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海水蒸发 C食物腐烂 D水果榨汁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
2、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2HgO =Hg + O2 B Fe2O3 + 4HCl =2FeCl2 + 2H2O C Zn + HCl =ZnCl2 + H2 D Na2CO3+CaOH)2 =2NaOH + Ca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 的标注是否正确。 A、氧化汞分解需要加热,方程式中没有加热的条件,故 A错误; B、复分解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不变,故生成物应为 FeCl3和 H2O,故 B错误; C、该方程式没有进行配平,故 C错误; D、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合客观事实,符合质量守恒
3、定律,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右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 a是氧气 B气体 a与 b质量比为 8:1 C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现象分析。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气体 a是氢气,错误;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 a与 b即氢气与氧气,质量比为 1: 8,错误; C、水分解后生成了氢气与氧气,所以它含有两种元素,是化合物,正确; D、水
4、是纯净物不可能含有两种物质,错误。故选 C 考点:电解水实验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熟记 “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的内涵。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甲烷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遇到燃着的木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来分子解答。 A、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没有变化,故 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B错误; C、甲烷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空气无变化,故 C正确; D、一氧化碳遇到燃着的木条
5、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D正确。故选 B 考 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解答好这类题目,关键是要理解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理论依据,还有要熟记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相关性质。 反应 H2 + Cl2 2HCl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种类 C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的种类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 + Cl2 2HCl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 A、反应物中的氢分子和氯分子化合生成氯化氢分子,分子种类改变,故 A错误; B、反应前后都是氢原子、氯原子,原子种类没
6、有改变,故 B正确; C、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0升高为 +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0价降低为 -1价,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 C错误; D、反应前的物质为氢气和氯气,反应后的物质为氯化氢,物质的种类改变,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 ”,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A浓盐酸质量减少 B钢铁生锈 C生石灰变质 D烧碱潮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 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A、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少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与空气成分无关; B、铁生锈是铁
7、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的反应,有关; C、生石灰变质是生石灰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有关; D、烧碱潮解是烧碱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故选 A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甲、乙、丙、丁分别是 CO、 O2、 Fe2O3、 CO2中的一种。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甲 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乙一定是氧气 C丙一定是氧化铁 D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物质的性质分析,一氧化碳可以氧
8、化铁反应,一氧化碳也可以和氧气反应;再结合题目信息(甲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可以断定乙是一氧化碳,则氧气和氧化铁分别是甲和丙中的其中一种,但无法确定谁是氧气,谁是氧化铁;但可判断剩余的二氧化碳是丁。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的反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利用试剂: Zn、 Cu、 H2SO4溶液、 ZnSO4溶液和 CuSO4溶液,探究 Zn和 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所给的试剂只能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 B在 ZnSO4溶液中加入 Cu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根据 Zn和 Cu的硬度即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D将两种金属同时浸入
9、任一溶液均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判断。 A、把 Zn和 Cu同时放入 H2SO4溶液中, Zn 和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但铜不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排在铜的前面;或把 Cu放入 ZnSO4溶液中,没有反应现象,说明铜不能置换出锌,即说明铜的活动性排在锌后面;或把 Zn放入 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锌能置换出铜,即说明锌的活动性排在铜的前面,方法多种,故 A错误; B、 ZnSO4和 Cu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说明铜不能置换出锌,恰恰可以说明铜的活动性排在锌后面,故 B错误; C、硬度属于物理性质,金属活动性属于化学性质,因此无法证明,故 C 错误; D
10、、 Zn和 Cu同时通入 H2SO4溶液中, Zn和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但铜没有参加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排在铜的前面; Cu和 Zn放入 ZnSO4溶液中没有反应现象,说明铜不能置换出锌 ,即说明铜的活动性排在锌后面;把 Cu和 Zn放入CuSO4溶液中, Zn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锌能置换出铜,即说明锌的活动性排在铜的前面,这三种方法都说明锌的活动性排在铜的前面,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以及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用右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
11、与液体接触,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物质是 A硝酸铵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 C碳酸钠和稀硫酸 D氯化钠和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减小,要使瓶内压强减小可通过降温实现,小气球鼓起来后,过一段时间恢复常温就会恢复到原状。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鼓起来,但过一段时间随着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正确; B、铁粉和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氢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会瘪下去,错误; C、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小气球会瘪下去,错误; D、氯化钠
12、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压强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错误。故选 A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是解题的关键,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等铵盐溶解吸热。 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右图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X Y Z A 饱和溶液 溶液 混合物 B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C 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D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概念的分类分析。 A、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
13、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而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正确; D、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故稀有气体元素与金属元素不是包含关系,错误。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类别的关系,要求学生 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作出判断,所以要求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 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
14、及结论 A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B pH试纸 测得 pH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C 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一定恰好中和 D 少量硫酸铜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不一定恰好中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及现象分析判断。 A、稀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故当稀盐酸过量时,加入铁粉会反应产生气泡,正确; B、用 pH试纸可测出溶液的 pH值,当 pH值大于 7时,说明溶液显碱性,即可证明氢氧化钠过量,正确; C、酚酞试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故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同样为无色,错误; D、硫酸铜溶液与稀盐酸不反应,当稀盐酸过量时,加入硫酸铜不会生成蓝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恰好中和,正
15、确。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 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根据右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该袋食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 10 mg C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约为 16.9 mg D若仅靠该盐补充碘,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 5 g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食盐和碘酸钾的化学式和标签分析计算。 A、根据食盐的化学式 NaCl可知,食盐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 =23: 35.5,由此可判断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16、 A说法正确; B、由包装标签可知,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 20mg/kg0.5kg=10mg,故 B说法正确; C、根据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可知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 =10mg ( 100%) =16.9mg,故 C说法正确; D、由包装标签可知,成人每天需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 0.15mg,则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的质量 =0.15mg20mg/kg=0.0075kg=7.5g,故 D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清各个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公式计算即可。 根据右表判断, 肉类变质过程中酸
17、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 6.2 6.3 6.6 6.7 A酸性变弱 B碱性变弱 C酸性变强 D酸性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且随着 pH的增大碱性增强;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且随着 pH的减小酸性增强。根据表格可知,肉类变质过程中 pH逐渐增大,所以酸性减弱。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
18、垢 B用小苏打作发酵粉焙制糕点 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A、食醋的成分是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将水垢除掉,故 A做法合理; B、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 B做法合理; 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 C做法不合理; D、棉燃烧有很轻的焦味,纯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做法合理。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19、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只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并依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即可。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熟记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故选 C 考
20、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熟练掌握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排序,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为 A烧碱 B纯碱 C生石灰 D熟石灰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A、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又被称为火碱、烧碱、苛性钠,错误; B、碳酸钠是一种显碱性的盐,俗称纯碱,正确;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错误; D、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称,必须牢记有关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称才能顺利解题。 下列图标中,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
21、C 试题分析: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图为禁止吸烟的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B、图为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C、图为可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D、图为严禁烟火的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故选 C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中,能作复合肥料的是 A KNO3 B CO(NH2)2 C K2CO3 D Ca(H2PO4)2 答案: A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
22、为复合肥。 A、 KNO3中含有钾、氮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 B、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 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 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 A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做出正确分类。 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 “铁 ”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 “铁 ”指的元素,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有含有铁元素的物质,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
23、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亚硒酸钠( Na2SeO3)具有清除人体内活性氧的作用,其中硒元素( Se)的化合价是 A -2 B +2 C +4 D +6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如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 为 -2价;再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可求Na2SeO3中硒元素( Se)的化合价。设 Na2SeO3中硒元素( Se)的化合价为 x,则( +1) 2+x+( -2) 3=0,解得 x=+4,即 Na2SeO3中硒元素( Se)
24、的化合价为 +4价。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熄灭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滴加液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容易失火,错误; C、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正确; D、滴液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在烧杯口上方,不能伸入烧杯里,正确。故选 B 考
25、点:测量容器 -量筒 , 加热器皿 -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气密性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性质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颜色 B状态 C溶解性 D可燃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即看它们是否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I),反应 2NaI Cl2=
26、2NaCl I2是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I Cl2=2NaCl I2”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A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 C H2 D 2H2 答案: A 试题分析:表示原子个数的方法,就是直接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数字。 A、 2H表示两个氢原子,正确; B、 2
27、H+表示两个氢离子,错误。 C、 H2表示一个氢分子,或每个氢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错误。 D、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填空题 ( 6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仪器 a的名称是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收集氧气的方法有 (填序号)。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 2)用广口瓶可完成多种实验。根据下图回答。 装置丙中,广口瓶内应装入的试剂是 。 装置丁中,可观
28、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 酒精灯 甲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C ( 2) 浓硫酸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产生黑色固体 试题分析:( 1) 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其名称,图中 a是酒精灯;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可用装置甲(固体加热型)进行制取,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A、 C。 ( 2) 根据图示可知,进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水蒸气被试剂吸收了,而能吸收水分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
29、;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产生黑色固体。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收集方法 点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 6 分)一定 条件下,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序号 温度 / 水的质量 g 所加物质质量 g 溶液质量 g 20 10 2 12 20 15 2.5 a 20 20 7 26 30 20 7 27 ( 1)表中 a 。 ( 2) 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 3)右图中,能表示该物质溶解度的曲线是
30、( 填字母)。 ( 4)所得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下同);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5)温度不变,将 、 所得溶液混合后,向其中再加入 g该物质,能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答案:( 1) 17.5 ( 2) 30 g ( 3) A ( 4) ( 5) 3 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20 时, 10g水加入了 2g该物质,结果得到 12g溶液,说明该物质全部溶解,饱和与否虽无从判断,但是可以知道10g水可以溶解掉至少 2g的固体,故 20 时, 15g水中至少可以溶解 3g固体,所以加入 2.5g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是 17.5g,即 a17.5
31、。 ( 2) 20 时, 20g的水中加入该物质为 7g,而得到溶液质量为 26g,说明只溶解了 6g该物质,即此时溶液达到饱和,也就是说在 20 时,在 2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 6g,则对应 100g水时溶解的物质的最大质量为 6g5=30g,所以可知 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 ( 3) 是在 的基础上温度继续升高,原来没有溶解的 1g固体继续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 A。 ( 4)由( 2)可知,所得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由( 3)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5)温度不变,将 、 所得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4.5g,溶剂质量
32、为 25g,结合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30g可知, 25g水中最多溶解 7.5g溶质,故还需溶质 3g。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故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溶液的饱和与否。 ( 7分)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 1)甲是 。 ( 2)氧气、汞和氯化钠 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当 a 时,该粒子是原子; 当 a 11
33、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 4)如右图所示,将滴有石蕊溶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放置一浸有浓盐酸的棉花,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5)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请画出 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答案:( 1)原子 ( 2)氯化钠 ( 3) 10 Na+ ( 4)滴有石蕊的滤纸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5) 试题分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故甲为原子; ( 2)氧气是由氧分 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 3)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故
34、 a=10; 当 a 11 时,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少 1,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则为 Na+。 ( 4)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而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即氯化氢分子比石蕊分子运动的快,且石蕊试液遇显酸性的溶液变红,故当氯化氢分子遇到石蕊试液时,能使滴有石蕊的滤纸变红。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数目没有增减,而反应前有黑球 2个,白球 2个,反应后黑球 2个,白球 4个,花球 2个,故可知 2X中含有白球 2个,花球 2个,则 X中含有白球 1个,花球 1个,由此可推测出 X分
35、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的关键。 ( 6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 1)下列物质中: 煤; 氢气; 石油; 天然气; 汽油等,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_(填序号),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含硫煤燃烧排放的 SO2会引起 “酸雨 ”现象。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了以下两步反 应: 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 SO3 ; SO3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 的化 学方程式为 _。
36、 ( 3)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烟花爆竹中黑火药的配方一般是:硫磺 2 g、硝酸钾 3 g、炭粉 4 .5g,其反应原理是 S + 2KNO3 + 3C K2S + 3CO2+ N2,则参加反应的 S、 KNO3、 C的质量比为 _,由 此判断,该配方中过量的物质有 。 ( 4)汽油中某分子 x(相对分子质量为 114)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 15.8%,则 x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_。 答案:( 1) CH4+2O2 CO2+2H2O ( 2) SO3+H2O = H2SO4 ( 3) 1610118 硫磺、炭粉 (或 S、 C) ( 4
37、) 49 试题分析:( 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是最清洁的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2)根据题意可知 SO3与水化合形成硫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3+H2O = H2SO4。 ( 3)根据化学方程式 S+2KNO3+3C K2S+3CO2+N2可知,参加反应的 S、KNO3、 C的质量比 =32: 202: 36=16: 101: 18;由反应物的质量比可知,该配方中过量的物质有硫磺、炭粉。 (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氢元素的相对质量为11415.8%=1
38、8,则碳元素的相对质量为 114-18=96,则 x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 =4: 9。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符合题意,同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外要熟记有关计算的方法、步骤等,以便灵活运用。 ( 5分)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 钙片 不锈钢锅 活性炭 纯铁 食盐 塑料水杯 请用序号回答问题: ( 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 。 (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 _,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 _。 (
39、 3)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 答案:( 1) ( 2) ( 3)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常见物质的作用和常见的材料分类进行解答。 ( 1)人体缺钙会骨质疏松,因此为防止骨质疏松,可以摄入的物质是钙片 ; ( 2)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的是食盐 ,而活性炭 由于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去除冰箱的异味; ( 3)塑料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 、纯铁 属于金属材料。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
40、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计算题 ( 3分) “节能减排 ”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已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及加热条件下可转化为水和甲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若 66 g二氧化碳发生转化,得到甲烷的质量。 答案: g 试题分析: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 出甲烷的质量。 解:设得到的甲烷的质量为 x。 CO2 + 4H2 CH4 + 2H2O 44 16 66g x 解得 x=24g 答:得到的甲烷的质量为 24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41、,关键是方程式要配平,步骤要规范。 ( 3 分)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其他成分可忽略),将一定量的该样品溶解在 100g水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 CaCO3+2NaCl,反应中物质间的质 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反应恰好完成时过滤,测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6%。试计算该样品中: ( 1)氯化钠的质量; ( 2)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2.9g; ( 2) 78.5%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氯化钠不反应,故反应恰好完成时,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且溶质氯
42、化钠来自两部分:原混合物中的和反应生成的;根据图示可知,氯化钙溶液加到 14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碳酸钙质量为 10g,据此计算。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氯化钠的质量为 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z。 Na2CO3 CaCl2=CaCO3 2NaCl 106 100 117 x 10g z 解得 x 10.6g 解得 z 11.7g 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解得 y2.9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 2.9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78.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主要是利
43、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关的化学反应,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解题要规范。 探究题 ( 6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燃烧条件。 图 1 图 2 图 3 ( 1)如图 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水中的白磷 B.铜片上的白磷 C.铜片上的红磷 ( 2)如图 2所示,将液体 a滴入瓶中并与固体 b接触,能观察到白磷 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如图 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
44、观察到的现象有: ; 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 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 的原因 。 完成三组实验之后,同学成功探究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答案:( 1) B 4P+5O2 2P2O5 ( 2) 2H2O2 2H2O + O2 ( 3)蜡烛的火焰熄灭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2分,错答、漏答均为 0分) 试题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图 1中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 240 );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因
45、为即到达了着火点( 40 ),又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 ( 2)热水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那么 a 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O2; ( 3)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 不支持燃烧,所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蜡烛的火焰熄灭;由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同时放出热量,所以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满足燃烧的条件,也就能燃烧了。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
46、还要求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7分)生活中离不开水。若水的硬度过大,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需要进行软化处理。 ( 1)小文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某硬水水样进行软化,其原理示意如右图所示。树脂的 作用是除去硬水中的 。 ( 2)生活中通过煮沸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小文取此水样煮沸后,发现有水垢生成。为探究水垢的成分,他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水垢变白、变疏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部分溶解, 放出热量, 滤液的 pH约为 12 实验现象是 。 【实验分析及结论】 由实验 可知,水垢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 实验 小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实验探究,推测此水垢的成分中可能含有 。 ( 3)小文另取该水样,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其反应为: A + Ca(OH)2 = 2CaCO3 + 2H2O,则 A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 Ca2+ ( 2)实验 III 现象是: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分,错答、漏答均为 0分) 【实验分析及结论】 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H2O 碳酸钙 ( 3) Ca(HCO3)2 试题分析:( 1)根据阳离子交换树脂硬水处理示意图可知,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某硬水进行软化,就是通过阴阳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