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河南漯河郾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综合实践及名著阅读:( 5分)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稍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被 “大话 ”,三国被 “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 “文学大餐 ”变成了 “速食快餐 ”,往往使经典不再 “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 “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 T 几千
2、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 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 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 ) 【小题 2】学生王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南京日报进行宣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 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
3、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童年繁星 春水中选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2分 ) 的阅读心语: 【小题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宜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 (1分 ) 答案: 【小题 1】 (1)倡导大家多阅读经典名著。(意同即可)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符合所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采用切实可行的形式,能达到倡导阅读名著的目的即可。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采用切实可行的形
4、式,能达到倡导阅读名著的目的即可。 选择题 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寒 噤 ( jn)吊 唁 ( yn) 藩 篱( fn) 褶 皱( zh) B 差 使( chi)轩 榭 ( xi)额 枋 ( fng)匀 称 ( chng) C 嶙 峋( lng) 伧 俗( cng) 逾 时( y)狼 藉 ( ji) D 尴 尬( gn) 孕 育( yn)百 舸 ( g)罗 绮 ( q) 答案: D.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蜿蜓曲折的沙底小河,顺着山脚涓涓地流着, , , ,随着微风和涟漪的荡漾,宛如天真的孩子在欢笑。 那澄清的河水,泛起花纹
5、般的微波 花纹般的微波,在那澄清的河水上泛起 水面可见来往穿梭般游逛的一群群小鱼儿 一群群小鱼儿,来来往往穿梭般地游逛 嫩绿的杨柳,被夕阳倒映在水里 被夕阳倒映在水里的嫩绿的杨柳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们非凡的智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2分) A富
6、有创造性的人总是 不求甚解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后门口,正在嬉笑的同学立刻显出一副 毛骨悚然 的表情。 C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一些人的财产 荡然无存 。 D她已经 精疲力竭 了,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答案: B 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鞠躬遗骸锐不可挡张皇失措 B狼藉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 C轩榭藩篱惟妙惟肖因地制宜 D归咎喷嚏铸剑为犁穿流不息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14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 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
7、。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 “你找谁? ”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 “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 “什么事?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 “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 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
8、,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 “杰作 ”,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 “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 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 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 ”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
9、,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 “叔叔家住的这 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 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
10、。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没想到,在我 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 “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 “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
11、行了。 ”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 ” 【小题 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 “幸福 ”指什么?( 2分) 【小题 2】文中的 “我 ”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2分) 【小题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4分) ( 1)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 ” (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 2) “ 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 ”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12、 【小题 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三个方面即可)( 3分) 【小题 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 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50字以内)( 3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答案: 【小题 1】 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 “杰作 ”的愿望。 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 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 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 3分) 【小题 1】起先 “警惕 ”、 “一脸狐疑 ”(不信任)后来 “恍然大 悟 ”、 “点头答应 ”(理解),最后感到 “和这位民工
13、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 ”(感动)。 【小题 1】第一次握手,写出了父子俩刚进 “我 ”家里时那种拘谨、不安、扭捏的心理,并表现父子相互间的鼓励与安慰;第二次握手表现了孩子为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小题 1】写出父亲为实现儿子的愿望而遭受别人怀疑、误解、拒绝的尴尬处境,从中表现出当今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艰难生存状态。 【小题 1】示例: 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 。例如他对儿子说: “我负责砌墙, 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
14、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小题 1】示例: “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扣住描写 “民工父亲 ”的具体情节即可答出其的幸福所在。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扣住 “民工父亲与 我 ”的具体情节描写概括出 “我 ”的态度经历的三次变化即可。 【小题 1】本题 考查揣摩句子深刻含义的能力。扣住人物的描写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中对父亲
15、的描写来分析父亲的形象即可。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孩子的形象描写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符合人物形象即可。 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10分) “种 ”出石油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 300 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 8万亿吨煤或 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
16、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 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首 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产绿色石油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 “尤加利 ”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
17、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 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桶 “绿色石油 ”,每桶成本 仅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美元。 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 “种 ”出石油。 【小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 “种 ”出来 ( 2分) 【小题 2】 “种 ”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 2分) 【小题 3】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方法。( 2分) 【小题 4】本文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
18、能否 删去 为什么 ( 2分) 【小题 5】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答案: 【小题 1】因为不少植物都含有极为可观的类脂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人造石油。 【小题 1】点出成本低、利于环保即可 【小题 1】列数字和作比较 【小题 1】不能删去。因为之前已有科 学家研究发现了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油物质,前苏联科学家是在这个基
19、础上证实了这一发现。“进一步 ”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1】 D 【小题 1】本题考查阅读文章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出怎样种出 “石油 “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阅读文章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出 “种 ”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此题辨析出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大体可用如下方法:方法 +特征,在分析特征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句。 【小 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A、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 B、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 C、许多植物也可直
20、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小题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4分 ) ( 1)虽乘 奔 御风不以疾也( ) ( 2)略无 阙 处( ) ( 3)晴初霜 旦 (
21、) ( 4)哀转久 绝 ( ) 【小题 2】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1分) A或: 或 王命急宣 或 以钱币乞之 B绝:哀转久 绝 群响毕 绝 C故: 故 渔者歌曰两狼之并驱如 故 D素: 素 湍绿潭可以调 素 琴 【小题 3】根据文中意思,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4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小题 4】用原文内容填空。( 3分) 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 ;表现江水凶险的语句是: , ;能总评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 。 【小题 5】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 “高猿长啸 ”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6】
22、这篇散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通过对三峡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什么? (2分 ) 答案: 【小题 1】( 1)飞奔的马( 2)通 “缺 ” ( 3)早晨 ( 4)消失 【小题 1】 B 【小题 1】( 1)到了夏天江水涨 上小山包得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2)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景物。 【小题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清荣峻茂 【小题 1】以动写静,用猿的叫声衬托三峡的寂静。写出了秋天三峡的萧瑟,肃杀,渲染了清冷、悲凉的气氛,也表达了对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 1】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
23、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绘三峡雄奇 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 1】 A 中 “或 ”的意思分别为 “有 ”、 “有时 ”。 C 中 “故 ”的意思分别为 “所以 ”、“原来的样子 ”。 D中 “素 ”的意思分别为 “白色的 ”、 “不加装饰 ”。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
24、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沿溯、绝、素等字。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之上,围绕三峡四季景色的特点来回答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围绕 “猿长啸 ”的特点以及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谈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领悟文章的写景顺序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是根据三峡的特点来安排文章的写景顺序的。第二小问通过景物描写主要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题 1】诗歌中寓情 于景是一种
25、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杨花落尽子规啼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分) 【小题 2】请对 “我寄愁心与明月 ”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小题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2分)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 ”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小题 1】悲苦哀怨 【小题 1】拟人,
26、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小题 1】 B C 【小题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本题景物描写主要是烘托了人物的心情,通过 “杨花落尽 ”与 “子规哀啼 ”来烘托作者 “悲苦哀怨 ”的心情。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根据本题要求, “我寄愁心与明月 ”这句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小题 1】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通过 “杨花落尽 ”与 “子规哀啼 ”来烘托作者“悲苦哀怨 ”的心情。 C “过五溪 ”说明诗人旅途之遥远,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默写 古诗文默写:( 9分) 【小题 1】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7、 ”相对比,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小题 2】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 。 【小题 3】钱塘湖春行的颔联是 , 。 【小题 4】 十则中有一句强调了交友之道,具体句子是 , 。 【小题 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小题 6】杜甫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 , 。 【小题 7】泊秦淮中哪两句是叙事? , 。 【小题 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 。 答案: 【小题 1】出淤泥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 1】几处早
28、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小题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题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小题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小题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文 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小题 1】 “在充满 的日子里 【小题 2】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你也许目睹了感人肺腑的一幕,也许经历过发人深省的故事 在错综复杂的人生路口,平庸的人,往往犹豫不决,随波逐流,过芬芳花季;明智的人,常常坚定不移,执着一念,把握青春年华 每个路口都有故事,都有思考,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以 “路口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29、1字体工整、卷面整洁,有真情实 感。 2体裁不限, 600字左右。 答案: 【小题 1】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小题 1】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小题 1】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对写作内容有一定的限制,但也有开放的空间。文章内容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突出时间限制( 2)联系学生的 “生活 ”体验( 3)表现出自命题的题旨: “充满 ” 备选词还有 “幻想 ”“快乐 ”“阳光 ”“希望 ”等等。( 4)突出记叙文体特征,有真情实感。构思示例:在充满挑战的日子里,我体验到了自己心灵的成长。(一句话中心)可以初三生活充满挑战为叙述主体,表现我在面对挑战、适应挑战,取得挑战胜利 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自己的
30、思想的进步和心灵的成长。 【小题 1】本题为命题作文,限制了 “故事 ”发生的地点,或 “思考 ”的对象,是“路口 ”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写记叙文(或是小说)故事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发人深省的;如写议论文,对于人生路口的思考也自可得出我们的结论。因此开放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对学生观察积累生活表述自己思想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文章内容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突出地点限制,扣紧“路口 ”( 2)文章的主旨要明确,议论文即观点,记叙文即中心。构思示例:路口越是嘈杂繁忙,我们越要明白 “欲速则不达 ”的道理。 礼让是效率的关键。路口乱,心不乱,回家的路如此,学习的路如此,人生的路更是如此。一一冷静带来智慧,慌乱制造麻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