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8.51KB ,
资源ID:29081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908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江苏宿迁市高三上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江苏宿迁市高三上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届江苏宿迁市高三上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在(中国古代的)大家庭里,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陷在一个等级森严的亲属关系之中, 这些亲属关系不仅比西方的关系名义明确,区分精细,而且还附有按其地位而定的不容争辩的权利和义务。 ”与此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察举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陷在一个等级森严的亲属关系之中 ” “而且还附有按其地位而定的不容争辩的权利和义务 ”可知这是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

2、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森严的等级制度。所以本题选 A, B、 C、 D三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 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得集合起来。 ”雅典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意义是 A开始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B解放了平民,扩大了公民基础

3、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此项改革措施以地域划分行政部落,取代了以血缘为主的旧氏族部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措施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措施,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标志着雅典民主的确立。所以本题选 C,A和 B是梭伦改革的措施影响; D是伯里克利改革的意义。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的民主 克里斯提尼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首相人选可以是任何能获得下院支持的人,而不是习惯上认为的下院最大党的党魁,如 1924年国王乔治五世任命了工党的麦克唐纳为首相,该 届议

4、会保守党 258席,工党 191席,自由党 159席。除此之外,更不乏上议院贵族奉诏出任首相的先例。 ”这说明在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国家大权 B下院选举无关首相人选 C贵族政治一直盛行至今 D君主立宪制度较为灵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首相人选可以是任何能获得下院支持的人,而不是习惯上认为的下院最大党的党魁 ” “除此之外,更不乏上议院贵族奉诏出任首相的先例 ”可以分析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较为灵活的。所以本题选 D,A项说法不 符合史实; B与 “新的首相人选可以是任何能获得下院支持的人 ”不符; C项不符合史

5、实。 考点: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灵活性。 阅读 19181937 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 1980年),这表明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 项目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计 14.9 33.6 87.4 99.1 加

6、强了对农业的管理;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表格数字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加强对农业的管理;依据材料可以看出集体化的比重到 1937年高达百分之九十三,即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本题选 D。 说法错误,农业集体化主要是为了工业发展,农民的利益大大受损; 材料体现不出来;所以 A、 B、 C不选。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美国保罗 克鲁格曼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

7、在不到 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 ”(兜售繁荣)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国家垄断 B建立福利国家 C实行混合经济 D出现知识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讲述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得益于美国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本题选 A。 B 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是英国的, D是 90年代的。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8、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 “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 严重问题。法国决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主要是因为 A欧共体促进法国经济发展 B希望摆脱美国对法国的控制 C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D中国独有而深厚的文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 1967年建立的,不符合题干时间; C和 D是原因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任何国家的所有外交活动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的,所以本题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1

9、997年,美国正式发表了第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环境外交 环境与美国对外政策,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主流。推动美国实施 “环境外交 ”的因素有 新经济的出现; 国际生态环境的恶化; 国际局势的变化;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符合题意,新经济下更加关注环保问题; 是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各国团结合作解决; 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凸显。 说法错误, 1997年时多极化趋势不是出现而是加强了。本题最佳解题方法是排除法。将 排除掉,所以本题答案:选 A。 B、 C、

10、 D有排除项,故不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环境外交。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 “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 ”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 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 “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与 “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 ”不符; B项不符合史实, 1951年两国就开

11、始合作了;由 “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 “可知 C正确; D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一体化加深。 2014年 9月 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奋力要求 “加入常任理事国。 ”安倍曾称, “为使联合国顺应 21世纪时代变化进行相应改革,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 ”演讲中安倍表示, “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安倍的言论表明日本 A发挥带头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 B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C谋求与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答案: C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 ”“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 ”可以分析出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后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所以本题选 C。 A、 B、 D都是表面之词,没有看到日本的真实目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014年 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召开前夕,中国驻乌兹别斯坦大使孙立杰撰写道: “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现在已超过 1200亿美元,较 2001年增长了 10多倍 成员国连续多年举行 “和平使命 ”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有效震

13、慑了 三股势力 的器张势头。 ”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合作组织 A以经济和安全合作为主 B以中俄两国为主导力量 C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发展 D成为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现在已超过 1200亿美元,较 2001年增长了10多倍 成员国连续多年举行 “和平使命 ”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可以分析出上海合作组织以经济和安全合作为主,所以本题选 A,B、 C不符合题意, D项说法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上海合作组织。 下图反映了 1978-2008年

14、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其中2000-2004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 “2000-2004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01年 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所以本题选 D,A、 B、 C三项不符合之间要求。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4年 4月,吉林省档案馆公布 89件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档案,涉及伪满

15、洲国中央银行、 731部队、残酷奴役劳工等内容。吉林省还有许多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如伪满洲国宫廷旧址长春伪满皇宫、日军奴役劳工留下的辽源矿工墓地遗址等。综上所述,日军的侵略罪行无法否认。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力依据是 A历史档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B历史遗址客观公正,真实可信 C档案来自侵华日军,不容否认 D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互相印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吉林省档案馆公布 89件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档案 ” “吉林省还有许多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 ” “综上所述,日军的侵略罪行无法否认 ”可以分析出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互相印证,所以

16、本题选 D,A、 B、 C 没有全面的概括材料的信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 日军的侵华罪行。 班固说: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汉书 食货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班固反对以农为本政策 B班固具有农商皆本意识 C政府实行工商皆本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班固认为食和货都是生民之本,二者相辅相成,所以本题答案:选 B项, A、 C、 D三项内容材料没有体现出来,所以

17、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政策 农商皆本意识。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 “唐宋变革说 ”,把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定为中世纪,宋以后为近世纪,认为这一时期的变革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 ”下列制定变革可作为其论据的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B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官吏任免制度 C从宗法制到君主专制 D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限制词语唐宋时期 “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 ”A、 B、 C都是秦朝的,不符合题 意;所以本题选 D,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贵族对官场

18、的垄断局面,由中央考试选拨,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科举制。 上(宋高宗)谕大臣: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表明宋朝商业环境宽松的直接原因是 A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B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 C有识之士倡导 “工商皆本 ” 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带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所以本题选 B,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C项材料没有体

19、现; D项地域性商人群体是明清时期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 宽松的宋朝商业。 “清前期外贸中, 只卖不买 导致外银大量流入 白银时代 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闭关锁国 ”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 “白银 时代 ”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白银时代 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 ”

20、可以分析出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所以本题选 C。 A中的全球贸易中心材料体现不出; B合理的经济政策不符合清朝自给自足经济的史实; D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朝前期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融入世界市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自然经济 清朝前期自然经济的世界地位。 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 “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

21、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C、 D三项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所以不选。依据材料可知物美价廉的洋布冲击了中国的土布,使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瓦解,所以本题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有史学家认为, “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对不满的民众很有

22、吸引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对民众具有吸引力。所以本题选 D,A、 B、 C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1912年 6月 1日大公报载: “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表明近代中国 A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生 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 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

23、材料 “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可以分析出穿衣着装带有政治色彩,所以本题选 A,B、 C、 D与材料的核心信息不符合。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1923年 10月 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告白: “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 ”材料直接反映该公司 A首倡实业救国 B借机进行商业宣传 C主张民主共和 D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24、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 ”可以分析出此商家借助人们的爱国热情借机进行商业宣传,所以本题选B,A、 C、 D与材料意思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商业宣传。 综合题 ( 13分)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 1905年结束,历经 1300年。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 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

25、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 转型 材料二 由于考试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所以帝国实际上是由儒家学者根据儒家原则来进行治理。 实际上,文职人员的选拔视功绩而定,是中国帝国制度从秦始皇起一直持续到 20世纪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科举考试制度 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常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千世纪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船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

26、文体和儒家正统 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 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概括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2分) ( 2)尽管科举制在近代中国难逃被废除的命运,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科举制与中 会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证。( 11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晰: 280字左右 ) 答案:( 1)传统的科举考试无法培养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实用人

27、才。( 2分) ( 2) A.主要观点:科举制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但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2分) B.论据: 有利: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封建君主选拔人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答任 5点 5 分)。 不利:束缚了思想,不利于民主政治建设;愚昧自大,无法及时有效反抗外来侵略;无法培养、选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分)。 C.论证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述通畅。( 1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概括能力。依据材料一可知近代工矿企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来操作和管理,新学堂需要新知识的教师

28、,新政府机构也需要专业人才,而科举制主要考儒家的四书五经,八股取士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了。组织答案:时对此分析进行概括归纳;传统的科举考试无法培养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实用人才。 第( 2)题是论文撰写。历史小论文得高分主要在于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一论点要明确;二论据要充足,一定要结合材料提炼、归纳论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论据;三论证过程要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语言精 炼,表述成文。依据材料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 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并结合材料一科举制被费残

29、霜原因可以概括出 .主要观点:科举制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但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选官制 科举制的废除;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选官制 科举制的利弊。 ( 14分)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 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 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

30、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二 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 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版第 4卷第 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 “公有制 ”与 “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两个概

31、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 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材料二、三均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 2013年 1月 5日) 请回答: ( 1)据

32、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下海 ”一词的含 义。( 2分)此时 “广东经济迅速发展 ”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 ( 2)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 1分)邓小平对这一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这一讲话的目的。( 3分) (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最主要成绩分别是什么?(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分) 答案:( 1)含义:一方面指创业经商,另一方面指带有一定的风险。 (2 分 ) 原因:广东率先对外开放,建立特区。( 1分) ( 2)含义:消灭资产阶

33、级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1分) 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分) 目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1分)深化改革开放,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分) ( 3)观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能相互否定。( 1分) 成绩:改革开放前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后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分) ( 4)科学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对历史问题的评价要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全面辩证地评价。( 2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

34、从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 ”“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下海的含义:为求富而经商创业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第二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此时 “广东经济迅速发展 ”的直接原因是广东是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是经济特区,有国家特殊的经济政策扶植。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概括能力。第一问从 “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 :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 ”可以归纳概括出答案: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

35、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问结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角度作答。第三问可以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两个角度回答。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可以概括出 本材料的主要观点是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能相互否定。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第(

36、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物发展的认识。上述材料提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及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科学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对历史的评价也要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出发进行全面的辩证的评价。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3分)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 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

37、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金重远 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二 从 1962年 10月 22日到 12月 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 25封 在这些信件中 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 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

38、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1972年 2月 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 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 “坚冰 ”,成为 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分) ( 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

39、应?( 1分)据材料二,归 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3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2分) 答案:( 1)政策:联合苏联。( 1分) 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 1分) ( 2)原因:古巴紧邻美国,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1分)原因:都想避免核战争;积极磋商,相互沟通;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3分) ( 3)变化:由对抗到缓和。( 2分)最主要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

40、 1分) 影响: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转机);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分) ( 4)看法: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等。( 2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 “美英苏等 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 ”可以分析出此时美 国对苏联的政策是联合的,是盟国关系,是为了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的。 第( 2)题 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地

41、理位置上看古巴紧邻美国,苏联在此部署导弹直接威胁中美国的国家安全。第二问从 “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可以分析出都想避免核战争;从 “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 ”可以分析出积极磋商,相互沟通;从 “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可以分析出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第( 3)题要考查学生正确解 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 “1972年 2月 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 “坚冰 ”可以

42、概括出中美关系的变化:由对抗到缓和。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变化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中国的影响(由于西方国家为美国马首是瞻,所以中美关系缓和有利于中国外交局面的打开)和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有材料可知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利于国际局势的和平与稳定。)两个角度作答。 第( 4)题主要考查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能力。由材料二古巴导弹危机的化解我们可以看出面对矛盾,国家之间要加强沟通、对话等;由材料一美苏联合和材料三中美关系的缓和我们可以分析出国家之间的合作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

4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冷战 ”局面的形成 古巴导弹危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美关系的缓和。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 枕 勘彼纬跗诓 钜鄯 嬖谘现乇锥耍 傩赵股氐溃 醢彩 悦庖鄯 亩料铝惺髁希 br材料一 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 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样人丁。故近年上户浸少,中

44、下户浸多,役使频仍,生资不 ,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 宋史 食货志 材料二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 输钱,谓之助役钱 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宋史 王安石传 材料三 苏 厝衔 钜鄯 把们爸 晕跄 郧埃 思遥 跞绫 穑 煜峦 嘀 靡印薄 恰敖 晁 悦袢掌独 煜鹿部嗝庖鄯撸 耸亲 遥 瓿鲆矍 灰住保 还 嘶 八 鲆矍 兀 次 弥 安钜壑 谏系取 碌热嘶 鸵壑 谥械取壤 喟耄 蚣嫘胁罟臀 刀唷!薄敖窦刃胁钜鄯孕硭 钪 瞬辉干沓洌 嗟霉湍唬 撬 源用裰 阋病! 方宝

45、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差役制度存在的问题。( 3分) (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对差役法做出的调整。( 2分)这一调整的目的何在?( 2分) ( 3)据材料三,概括苏辙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分) 答案:( 1)给役不均;官僚、大地主不服役;徭役繁重,存在规避现象;抑制农业生产发展;激化社会矛盾。(任答三点 3分) ( 2)调整:政府雇人服役;纳钱代役;均平服役。(任答两点 2分) 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 2分) ( 3)态度:两者各有利弊;应兼行差雇,从

46、民之便。( 2分)注意:政策制定要兼顾多方利益,关注社会公平;制度设计要符合社会实际等。(任答一点 1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概括能力。由 “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 ”可以看出给役不均;由 “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 ”可以看出官僚、大地主不服役;由 “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 ”可以分析出徭役繁重,存在规避现象;由 “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 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样人丁 ”可以分析出抑制农业生产发展;由 “故近年上户浸少,中下户浸多,役使频仍,生资不 ,则转为工商,不得已

47、而为盗贼 ”可以分析出激化社会矛盾。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概括能力。由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 ”可以分析出政府雇人服役; “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纳钱代役;由 “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可以分析出均平服役。第二问由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可以分析出目的之一是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另外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积贫积弱和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分析出另一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概括能力。依据材料三的叙述不难概括出两者各有利弊;另外有 “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 ”“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 ”可以分析归纳出应兼行差雇,从民之便。第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