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03.81KB ,
资源ID:29932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993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年江苏启东滨海实验校共同体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年江苏启东滨海实验校共同体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年江苏启东滨海实验校共同体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原始居民最早知道用火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较能力。四处原始居民都知道用火,谁出现的时间最早,就是谁最早知道用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万年前,由此可见,最早知道用火的是元谋人。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启成汤 B启盘庚 C禹盘庚 D禹成汤 答案: D 试

2、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 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三家分晋 ”、 “田氏代齐 ”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三家分晋 ”、 “田氏代齐 ”的故事反映的是战国七雄形成的史实。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我国南方许多地方都要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的活动

3、,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位诗人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我国南方许多地方都要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的活动,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这位诗人是屈原,屈原因为怀念楚国而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的。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 ”,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建立县制

4、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创设科举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局面,使更多穷苦人能够受教育。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

5、新 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下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它是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图中的水利工程是指都江堰,因为都江堰修建于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有学者认为: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 外国朋友要了解 “孔子之道 ”可以参阅 A韩非子 B道德经 C论语 D墨子 答案: C 试题分

6、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因为孔子的言行主要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因此,要了解 “孔子之道 ”,可以参阅论语。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 “美丽中国 ”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主张,其实就是注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故答案

7、: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公元前 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利用经商获利, 大量购置田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的 “咸阳 ”是当时秦国的国都,时间是公元前 340年,此时秦国已经落实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如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因此,富商李有为要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必须弃商务农,努力耕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故

8、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诗经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 “尊王攘夷 ”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题文史料反映的是齐桓公称霸的史实,因此,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春秋争霸。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 “甲骨卜辞 ”可以了解到 A夏

9、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因为甲骨文出现于商朝,因此,通过“甲骨卜辞 ”只能了解到商朝的历史。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史实。北京人虽然已经是人,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用火烘烤食物,驱

10、赶野兽、照明、防寒等,但是北京人还没学会种植水稻和蒸煮米饭,目前已知的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和蒸煮米饭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题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片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 B涿鹿之战 C大禹

11、治水 D牧野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认识。四个选项中,女娲补天、涿鹿之战和大禹治水都属于上古传说,只有牧野之战在甲骨文中有记载,而且有确切的时间,因此,它属于史实。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变革 被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租 ”的神话传说入物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被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租 ”的神话传说入物。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租 ”的神话传说入物是黄帝,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化石是研

12、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片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北京人曾经生活在北京周口店。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A炎帝 B黄帝 C禹 D启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建立者。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禹在约公元前 2070年建立的。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株洲神农广场因纪

13、念教民耕种、遍尝百 草的神农氏而得名。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 A炎帝 B蚩尤 C舜帝 D禹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农氏。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因为发明了农耕和医药,而被称为 “神农氏 ”。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中的 “公天下 ”反映的是禅让制的实行, “家天下 ”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

14、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综合题 看下图回答问题: ( 1)请写出该人物的姓名及其生活的历史时期。( 2 分)我们想了解他的言行,必须翻阅哪一本书?( 2分)他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分) ( 2)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2分) ( 3)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思想与图中人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分) 答案:( 1)该人物是孔子 。( 1分)他生活在春秋晚期。( 1分)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里。( 2分)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分) ( 2)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也是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15、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分) ( 3)孟子。(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中的人物是孔子。他生活在春秋晚期。他的言行记录在由他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里,因此,如果我们如果想了解他的言行,必须翻阅论语一书。孔子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 2)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他也是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 3)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16、他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孔子提出“仁 ”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而孟子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 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史记 材料二 :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 109年间,秦军同

17、六国共交战 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 1)材料一是谁说的?( 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2分) (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2分) ( 3)材料三中哪一项措施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2分) ( 4)请结合材料三说说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4分) ( 5)请用一句最简洁的语言来评价改革的作用。( 1分) 答案:( 1)商鞅;( 2分)变法。( 2分) ( 2)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分) (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分)

18、( 4)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 权,( 2分)从而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分) ( 5)改革是强国之路。( 1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一中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一段话是商鞅说的,它的意思是说治理天下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有利于国家发展就不必效法古人;这体现了他变法的主张。 (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中图片的标题是 “奖励耕织 ”。 “耕 ”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 “织 ”指的是 “生产布帛 ”,因此,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这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 3

19、)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 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因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材料四中,秦军在对外作战中会胜多败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三中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从而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5)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 建国家,这就告诉我们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

20、时地进行改革,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北京人为了战胜禽兽虫蛇,会过上什么生活?( 2分) ( 2)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一原始居民住的房子?( 2分)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2分) (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房子的名称是什么?( 2分)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2分 ) ( 4)以上两种房屋的设计思路说明了什么?( 2分) 答案:( 1)群居生活。( 2分) ( 2)河姆渡原始居民;( 2分)因为河姆渡遗

21、址位于南方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防虫蛇。( 2分) ( 3)半地穴式房屋;( 2分)因为半坡遗址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抗寒,而且地窖可以贮藏过冬物质。( 2分) ( 4)说明了建造房屋要因地制宜;或者说明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上古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而自然环境又十分恶 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战胜自然的,因此,北京人为了战胜禽兽虫蛇,只能过上群居生活,依靠群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 ( 2)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和读图能力。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房屋,这种房

22、屋把房屋建在栅栏之上,之所以会这样设计,主要原因是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防虫蛇。 ( 3)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和读图能力。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这种房屋里面有地窖,之所以会设计,主要原因是半坡遗址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抗寒,而且地 窖可以贮藏过冬物质。 ( 4)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由于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为了防潮、防虫蛇,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北方气候寒冷干燥,为了抗寒和储藏过剩物质,半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这说明了建造房屋要因地制宜;或者说明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

23、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奴隶社会走向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产力的变革】 ( 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农业生产技术解放了人力,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是指什么技术?( 2分) ( 2)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其中,秦国有一项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 “天府之国 ”,请写出它的名称和主持修筑的人。( 2分) 【生产关系的变革】 ( 3)战国时期,各国确立封建制度的途径是什么?( 2分) ( 4)从战国开始,哪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分) 【文化思想的变革】 ( 5)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变

24、革在文化思想领域内表现为什么?( 2分) 答案:( 1)牛耕。( 2分) ( 2)都江堰;( 1分)李冰。( 1分) ( 3)变法或改革。( 2分) ( 4)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分) ( 5)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的一次革命,因为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改变了以往用人耕田的局面,用畜力取代人力,因此说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2)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其中,秦国有一项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

25、得 “天府之国 ”,这一水利工程就是都江堰,它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和主持修筑的。 ( 3)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 期,各国确立封建制度的途径。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新兴的地主阶级产生逐渐强大,要求确立自己的政治地位来发展经济,纷纷要求变法;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别国,相继开展变法运动,这说明了当时各国主要通过变法或改革的途径确立封建制度的。 ( 4)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因此说,从战国开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5)本题

26、主要考查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变革 在文化思想领域内表现。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变革在文化思想领域内表现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判断题 春秋晚期,庄子创立了道家学派。 答案:错误:庄子 订正:老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庄子,而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27、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而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出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答案:错误:春秋 订正:战国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出现的时间。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出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 产,这是错误的,一年二十四节气是战国时期人们为了安排安排农业生产而测定的,这是我国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小历同学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兵书孙子兵法

28、特别感兴趣,一有空就向其他同学介绍孙子兵法,有一次,他自豪地向同班同学介绍说:“孙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膑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一句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小历的说法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了理由。 答案:错误:孙子兵法是孙膑所著。( 2分) 理由: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并非孙膑。( 1分)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1分)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1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兵法不是孙膑所著。它的作者是春秋晚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继承并发展

29、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公元前 1046年,周文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的 军队,灭亡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答案:错误:周文王 订正:周武王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在牧野打败商纣军队,灭亡商朝,建立西周的人。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的军队,灭亡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而周文王是周武王的父亲,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使周国国力逐步强大,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

30、西周的兴亡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向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答案:错误:半坡 订正:河姆 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向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而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位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它向我们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答案:错误:北京人 订正:山顶洞人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会人工取火的远古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学会人工取火的不是北京人,而是山顶洞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 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但是,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