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一个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元素、化合物、细胞、个体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以下是对生物体 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ATP大量产生时一定伴随线粒体对 O2的大量消耗 B ATP不可能产生、消耗于同一细胞器 C A
2、TP与 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一定是永无休止的 D ATP与 ADP中的 “A”都是指腺苷,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产生大量能量是在细胞质基质中, A错误。叶绿体中光反应合成 ATP,在暗反应被消耗, B错误。活细胞中一直进行着 ATP与 ADP的相互转化,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正确。 ATP与 ADP中的“A”都是指腺苷,即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
3、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 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 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 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 3条 答案: B 试题分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叶黄素缺失的水稻进行红光照射,与正常叶片光吸收差异 不显著。叶黄素在纸层析条从上至下第二条色素带,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进一步
4、分离该细胞的某些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均含有尿嘧啶。据此推知,在相关条件下,这些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物化学反应是( ) A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B C C3H4O3(丙酮酸) +3H2O 3CO2+10 H +能量 D CO2+H2O ( CH2O) +O2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意该细胞有细胞壁,分离的细胞器中含有 RNA,可能为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不能进入线粒体中氧化分解, A错误。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场所在核糖体上, B正确。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水解产生 CO2, C正确。在叶绿体中可以发生光合作用合成有
5、机物,释放 O2,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相关细胞器发生的生理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 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的 “质 ”是指细胞膜与液泡两者之间的细胞质 B当外界是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时,则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再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C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 D 试题分析:质壁分离的 “质 ”指原生质层,是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
6、 A错误。植物细胞置于适宜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自动复原, B错误。紫色的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C错误。质壁分离实验观察的是液泡体积的变化,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的纯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细胞液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 B点细胞液浓度与
7、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 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示 AB段细胞液浓度减小,说明细胞吸水,由于植物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 A错误。 B点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继续吸水, B错误。 C点细胞液浓度低于 A点,说明 BC段开始细胞失水,但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C错误。 BC段又失水,是因为外界有机农药等随水分进入细胞内,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
8、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温能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C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D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价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高温能使酶失活,温度过低酶活性下降,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强,故温水洗涤去污效 果更好, A错误。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 RNA,故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B错误。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被分解, C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不
9、能供能,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组成单位、作用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 A 和 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 和 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 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 方式进入细胞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 中物质跨膜运输没有载体蛋白的参与,顺浓度梯度进行,为自由扩散; 中物质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A、 B错误。葡萄糖多以 方式进入细胞,但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的方式。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10、 C错误。水和气体分子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 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豌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叶肉细胞中 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植物呈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 ATP的合成停止,但在叶绿体内 ATP/ADP的比值却下降 D若叶片黄化,则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叶肉细胞中 CO2的固定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丙酮酸水解
11、生成 CO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A正确。植物呈绿色,是由于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 B错误。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光反应合成 ATP停止,但细胞呼吸合成 ATP仍进行, C错误。若叶片黄化,其含有叶绿素减少,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故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变化,叶绿体中色素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甲、乙、丙、丁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 幅图中 “a”点都可
12、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甲图中光照下 CO2的吸收量是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下CO2的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 a点含义是净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速率,则该点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 A错误。乙图中 a点后温室中 CO2浓度降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说明 a点时二者相等, B正确。丙图 a点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两条线的交点,为二者相等点, C正确。丁图 a点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均为 0,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量等于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的量,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及
1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果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它们产生 CO2的比为 2:1,那么它在这两种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 A 1:2 B 2:1 C 3:2 D 2:3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 1C6H12O6有氧呼吸生成 6CO2,产生 2CO2消耗 1/3C6H12O6,1C6H12O6无氧呼吸生成 2 CO2,产生 1 CO2消耗 1/2 CO2,这两种过程
14、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2:3,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 C3化合物与 C5化合物以及 ATP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依次是 ( ) A增加、减少 、减少 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 D增加、减少、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 ,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的 CO2不足, CO2固定产生的 C3减少, C5含量增加, C3还原消耗的 ATP
15、减少,细胞内ATP含量增加,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外界条件改变对细胞内光合作用各物质含量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膜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均能产生 ATP C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分别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D图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 a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示甲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乙为线粒体内膜、丙为细胞膜,三种膜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正确。光反应水光解释放 O2,同时合成
16、 ATP;乙中 H与 O2结合生成 H2O,释放大量的 ATP,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正确, C错误。丙图中 a表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B真核细胞的核膜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大肠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核膜上有孔 D因为鸟类、蛙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细胞膜制备的理想材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
1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A错误。真核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正确。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孔, C错误。鸟类和蛙的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不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经化学分析法测得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分别是 C: 92.393%、O: 3.1518%、 N: 2.754%、 H: 1.214%、 S: 0.006%、 Fe: 0.006%,
18、该 物质最可能是( ) A核酸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该有机化合物含 N、 S、 Fe,最可能为血红蛋白,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内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表示一个由 1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分子中含有 152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 1个氨基酸含 2个羧基, 1个氨基酸含 2个氨基 C该分子中有 1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D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 153种氨基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示蛋白质分子由 1条肽链构成,多肽链的两个氨基
19、酸 R基上的 -NH2和 -COOH缩合形成一个肽键,故高蛋白质共 153个肽键, A错误。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 1个氨基酸含 2个羧基, 1个氨基酸含 2个氨基, B正确。该蛋白质有 1个二硫键,是 2个 -SH脱氢形成的,故该分子中有 2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C错误。该分子彻底水解最多产生 20种氨基酸,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 H2
20、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B正在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C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生成 D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 B、 Fe、 K、 Zn、 Cu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时,产物 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A正确。萌发的种子代谢增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B正确。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水生成,叶绿体中光合作用有水生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脱水缩合产生水, C正确。 K是大量元素,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水在相关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
21、络结构的能力。 现有足量的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 3种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 水缩合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C它们能形成的三肽种类最多有 27种 D它们能形成的包含 3类氨基酸的三肽种类最多有 6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但缩合方式相同,都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 A正确, B错误。能形成的三肽种类为 333=27种, C正确。能形成的包含 3类氨基酸的三肽种类为 321=6种,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
22、合及形成多肽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 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 A、 C、 T组成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核苷酸种类有 3种 B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 DNA C组成 DNA和 RNA、 ATP和 ADP的元素种类相同 D在大肠杆菌的核酸中,由 A、 C、 T组成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是 4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含有 DNA和 RNA两种核酸,由 A、 C、 T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3种脱氧核苷酸和 2种核糖核苷酸, 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 DNA,核
23、糖体含有 RNA, B错误。 DNA和 RNA、 ATP和 ADP的组成元素都是 C、 H、O、 N、 P, C正确。大肠杆菌的核酸中,由 A、 C、 T组成 3种脱氧核苷酸,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B葡萄糖加斐林试剂后立即变成砖红色沉淀 C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D乳糖可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答案: C 试题分析:麦芽糖经水解生成葡萄糖, A错误。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B错误。葡萄糖、麦芽
24、糖和果糖分子均是还原性糖, C正确。乳糖是二糖,分解成单糖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检测试剂、还原性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有关细胞主要成分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线粒体、叶绿体和中心体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C脱氧核糖是构成 DNA和 ATP的基本成分 D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RNA和蛋白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A正确。中心体没有膜结构, B错误。
25、DNA含有脱氧核糖, ATP中含有核糖, C错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主要成分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或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吸收的 N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 ATP、酶和淀粉 B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C胰岛 B细胞的线粒体中含有碱基 T D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酒精中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淀粉是多糖,只含有 C、 H、 O, A错误。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 RNA, 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错误。胰岛 B细胞
26、的线粒体中含有 DNA, DNA含碱基 A、 G、 C、 T, C正确。严重缺铁的病人组织细胞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是酒精,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或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物质、结构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合成葡萄糖的酶,线粒体中有分解葡萄糖的酶 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的结构或物质中都有五碳糖参与组成 C生物膜是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膜上合成了细胞内的大部分 ATP和酶 D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叶绿体中
27、含有合成葡萄糖的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中, A错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染色体中均含有核酸,五碳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 B正确。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C错误。植物生长过程中,衰老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物质组成、结构和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 ( ) A纸层析法 B沉淀法 C差速离心法 D密度离心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离各种细胞
28、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B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又可以合成乳糖 C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单分子层和蛋白质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都要 ATP 答案: A 试题分析: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A正确。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可合成乳糖,不能合成蔗糖, B错误。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的, C错误。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不消
29、耗 ATP,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物质能量代谢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综合题 8分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 30 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min(如图 A)。 将步骤 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 30 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min(如图 B)。 将步骤 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如图 C)。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如下: 温度 / 30 35 40 4
30、5 50 55 60 65 果汁量 /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 _的水解。 ( 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 _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 _。 ( 3)实验步骤 的目的是_。 答案:( 1)果胶 ( 2) 45 酶在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下降 ( 3)避免果汁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活性 试题分析:( 1)酶具有专一性,果胶酶能促进果胶的水解。 ( 2)据表中数据, 45 下果汁量最多,说明该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
31、,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酶活性都会降低,温度过高酶会 失活。 ( 3)实验步骤 是为了确保苹果泥和果胶酶是在设定的温度下反应的,避免二者混合时影响混合物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活性。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 12分)如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图甲中物质 是 _ ,在 _(填场所)产生,用于 ,当它减少时,短时间内 C3含量 。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填数字 )。 过程的发生场所是 。 ( 2)在乙图中,若温度从 25 上
32、升到 30 ,则 a图中 A点应向 移;若适当升高环境中 CO2浓度,则 B点应向 移。由 b图可知,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 。c图的 a、 b曲线分别代表的色素名称为 _。 ( 3)如图表示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装置,将滤液滴在 a处的滤纸上,通过棉线将培养皿中的层析液引到 a点,最后应得到 个同心圆,最小的一个圆呈现的颜色是 。 答案: )H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C3的还原 上升 线粒体内膜 ( 2)下 左 25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 3) 4 黄绿色 试题分析:( 1)图甲中水光解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物质 H用于暗反应 C3的还原。当 H减少时,短时间内
33、 C3的还原速率减慢, C3含量上升。乳酸菌发酵为无氧呼吸,对应甲图 过程。图示呼吸过程特有的步骤是 ,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第三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 ( 2)乙图中,若温度从 25 上升到 30 ,则呼吸强度增强, A点向下移动; B点为光补偿点,该点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若适当升高环境中 CO2浓度,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即可达到原光合作用强度制造量,故 B点左移 。由 b图可知, 25 下真正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值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c图的 a曲线代表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为叶绿素; b曲线代表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为类胡萝卜素。 ( 3)叶绿
34、体中共含有 4种色素,故在圆形滤纸上形成 4个同心圆。最小的同心圆溶解度最小,为叶绿素 b,呈黄绿色。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外界条件改变对光合作用细胞内各物质含量的影响及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 正确结论的能力。 ( 10分)如图 A、 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 1)与原核生物相比, A、 B细胞最大的特点是_。 ( 2)在 A、 B两细胞中都存在,其生理过程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_(只填标号 ); 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
35、是 _,研究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_(只填标号 )为细胞壁增加了新的成分。 ( 3)细胞膜在执行控制物质进出细 胞的功能时具有 _性,体现该特性的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_。 ( 4)若 B细胞为胰腺细胞,将 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 3H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 ( 5)在 A 细胞中, 4 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的终产物 _能进入 3 进行反应。 答案:( 1)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 2) 3、 7 液泡 6 ( 3)选择透过 主动运输 (4) 79611 (5) O 2 试题分析:据图示知:
36、 1是细胞壁, 2是细胞质, 3是线粒体, 4是叶绿体, 5是中心体, 6是高尔基体, 7是核糖体, 8是核孔, 9是内质网, 10是核膜, 11是细胞膜。 ( 1)高等植物和动物均为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 2)图示在 A、 B两细胞中都存在,其生理过程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3线粒体和 7核糖体。高等植物相比生长过程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因为 6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为细胞壁增加了新的成分。 ( 3)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能体现该特性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 4)胰腺细 胞合成分泌蛋白,首先
37、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包装,然后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3H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79611 。 ( 5)在 A细胞中, 4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产生的终产物 O2可进入 3线粒体中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异同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物质跨膜运输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分 )肉毒梭菌 (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 )是 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
38、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 (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 )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 20亿只小鼠。煮沸 1min或 75 下加热 5 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 ( 2)一分子肉毒类毒 素至少含有 _个氨基和 _个羧基。肉毒类毒素可用 试剂鉴定,反应颜色为 _。 答案:( 1)蛋白质 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 ( 2) 2 2 双缩脲 紫色 试题分析:( 1)图
39、示肉毒类毒素分子是由氨基酸缩合而成的蛋白质,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2)据题意一个肉毒类毒素分子由 2条肽链组成,至少含有 2个氨基和 2个羧基。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检测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 14分) 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 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 (左 /右)移动的距离。 (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 (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
40、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实验变量:机械损伤 实验假设: 。 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装置图中所示进行操作, 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 a。 第二步: 。 第三步: 。 预期结果及结论: 结论 1:如果 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结论 2: ; 结论 3: 。 答案:( 1)左 ( 2)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高温加热后冷却)樱桃 与实验组等量的 20%NaOH ( 3)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第二步:向容器内加入与
41、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他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相同,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 b 第三步:比较 a、 b数值的大小 如果 a=b,则说明机械损伤对樱桃呼吸速 率没有影响 如果 a 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 试题分析:(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 30分钟内樱桃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的 CO2被 20%NaOH吸收,容器内压强变小,有色液滴向左移动。 (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其他微生物或气体膨胀等引起的误差,设置对照组,在容器中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樱桃;在小瓶中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 20%NaOH。 ( 3)实验设
42、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假设要根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可正也可反。即假设: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 率升高(或不能)。 第二步:一组实验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必须设置对照组。应设置有机械损伤的对照实验,容器中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且受机械损伤的樱桃,其它处理方法及装置不变。记录相同时间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 b。第三步:比较 a、 b数值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根据假设 “机械损伤能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进行分类讨论:若 a=b,则机械损伤影响樱桃呼吸速率;若 ab,则机械损伤抑制樱桃呼吸速率。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速率测定及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