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8.27KB ,
资源ID:29048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904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 A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 “王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春秋时期是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时期,是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的历史时期,面对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了恢复周礼的政治观点,所以这一思想提出

2、的政治背景只可能是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制度的政治背景 近代有人指出: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 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B “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C君民共主 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议院、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

3、其权 ”等字眼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维新思想的君民共主,通过法律来约束该约束的,来达到民主的目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君民共主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有( ) 核心是实事求是 在批判 “左 ”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包含有 “农村包围城市 ”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同的核心、共同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革命时期在批判 “左 ”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4、邓小平理论 是建设时期在批判 “左 ”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 “农村包围城市 ”,先在农村革命后在城市革命,邓小平理论也是“农村包围城市 ”,先在农村改革,后在城市改革,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在英国,他特意在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李鸿章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 “无甚可观 ”。而对美国记者关于 “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 ”的回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 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 必须邀请欧美资

5、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李鸿章觉得英国的议院 “无甚可观 ”足以证明李鸿章是在坚持中学为体,不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 ”则足以证明李鸿章是在坚持 “西学为用 ”,

6、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军事技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李鸿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

7、运动(民主革命的先声)、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 ”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但是 “禁烟运动 ”体现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而不是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所以,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只能是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 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175 154 108 77 3 4 6 3 1 2 沿海省份经济文

8、化相对发达 地理上的方便 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的学子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拥有一样强烈的救国精神,所以本题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本题答案:只能是 B。另外,是否留学和经济文化、观念是否先进是密不可分的。 考点:近代中国教育 晚清教育的变化 清末留日学生运动在全国各省之间不平衡的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上,邓小平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原音响彻天空。这句经典话语应该是在哪次会议上讲的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中共十二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这句经典话语应该是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讲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二大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

10、) 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邓小平南 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决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历史事件只可能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在本题的选项中只有 “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决策 ”才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突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 新华社电: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 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

11、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 “左 ”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卫星的国家而不是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另外几个说法都是正确的,所以本题四个选项中说法错误的只能是 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

12、主要成就 卫星发射成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教育体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同时,对旧中国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吸收革命根据地教育经验和借鉴苏联模式,在经济困 难、教育落后的条件下,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雏形和体制基础。关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 C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D启动 “211工程 ”计划和 “希望工程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B.提出教育优先发

13、展的思想、 C.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D.启动 “211工程 ”计划和 “希望工程 ”均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教育成果和教育政策 ,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教育成果和教育政策,所以只有 “A.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符合建国初期的教育成果和教育政策,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格列佛游记描述了外科医生格列弗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国的游历,反映了 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被认为是 “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 ”。这部小说在 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 A体现了冒险精神 B适应了殖民扩张要求 C充满

14、了浪漫主义色彩 D彰显了启蒙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 “18世纪前半期 ”这个独特的时间限制,而和 “18世纪前半期 ”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启蒙运动,所以,这部小说在 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彰显了启蒙思想。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格列佛游记 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 )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西风颂

15、、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日出 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组作品中,完全是浪漫主义作品的只能是西风颂、田园交响曲,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B。对于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非常容易考查到非常生僻的知识点,所以在学习中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 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 ( ) A

16、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牛顿当然不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牛顿是科技工作 者,牛顿的力学体系是工业革命理论基础,牛顿的科技成果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B。另外,改良蒸汽机问世并不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也不是工业革命的特点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牛顿力学体系 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 19世

17、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 “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 ”。 “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和 “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实质上都是在强调 “有序变革

18、”,而进化论所强调的也 “有序变革 ”,这样就和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在 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才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而材料中明确指出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涉世 ”当然是指注重研究社会

19、现实,所以, “知春秋才能涉世 ”足以证 明儒家思想的特点只可能是注重研究社会现实,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特点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董仲舒 ”是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所以,只有 “董仲舒 ”的思想是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考点:中国传

20、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促使统治者去祭天的思想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 ) A格 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干反映的是理学家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

21、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都属于心学家的主张,强调内心的修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格物致知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 ”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D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22、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 “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 ”指的应该是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的却也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D。另外, “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指的是智者运动,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指的是宗教改革, “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指的是启蒙运动,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1762 1796年在位 )常常说出启蒙 运动的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 ”、 “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 ”、 “一个国家若划分成少数

23、大地产是危险的 ”等。这表明启蒙运动 ( ) A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 B成为俄国政治革命的理论 C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 D迫使统治者改变其统治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是欧洲非常典型、非常强硬的的封建统治者,作为这样的一个封建制度堡垒式历史人物都能说出 “所有公 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 ”、 “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 ”之类的语言足以证明启蒙运动确确实实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冲击欧洲的

24、封建统治 培根曾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 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 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仅仅是 “指南针 ”这一个发明的影响,并不能代表印刷术、火药的影响,所以不能

25、选 CD,其实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的共同影响只能是指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促进欧洲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 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同光十三绝 ”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

26、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的 ”的是草书而不是隶书,所以本题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以下是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 制 体操 合计 理财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以上图表,反映了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添设西学课

27、程 科目设置全面 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 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外语 ”占了 36课时足以证明的确添设了西学课程,同时也足以证明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的确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征, “科目设置全面 ”的特点从表格中是很容易看到的, “读经、讲经 ”仍然占据了 45 课时足以证明经学的确仍然是占据重要地位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考点:近代中国教育 晚清教育的变化 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 1925年初到 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

28、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 “主力军 ”1927 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 ”这 一变化的背景是(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基本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毛泽东之所以大声疾呼: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是因为毛泽东看到正是农村的农民的支持才是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非常重要的原因,意在强调农民是中国

29、革命的重要的一支力量,综上所述这一变化的背景只能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国民革命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 “公民 ”一词是泊来品,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 ”取代了 “臣民 ”,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当然是不符合

30、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状况的,所以,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 “公民 ”取代了 “臣民 ”,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当然也就不包括 “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公民 ”取代了 “臣民 ” “公民 ”取代了 “臣民 ”的原因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

31、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不适合洋务运动,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 ”三个历史事件都不适合,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只适合辛亥革命,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才是三个历史事件都适合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 综合题 ( 16分)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第一次 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 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 “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 中华文明

32、史第 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 1906年,孙中山说 “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 错。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 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

33、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 “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 6分)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 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 “驱除鞑虏 ”改为 “五族共和 ”的原因。( 4分) ( 2)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 “质的差别 ”分别指什么?( 6分) 答案:( 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分) 理解: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 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推

34、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4分,写到其中 2点即可) 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 2分)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分 。若学生写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等观点也可给 2分)。 ( 2)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的理由: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新时期。( 4分。答出新中国成立的其他意义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 4分)。 质的差别:前者的观点主要依据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后者的依据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改变。(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5、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内审中国之情势 ”指的是孙中山的学 说是根据中国国情、从国情出发, “外察世界之潮流 ”指的是孙中山的学说是又根据西方的政治思想,综合起来就是孙中山的学说是 “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 ”学说。孙中山是中国 “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其实就是回答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即可,例如,创建同盟、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等等即可。从 “驱除鞑虏 ”改为 “五族共和 ”的原因从材料中 “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 ”可以直接总结出答案: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即可。 (

36、 2)在做本题时首先应定要明确材料中的两种观点是指 “一种主张把 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 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 ”, 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当然只可能是 “社会性质的改变 ”。而第一种观点主要依据当然只能是指辛亥革命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所以,两种观点所依据的 “质的差别 ”分别指什么,也就非常容易做出正确解答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 “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驱除鞑虏 ”改为 “五族共和 ”的原因;史学研究 历史分期划分 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的理由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尊

37、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武帝时代的大创造。孔子 “学而优则仕 ”的主张,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学宗旨时云: “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然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下 )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书院教学内容简表 书院 正蒙书院 格致务实书院 求是书院 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 教

38、学 内容 国文、地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 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 各种西学、算学、外语 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下 ) 材料三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 (1)依据材料一,分析

39、概括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 (4分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相对于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变化?体 现出什么特点? (8分 )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 答案:( 18分) (1)培养知识分子的君子人格 (或重建知识分子的道德价值观 );强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4分)变化:古代注重经学 (或儒学、人文科学 );近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4分)特点: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 4分) (2)古代: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官吏;近代:学习西方科技、制度,培养实用人才;现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高

40、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一方面,材料中的 “名儒巨公,皆由此出 ”指的就是要培养知识分子的君子人格,另一方面,材料中的 “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 ”指的就是要强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指的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既要学习人文科学,同时也要学习自然科学。重视学习人文科学是中国的历史传统,而学习自然科学则是 学习西方的产物,所以,中国近代

41、教育有变化体现出特点就是指传统与现代并存、但仍然以传统为主 ( 2)古代教育的目标从整体上来讲是培养皇帝的奴才,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官吏,加强封建统治者的力量。近代教育的目标从整体上来讲是培养实用人才,例如,派遣留学生、培养翻译人才等等。而现代教育的目标从整体上来讲则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教育 考点:近代中国教育 晚清教育的变化 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和特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的变化 ( 16分)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宜: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

42、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 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 ”,当时, “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 ( 法 )普罗夏松 巴黎 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 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43、。 1894 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0年 12月 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 4.57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 3.03亿人, IPV4地址数达 2.78亿个,域名总数 866万个,其中 cn域名数为 435万个,网站数 19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达 1 098 957Mbps。 节选自百度 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至 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4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 “世界的神经中枢 ”的思想家有

44、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4分 )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的科技因素。(4分 )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4分 ) 答案:分 )(1)牛顿经典力学,瓦特改良 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亚当 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4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政治智慧: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社会契约。( 4分,写两个人物、观点即可) (2)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拥有爱迪生、贝尔、莫尔斯等发明家。( 4分)特点:起步晚,发展快,领域广。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通信业

45、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部分人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各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7至 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主要是回答科技方面的 工业革命,文化成果方面的牛顿经典力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工业革命之后的亚当 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使法国巴黎成为 “世界的神经中枢 ”的思想家主要是回答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三位法国的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即可。至于 “政治智慧 ”回答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三位法国的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的各自主要的主张即可。

46、 ( 2)从材料三很容易发现美国崛起为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的科技因素主要是回答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 ”即可。互联 网在中国发展的特点主要从起步晚但是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遍布很多行业。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影响既要回答出积极影响,又要回答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从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给人们带来更便捷的生活来进行解答。消极影响主要从部分人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网络犯罪等等均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崛起为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的 科技因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