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海水晒盐 C食物变质 D冰雪融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榨取果汁、海水晒盐、冰雪融化都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食物变质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选 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为 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 31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2;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 31;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2。选 A。 考点:元素周期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金属元素的名称都有金字旁( 汞除外)。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 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小苏达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
3、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氧气用于气焊是氧气支持燃烧;硫酸用于除铁锈,是因为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小苏达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选 C。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和应用。 点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 B
4、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是过滤装置,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不能杀菌消毒,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选 C。 考点:过滤;活性炭;软水与硬水。 点评: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下列关于 Na、 Na+ 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等 核外电子数相等 电子层 结构完全相同 质量几乎相等 质子数相等 Na+比 Na稳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Na+ 是 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Na+最外
5、层有 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故有 核电荷数相等; 质量几乎相等; 质子数相等; Na+比 Na稳定。选 C。 考点:原子与离子。 点评: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粒子,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绿色化学 ”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 100%)。 CO与 H2在一 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 CO和 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甲醇( CH4O) B乙醇 (C2H6O) C甲醛 (CH2O) D乙酸 (C2H4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 CO和 H2合成的有机物,则生成的有机物中 C、 O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 1的整数
6、倍, H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 2的整数倍,才能保证CO和 H2合成有机物时没有元素浪费。乙醇 (C2H6O)中 C、 O不能满足同时是 1的整数倍的要求。选 B。 考点:绿色化学;物质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 要能分析出生成的有机物中 C、 O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 1的整数倍, H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 2的整数倍,才能保证 CO和 H2合成有机物时没有元素浪费。 过氧乙酸常用来配制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C2H4O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 9个原子构成的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g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 1 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碳、
7、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 3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C2H4O3可知:一个过氧乙酸是由 9个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14+163=76;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4: 163=6 1 12;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 4 3。选 C。 考点:化学式的含义。 点评:由化学式可以得出分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等信息。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羊绒和腈纶(抽丝灼烧) B NaOH溶液和稀 H2SO4 (酚酞溶液 ) C Ca(OH)2溶液和 NaOH溶液(
8、稀盐酸) D KMnO4 和 CaCO3 (观察颜色 ) 答案: C 试题分析:羊绒中含有蛋白质,灼烧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没有; NaOH溶液能是酚酞溶液变红色,硫酸不能;氢氧化钙遇到二氧化碳气体会有浑浊现象,氢氧化钠没有;高锰酸钾是紫褐色的固体,碳酸钙是白色固体,颜色不同。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会有浑浊现象,氢氧化钠也与二氧化碳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相等 B t1 时,甲、乙各 30g分别加入 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C t2 时,在 l0
9、0g水中放入 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D将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 t2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比乙的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 30g,分别加入 100g水中才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t2 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 t2 时,在 l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50g甲 ,此时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将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 t2 ,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 A。
10、考点: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物质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 100g水中溶解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 泥沙 溶解、 过滤、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在若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杂质;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可以溶于水,氯化钠中若混有少量泥沙,可以通过溶解、过
11、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杂质; Ag的活动性弱于铜,硝酸铜溶液中混有硝酸银可以用铜粉置换再过滤除杂;碳酸钠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可以用氢氧化钙 溶液除杂。选 A。 考点:除杂。 点评:除杂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将主要物质除去,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分解反应 此过程中 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 SO2+CaCO3 = CaSO4 + CO2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碳酸钙受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 反应属
12、于分解反应;亚硫酸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价,硫酸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6价,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经过处理后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整个过程中,二氧化硫与碳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但题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注高温的反应条件。选 A。 考点:分解反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合价;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读懂题中废气的处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中加入 10g蔗糖,完全溶解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 100g。则原蔗糖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约为 A 10% B 11% C 20% D 22%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
13、现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00g30%=30g,故原有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30-10=20g;则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2%。选 D。 考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 + O2 = CO2 B 2H2O = O2+ 2H2 C H2SO4+NaOH=NaSO4+H2O D 4P + 5O2 2P2O5 答案: D 试题分析: C + O2 CO2 ; 2H2O O2+ 2H2 H2SO4+2NaOH= +2H2O ; 4P + 5O2 2P2O5 选 D。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
14、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大理石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会吸水潮解,也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澄清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大理石性质稳定,不需密 封保存。选 C。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 点评:保存物质时,要根据其性质来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二氧化碳约
15、占 0.03%,稀有气体约占 0.94%,其气体与杂质约占 0.03%。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识记空气的组成即可: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二氧化碳约占 0.03%,稀有气体约占 0.94%,其气体与杂质约占 0.03%。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O B 2O C O2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气由氧分子组成,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选 C。 考点: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点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生铁 C汽水 D纯碱 答案: D 试
16、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粗盐、生铁、汽水都是混合物;纯碱是纯净物。选 D。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简单。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 D。 考点:木炭、镁条、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评:识记这些化学反应的现象,
17、对我们以后解答推断题很有帮助。 下列物质中,属 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牛奶、米粥、豆浆都不符合溶液的特征,不是溶液;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选 A。 考点:溶液。 点评: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慢慢树起试管,让块状固体滑入试管,防止打破试管;观察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选 C。 考点: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观察
18、量筒内液体的体积;稀释浓硫酸;过滤。 点评:只有按照正确的实验要求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 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 A。 考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化学性质。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铁 C硅 D铝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 D。 考点:地壳中元素
19、含量的多少顺序。 点评:识记地壳中 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即可。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森林失火时 ,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 ,开辟 ”防火隔离带 ”,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温度 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必须有可燃物的存在才有可能。开辟 ”防火隔离带 ”,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选 B。 考点:燃烧的条件。 点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佝偻病患者体内主要缺少的元素是 A钙 B铁 C锌 D硒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缺乏钙盐
20、易患佝偻病。缺铁易得贫血;缺锌影响智力发育;硒可防癌。选 A。 考点:元素与人体健康。 点评:适量的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A NH4HCO3 B K2SO4 C NaCl D Ca(H2PO4) 2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有 N、 P、 K三种。 NH4HCO3是氮肥; K2SO4是钾肥; Ca(H2PO4)2是磷肥。选 A。 考点:化学肥料。 点评:植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有 N、 P、 K三种。 含 N的是氮肥;含 K的是钾肥;含 P的是磷肥。 填空题 ( 7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 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
21、是利用其 。 (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用赤铁矿 (主要成分为 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右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 ( 4)从含有 CuSO4、 ZnSO4、 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固体丙的化学式为 ;写出步骤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导热性 ( 2) 3CO+Fe2O3 2Fe+3CO2 ( 3) a试管中铁钉生锈, U型管部分 L液面上升。
22、 与空气、水接触 ( 4) Fe Zn+FeSO4= Fe+ZnSO4 Zn+CuSO4= ZnSO4+Cu( 2分,各 1分) 试题分析:( 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导热性。 ( 2)用赤铁矿 (主要成分为 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 3)用图中装置探究铁生锈条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a试管中铁钉生锈, U型管部分 L液面上升。 ( 4)由题中反应过程示意图可知, A是锌;操作 是过滤,操作 是用磁铁吸引,固体丙是 Fe;固体丁中含有 Cu和 Zn,溶液 B是稀硫酸,溶液乙和溶液戊都是硫酸锌溶液。故有固体丙的化学式为
23、 Fe;步骤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FeSO4= Fe+ZnSO4 Zn+CuSO4= ZnSO4+Cu。 考点: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化 学方程式;铁生锈的原因;物质推断。 点评:解答第( 4)小题的关键是找出突破口,可以联想到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 5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1)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 ( 2)用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2个氧原子 ; 3个钠离子 。 ( 3) A、 B、 C、 D表示 4种物质 ,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C和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24、)。 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7 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若有 28gA完全反应,则有 14g D生成 答案:( 1)离子 ( 2) 2O 3Na+ ( 3) ( 2分)错答、漏答均为 0分。 试题分析:( 1)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 2) 2个氧原子: 2O; 3个钠离子: 3Na+; ( 3)由图示含义可知: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CO+2NO 2 +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 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 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22:7;
25、 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A: D的质量比为 2: 1.故若有 28gA完全反应,则有 14g D生成。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化学符号及其 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点评:由图示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6分) 2010年 12月 14日下午,以 “低碳生活 ”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旨在引导公众改变生活观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览共设 5个分主题展区。 ( 1)地球村的 “碳 ”危机,展示人类过度开发、高碳排放所造成的恶果,如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 (N2O)、甲烷和
26、臭氧 (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 。 ( 2)自然界的 “碳 ”循环。使 用各类化石燃料可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天然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入二氧化碳,请将下列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6CO2 + C6H12O6 + 6O2 ( 3)你和我的 “碳 ”足迹。 “碳足迹 ”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它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如乘坐飞机长途旅行二氧化碳排放量( Kg)公里数0.139,若乘飞机旅行 2000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种 棵树来补偿(按每棵树能吸收 111Kg二 氧化碳来计算)。 ( 4)高科技的减 “碳
27、 ”术。为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 “组合转化 ”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 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新生活的低 “碳 ”路。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B使用节能电器 C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 1) H ( 2)煤 6H2O ( 3) 3 ( 4) 2CO2 + 6H2 C2H4 + 4H2O ( 5) ABD 试题分析:( 1)甲烷的化学式为 H 。 (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 3)乘坐飞机长途旅行,二氧化碳
28、排放量( Kg)公里数 0.139=20000.139=278kg,按每棵树能吸收 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需要 278/111=2.53棵; ( 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 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 + 6H2 C2H4 + 4H2O ( 5)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使用节能电器、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理念。 考点:化学式;化石燃料;化学方程式;低碳生活。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 5分)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 “锅
29、碗瓢盆 ”和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 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下同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紫砂锅 B.陶瓷碗 C.不锈钢水瓢 D.塑料盆 ( 2)家用天然气中常添加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乙硫醇。当天然气泄露时,会闻到该气味,说明分子是 。 ( 3)小明家某天午饭的食谱是:米饭、炖牛肉、炒油菜、西红柿鸡蛋汤。其中含有的营养素有糖类、 、维生素、油脂、水和无机盐。 ( 4)味精是烹制菜肴的调味品,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 pH为 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 经 120 以上长时间加热,
30、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_。 A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 1) C ( 2)不断运动的 ( 3)蛋白质 ( 4) 试题分析:(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紫砂陶、陶瓷、塑料都不是金属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选 C。 ( 2)因为硫醇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天然气泄露时,会闻到硫醇的气味。 ( 3)米 饭中富含糖类、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油菜中富含维生素、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米饭、炖牛肉、炒油菜、西红柿
31、鸡蛋汤中含有的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水和无机盐。 ( 4)由题意,当 pH为 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 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得: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选 AC。 考点:金属材料;微粒的性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化学与生活。 点评:纯金属和 合金都是金属材料;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水和无机盐。 计算题 燃烧含硫的煤或燃放鞭炮都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完全燃烧
32、4 g硫,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答案: g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找出相关数据带入计算即可。 解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x S + O2 SO2 32 64 4 g x x=8g 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8g。 考点:根据 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所使用的石头纸、环保手提袋和购物袋,主要原料是具有环保意义的碳酸钙。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称取 10g碎纸样品放入烧杯中,将 50g 盐酸分 5次加入烧杯。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 1次 第
33、 2次 第 3次 第 4次 第 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10 10 10 10 1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烧杯中物质总质量 /g 209.12 218.24 227.36 236.48 246.48 ( 1) 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 g气体。 (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3.52g ( 2) 80%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前四次实验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且每次均放出二氧化碳 0.88g;则 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0.88g4=3.52g; ( 2)解设: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4、为 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3.52g x = 8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题中数据,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探究题 ( 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号,下同)。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 (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35、时要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答案:( 1) 试管 ( 2) B C ( 3)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 4)催化 试题分析:( 1)标有 序号的仪器名称: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要加热,应选用的装置为 BC。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 MnO2 + O2,这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要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 考点:仪器名称;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催化剂。 点评: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
36、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其本身的化学性 质和质量都不变的物质。 ( 6分)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 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 1) 关闭活塞 K,给木炭加热。 熄灭酒精灯 ,待木炭冷却后 ,打开活塞 K,通入氧气。 点燃酒精灯 ,给木炭加热。 木炭不燃烧。 木炭不燃烧。 木炭燃烧。 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 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 3)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 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答
37、案:(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2)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 3)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2分) 试题分析:(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2)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 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遇到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是紫色石蕊试液便红色。可见到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
38、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 3)将水放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中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考点:燃烧的条件;微粒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点评: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8分)叠氮化钠 (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
39、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NaN3受撞击会生成 Na、 N2。 NaN3遇盐酸、 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碱石灰是 CaO和 NaOH的混合物。 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 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 NaNH2,再将 NaNH2与 N2O反应可生成 NaN3、 NaOH和氨气( NH3)。 【问题探究】 ( 1)汽车经撞击后, 30毫秒内引发 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工业级 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 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3)为测定某工业级 NaN3样品中含有 Na2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
40、定装置 中反应前后 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 可测定 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 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 。请分析:装置 中 A的作用是_;若无装置 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 “偏大 ”、 “偏小 ”或 “无影响 ”);装置 E的作用是 。 根据装置 ,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 D。 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其正确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答案:( 1) 2NaN3 2Na + 3N2 ( 2) 2N
41、aOH+CO2=Na2CO3+H2O ( 3) 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 B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 B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 A、 B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 B吸收; 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进入 B装置,使实验产生误差。(除加点字外再答出任意一条即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偏大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 D装置完全吸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 D装置。(答出前一点即可) bcadca( 2分)错答、漏答均为 0分。 试题分析:( 1) NaN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3 2Na + 3N2。 ( 2)制备 NaN3的方法是:将金属钠与
42、液态氨反应制得 NaNH2,再将 NaNH2与 N2O反应可生成 NaN3、 NaOH和氨气( NH3),工业级 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 Na2CO3,其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 ( 3) 装置 I用浓盐酸与样品反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 B吸收,二氧化 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 B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 A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 B吸收;因气压和微粒的特征, 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会全部进入 B装置,使实验产生误差等; 装置 II中 A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干扰试验; C装置的浓硫酸干
43、燥 CO2气体,若无 C装置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 E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 D装置完全吸收,也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 D装置。 根据装置 II,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为:称量样 品,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 D;其正确顺序为 bcadca; 考点:化学方程式;浓盐酸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除杂;实验设计与探究。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知识迁移和综合的能力,难度较大
44、。 推断题 ( 7分)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 1) A与水反应生成 B,该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A的俗称是 。 ( 2) C与 D反应生成 E和水, E是日常生活中常用 的调味品。 E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3) B与 F反应是工业制 D的方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用 B、 C、 D、 E、 F溶液进行实验,取其中两种溶液混合(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加入剩余溶液中的一种,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若产生如图 1所示的现象,且混合溶液中的两种溶质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产生如图 2所示的现象,在下表中填
45、写混合溶液及所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 式。 混合溶液 所加溶液 答案:( 1)生石灰 ( 2) NaCl 复分解反应 ( 3)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 4) HCl + NaOH = NaCl + 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错答、漏答均为 0分) 混合溶液 所加溶液 Na2CO3 NaCl Ca(OH)2 Ca(OH)2 NaCl Na2CO3 NaOH Ca(OH)2 Na2CO3 NaOH Na2CO3 Ca(OH)2 ( 2分 )答出其中 4个得 2分;漏答,答对 2个或 3个得 1分;出现错答得
46、 0分。 试题分析:( 1) A与水反应生成 B,该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A的俗称是生石灰。 ( 2) C与 D反应生成 E和水, E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E是氯化钠, E的化学式为 NaCl; ( 3) B与 F反应是工业制 D的方法。这是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制取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结合( 2)( 3)两题的信息可知 C与 D反应生成 E和水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水,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 4) 图 1则所示可以看出开始时无气体产生,可知混合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加的溶液为盐酸,所以本题答案:为: HCl+NaOH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图 2所示可以看出开始就有沉淀产生,则不会是盐酸参加的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本题答案:为: 混合溶液 所加溶液 Na2CO3 NaCl Ca(OH)2 Ca(OH)2 NaCl Na2CO3 NaOH Ca(OH)2 Na2CO3 NaOH Na2CO3 Ca(OH)2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反应中的图像。 点评:解答推断题,不仅要寻找突破口,还要善于科学的联想,根据有关信息,联系相关知识点,将其串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