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的倒数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倒数的定义:乘积为 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 0没有倒数 . 的倒数是 ,故选 C. 考点:倒数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倒数的定义,即可完成 . 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 x轴或 y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 2, 4, 6, 8, ,顶点依次用 A1, A2, A3, A4, 表示,则顶点 A55的坐标是 A( 13, 13) B( 13, 13) C( 14, 14) D( 14, 14) 答案: C 试题分
2、析:观察图象,每四个点一圈进行循环,每一圈第一个点在第三象限,根据点的脚标与坐标寻找规律 55=413+3, A55与 A3在同一象限,即都在第一象限, 根据题中图形中的规律可得: 3=40+3, A3的坐标为( 0+1, 0+1),即 A3( 1, 1), 7=41+3, A7的坐标为( 1+1, 1+1), A7( 2, 2), 11=42+3, A11的坐标为( 2+1, 2+1), A11( 3, 3); 55=413+3, A55( 14, 14), A55的坐标为( 13+1, 13+1); 故选 C 考点:找规律 -点的坐标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点所在的大致位置及所在的
3、正方形,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得点的坐标 图中各图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二次函数 与一次函数 的大致图象,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先由一次函数 图象得到字母系数的正负,再与二次函数 的图象相比较看是否一致,用排除法即可解答 A、一次函数 的图象过一、三象限, a 0,与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即a 0相矛盾,错误; B、一次函数 的图象过二 、四象限, a 0,与二次函数开口向上, a0相矛盾,错误; C、 ,故此二次函数与 x轴的两个交点为( , 0),( -1, 0),一次函数 与 x轴的交点为( , 0),故两函数在 x轴上有交点,错误; 排除 A、 B、 C,故
4、选 D 考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点评:此类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常见题,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4, 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DCBA ,设 P点经过的路程为 x,以点 A、 P、 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 y与 x的函数关系的 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动点从点 A出发,首先向点 D运动,此时 y不随 x的增加而增大,当点 p在 DC 山运动时, y随着 x的增大而增大,当点 p在 CB上运动时,y不变,据此作出选择即可 当点 P由点 A向点 D运动时, y的值为 0; 当点 p在 DC 上运动时,
5、 y随着 x的增大而增大; 当点 p在 CB上运动时, y不变; 当点 P在 BA上运动时,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 B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点评:解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是发现 y随 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以及各个分段函数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如图, O 的半径为 5,弦 的长为 8,点 在线段 (包括端点 )上移动,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图形特征可得:当 M与 A或 B重合时,达到最大值;当OM AB时,为最小 当 M与 A或 B重合时,达到最大值,即圆的半径 5 当 OM AB时,为最小值 故 OM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 A 考点:垂
6、径定理,勾股定理 点评:本题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对点 M的运动状态不清楚,无法判断什么时候会为最大值,什么时候为最小值 如图,在矩形 中, 在 上, ,交 于 ,连结 ,则图中与 一定相似的三角形是 A B C D 和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 A= D=90,再由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 AEB= DFE,即可得到结果 . 矩形 A= D=90 DEF+ DFE=90 AEB+ DEF=90 AEB= DFE A= D=90, AEB= DFE 故选 B. 考点: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半径常
7、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下列正方形的性质中,菱形(非正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四边相等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菱形(非正方形)具有的性质是四边相等、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不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相等,故选 B. 考点:菱形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即可完成 . 若关于 , 的方程组 的解是 ,则 为 A 1 B 3 C 5 D 2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把 代入方程组 即可得到关于 m、 n的方程组,解出 m、 n
8、的值,最后根据绝对值的规律求解即可 . 由题意得 ,解得 ,则 故选 D. 考点:方程组的解的定义,代数式求值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同时适合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解叫作方程组的解 . 化简: 的结果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把除化为乘,再根据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最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即可 . 故选 C. 考点:分式的化简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如图, AD BC,点 E在 BD的延长线上,若 ADE 155,则 DBC的度数为 A 155 B 50 C 45 D 25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
9、根据邻补角的性质求得 ADB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 . ADE 155 ADB 180-155 25 AD BC DBC ADB 25 故选 D. 考点:邻补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半径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嫦娥三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将于 2013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奔向距地球 1500000km的深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500000为 A 1.5106 B 0.15107 C 1.5107 D 15106 答案: A 试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
10、示形式为 ,其中 , 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时, 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时, n是负数 ,故选 A. 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完成 .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10a65a2 2a4 B 3 2 5 C 2(a2)3 6a6 D (a-2)2 a2-4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整式的混合运算法则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A、 ,本选项正确; B、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无法合并, C、 , D、,故错误 . 考点:整式的
11、混合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如图,一个正在绘制的扇形统计图,整个圆表示某班参加体育活动的总人数,那么表示参加实心球训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35%的扇形是 A E B F C G D H 答案: D 试题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扇形统计图能直接反映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 ,即这一部分的扇形大于四分之一个圆 表示参加实心球训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35%的扇形是 H 故选 D. 考点:扇形统计图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即可完成 . 如果函数 y=ax+b(a0)和 y=kx(k0)的图象交于点 P,那么点
12、 P应该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出函数 ( )和( )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从而求得结果 . (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点 P应该位于第一象限 故选 A.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 的性 质:当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如图,甲、乙两图是分别由五个棱长为 “1”的立方块组成的两个几何体,它们的三视图中完全一致的是 A三视图都一致 B主视图
13、C俯视图 D左视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主视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 从正面可看到甲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3, 1, 1,乙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3, 1, 1; 从左面可看到甲一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3,乙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3, 1, 1; 从上面可看到甲只有一行,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1, 1, 1,乙有三行,最后面一行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1, 0, 0,中间一行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0, 1, 0,最前面一行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形的个数为:0, 0, 1; 则它们的三视图中
14、完全一致的是主视图,故选 B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完成 . 填空题 如图 1, Rt ABC中, ACB=90, AC=1, BC=2,将 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点 A与原点重合,点 C在 x轴正半轴上 .将 ABC按如图 2方式顺时针滚动 (无滑动 ),则滚动 2013次后,点 B的坐标为 答案: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图形特征可得点 B运动的轨迹是每滚动 3次一个循环,即可求得结果 . ACB=90, AC=1, BC=2 滚动 2013次后,点 B的坐标为 . 考点:找规律 -点的坐标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分
15、析所给图形的特征得到规律,再把这个规律应用于解题 . 如图,直线 经过 , 两点,则不等式 -2 kx+b 1的解集为 答案: -1 x 2 试题分析:由直线 经过 , 两点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 直线 经过 , 两点 不等式 -2 kx+b 1的解集为 -1 x 2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完成 . 如图, ABC的 3个顶点都在 O 上,直径 , ,则的长度是 答案: 试题分析:连接 AD,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ACD=90, B= D=30,再根据含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 连接 AD 直径 , ACD=90,
16、 B= D=30 Ac=1. 考点:圆周角定理,含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含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某校八年级( 2)班四名女生的体重(单位: kg)分别是: 35, 36, 38,4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答案: 试题分析:中位数的求法: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则中间一个数是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由题意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考点:中位数 点评:本题 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求法,即可完成 . 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置在直线 AB 上的点
17、 O 处使斜边 CD AB,则 a的余弦值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的特征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a的度数,再根据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解即可 . 由图可得 D=60 CD AB a= D=60 a的余弦值为 . 考点:直角三角板的特征,平行线的性质,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半径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分解因式: 答案: 试题分析:先提取公因式 ,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 考点:因式分解 点评:解答此类因式分解的问题要先分析是否可以提取公因式,再分析是否可以采用公式法 . 解答题
18、 直线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 两点,动点 同时从 点出发,同时到达 点,运动停止点 沿线段 运动,速度为每秒 1个单位长度,点沿路线 运动 ( 1)直接写出 两点的坐标; ( 2)设点 的运动时间为 秒, 的面积为 ,求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3)当 时,求出点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 的坐标 答案:( 1) A( 8, 0) B( 0, 6);( 2)当 0 时, ,当时, ; ( 3) , M1 试题分析:( 1)分别把 、 代入 即可求得结果; ( 2)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AB的长,根据点 由 到 的时间可求得点 的速度,再分当 在线段 上运动(或 0
19、 )时,当 在线段 上运动(或)时,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 3)把 代入( 2)中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点 的坐标,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 ( 1) A( 8, 0) B( 0, 6); ( 2) 点 由 到 的时间是 (秒) 点 的速度是 (单位 /秒) 当 在线段 上运动(或 0 )时, , 当 在线段 上运动(或 )时, 作 于点 ,由 ,得 , ; ( 3) , M1 考点:动点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如图,矩形 OABC 的顶点 A、 C分别在 x、 y轴的正半轴上,点 D为对角线OB
20、的中点,点 E( 4, n)在边 AB上,反比例函数 (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 D、 E,且 tan BOA= ( 1)求边 AB的长; ( 2)求反比例函数的式和 n的值; (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 BC 交于点 F,将矩形折叠,使点 O 与点F重合,折痕分别与 x、 y轴正半轴交于点 H、 G,求线段 OG的长 答案:( 1) 2;( 2) , ;( 3) 试题分析:( 1)由点 E( 4, n)在边 AB上可得 OA=4,再根据 tan BOA=即可求得结果; ( 2)由( 1)可得点 B的坐标为( 4, 2),再根据点 D为 OB的中点可得点 D的坐标,再根据待定
21、系数法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式,从而求得 n的值; ( 3)设点 F( a, 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 BC 交于点 F,即可求得 a的值,连接 FG,设 OG=t,则 OG=FG=t, CG=2t,在 Rt CGF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 ( 1) 点 E( 4, n)在边 AB上, OA=4,在 Rt AOB中, tan BOA= , AB=OAtan BOA=4 =2; ( 2)由( 1)可得点 B的坐标为( 4, 2), 点 D为 OB的中点, 点 D( 2, 1) 点 D在反比例函数 ( k0)的图象上, ,解得 k=2 反比例函数式为 又 点 E( 4, n)在反
22、比例函数图象上, ; ( 3)如图,设点 F( a,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 BC 交于点 F, ,解得 a=1 CF=1连接 FG,设 OG=t,则 OG=FG=t, CG=2t, 在 Rt CGF中, GF2=CF2+CG2,即 t2=( 2t) 2+12,解得 t= , OG=t=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为了援助失学儿童,初三学生李明从 2012年 1月份开始,每月一次将相等数额的零用钱存入已有部分存款的储蓄盒内,准备每 6个月一次将储蓄盒内存款一并汇出(汇款手续费不计)已知 2 月份存款后清
23、点储蓄盒内有存款 80 元,5月份存款后清点储蓄盒内有存款 125元 ( 1)在李明 2012年 1月份存款前,储蓄盒内已有存款多少元? ( 2)为了实现到 2015年 6月份存款后存款总数超过 1000元的目标,李明计划从 2013年 1月份开始,每月存款都比 2012年每月存款多 t元( t为整数),求 t的最小值 答案:( 1) 50元;( 2) 11 试题分析:( 1)设李明每月存款 x元,储蓄盒内原 有存款 y元,根据 “2月份存款后清点储蓄盒内有存款 80元, 5月份存款后清点储蓄盒内有存款 125元 ”即可列方程组求解; ( 2)先由( 1)求得李明 2012年的存款数,根据 “
24、2013年 1月份后每月存入( 15+t)元, 2013年 1月到 2015年 6月共有 30个月, 2015年 6月份存款后存款总数超过 1000元 ”即可列不等式求解 . ( 1)设李明每月存款 x元,储蓄盒内原有存款 y元,依题意得 ,解得 答:储蓄盒内原有存款 50元; ( 2)由( 1)得,李明 2012年共有存款 1215+50=230(元), 2013年 1月份后每 月存入( 15+t)元, 2013年 1月到 2015年 6月共有 30个月, 依题意得, 230+30(15+t)1000,解得 t , 所以 t的最小值是 11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25、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及不等关系,正确列方程组和不等式求解 . 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组为了解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对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统计图(说明:每位同学只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球类),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求 这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 2)求扇形统计图中喜欢排球的圆心角度数; ( 3)若调查到爱好 “乒乓球 ”的 5名学生中有 3名男生, 2名女生,现从这 5名学生中任意抽取 2名学生,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刚好抽到一男一女的概率 答案:( 1) 200人,如下图;(
26、 2) 36 ;( 3) 试题分析:( 1)根据喜欢足球的有 40人,占 20%,即可求得这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人数,从而可以求得喜欢篮球、排球的人数; ( 2)先求出喜欢排球的百分比,再乘以 360即可得到结果; ( 3)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再 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 ( 1) 喜欢足球的有 40人,占 20%, 一共调查了: 4020%=200(人), 喜欢篮球的人数为: 20040%=80(人) 喜欢排球的人数为: 200-60-40-80=20(人), 由以上信息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 2)喜欢排球的圆心角度数为: 20200360=36 ; ( 3)画出表格如下 则可知总有
27、20种等可能性结果,其中抽到一男一女的情况有 12种, 所以抽到一男一女的概率为 . 考点:统计图的应用 点评:统计图的应用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 1)如图,在 ABC 中, AB CB, ABC 90, F 为 AB延长线上一点,点 E在线段 BC 上,且 AE CF求证: AEB CFB ( 2)如图, PA为 O 的切线, A为切点, O 的割线 PBC过点 O 与 O 分别交于 B、 C, PA 8cm, PB 4cm,求 O 的半径 答案:( 1)由 AB CB, AE CF根据 “HL”可证得 Rt ABE Rt CBF,问题得证;( 2)
28、6cm 试题分析:( 1)由 AB CB, AE CF根据 “HL”可证 得 Rt ABE Rt CBF,问题得证; ( 2)设 的半径为 r,连接 OA,则 OA AP,在 Rt OAP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解 . ( 1)在 Rt ABE和 Rt CBF中, Rt ABE Rt CBF AEB CFB; ( 2)设 的半径为 r,连接 OA,则 OA AP 在 Rt OAP中, 即 ,解得 =6 O 的半径为 6cm.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常见题,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29、 ( 1)计算: ;( 2)解分式方程: 答案:( 1) 1;( 2) x=3 试题分析:( 1)根据立方根的性质、有理数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 (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先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再解这个整式方程即可,注意解分式方程最后一步要写检验 . ( 1)原式 =-2+4-1=1; ( 2) 去分母得 x-1+1=3( x-2) 解得 x=3 经检验 x=3是原方程的根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 x=3. 考点:实数的运算,解分式方程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如图所示,已知 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 O,矩形 ABCD的顶点 A、 D
30、在抛物线上,且 AD平行 x轴,交 y轴于点 F, AB的中点 E在 x轴上, B点的坐标为( 2, 1),点 P( a, b)在抛物线上运动 .(点 P异于点 O) ( 1)求此抛物线的式; ( 2)过点 P作 CB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点 R; 求证: PF PR 是否存在点 P,使得 PFR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延长 PF交抛物线于另一点 Q,过 Q 作 BC 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点 S,试判断 RSF的形状 答案:( 1) ;( 2) 过点 P作 PG y轴,垂足为 G,由题意可知: F( 0, -1), G( 0, b), R( a, 1
31、),则 , ,根据点 P( a, b)为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得 ,变形得: ,在 Rt PGF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存在,( ,-3),( , -3); 直角三角形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得点 A的坐标为( 2, -1),根据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 O 可设抛物线的式为 ,再将点 A( 2, -1)代入即可求得结果; ( 2) 过点 P 作 PG y轴,垂足为 G,由题意可知: F( 0, -1), G( 0, b),R( a, 1),则 , , ,根据点 P( a, b)为抛物线 上 的动点可得 ,变形得: ,在 Rt PGF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由 P( a, b
32、), F( 0, -1), R( a, 1),根据勾股定理可表示出 RF 的长,由 可知: PF PR 1-b,则可得当 时 PFR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连接 SF、 RF,由 PF PR; PR FO可得 1 2, 1 3,即得,同理可得 ,则,即可得到结果 . ( 1)由题意可得:点 A的坐标为( 2, -1) 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 O 可设抛物线的式为: ; 将点 A( 2, -1)代入可得: ;解得 , 抛物线的式为: ; ( 2) 过点 P作 PG y轴,垂足为 G 由题意可知: F( 0, -1), G( 0, b), R( a, 1) , , 点 P( a, b)为抛物线 上的动点 ,变形得: 在 Rt PG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PF PR; 存在点 P,使得 PFR为等边三角形; P( a, b), F( 0, -1), R( a, 1) 由 可知: PF PR 1-b 当 时 PFR为等边三角形 解得: , (不合题意,舍去) 当 时,有 ,解得: , 点 P的坐标为( , -3),( , -3); RSF为直角三角形 . 如图,连接 SF、 RF PF PR; PR FO 1 2; 1 3 同理可得: RSF为直角三角形 . 考点:二次函数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