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四川省绵阳地区七年级下学期定时作业(二)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下列选项中涉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选举法 义务教育法 宪法 刑法 A B C D 答案: D 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的是 A唯一的保护条件 B最关键的保护条件 C最根本的保护条件 D必要的外部保护条件 答案: D 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运用非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有 王强向班主任老师反映李明借他的钱不还 李老汉向人民法院起诉他儿子拒不赡养他 胡某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单位解
2、决纠纷 张三因李飞借钱不还,找人将其痛打一顿 A B C D 答案: A 小伟在他的父母离婚后,跟爷爷吃住在一起。他的爸爸妈妈不再给他提供抚养费,严重地影响到了他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经居委会调解,丝毫不起作用,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如果他要提起诉讼,从程序上看,该案件属于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司法诉讼 答案: B 由于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成年人不同,因此,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 遵循 “教育、感化、挽救 ”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实行不公开审理的特殊制度 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A B C D 答案: D 小张、小兰原是同班好友,后来发生了矛盾,为泄私愤,小张
3、便把过去小兰对她说的所有秘密在同学们中大势传播。下列选项中,对小张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不道德的 言论自由的表现,无可厚非 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违法的 通信自由受法律保护 A B C D 答案: B 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来了个人自称是你爸爸的同事,要你开门。他说你爸爸托他回家取笔记本电脑,你爸爸急用。这时,你应该 A赶紧开门,把电脑给他 B坚决不给他 C问清他的姓名后,再把笔记本电脑给他 D打电话向爸爸核实后,再把电脑给他 答案: D 在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远离艾滋病、创建平安校园系列活动:举办健康防护知识讲座,严格检验入校的外来人员,教学楼配备灭火器 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司
4、法保护 B学校保护 C家庭保护 D社会保护 答案: B 现在网络聊天成为交友的一种新时尚,有的人通过网络聊天开阔视野并增进了友谊;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在人生中留下惨痛的教训。因此,在网络交往中,我们应该 A提供个人虚假信息,以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B既要谨慎、真诚、守信,又要区分是非善恶 C对长期交往的网友可以提供个人的真实信息 D只在网上交友,绝不私下约会网友 答案: B 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 “严禁考试作弊 ”、 “严禁酒后驾车 ”、 “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等。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社会
5、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答案: D 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特别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 法律保障 物质保障 自由保障 师资保障 A B C D 答案: B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 B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D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答案: B 阿姨上街买菜,被小偷偷了 200元钱,回家后气恼不已,而叔叔却说: “失财免灾,还加强了我们今后的防盗意识,值! ”叔叔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心理放松 B合理宣泄 C认知调节 D理性升华 答案: C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6、A沙子与别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比花岗岩还坚韧 B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 答案: B 某校初一、一班是个优秀班集体,在这个班级,同学们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但是,班内同学有最新的学习资料,不是放在自己的课桌里,而是放在 “推荐窗 ”里;每个学科都有专人负责收集好经验、好做法并及时向大家推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生活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 竞争中需要合作,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 “双赢 ” A B C D 答案: D 歌德说: “人生是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者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7、。 ”这一耐人寻味的话给我们的启迪是 A情绪对 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人生难免有烦恼和挫折 C逆境往往引起情绪的波动 D人生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答案: D 生活中的大多数竞争,并非简单地如同体育比赛一样冠军只有一个,而是“比翼双飞 ”,甚至是 “百花争艳 ”。这告诉我们 A体育比赛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 B双赢是竞争的唯一结果 C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越来越不激烈了 D在竞争中大家要相互激励、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答案: D 能够成为我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动力的是 A消极的情绪 B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C积极的、理智的情感体验 D积极的情绪 答案: C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8、我国的法律体现了 A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意志 C公民的意志 D中国共产党的意志 答案: A 4月 27日晚,四川广元 18岁的蒲某拨通上海国航电话,称已在上海飞往成都的国航 CA406航班上安放了炸弹。经安全排查,警方确认炸弹原为 “诈弹 ”,致使该航班延误近 5小时。目前,蒲某因涉嫌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被上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蒲某的行为 A是不道德的行为 B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是一般的恶作剧 D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 答案: D 综合题 某初中校政教处 “青少年心理活动研究中心 ”针对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不法青年侵害时的反应,在全校 1350名学生中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
9、。调查数据见下表: 项目 忍气吞声 向路人求救 报警 不知所措 奋力抵抗 事后报复 数据( %) 12.6 35.3 31.5 6.1 9.3 5.2 ( 1)这份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5分) ( 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有 9.3%的学生选择了 “奋力抵抗 ”。你认为在抵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3分 ) ( 3)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6分) 该中心在对这份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应该对同学们进行普法教育,特别是针对不法侵害的维权教育。请你为他们设计至少三种开展普法教育的形式。 (3分 ) 答案: 当遇到不法侵害时,大部分同学选择了 “向路人求救 ”和 “报
10、案 ”这样正确的应对方法,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强;( 2分) 但也有少数同学在遇到不法侵害时选择了 “忍气吞声 ”、 “事后报复 ”等消极的态度或不正确的做法,表明这部分同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分) 同时也说明对未成年人进行正 确拒绝侵害的维权教育十分必要。( 1 分) 要首先保证自身的安全; 要注意反抗的方式必须合法,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机智灵活,用智慧同不法的侵害行为作斗争等。( 3分,言之有理即可)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 6分) 播放未成年人维权的专题教育片; 召开未成
11、年人拒绝侵害的主题班会; 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法制宣传讲座; 演讲或者辩论会; 办板报或出校园专刊; 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等。 (言之有理,答三点给 3分 ) 【材料一】美国第 16任 总统林肯说: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 【材料二】某中学的同学们在学习了共同的责任后,决心当好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担起肩上的责任,并不无自信地立下誓言: “今天,我们以自己的学校而骄傲;明天,学校将以我们而自豪 ”。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 1)为当好班级和学校的主人,你都
12、负起了哪些责任?(至少 4点,共 4分) ( 2)在你承担上面所列举的责任的过程中,你付出了哪些代价?( 至少 2点,共 4分) ( 3)在你承担这些责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至少 2点,共 4分) 答案: 搞好自己的学习; 担当重大管理任务; 为学校、班级争得荣誉; 做好老师和同学交给的各项工作; 管理好自己; 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做出正确的选择等。(言之有理,答 4点给 4分) 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花费更多时间; 付出更多的精力; 牺牲个人的业余生活; 甚至会耽误学习; 遭遇误解等。( 4分) 收获: 锻炼了意志品质; 培养了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 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 有些时候
13、,时间安排得好,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4分)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它不同于道德、中学生守则等。但是,无论什么规则,人们都必须遵守。因为它正如歌德所说: “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 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 1)请你补全下表所缺内容( 6分) 项目 道德 中学生守则 法律 如何产生 约定俗成,自然形成 国家教委颁布 约束对象 适用范围很广,但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并非某种道德为全体人民所遵奉 全国所有在校的中学生 靠什么发挥作用 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 学校、老师的教育以及自我的约束 ( 2)歌德的名言包含着什么道理?( 5分) 答案: 由国家制定并认可; 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6分) 歌德的话深刻地揭示了规则和自由的正确关系。( 1分) 法律、道德、守则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2分) 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人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人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