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0.70KB ,
资源ID:29094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909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湖南浏阳醴陵攸县三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湖南浏阳醴陵攸县三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届湖南浏阳醴陵攸县三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山东半岛地区被称为 “齐鲁之邦 ”,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 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的目的。其中,齐为功臣姜尚的封地,鲁为宗室的封地,受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山东称鲁

2、而不称齐。所以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 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 m)设为 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 n)设为 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 1000,那么,下列关于 m、 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 m 900, n 100 B m 800, n 200 C m 600, n 400 D m 400, n 600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价格革命。依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从亚非拉掠夺了巨

3、额的贵金属,导致欧洲货币大量贬值,引起价格革命。在价格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获得暴利,传统的封建主阶层逐渐没落,阶级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 “促使不列颠市场诞生的原因不仅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政治合并,也不仅在于取消林立的税卡,狂热地开凿运河和利用海上交通,更大的原因是商品的洪流不断流向伦敦或从伦敦流出,使伦敦变成巨大的,要求大量血液供应的心脏,它把自己的搏动节奏传到各地,打乱一切,又使一切归于平静 ”对布罗代尔的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业大都会发展的需要是全国市场统一的动力

4、 B商业大都会对各地的辐射为全国经济交流提供了统一标准 C布罗代尔描述的这一现象发生于工业 革命之后 D城市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结合题意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情况,故 C项 “布罗代尔描述的这一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后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项。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影响 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 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 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

5、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 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的斗争 B启蒙运动的深入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选举制度的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材料的时间 “1563年至 1846年 ”及内容可知,正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促使英国国内不断调整国内法以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所以 C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影响 到 1912年,各种政党纷纷建立,各种 政纲、政见竞相宣示。据统计,当时政党政团数目高达 312个,可谓社团迭现、政党林立,蔚为大观,随即喧闹一时

6、,匆匆画上句号。上述材料意在表明 A辛亥革命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袁世凯制造 “宋案 ”影响恶劣 C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失败 D中国社会结构复杂难以现代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所学,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纷纷建立各种政党与团体。但只是昙花一现,匆匆收场。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政体的实践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 “减租 ”为内容的土

7、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题关键是 “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排除 A; “阻止 ”说法不恰当,排除 B; C项与史实不符;国民政府依然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并不想改变农村、农民的状况,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以 “减租 ”为内容的土地改革。 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它中小邦也可以联合 起来以多

8、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的组织形式的特点。材料 “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 ”,说明德意志帝国的各个邦之间的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故本题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的组织形式的特点 庄秋

9、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 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 ,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是因轻信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而丧命,这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10、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普里马科夫认为, 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二月革命。由材料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可知,应是 1917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 D符合题意,而 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18世纪 ,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

11、事 :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 ,大肆挥霍 ,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生活的衰败。与之观点相似的经济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重农抑商 C凯恩 斯主义 D自由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凯恩斯主义。蜜蜂的故事说的是 “节俭的逻辑 ”,在经济学上叫 “节俭悖论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形成了凯恩斯主义。所以 C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

12、义 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 10亿美元) 经济实体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共体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国民生产总值 2775 940 1067 2907 888 691 461 542 A 1945年 B 1963年 C 1980年 D 1993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依据图表及所学可知,欧共体于1967年建立,所以排除 A、 B;这时苏联尚未解体,所以排除 D;故 C符合题意,该表为 1980年时各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况。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 表现 1952年,苏共领导人

13、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 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苏联经济状况。依据所学,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一步显露,这些数据不可能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排除 A;工业化早已完成,排除 B;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排除 C;马林科夫的言论很明显是对就体制的辩护,

14、所以 D符合题意。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 1980年以前每年以 1700万亩( 3 5%)的速度增加。到 1980年达到7 33亿亩。 ”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15、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 “人民公社期间 ”可以排除 B、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经济建设基本上以城市的工业建设为重,而且题干材料中也没有比较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投人,故排除 D项。所以 A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十年建设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 “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 ”,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 “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 ”,“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

16、因素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根据材料 “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反映了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3年 4月 8日 ,英国历史上唯一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逝世 ,终年 87岁,撒切尔夫人 1979 1990年在任,她在政治上激烈反对工会和民粹主义,在经济上激烈反动凯恩斯主义,在外交上高调反对共产主义,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 “撒切尔主义 ”,结

17、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撒切尔夫人的政策 A停止向全国学生提供免费牛奶 B削减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 C使用军警打击矿业工人组织的全国大罢工 D拒绝与社会主义国家对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撒切尔主义。分析选项, ABC都是撒切尔主义的具体表现,而 D与史实不符,中英就是这一时期解决香港问题的。所以 D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撒切尔主义 沈志华教授在中苏关系史纲中说: “社会主义阵营两国交好,就好到不分你我,两国交恶,就恶到你死我活, ”“就其原因,是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 阵营内部领导与被领导的原则与各国享有平等权利

18、的原则之间的矛盾。 ”根据这一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不包括 A被意识形态掩盖的国家,民族利益冲突在两国外交蜜月过去后凸显 B苏联 “领导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企图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原则发生冲突 C外交上逐渐走向务实的中国政府,放弃 “一边倒 ”的政策,激怒了苏联 D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中苏关系破裂以后,中国才放弃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而不是中国放弃 “一边倒 ”的政策导致中苏关系破裂。故 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 C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建国初期的外交 “一边

19、倒 ” 慎终追远是汉人社会的核心价值,台湾人也供奉 祖先牌位,按时祭祀。但在某个时期,为了避免违反统治者的命令,必须设法将祖宗牌位藏起来。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何时 A 1835年 B 1886年 C 1912年 D 1943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的侵略。解题时注意时间及地点 “1943年及台湾 ”。当时的台湾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实行民族同化政策,故汉人的习惯不能随意表现出来,以免遭受迫害。所以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民族同化政策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 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

20、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此题关键是对 “民国二十六年 ”的把握,这一年应是 1937年,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 A项正确。 B是 1915年, C项发生在 1912年, D项更与题干无关。所以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全民抗战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 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

21、,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授爵、才能为主,郡县的长官由此产生,故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以后,平民也可以有姓氏。秦统一后,进一步推广郡县制。所以应选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

22、说: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这说明租庸调制 A基本特点是以丁计 税 B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租庸调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下的田是按人口来分的,而征收租、庸、调的依据就是人丁,这就说明租庸调制主要是 “以丁计税 ”。 “租 ”和 “调 ”是实物地租, “庸 ”是指可以纳绢和布代替徭役。因此,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并存。这种地租形态是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表现。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就是为了严格控制农民,以增加财政收入、保证兵源。所以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

23、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监察制度 从此 “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 (丞相 )分立 ”。由此可知 :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及 “分立 ”可知:宋代的时候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及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君权及财权,所以B符合题意;秦朝三公中负责军事的太尉与丞相并立的,故 A项错误;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只是决策运行程序中 的职责不同,故 C 项错误; D 项错误,清代没有丞相。所以 B项正确。

24、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秦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官制的演变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材料 “官员在酒店吃喝 重则 轻则 ”“ 王公贵族 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等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约束权力的滥用,故 C项符合题意; A项中 “遏止 ”、 B

25、项中 “有效 ”、 D项中 “严密 ”的说法都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所以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政治制度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东汉生死观中写道: “战国文献中 仙 被描绘为漫游空中的隐居的个人,与人间毫无联系。但在东汉文献中,我们开始发现 仙 也享受家庭生活,他们不仅将家人带到天堂, 而且把在人间的所有动产、不动产也带到天堂 ”。对这段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战国典籍中仙人超脱尘世,自由自在,折射出民众对残酷社会现实的厌恶 B汉代文献中仙人世俗化,反映出在两汉稳定的社会秩序下民众眷恋现实生活 C东汉时道教兴起,为吸引底层民众,在仙道传说中增加了世俗化的成分 D

26、汉代商品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和学术文化受市民文化影响逐渐走向世俗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依据所学,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民厌恶至极,寄托于 “仙人 ”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故 A项正确;汉代的时候,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故 BC也正确; D项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宋代以后,世俗文化才发展起来。所以 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道家思想 薛福成说: “中国地博物阜,迥异诸国。前此善通有无者,有徽商,有晋商,有秦商,皆以忠实为体 ,勤俭为用 ,亦颇能创树规模,相嬗不变者数世;而于积寡为多,化小为大之术尚阙焉。 ”该

27、观点所指出的中国古代商帮的局限性是 A国内市场狭小 B讲究忠实勤俭 C未能实行规模经营 D缺乏股份公司模式 答案: D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从材料可知,薛福成认为,中国古代就善于经商,出现了秦商、晋商、徽商等,但缺乏 “积寡为多,化小为大之术 ”。分析选项, A与史实不符; B是优点; C与史实不符;商帮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只是经营模式仍是传统的模式,故 D符合题意。所以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局限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28、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 “持不同见解者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材料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可知,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得到保证,故应选 C。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改革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 ”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 是 :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29、 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D卢梭的政治学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依据所学,民主是为了保障契约的有效运行,而不是契约精神本身,故排除 A;古希腊的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 D反映的是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D;古罗马的法律原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故 C项与题意相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 罗马法。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 “宁要

30、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 “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 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 ”横批: “已经过去。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 “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说明古代罗马的万民法的灵活实用,注重举证的作用,而不是十二铜表法,故此项错误;分权制衡思想是孟德斯鸠的思想,故 “伏尔泰分权制衡 ”一项错误。其他两项对应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

31、蒙运动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公民法;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水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美国,自 1856年以 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 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确立。依据所学,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选举的,总统无法控制选民,所以 A项不正确;总统是联邦

32、政府的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而两大政党轮番当选总统,说明他们控制了联邦政府,故 B符合题意; C、 D两项 “一致 ”的说法错误,两党虽然根本利益一致,但是在具体政策上并不一致。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政党政治。 阅读 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时间“1934年 ”,故 BC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从长江流域

33、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不能得出 A项的结论,故排除 A;近代列强的侵略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所以选择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 ”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

34、代中国的工人运动。从材料内容看,主张劳动者联合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依据所学,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则是采取争取资本家支持的和平改造方式,故 B、 C、 D与题意不符。中共一大明确规定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以暴力推翻资本家的统治,符合题意。所以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中共的成立 工人运动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 “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依据

35、所学,孟德斯鸠生活在 17世纪末到 18世纪上半期,故可判断:英国早在 17世纪末建立了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故 A符合题意;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的标志 1875年宪法的颁布,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1871年宪法的颁布,俄国 18世纪上半期仍然属于封建专制制度,故 B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欧美 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 “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这类企业 A可能属于 19世纪 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

36、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存在于 19491953 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依据所学及材料 “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 ”、 “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可知,应是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综合题 (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 孔子家语 观思 材料二 1883 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

37、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884 年颁布工伤赔偿法,1889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影响巨大,紧接其后,一系列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都纷纷出台,有些美洲国家亦接踵而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 任一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要 材料三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理念已经传入中国,政府劳工立法中也已出现 “劳动保险 ”的概念及有关劳工保障的条款;从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发展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行有慈善团体监督法救灾准备金法强制劳工

38、保险法草案等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立法已开始迈上了现代化门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民政府社会部的成立为转折点,中国近代社会立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职工福利金条例等社会立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原则,为构筑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 1912-1949)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张( 2分)。结合孔子的儒家思想分析其社会作用( 4分)。 ( 2)对比以上三则材料,指出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显著不同(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8分)。 答案:( 1)主张:主张

39、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2分) 作用:体现了 “仁 ”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体现了 “礼 ”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4分) ( 2)不同:材料一:施救济,非制度化;材料二、三:进行社会保障立法,制度化。 原因:对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批判继承;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借鉴;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带来社会问题的突显;社会经济 发展、民主政治进步、思想观念解放等的推动;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重视并不断推进社会保障立法。(任答三点给 8分,两点给 5分,一点给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对孔子思想的掌握。依据材料

40、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分析材料而三的主张,再结合材料一点主张,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不同。结合 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的思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保障;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经济的发展变化 社会保障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人类历史长河

41、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 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 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 “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例如分权、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等思想),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

42、由本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 仁集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突破性创新 ”和 “渐进式创新 ”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 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 “美国的民主政治 ”中怎样看到 “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 ( 9分) ( 3)据材料三,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 5分) 答案:( 1)表现:突破性创新:创立科举制度;渐进式创新:实行三省六部制。( 4分) ( 2)说明:三权分立体制体现了分权的原则;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两党制体现了轮番而治的

43、原则。( 9分) ( 3)特点:建立责任内阁制政府; 实行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用立法权限制行政权。(任答两点给 5分,一点给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政治制度的特点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联系所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再结合材料 “ 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 ” 归纳总结。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政治关系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联系美国民主政治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再从分权理念、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等方面归纳总结。同时注意语言简洁, 行文条理。 第( 3)问

44、,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联系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治体制,其次结合材料 “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本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归纳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内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内容;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 辛亥革命 民主政治的实践 ( 16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阅读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你的知识,回答问题 :

45、史 观 解 读 革命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文明史观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全球史观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

46、观点。观点一:解放初我国史学界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观点二: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 1500年前后特别是 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问这两种观点各自属于何种史观,有何依据。( 6分) ( 2)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 、 、 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由。( 6分) ( 3)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 、 两种史观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 4分) 答案:( 1)观点一:革命史

47、观( 1分) 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 (2分 ) 观点二: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1分) 依据: 15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分 ) ( 2)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 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 6分) ( 3)革命史观评价较低。因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是革命。现代化史观评价较高。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等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4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