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05.90KB ,
资源ID:29958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2995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十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5~3.7).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十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5~3.7).doc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十第 3章人类的家园 地球 (3.5 3.7) 单选题 魏格纳从哪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的() A.亚洲、欧洲 B.南美洲和北美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南极洲和大洋洲 答案: C 如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 A 泥石流是山区一种多发灾害。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若某处地形如图所示(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运动路线,箭头表示逃生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 A 点,则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 B. C. D. 答案: C 2013年 4月 20日 8

2、时,我国四川省雅安市发生了 7.0级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次地震与哪两大板块的运动有关()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 : B 到了 20世纪 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 “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答案: D 与图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 B.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由此图判断,所有板块都

3、是碰撞的 D.由此图判断,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答案: C 如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荷兰国土的 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 B. C. D. 答案: A 2010年 4月 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地质学家预计本次喷发可能持续数周时间。历史上,冰岛曾多次发生火山爆发活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我们最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冰岛处于板块内部 B.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 C.冰岛处于火山、地震带上 D.冰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区

4、域 答案: A 根据测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板块挤压 D.板块隆起 答案: B 下列关于图中长江三峡地貌景观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而成 B.火山喷发形成 C.冰川侵蚀形成 D.流水侵蚀形成 答案: D 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儿、地震。 A. B. C. D. 答案: A 泥石流多出现在() A.植被覆盖良好的高原 B.坡陡雨多的山地 C.气候干旱少雨的沙漠 D.地势平坦的平原 答案:

5、 B 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A.地势低 B.地势高 C.坡度缓 D.坡度陡 答案: D 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的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慢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流动的原因是 (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答案: C 下列等高线地形部位图与名称之间的搭配,表示正确的是() A.山脊 B.山顶 C.山峰 D.盆地 答案: A 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 “深山藏古寺 ”意境的是() A. B. C. D. 答案: C 图为 “某地区等高线图

6、 ”,读图判定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以及 A点和甲村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山地 大于 500米 B.山地 小于 500米 C.丘陵 大于 500米 D.丘陵 小于 500米 答案: B “因地形,用险制塞 ”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 1(八达岭长城的景观照片)图 2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图若图 2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A. B. C. D. 答案: D 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形改变的是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板块的 “漂移 ”运动 D.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答案: D 如图所示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米)沿线可能有河流且流速较快的是() A.虚线甲处

7、B.虚线乙处 C.虚线丙处 D.虚线丁处 答案: B 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答案: 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峰 位于山峰 的东北方向 B.山峰 的海拔大约是 350米 C. 处可能发育河流 D. 处有利于攀岩运动 答案: D 填空题 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主要是指 _、 _、_、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它对地形的影响是 _的。它和内力作用不同,外

8、力作用主要是将高山 _,将深谷 _,使地表趋于平坦。 答案:风力 |流水 |冰川 |缓慢而持久 |削低 |填平 综合题 (1)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其成因:地貌原因是 ; 人为原因是 。 ( 1)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_。 答案:( 1)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读 “六大板块示意 ”图(如图 1),完成下列要求: (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大致分成 _大板块,图中部分板块的名称是: A_板块, F_板块(填名称); ( 2)六大板块是不断 _着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_或 _现象; ( 3)图 2表示的是非洲和

9、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 _; (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红海形成的原因: _。 答案:( 1)六 |亚欧 |南极洲 ( 2)运动 |碰撞 |张裂 ( 3)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但两种动物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经是链接在一起的; (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不断张裂,形成裂谷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新的海洋 -红海 读 “某地等高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0、( 1)山顶 A位于湖泊 C的 _方向; ( 2)山顶 A的海拔为 580米,湖泊 C的海拔为 24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米; ( 3)丙坡与丁坡相比,坡度陡的是 _,理由是 _; ( 4)丙和乙中,位于山谷的是 _,请你在图中相应位置用虚线 “” 画出谷线。 答案:( 1)西北 ( 2) 340 ( 3)丙 |丙处等高先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 4)乙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暑假期间,某中学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如图所示。其具体要求如下: 目的地: A地区 任务安排: 一组:体验攀岩的刺激,把红旗插在该地区的第二高峰上; 二组:沿河流行进,观察河流两岸的植被状况; 三组:翻越该地区的最高峰。 ( 1)请在 B、 C、 D三地中帮三组同学分别选择合适的起点,并说明理由; ( 2)图上测量甲乙 两山峰之间的距离为 2厘米,计算两山峰之间的实地距离; ( 3)请推测,哪一组最先到达目的地。 答案:( 1)(一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 B陡崖,适合攀岩; (二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 C山谷,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 (三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 D到甲为山脊线)山脊,可到达本地甲最高峰; ( 2)千米 ( 3)二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