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教版初二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3同步练习 选择题 生活离不开化学,应用所学知识选出表中酸性最强的物质 ( ) 选项 A B C D 物质 肥皂水 漂白液 柠檬汁 玉米粥 PH 10 12 3.5 6.8 答案: C 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 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答案: 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水存在三态变化 B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C因为双氧水中含有氧分子,所
2、以可用它制取氧气 D因为某种物质的溶液呈酸性,所以该物质属于酸 答案: A H2、 O2和 N2组成的混合气体 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 18g水,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 A N2和 H2 B N2和 O2 C N2 、 H2 和 O2 D只有 2gN2 答案: C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A 1 1 B 1 2 C 3 8 D 3 11 答案: D 下列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6g 氢气和 2g 氧气反应生成 18g 水 B 9g 氢气和 9g 氧气反应生成 18g 水 C 1g 氢气和 8g 氧气反应生成 9g 水 D
3、 8g 氢气和 1g 氧气反应生成 9g 水 答案: C 某反应 A+2B=C+D,若有 30gA和 1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0gC,那么要得到 7gD,参加反应 A的质量应为( ) A 20g B 15g C 12g D 6g 答案: D 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 5g氧化镁,则所消耗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 A镁 2g、氧气 3g B镁 3g、氧气 2g C镁 1g、氧气 4g D镁 4g、氧气 1g 答案: B 的质量为: ( ) A 7.5g B 2.0g C 14.1g D 9.6g 答案: A 两份相等质量的碳分别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 CO和 CO2时,所消耗的氧气 的质量
4、比为( ) A 1 1 B 1 2 C 3 8 D 3 4 答案: B 已知反应 2A+B=3C+D,若 10g A和 4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g D,则 A、 B、 C、 D的质量比为( ) A 10 4 9 5 B 4 5 5 3 C 2 1 3 1 D 5 4 3 5 答案: A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A烧碱露置空气中变重 B浓盐酸露至空气中变轻 C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 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 答案: B 根据图 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 t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
5、有晶体析出 D t2 时, 80g硝酸钾溶于 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答案: D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a g氯酸钾与 b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得到 c g氧气,残留固体质量为 d g,则d = a c 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5g硝酸钾固体,升温,硝酸钾固体质量增加 C将 100mL酒精与 100mL水混合,能形成 200mL溶液 D向 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溶液加入 10mL蒸馏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g 答案: D 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 (t)的关系图 正确的是 ( ) (提示: Mg+H2SO4=Mg
6、SO4+H2, 2Al+3H2SO4=Al2( SO4) 3+3H2)答案: C H2、 O2组成的混合气体 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 18g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 A 2g 氢气和 16g 氧气 B 4g 氢气和 16g 氧气 C 2g 氢气和 18g 氧气 D无法确定 答案: BC 一定质量的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8.8g二氧化碳和 5.4g水,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 CH4 B C3H6 C C2H5OH D CH3OH 答案: C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钢材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画
7、应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B所用材料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清洗掉 C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 D所用的主要材料 低碳钢,有较好的锻轧性能,它不属于铁的合金 答案: D 取 3 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加入 3 支试管中,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B C D 答案: B A、 B、 C、 D是四种金属单质, A能从 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 B,但 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 C、 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H2,且 D比 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A、 B、 C、 D B B、 A、 C、 D C D、 C、 A、 B
8、D D、 C、 B、 A 答案: C 某种新型 “防盗玻璃 ”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答案: B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钡餐 答案: A 题目同第 8题,则 A、 B、 C、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 A 10 4 9 5 B 4 5 5 3 C 2 1 3 1 D 5 4 3 5 答案: D 实验题 某同学用 A、 B、 C三个烧瓶分别按图 5-10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每隔一段时间测
9、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 (设环境温度和压强保持不变),结果如下表 (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 /cm): 时间 /天 0 0.5 1.0 1.5 2.0 2.5 3.0 A瓶(干燥的铁丝) 0 0 0 0 0 0 0 B瓶(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瓶(沾了清水的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瓶(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 0 0 0 0 0 0 0 ( 1) B瓶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 ( 2)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 。 ( 3)怎样才能防止铁生锈(至少写出两点具体措施)? 。 答案:
10、( 1)铁生锈时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而使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 ( 2)跟氧气接触、有水存在、有盐存在。 ( 3)镀上其它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铬、表面涂油漆。 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为探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图 -5甲装置实验,过近一个月观察,发现 B中铜丝生锈,而 A、 C中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小林同学得出结论: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接触。 试回答: ( 1)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吗? ( 2)你认为参与铜生锈的物质还可能有 ,理由是 。 ( 3)为验证你的判断,可用图中乙
1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 NaOH溶液的作用 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发现, D 中铜丝基本无变化。由此可认为:铜在 条件下难于生锈,故参与铜生锈的物质有 答案:( 1)不正确 ( 2) CO2 从化学式上看,铜绿中有四种元素 H、 O、 C、 Cu,故应还有含碳元素的物质参与铜的生锈 ( 3)除去 CO2 氧气、水共同作用的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填空题 全世界每年因锈蚀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 1 10。小刚同学想探究钢铁锈 蚀的条件,他将三个干净的铁钉分别放入 A、 B、 C三支试管中 (如图 -4所示 ),定期观察 并记录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 中的铁
12、钉最易生锈。 (2)由此可知,钢铁锈蚀的条件是 和 。 (3)铁生锈的实质是 ,铁锈的主要成份是 ,特点是 。 (4)请举出两种防止钢铁锈蚀的措施 ; 答案: (1)A (2)氧气 水 ( 3)铁被氧化 氧化铁 疏松多孔的物质。 ( 4)表面涂防锈油 烧涂搪瓷 下列铁制品是如何防止生锈的? ( 1)自行车钢圈 ( 2)浴缸 ( 3)自来水管 答案:( 1)镀上金属铬 ( 2)烧涂 搪瓷 ( 3)镀上金属锌 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会留有黑色残渣,该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碳及其杂 质 Fe 2HCl FeCl2 H2 计算题 实验室用 13g锌粒与足量的
13、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计算: (已知: Zn+H2SO4=ZnSO4+H2) (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 2)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9g/L) 答案:( 1) 0.4g,( 2) 4.48L 21.6g高锰酸钾完全受热分解所产生的氧气能与多少克碳恰 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 .2g 某钢铁厂高炉欲生产 200 t含 3%杂质的生铁,需要含 85%氧化铁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答案: .1t 将一定量的 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的烧杯中,烧杯增重 8.8g,求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 答案: g 某同学打算用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 . (已知: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2Al+3H2SO4=Al2( SO4) 3+3H2) 铝、铁、锌的市场价格分别为:铝 4800 元 /t、铁 2100 元 /t、锌 10800 元 /t。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同学要制备 2g的氢气,选择哪一种金属最经济合算 答案: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