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初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下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从天圆地方说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再到地球卫星照片,人类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后来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最终科学家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海牛和鸵鸟的分布说明了( ) A两块陆地的形状相似 B两块大陆被海洋包围着 C海牛和鸵鸟都会游泳 D很久以前两块大陆连在一起 【小题 2】两大
2、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的特征证明了( ) A海底扩张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大陆漂移假说 D地质力学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图中海牛和鸵鸟的分布说明了很久以前两块大陆连在一起,故本题选 D。 【小题 2】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 “泛大陆 ”的庞大陆地,被叫做 “泛大洋 ”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
3、陆开始破裂, “碎块 ”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南美洲 和非洲轮廓的吻合、古老地层和生物相似的特征,证明了南美洲和非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下列现象能做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有( ) A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矿产资源 C太平洋洋底发现海沟 D红海在不断扩张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沧海桑田 ”说的是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比喻海陆的变迁。 B、 C、 D都不
4、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 A说明了海陆变迁,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2014年 10月 7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图中甲地)发生 6.6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处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5、是这两个板块碰撞所致,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读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 分别代表的大洲是( ) A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B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亚洲 C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 D南极洲、非洲、大 洋洲、欧洲 【小题 2】濒临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大洲是( ) A B C D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据
6、图可知: 是北美洲; 是南美洲; 是欧洲; 是亚洲,故本题选 C。 【小题 2】陆地穿插于海洋中,把全球分为四大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深度最浅的海洋,濒临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地形共有五种基本形态 ,其中 “中间低四周高 ”的地形是( ) A盆地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 陆地地形主要分为五类:我们把海拔在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称为平原;海拔在 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的地形称为丘陵地形;海拔在 500米 以
7、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 V字形的地形称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的地形称为高原地形; “中间低四周高 ”的地形是盆地,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地图三要素是指:( ) A图名、比例尺、注记 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 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各种地图所表示的内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是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这就是地图的三要素,故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正确
8、表示 A点位置的是( ) A 20oS, 20oE B 40oS, 20oW C 20oN, 20oE D 20oN, 40oW 【小题 2】关于两点间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点在 C点的西南 B A点在点 B的上面 C C点在 B点的左边 D B点在 C点的正东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为了区分东西经度,我们通常以 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 180,以东称东经,用符号 “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符号 “W”表示;以赤道为界划分南北纬,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 “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 “S”表示。读图可知, A点的坐标
9、是( 20oN, 20oE),故本题选 C。 【小题 2】地理定位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图可知: A点在 C点的东北; A点 在点 B的正北; C点在 B点的正西; B点在 C点的正东,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 “太阳 ”,拨动地球仪(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小题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10、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小题 3】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自始至终不停的围绕地轴做自西向东运动,叫地球的自转。所以我们在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时候,应该自西向东拨动地球,故本题选B。 【小题 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再加上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运动,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除此以外,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还产生了时差以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
11、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以及五带的更替,故本题选 B。 【小题 3】地球围绕地轴自转的过程 中,其周期是一天,即 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即 365天,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地球上某一点位于高纬度,则( ) A可能位于温带,也可能位于寒带 B肯定位于寒带 C肯定位于温带 D可能位于温带,也可能位于热带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我们通常以 30、 60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高中低纬度地区, 0 30为低纬度地区, 30 60为中纬度地区, 60 90为高纬度地区;人们根据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
12、寒带,其纬度范围是热带: 23、 5N 23、 5S;北温带: 23、5N 66、 5N;南温带: 23、 5S 66、 5S;北寒带: 66、 5N 90N;南寒带: 66、 5S 90S。据此可知:地球上某一点位于高纬度,则可能位于温带,也可能位于寒带,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成语 “南辕北辙 ”,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 “东辕西辙 ”,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其原因正确的是:( ) 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经线是圆;纬线是半圆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经
13、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且与地面相交的一系列平行的圆圈,其长度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的半圆,其长度处处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运动,故本题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她就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地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能够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表面积约 5 1亿平方千米 C地球卫星照片 D自转周期为 1天 【小题 2】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14、A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从太空看地球更像 “陆球 ” D世界海陆分布均匀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 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 5.1亿平方千米,本题选 B。 【小题 2】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全球海陆分布很不均匀,西半
15、球是陆地面积小于东半球的陆地面积,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集中于南半球,但南 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填空题 读 “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 1)请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_,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_,时间是 _前后,此时南半球是_季。 (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C位置时,金乡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昼夜等长、昼长夜短、昼短夜长)。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_ (方向 )移动。 ( 4)每年的国庆节( 10月 1日)时,地球公转到 _(
16、A A B B C C D D点之间。 答案:( 1)逆时针方向 ( 2)夏至;北回归线; 6月 22日;冬 ( 3)昼短夜长;北 ( 4) BC 试题分析: (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天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天极俯视呈顺时针,所以按顺时针方向在图上标出即可。 ( 2)由于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和黄赤交角不变,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当 3月 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当 6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 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 1
17、2月 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据图可知: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每年的 6月 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南半球是冬季。 (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C位置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各地昼短夜长。金乡位于北半球,其昼夜长短状况也是昼短夜长。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端,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北移动。 ( 4)每年的国庆节( 10月 1日)时,时间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据图来看:地球公转的位置应该在 BC点之间。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人们应根据需
18、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读下列比例尺不同的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14分) ( 1) A图、 B图、 C图三幅地图中,采用数字比例尺的是 _,比例尺最小的是 _,内容描述最详细的是 _。 ( 2)说说以下活动 分别需要用到 A图、 B图、 C图三幅地图中的哪一幅。 在北京旅行、办事,要用到 _图;确定北京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要用到 _图; ( 3)在 B图中量得天坛公园到国家图书馆的图上距离为 4cm,那么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_km。并判断国家图书馆位于天坛公园的方向_ 。 答案:( 1) B图; C图; A图 ( 2) B; C ( 3) 10.8;西北 试题分析: ( 1)比
19、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据图可知: A是线段式比例尺, B是数字式比例尺, C是文字式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上面三图中面积最大的是中国地图,则其比例尺最小; A 图比例尺最大,表示的范围最小,内容越详细。 ( 2)地图的家族非常庞大,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不同的地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北京旅行、办事,要用到北京城区图;确定北京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要用
20、到中国地图。 ( 3)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在 B图中量得天坛公园到国家图书馆的图上距离为 4cm,那么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4270000厘米 =10.8km。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指向标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有经纬网的用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来确定方向,一般地图采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规定确定方向。据图可判断国家图书馆位于天坛公园的西北方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 1)图中有甲、乙、丙三座山峰,其中海拔
21、最高的是 山峰,该山峰的高度大约 _米; ( 2)图中的 E、 F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图中 G点部位的名称是_。 ( 3)图中 A、 B两条虚线中最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沿着 C、 D两条登山线路到达乙峰,从省力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 线路,你选择该线路的理由是_。 答案:( 1)甲; 700H800 ( 2) 400米;鞍部 ( 3) B; D; D线等高线稀疏,坡度比较 缓 试题分析: ( 1)根据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 100米,则图中最高山峰甲的海拔高度为 700H800。 (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
22、直距离。据图可知: E点的海拔为 500米, F点的海拔为 100米;则 E、F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500米 -100米 =400米;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 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据图可知: G点部位的名称是鞍部。 ( 3)一般来说,河流发育与山谷之中, A、 B两处中, B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故可能会发育成河流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 D处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所以从此处登山省力。
23、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_。 ( 2)该小题填写要求:用图中序号或字母表示 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 _,跨 经度最广的大洲 _;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 _,赤道未穿过的大洋是 _。 ( 3) 、 两洲的分界线是 _; 、 两洲的分界线是_。 ( 4) 两大洲的陆地相连,是一个整体,我们一般称为 _。 答案:( 1) 20W,160E ( 2) ; ; C; A ( 3)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 4)亚欧大陆 试题分析: ( 1)我们通常以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
24、0 160E 为东半球, 160E18020W 为西半球。 ( 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和 大洋洲;陆地穿插于海洋中,把全球分为四大洋,面积最大的是 C太平洋,其次为 B大西洋、 D印度洋, A北冰洋 ,此大洋是世界上最小,深度最浅的赤道未穿过的海洋;因为经线都经过南北两个极点,南极洲、北冰洋都位于极点附近,所以跨经度最多的 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 3)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也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 4)亚欧大陆是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合称。这是因为,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占陆地面积的 1/3以上。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欧亚大陆由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和东西伯利亚所在的北美板块所组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