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湖南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时人有云:治国要有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的自觉,要有 “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 “为政以德 ”的思想 B道家的 “无为而治 ”思想 C法家的 “以法治国 ”思想 D墨家的 “兼爱非攻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 小鲜 ”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所以 B正确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
2、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 “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 ”。这段话的本质是 A否定中国戏剧 B批判传统文化 C鼓励戏剧创新 D反思传统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刘半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为呼应胡适和陈独秀对 文学改良和 文学革命 的倡导,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向 旧戏 开炮。如钱玄同说, 旧戏 (京剧)好比是已经废弃不用的骈文, 新戏 (话剧)好比是白话小说;刘半农则提出: “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 ”
3、。因此这段话的本质是批判传统文化,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 B 项正确; A 项只是表象,故 A 项错误; C、 D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C、 D项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刘半农 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分析题干
4、主旨意思,实际是主张通过限制独占性质的企业(包括本国和外国企业)以使 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家生计,这并不代表他反对自由竞争,也不代表其要求扩张国营经济,和其强调不强调民族独立没有关系,因为他所提到的企业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答案:为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19世纪 40年代、 60年代和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
5、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19 世纪 40 年代、 60 年代和 90 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分别为“师夷长技以制 夷 ”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本题应选 D 项。 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故 A 项中 “反抗封建专制 ” 、 B 项中 “全面引进西方文化 ” 、 C 项中 “发展资本主义 ”的说法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 夷 ”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
6、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 “怪现状 ”的是: A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 B清政府成为 “洋人之朝廷 ” C孔子穿西装 D大清子民 “剃发、蓄辫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 A、 B、 C 三项正确。 D 项是辛亥革 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背景 以下是来自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 9月 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 4日 “上
7、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学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 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6日 “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学界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蒋介石并实践之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蒋介石日记记载了 1923年蒋介石阅读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马克思学说等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学界的一种追求 , B项正确;蒋介石阅读马克
8、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 A 错误;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蒋介石并没有实践之, C 错误;1923年,国共合作尚未实现, 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 1919年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 “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 忠告运动 ,实行 呼声革命 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 (和) 无血革命 ” 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
9、续的 忠告运动 ,实行 呼声革命 说明此时的毛泽东主张社会改革但希望用改良的方式,因此选 A, BCD都没有体现。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 ,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根据教材内容, 1956 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主
10、要 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 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1992 年十四大明确了 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 的指导思想。据此 A 项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 B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两弹一星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 26个部、委, 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 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
11、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 “两弹一星 ”,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 “两弹一星 ”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两弹一星 ”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 “两弹一星 ”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开发 “两弹一星 ”,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国防力量, A表述明显错误。 BCD表述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 “小品王 ”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
12、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方针的提出 B “二为 ”方向和 “双百 ”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甚至出现了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 ,这些都是由于我国文化科技领域实行的百花齐百家争鸣的政策,有着宽松的政治环境。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所以 B正确。 考点:现代中
13、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二为 ”方向和 “双百 ”方针 某学生在学习 “19 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 ”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 主义偏重主观、表现; 主义偏重客观、再现。 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 盾的内心世界; 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 ”与句中 、 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分别是 A人间喜剧、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 D苹果车、安娜 卡列尼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所给出的文学流派的特点可以看
14、出,两种派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能够和这两种流派对应的只有 B项。巴黎圣母院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 象怪诞,充满巧合、夸张。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更凸显了浪漫主义的气氛;拾穗者运用简洁画面和写实手法 ,对法国乡间麦收场景中平凡的拾穗者重点描绘,极好地反映了乡间自然和谐的生活以及农民朴实的个性。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 4:1; 1902 年到 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的比
15、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年到 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显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故 A项错误;民族工业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B项错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模式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 C项错误;从材料中 “自然科学 ”、 “应用科学 ”到 “社会科学 ”
16、说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 “器物 ”到 “制度 ”再到 “思想 ”的历程,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故 D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 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 由此可知李鸿章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 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由题干中 “外患
17、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的信息,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如果仍拘泥于成法,固守旧章,前途将不堪设想,故 A项错误除;题干信息表明李鸿章主张革新,没有涉及到外交政策,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9世纪 60年代,洋务运动已经开始, C项中的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表述不准确,排除。从题干中李鸿章反对 “概投 之以古方 ”,表明其要求针对时弊,全面改革,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领导人加尔文在其所著的基督教原理中提出:
18、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上帝)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的话,实际上是 A否定上帝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C “因信称义 ”的新解读 D宣扬人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可见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的色彩,但加尔文的目的是宣扬自己的宗教观,所以是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所以 B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观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19、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 “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 A、 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
20、于片面,都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 ,不全面 ;C项中所有表述过于绝对 ;故最佳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 “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考查了南宋思想家朱熹的思想主张 “格物致知 ”即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题干大意是:理学家认为海陆会发生变迁,沉积在海洋中的柔软的淤泥,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会凝结成坚硬
21、 的岩石,各选项中 A项是朱熹的重要思想,认为理先于气存在,与材料无关联; 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 D项是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所以 C正确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 下欣赏美景 上述哪两件事情可作为 “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 ”这个论题的说
22、明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明显不符合题干 ,成为神职人员与人文主义相反了 ,人文主义就是把人从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 (丁)是自己欣赏美景 ,体现的是个人主义 ,不是人文主义 ,所以 B正确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比特拉克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 “雌黄 ”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书证篇有 “以雌黄改 宵 为 苜 ”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 “信口雌黄 ”
23、“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主要说的是造纸术发明出来了以后,便利了书写,在造纸术发明 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和文化记载,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刷术的情况; B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的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造纸术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
24、 意义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表的解读能力。由材料中 “人文主义思想 ”“否定教会 ”“理性精神 ”“教会影响减低 ”等信息可归纳出西方思想文化呈现世俗化趋势否定教会和神权, A表述反了 ;B宗教化错误、 D神本主义错误,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社会
25、思想世俗化 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 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匾额落款的时间 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文字内容为 ”清廉诚信 ,勤慎宽和 ,”匾文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 不选; 丁亥纪年是干支纪年法, 都符合题干意思,所以 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篆书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 “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 ”,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
26、秦入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获得丰富而准确的史料就更能接近历史真相。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诗歌是特定的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诗歌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 A不准确;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诗歌这样的史料必须 “去伪存真 ”,还原本来面貌,因此排除 B项,选 D项;以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究方法, C不准
27、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歌 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题干中 “大量刊印 ”“通俗文学读物 ”等关键字句判断,可知这个 时代的印刷技术已相当发达,社会大众的生活条件也大为提高,才有能力支持益发蓬勃的出版事业。中国的印刷术最早起源於隋唐时期的 ,但以书雕版印刷,因此AB可先剔除;通俗文学源於宋代的 “ 话本 ” 但是书籍的
28、形式在社会大众中广泛流通,则需等到元末明初白话小说出现才有可能,故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印刷术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 “在科学上,没有一个 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 ,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 “
29、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可知后者是对前者的纠错和发展, 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排除,所以 C正确。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进化论 继承和发展 “天文学产生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 ,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 ”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 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人应该回归自然 D美德即知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
30、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知道:卢梭的这段话谈的是各个学科的产生与人的情绪的关系,与良好的品德没有关系,所以排除 D,应回归人的自然本真,所以 C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国学热 ”的出现,是由于 “中华民族复兴 ”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 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 “反传统 ”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 “天人合一 ”学说可以为 “人与自然 ”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中国儒家 “天人合一
31、 ”的学说和 “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提出的 “人和自然 是一生命共同体 ”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 儒家 的 “仁爱 ”精神不正与 “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提倡 “第二次启蒙 ”的 “关心他者 ”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 “前现代 ”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 “普遍价值 ”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 “现代性 ”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 “中华民族复兴 ”与 “国学
32、”关系的观点。(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如:赞同材料观点。 论据: 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许多的危害和弊病,如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盲目的反传统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 题。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思想资源。如 “天人合一 ”等。 总之,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反对的观点,结合史实具体分析亦可。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
33、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就本题而言,首先应该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 “在“前现代 ”的思想宝库中 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 “普遍价值 ”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 “现代性 ”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即可概括出材料认为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然后按照什么的步骤进行。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综合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
34、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认识 ,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 罗伯特 E 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孟德斯鸠: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
35、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共同意志 ”,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 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
36、, “强迫他自由 ”。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分) (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两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意义。( 8分) ( 3)依据材料三回答,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 6分) 答案:( 1)起因 :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2分) ( 2)孟德斯鸠:权力 “制约与平衡 ”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 4分) 伏尔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4分) (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 受
37、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分) 试题分析:( 1)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 ”可见,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提出的代表性的主张有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人非工具 ”等等; (2) 根据材料中 ”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可是是三权分立 ,制约
38、与平衡 ;意义 ,后来美国付诸实践 , 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伏尔泰 : 根据材料 ”一切享有 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可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意义 :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中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可知建立契约国家 ; 根据材料中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可知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 受人民严格监督 . 根据材料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可知人权学
39、说 .根据材料 ” 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还包括法律学说 ,法律之上的观点等等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唐太宗 ( 24分)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一箪食,一瓢饮 ”能够修得高
40、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 “多子多福 ”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家族 “香火 ”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 “知识即美德 ”。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 “幸福只是某一生
41、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 “越穷越光荣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作幸福与否的标准。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 4分) (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
42、的原因。( 16分) (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4分) 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 4分) ( 2) 中国:从追求个体、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个性解放。( 2分)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答:民族危机严重)。( 2分)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2分)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 2分) 西方:从追求精神的满足到追求物质享受。( 2分)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2分)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
43、巨大发展;( 2分)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 2分) ( 3)因素:社会 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能贴近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 4分) 试题分析:( 1)古代中国 :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古代西方 : 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 “知识即美德 ”。可知 :共同之处表现在注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 . ( 2)近代中国 :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 ;近代西方 :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
44、,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可知 :变化主要表现在从追 求个体、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个性解放 .背景 :题干中已经给出答题的方向 , 主要考虑当时中西方发生的大事 .中国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西方:从追求精神的满足到追求物质享受。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 ( 3)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可结合上面几问回答 ,可结合第二问的背景来回答 .有政治 ,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 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影响和引导 .比如受经济发展程度影响 ,经济越发达 ,幸福指数高 ,反之则低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学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幸福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