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甘肃天水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D “天下为公 ”的局面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士,形成国家等级结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维护政治等级、维护统治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诸侯,诸侯相对天子
2、是小宗,所以,西周社会在政治上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故 B项正确。 A、 C、 D与题干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和分封制。 麦迪逊认为美国 1787年宪法 “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 ”。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 ) 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87年宪法中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3、所以说该宪法是二者的结合,故答案:选 A,B、 C、 D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宪法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在人类历史上, “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之所以会被 “关在笼子里 ”主要是由于 ( ) A总统仅是国家元首而非政府首脑 B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 C执政党随时会被在野党击
4、败 D最高法院和国会经常联合起来对付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 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可以看出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 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总统权力受到了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所以本题选 B,A 、 C、 D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拿破仑三世形容说:德意志无非是一架拆散了的蒸汽机,散作一团。然而,这千千万万的零部件突然被一只巨手安装在一起,就爆发出冲天巨吼,震动了世界。这只 “巨手 ”把 “千千万万的零部件安
5、装在一起 ”是通过 ( ) 发动王朝战争 削弱容克贵族势力 建立联邦制国家 确立君主立宪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德意志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于 1871年颁布宪法,宪法中规定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所以本题选 C,A、 B、 D三项中的 说法不符合史实,德意志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所以这三项不选。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德国的民主 1871年宪法。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
6、讥笑为 “绵羊脑袋 ”。被称为 “骑士皇帝 ”的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 “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由皇帝任命 ”可以看出德意志皇帝至高无上;由被称为 “骑士皇帝 ”的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 “致我的军队 ”可以分析出德意志帝国又带有军国主义色彩,所以本题选A,B和 C和 D没有准确的反映材
7、料内容。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德国的民主 1871年宪法的局限性。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 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 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 “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 ”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 A维护了 “议会至上 ”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
8、 ”可以得出在法国政治体制中,维护 “议会至上 ”的原则。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法国的民主共和。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 “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 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 )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9、力。题干中 “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的信息说明,禁烟运动是战争起因,故选 C项。材料 “非中、英两国所预料 ”说明国人没有预料到禁烟会引起战争, A项错误; “更非两者所预谋 ”说明战争不是英国预谋已久的, 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两国的社会制度,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 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 (北京 ),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黄
10、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 ”内容。所以本题选 D,A、 B、 C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辛丑条约。 有些史学家认为, “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
11、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近代社会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解决生存问题的土地,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和 “无处不均匀 ”的原则,所以本题选 A,B、 C、 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平均分配土地。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 是因为它 (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
12、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可以看出最后一位皇帝退位也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而 B、 C、 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结束帝制。 1928年,中共 “六大 ”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 A
13、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政治议决案指出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A、 B、 C都是城市中心道路的运用,而 D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探索,所以本题选 D。 考点:近代中国 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下图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 ( )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把中国的抗战带入了相持阶段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 D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
14、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地图右下角可以分析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从地图上的地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次战役是淞沪会战,依据所学可知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所以本题选 A。 B是广州武汉的失守; C是百团大战; D中共的敌后战场。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 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 “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 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5、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 ”,没有实权,故 A项错误;议会主要是掌握立法权,也与题意不符,故 B项错误;内阁是英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但是内阁首相又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因此又可以控制立法权,故 C项正确;最高法院主要是掌握司法权,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的代议制 内阁。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 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 )
16、 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 确立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它不仅将英国 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可以分析出光荣革命为英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所以本题选 B。 A不符合史实; C材料没有体现; D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的代议制 光荣革命。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 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
17、。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 A南向北房 B东厢房 C西厢房 D北向南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中,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因此长辈作为一家之主,应该住北方,即南向北房,所以本题选 A, B、 C、 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公元前 218年秦始皇至琅邪山时立有琅邪台刻石,上书 “普天之下,传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
18、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对于 “同书文字 ”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石刻文字由大篆、隶书统一为小篆 B后来发展为楷书,再发展为行书和草书 C石刻文字夸大了秦始皇的功绩和作用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下令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统一问小篆, 但是隶书并没有被取代而在民间流行,所以 A错误; B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 C错误,材料真实地描述了秦始皇的一些功绩; D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所以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
19、汉的政治制度 统一文字的意义。 史记载: “始皇 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可以分析出皇权至高无上,大权独揽,所以本题选 B, A、 C、 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汉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的特点。 唐太宗贞观八年
20、(634年 ),左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 “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高宗永淳元年 (682年 ),始以某官 (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 )带 “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 ”衔者为宰相。这说明 ( ) 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 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 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官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对 “平章事 ”这一职位的理解,这一职位的设立,实际上又将宰相的权力进行了一次分割,这样更便于皇帝的控制。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 B不够全面; C与史实不符; D
21、说法错误。故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唐朝分割宰相的权力。 1864年 12月,在狄更 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 “科举 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 A发展的稳定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影响的持久性 D地位的神圣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自隋朝创立科举制以来,科举制并没有随着王朝的更替而消失,而是不断地发展
22、完善,成为 “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这强调了科举制度功能的综合性,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宿。所以应选 B。 A、 C、 D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科举制。 元史卷 91百官志记载: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 ”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 )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由 “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可知地方官员有一定的处理事情的权力,再由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可知关系国家命脉的则由中央掌控,综合之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所以本题选 D,A、 B、 C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 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元朝政治制度。 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
24、一定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对于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内阁可以拒绝草拟,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这可以分析出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所以本题选 D,A、 B、 C与材料不符,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内阁制。 中国学者倪学勇解读雅典民主时说: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蓿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 中。 ”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 A广泛影响社会生
25、活 B利于集中力量办事 C容易形成集体暴政 D代表着绝对的真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政治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度,民众容易受到政治家的蛊惑,民众称为政治家排除异己、争夺权利的的工具,容易形成集体暴政。所以本题选C,A、 B、 D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柏拉图公开认为: “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 ”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 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
26、主要体现出雅典 ( )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 ”,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作为民主权利基石的公民权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选 A。 B、 C、 D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海伦 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 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 6000位公民参
27、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 ,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雅典公民大会是强迫着公民参加并且对跑到会场外的公民惩罚,这已经说明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露出了弊端,也必然导致其衰落,所以本题选D。 A和 B与材料 不符, C不是材料的侧面意思。 考点:古代
28、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可以分析出这部法律可以有效防止个人的专权,故本题选 B。 A和 C材料没有体现。 C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综合题 (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9、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 “人民 ”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 “减负令 ”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 “人民 ”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 “唯财是举 ”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 “人民 ”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 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 光荣革命
30、 ”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 1月 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 “上帝保佑吾王 ”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 制衡 民主化进程 (1)材料一
31、中的 “人民 ”主要指什么人?为什么说 “唯财是举 ”为 “人民 ”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 “光荣革命 ”是 “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如何理解材料 所说的 1689年后 “英国仍是君主国 ”?( 4分) (3)在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权利的认识。( 4分) 答案: (1)成年男性公民。 “唯财是举 ”即按照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 “人民 ”中的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等参与政权,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助大宪章和权利请愿书来反对王权专制,维护人民的权利,故
32、 “维护传统 ”指限制王权的传统。 “光荣革命 ”后英国仍保留了君主,但结束了君主专制,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观点:只 有实行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认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权利发展的源头;民主权利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特点;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西方民主的制衡原则对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借鉴作用。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民 ”即雅典公民的范围,即成年男性公民。第二问根据题干中 “梭伦掌权后 ” “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 ” “对世袭的
33、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可知是梭伦改革中以财产划分 等级,工商业奴隶主得以进入第一和第二等级,从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民主范围。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 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 光荣革命 ”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之所以称之为 “君主国 ”是因为权利法案后保留了君主。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材料的概括能力。第一问根据题干 “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当
34、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 ”“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 ”,即可得知只有实行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第二问属于开放式,只要结合材料从古希腊民主和近代民主之间的关系、近代民主的特点和作用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的范围;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分权制衡。 ( 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 1月 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 “要创
35、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 “左 ”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 4月 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 “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 以乡村来包围城市 , 单凭红军 来夺取城市 ,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 “立三路线 ”。这次 “左 ”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3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分)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4分) 答案:( 1)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的工 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37、;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 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 “左 ”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 “左 ”倾 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转变。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38、决问题的能力。由 “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由 “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 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 以乡村来包围城市 , 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 ,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可知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第二小问历史地位要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毛泽东提出的道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践,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最终失败。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分清两
39、次大的反复是什么,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时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 错误,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分析其是如何改正的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的转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 “时请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
40、代掌州乡之论 ,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令,余以少年,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 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 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 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
41、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 “至于上品 ”?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3分) 答案: (1)主要依据:血缘。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4)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体现了
42、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指出 :“太古至春秋 ,君所任者 ,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君主选官的主要依据是开国之臣及其后代。由此分析可以回答出第一问。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了维护政 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宗法制度 ,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傅畅自序中记载 :“时清定九品 ,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 故至于上品。 ”傅畅因为身
43、为评定人才等级的中正官 ,加上出身于官宦世家 ,故能位列上品。第二问共同特点应和科举制开放、公开的选举特点相比较思考。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比较型的题目时要先找到比较的角度确立比较项。本问可以从选官的标准、范围、形式与特点 等。再比较两者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的具体变化内容即可。如: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第( 4)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注意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归纳,且要全面,即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和君主专制的影响和对西方选官制度的
44、影响,如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专制;促进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和近代政治的发展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九品中正制;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科举制。 (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 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 “有土之爵 ”,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
45、一是 “自置吏 ”;二是 “得赋敛 ”。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 长子继承王位外,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谋反, “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 “矫秦县之失策 ”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
46、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 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4分) 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可以看出汉初实行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由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
47、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可以看出汉朝实行了郡县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可以分析概括出汉初 “矫秦县之失策 ”的措施是 分封诸侯,从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 “有土之爵 ”,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 “自置吏 ”;二是 “得赋敛 ”可以概括出其具体内容并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威胁中央集权的角度进行归纳。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由淮南王刘安谋反, “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谋反, “国除为郡 ”可以概括出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由 “又颁布 律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