱心 这样的力量,与其说是一个原点的激发,不如说是无数传播者聚集的合力。在 前网络时代 ,媒体传播是一对多,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更是多对多。众声交汇的舆论场里,一些声音会在多点传播中不断向外辐射,如同池塘中的水波,越传越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水波效应 ,能量巨大。以微博为例,一个人拥有 1万粉丝,每个粉丝再有100个关注者
8、,仅仅两次传播,影响就能达到百万量级。而仅仅新浪网的微博账号,就已经超过 3亿,更何况还有各种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等。每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发布信息、传递观点,产生惊人的叠加效果。 水 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 免费午餐 就是从一个质朴的善念开始,在 140字的微博转发中传递与扩散, 3 元加 3元 的同频共振,掀起一层层爱的涟漪,为无数山区孩子奉上热腾腾的饭菜,也写就水波效应的经典案例。 能搅动舆论场 一池春水 的,往往触动了人们最深沉的情感、承载着公众最渴望的声音。失去双腿, 板凳妈妈 却以板凳为支架,照顾了
9、 130多个孤残儿童;大雨倾盆, 最美女孩 不顾自己被淋湿,为乞讨者撑起一把伞 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 拷问之中,还有什么能像人性之善那样能产生最广泛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诉诸时代共同感受的网帖,能够赢得最多的评论和转发,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水波传得更远,也有赖传播方式助力。如果不能聚拢 680万粉丝,郭明义难以把善念辐射向最广大人群;如果没有微博、团购等新手段, 聚蕉行动 也不能把滞销的香蕉售往全国。魔弹式的 我说你听 ,只是被动传播;而散弹式的 大家都在 说 ,则是主动传播。自媒体能 选择性关注 ,只有与受众契合,才能得到波峰加波峰的强劲效应。 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
10、体,能否用好水波效 应,考验着传播能力,体现着引导水平。一方面,需要主动设置议程,找到 共鸣点事件 、 公约数观点 ,发现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人物与事件。如从骑三轮车捡垃圾助学的白芳礼老人,到单手托举救下跳楼女子的消防战士,他们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需要探求传播规律,找到 共振频率 、 相通波段 。如果只是以 要 字打头,以 应该 领跑,投入舆论的石子非但不能激荡波纹,更容易让人反感、招致抵触。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正是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的时代考题。 来源 :学 科 网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是舆论水 面上漾起的一圈涟漪。即便手握 金话筒 ,媒体也需要让自己 的声音不断
11、传递,才能成为舆论的领唱,也才能更好地 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 。而这,也正是主流媒体的价值所系、责任所在。(选自人民日报 2012年 3月 3日) 【小题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3分) 【小题 2】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为什么能够在网络上引发巨大的 水波效应 ?( 2分) 【小题 3】文中第 自然段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诉诸人类普遍情感 中的 这 是指什么?( 2分) 【小题 4】文中 两自然段中都列举了微博的经典事例,你觉得分别有什 么作用?( 4分) 【小题 5】谈谈下列句子给你的哲理性启发。( 3分) 水波效应固然可能作用于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但同样可以传递主
12、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的声音。 答案: 【小题 1】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更要善用 “水波效应 ”。(写 “善用 水波效应 ”得 2分,前面写了 “主流媒体 ”得 3分。) 【小题 2】 (1)这些热点事件往往触动了人们最深沉的情感、承载着公众最渴望的声音。 (2)网络传播方式让热点事件传播得更远、更广。 (每个方面 1分 ) 【小题 3】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拷问之中,人性之善能产生最广泛共鸣 。 (照抄短文中那个反问句 “物质潮流冲刷之下,道德良知拷问之中,还有什么能像人性之善那样能产生最广泛共呜 ”得 1分。 ) 【小题 4】第 段中的 “微博 ”事例是以热点话题的形式引出本文阐述
13、的话题 水波效应,第 段是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水波效应具有影响大、能量大的特点。 (前者只笼统的说出引出下文。得 1分,后者说出事实论据或举例论证,得 1分,说出论证或表现了 “水波效应具有影响大、能量大 ”再得 1分。 ) 【小题 5】 “水波效应 ”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 分为二的看待 “水波效应 ”,我们要积极利用水波效应去传播主流的价值、理性的思考、积极酌声音,尽量避免水波效应传播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激极端的观点而对公众产生误导。 (能够从一分为二上分析得 2分,能从积极的一面着想再得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
14、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标题就是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第二、第四段文字,理解 “夺人眼球 ”的意思,从事件引起人们关注和网络的作用两方面概括。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中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从其前后句子中判断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章首段使用事例,从议论文的角度可从内容上与论题的关系、对下文的作用、引发阅读兴趣、充
15、当论据等方面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阅读七、 八两段,参照作者表现的思想,从 “水波效应 ”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来分析,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文。( 16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
16、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 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 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 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 6)这样想着,使我本
17、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 -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 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 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
18、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 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 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
19、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2)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 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3)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
20、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4)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 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时,境界便低了。 (15)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 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小题 1】文章由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开篇,有什么作用 (2分 ) 【小题 2】阅读 (1)一 (3)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 (3分 ) 【小题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
21、分 )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 “风景美得像幅画 ”时,境界便低了。 【小题 4】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 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 (4分 ) 【小题 5】作看通过写 “随风吹笛 ”得出了哪些感悟 请简要概括。 (3分 ) 答案: 【小题 1】( 1)照应题目 (2)为揭示 “笛声 ”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 “笛声 ” 【小题 2】 (3分 )清晰、高扬、穿透力强 【小题 3】( 1)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 (2分 )(2)因为自然风景是活动的、变化无穷的,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止的画,那是没
22、有真正感悟自然。 (2分 ) 【小题 4】 被笛声吸引, 被笛声震撼, 感动于笛声, 遗憾没有录下笛声。 【小题 5】( 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 (1分 ) (2)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 (1分 )(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理解文首句子,一般可以从开篇引题,点明题旨、引导(铺垫下文)、奠定情感基调,充当文章线索等方面去分析理解。本句主要是点明文题为下文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 “清晰 ”“高扬 ”“穿透 ”“悠长 ”等词语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3、。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一句从竹林乐声的特点和作者的内心 感受来理解,第二句从自然风景变化无穷的特点来理解此句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 “心理变化 ”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词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一是通过作者对事物描写的文字来理解,二要从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一般在过渡段和文尾处)来理解。本题可抓住最后两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和情感这个方面来理解。 考点: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 综合 C。
2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 10分)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开幼颖异,有胆勇。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 十三,亟 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徙全州。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 余人,常钞劫 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使入,谕 之曰: 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 。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 之。遣其酋入朝, 授本州上佐 。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 ) 【注释】 裁:同 才 。 亟:立刻。 钞劫:抢劫。
25、 辈:人。 谕:告诉,使之明白。 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 戒:告诫。 上佐:官名。 【小题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A选 /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B选牙吏 /勇辩者得三辈 C选牙吏勇辩者 /得三辈 D选牙吏勇辩者得 /三辈 【小题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 (1)逾 ( ) (2)如 ( )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 粟氏惧,留二 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小题 4】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2分) 【小题 5】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
26、怎样的形象?( 2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1)越过、爬 (2)按照 【小题 3】粟氏家庭非常害怕,就冒下两个官吏做人质, (粟氏的首领 )亲自率领他们部落中的四个人与另外一个官吏一同前来 (见柳开 )。 【小题 4】 (1)给予恩惠; (2)施以威严(晓以利害 )。 (意近即可 ) 【小题 5】通过其他的人与十三岁的柳开进行对比,反衬出少年柳开的胆识、英勇。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 “主谓 ”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句中有两个动词,分别
27、为 “选 ”和 “得 ”,两个动词与后面的语句构成动宾结构,两个动宾短语间的关系为承接关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 “如 ”是多义词,要注意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 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质 ”“酋 ”“偕 ”,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先概括注释疏通短文
28、,了解内容,根据文中表现人物言行的语句理解概括。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先概括注释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注意分析作者在文中即写到少年柳开也写到其它人,从对比的角度去解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 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词。( 4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 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 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 本诗写于 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 离宫:即行宫,皇帝出
29、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 有离宫。 元:同 原 。 【小题 1】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小题 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 “动 ”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 ”,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 “元无异 ”和 “半已非 ”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
30、: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 “我 ”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艺术形象 ”,在本诗中指的是作者的形象,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抓住关键诗句即三四句和七八句理解概括。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颈联即五六句,句中 “芦花和我老 ”的 “芦花老 ”是拟人,不是比喻,故 C错。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 6分) 风流人
31、物虽然伴随着历史的泥沙沉积于记忆的河床,但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竖起一座座丰碑,让人们倾倒。让我们一起触摸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吧!班上将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 1】【活动一:渲染活动氛围】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2分) 【小题 2】【活动二:排行风流人物】许多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或侠肝义胆的英雄,或聪明过人的智者,或才华横溢的文 人 想一想,给你崇拜的风流人物排一个座次,写出你排在第一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分) 【小题 3】【活动三:探访历史人物】你准备在活动中介绍一位江西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
32、将采访我市历史博物馆的张研究员。你准备介绍哪位名人,将向张研究员采访哪几个问题( 2分) 答案: 【小题 1】大话风流人物,畅想古往今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活动主题 “千古风流人物 ”拟写宣传标语,语言要简洁生动,最好用对偶句。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2】 试题分析: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抓住 “风流人物 ”的含义,从其思想品质和对历史社会的贡献来评价 。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采访,一要明确采访的目的,二要了解采访的对象。从 “介绍江
33、西历史人物 ”这个要点来拟写要采访的问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默写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 空 1分) 【小题 1】 ,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 2】 ,斜晖脉脉水悠悠。 【小题 3】 ,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 4】人不寐, 。 【小题 5】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 壮词 :既有 沙场秋点兵 的壮阔场 面,更有 , 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 可怜白发生 的悲壮情怀 。 【小题 6】现已 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当甲型 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可以 , 这
34、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填出师表中的句子) 答案: 【小题 1】会挽雕弓如满月 【小题 2】过尽千帆皆不是 【小题 3】只恐双溪舴艋舟 【小题 4】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小题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挽、赢、舴艋,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以 那堂课,与众不同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
35、:(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 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那堂写作课与众不同 那是冯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写作课。 那 堂课开始,我们先做眼保健操。做好眼保健操,我睁开眼睛,黑板上的一些字立刻映入了我的眼帘。禾字偏旁的桥是错的,原因?众字的来历;福字造字的理由;日字加一划可以组成哪些字? 咦,这是干什么?冯老师要给我们上什么课?难道冯老师想考考我们吗?同学们用诧异的目光看着黑板。冯老师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耐心地解释: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的是写作课。 ”噢,没有变。接着,冯老师又说: “只是与以往不同,先请你们回答黑板上的四个问题,同时请
36、你们仔细观察,要用心 然后,根据我们上课的情况来写一篇作文。 ”听到这里,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然后,冯教师让我们用五分钟时间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同学们立刻前后左右地讨论起来,有的甚至跑出座位找同学去商量了。我们商量了一道题目又一道题目。 五分钟到了,冯老师就叫我们回答第一道问题。这时,同学们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就请他们一一说说。后来,冯老师补充着说: “禾字旁代表庄稼,如果用庄稼造桥你们想会怎么样?人一走到桥上,桥就会被踩塌,人也就掉到河里了。 ”“噢,原来是这样啊! ” 最后一道题目,许多人写出了九个字。冯老师为了鼓励我们,因此发给他们每一个人一张红星卡,真好!之后,我们就动手写起了作文。
37、很快,我就写 好交出了。等到上课结束,大家都交出了作文。 这是一节多么与众不同的写作课呀! 试题分析:本题题旨明确,写一堂课。但要注意文题中 “与众不同 ”一词,所以不能简简单单地介绍一堂课的过程,要抓住这堂课某一方面 “与众不同 ”。所谓“与众不同 ”,或与平时自己熟悉的课堂不同,或与自己理解的 “课堂 ”不同,比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在讲课文时遇到历史地理方面的问题,想不到老师在这方面很精通,给我们讲了很多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再比如,某老师一向严厉,他的课堂总是在 “无声 ”中进行,而某一堂课,老师一改常态,大暴 笑料,这堂课完全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写这样的课堂,要抓住细节,即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们的表现,对人物的言行进行生动而丰富地描写,绘声绘色地描写,同时要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用精彩的描写表现精彩的课堂。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