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四川邛崃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 )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其目的都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因此从该表中可以得出的信息为中央集权的加强,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2、治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 “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 ”方针,一度还确立了 “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 ”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 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 19491978 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中共重视 “三农问题 ”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切都面向生产,取消商品贸易,因此消费型城市长期得不到发展和政府的支持,由此导致了期间中国城
3、市化进程异常缓慢,所以选 D 考点: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探索 计划经济体制 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 (如下表 ),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 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 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 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答案: C 试题分析:选项中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和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都只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念,而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则只能体现在香港问题上,所以 A
4、、 B、 D都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所以选 C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 国统一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与实践 香港回归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 ) 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 (连衣裙 ),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 “样板戏 ”
5、 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袖旗袍是民国时期出现的,抗战时期中国并没有地铁,列宁装和布拉吉盛行于五六十年代,而样板戏则是文革的产物, 1977 年就已经恢复高考,所以应在深圳开放之前,所以 的说法均不正确,所以选 A 考点: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的演变 旗袍、列宁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在抗战大后方四川输往抗战前线的 350万壮士中,主动请缨的安县青年王建堂,从父亲王者成处得到的嘱托,竟是一面按常理无法理解的 “死字旗 ”一个“死 ”字浓缩了弱族在马革裹尸中涅
6、 重生的历程。该 “死字旗 ”及其内容不能证明 ( ) 父亲王者成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当时国人对抗战胜利普遍不抱希望 王氏父子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川军已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死字旗体现了四川人对抗战的大力支持,川人出川正是为了促进抗战的胜利,所以 的说法不正确,抗战中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为中国共产党,所以 的说法不正确,所以选 C 考点: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抗日战争 川军出川 重庆日报曾登载 “革命,从剪辫子开始 ”,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下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 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体现了四川革命
7、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的四川对于是否剪辫、易服采用的自愿的原则,体现出了极大地理性和宽容,材料中所说改革是反满的一种表现,是对满清王朝入住中原以来形成的积习的改革,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结合所学可知满汉矛盾并非表现为辫子问题,同时从材料中能明确看出四川军政府是支持革命和改革的所以不能说中立,所以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临时政府的措施 人口迁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阅读表一,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 表一: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
8、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 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 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 1932 520万 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美国的欧洲移民最多,结合所学欧洲移民必然会将欧洲先进的文明带到所到之处,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交通工具的革新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加速了人口的流动,欧洲移民潮的出现与经济危机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人口迁移 原因、影响 钱穆
9、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 “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 ”, “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 )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 “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可知钱穆认为行省制在中央集权削弱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威胁中央的统治,所以他认为行省制在元代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
10、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元代行省制 北宋首创 “钞盐法 ”,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 “榷货务 ”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说明此时 ( ) A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压 C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为政府允许民间商人从事盐的买卖活动,有利于私人商业的发展,而不是压制,也不是要突出政府对盐业的垄断,是放松而不是放弃盐业专卖,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工商业 北宋商业发展的表现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 “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 ,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
11、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 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 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当时宋代商品贸易已经不再局限于市之内,而是走进了大街小巷,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夜市,说明了当时杭州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品经济异常活跃,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工商业 南宋商业发展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
12、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B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C官营手工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工官除了了制作器物外,还兼有向私营手工业收税的义务,可见材料所反映的是汉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据图设置工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由此可以得出当时黄河中 下游地区手工业比较发达,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工商业 汉代手工业 829年,日本记载: “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
13、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 ”该记载 ( )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记载了唐代用水车灌溉农田,使得无水之地也可以耕种,其介绍唐代的此做法,说明了唐代的水车灌溉技术已经传入了日本,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唐代农业 水车灌溉技术的外传 综合题 共 22分 )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随之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 ”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 “余其宅兹中或 (国
14、),自之 V民 ”。与逸周书 度邑对读可知,这里的 “中国 ”指的是河洛交汇的今洛阳地区。史记 天官书中说 “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 。 ” 不过,唐朝亦曾用 “中华 ”表示国家意义上的中国。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至乾隆中期, “天朝 ”和 “中国 ”才正式作为清朝对自己身份的确定称谓。 材料二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 南京条约 “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 ” 虎门条约 “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各方各就地方民情 ” 辛丑条约 “大清国国家既如此 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 ” ( 据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
15、帆走出晚清等 ) 材料三 从 1840年至 1945年,这百年来,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为分界线,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 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材料四 有一种爱国心, 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 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 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
16、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 据 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 )节选 )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4分 ) ( 2)结合材料三并依据所学知识,叙述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演进在两个阶段的具体表现。 (12分 )(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 ( 3)概括材料四中 两种 “爱国心 ”的主要区别, (2分 )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4分 ) 答案:( 1)特点:中国称谓时间早;由王朝、
17、地域称谓向国家称谓变化;缺乏一以贯之的 “国家名称 ”;国家概念模糊。 (4分,任答 2点 ) ( 2)第一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等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挑战传统心态,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分 )19世纪 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号,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爱国主义重在行动; (2分 )早期维新派提出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转向理性。 (2分 ) 第二阶段: 19世纪 90年代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提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促进了思想解放; (2分 )新文化运动时,知识分子用 “民主 ”与 “科学 ”来促进民众觉醒。
18、 (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从新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救国之路。 (2分 ) ( 3)区别:前者以感情行事、轻率而不持久、源于习俗和传统;后者重视理智、坚持持久、尊重法律 (2分 )。 认识:爱国主义要把历史传统与当代需要结合;爱国主义不能感情行事,要认清形势,注重实际;理性爱国有利于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长久发展,建 立法治社会。 (4分,任答 2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必须有理性成分 )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国家的称谓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所以开始的时间较早,结合材料中 “中国 ”含义的变化可以得出以前是某一地域的称呼和某一王朝
19、的称呼,之后演变为国家的称呼,材料二中不同条约中采用了不同的名称,说明缺乏一以贯之的 “国家名称 ”;国家概念模糊。 ( 2)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两个阶段大体的分期应为维新变法前后,之前是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第二阶段则演化为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结合所学可知相关的史 实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等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挑战传统心态,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9世纪 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号,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爱国主义重在行动;早期维新派提出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转向理性。 第二阶段: 1
20、9世纪 90年代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提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促进了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时,知识分子用 “民主 ”与 “科学 ”来促进民众觉醒。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从新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 的救国之路。 ( 3)依据材料 “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 ”可以得出前者以感情行事、轻率而不持久,依据 “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 ”可以得出源于习俗和传统;依据材料中的 “理性 ”、 “坚固而非常持久 ”、 “ 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 ”可以得出后者重视理智、坚持持久、尊重法律,认识可以
21、结合第一种爱国主义的不足和第二种爱国主义的优势来加以回答即可。 考点:国家观念的诞生 发展演变 表现;近代爱国主义 发展阶段 比较 3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龙元年 (公元 707年 )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太和五年 (公元831年 )七月,左右巡使奏: “ 不合 (不应当 )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 ” 摘自唐会要卷八十六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 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 (飞钱 ),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 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
22、钞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 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摘自 (美 )查尔斯默里文明的 材料三 暨上海开埠,外人麋集。彼时中西隔绝,风气锢蔽,洋商感于种种之不便,动受人欺。时则有宁波人穆炳元者,颇得外人之信用,无论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间 及后外人商业愈繁,穆一人不能兼顾,乃使其学徒出任介绍,此为上海洋商雇用买办之始。 摘自姚公鹤上海闲话 材料四 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投资情况详见下表: 时间 (年 ) 类别 投资比例 (%) 18831913 轮船航运 54.5% 煤炭开采67.
23、7% 18901910 机器纺织 23.23% 18721893 机器制造 27.68% 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 (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管理商业的举措。 (6分 ) ( 2)据材料二,概括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的具体表现。(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这些因素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的原因。 (6分 ) (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 (6分 )有人认为 “买办是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工具 ”,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6分 ) 答案:( 1)举措:州县治以下不得设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允许沿街开设店铺 (或实行坊
24、市制 )。 (6分 ) ( 2)体现:汇票 (纸币或飞钱 );私人金融家;经纪人;专业经理;公司;理财专家。 (6分 ) 原因: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占据主导地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理学的束缚。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 3)原因: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外商在华经商不便;中西贸易扩大。 (6分 ) 看法: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一方面,买办为外国侵略者效劳,为外国资本家推销商品、收购原料,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工具。另一方面,买办在 客观上有利于中西经济交流;买办凭借雄厚的资金,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6分。 )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 “诸非州
25、县之所,不得置市 ”可以得出州县治以下不得设市,材料中提出午时开市,日落前散市,说明对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结合左右巡使的奏折内容可以得出不允许沿街开设店铺 (或实行坊市制 ),即有着严格的空间限制。 ( 2)结合材料不难得出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的具体表现为汇票 (纸币或飞钱 );私人金融家;经纪人;专业经理;公司;理财专家,宋代经济虽然已经含有了近代商业的因素,但始终没有能转 化为近代商业,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到近代始终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古代统治者大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从政治层面上看,君主专制的强化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等 ( 3)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可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融入中国,外国人在中国直接销售商品得不到民众的认可,于是产生了一个专门为外国商人买卖商品的阶层即买办阶级,由此可知其产生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外商在华经商不便;中西贸易扩大。对于买办阶层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他们为外国商人买卖商品、采购原料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 具,另一方面他们也架起了中外沟通的桥梁,有利于西方先进机器和技术的引进,还是存在着客观积极意义的。所以题干的说法过于片面。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 唐宋商业;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买办阶层 产生原因及评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