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A.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B.蓝田人,距今约 115万年前到 70万年, C.元谋人,距今约三万年,通过考古发现,在云南元谋县通过考古发现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本题选 B。 考点: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识记能力,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教材重点基础知识,学生
2、根据课本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 “公元前 209年 ”、 “大泽乡 ”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陈胜、吴广 B商鞅、秦孝公 C刘邦、项羽 D李斯、蒙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是 “公元前209年 ”、 “大泽乡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 (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 (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在大泽乡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 B项是商鞅变法的历
3、史事件, C项是秦末农民起义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权利进行了四年之争, D项一个是秦朝的丞相,一个是秦朝的将军,此本题选 A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选项中的历史人物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然后得出答案:。 鸿门宴遗址位于今天陕西省临潼县境内,现已成为陕西省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 大量游客参观,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鸿门宴相关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四面楚歌 D三顾茅庐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认识,是以教材中的动脑筋为素材设计的一道题,项羽进军关中,实力雄厚,拥兵四十万,刘邦
4、只有 10万人,项羽对刘邦先入咸阳很不满,刘邦不敢和项羽对抗,亲自到鸿门谢罪,项羽设宴接待刘邦,谋士范增劝项羽趁机杀掉刘邦,在宴席上几次示意,项羽不予理会,于是范增召集壮士项庄,舞剑助兴,意在杀死刘邦,项庄被刘邦收买的项伯挡住,无法下手,刘邦 借口上厕所,逃离鸿门,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本题选 B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如霸王别姬,鸿门宴,风声鹤唳,揭竿而起,鸡鸣狗盗,闻鸡起舞等等同学们要注意积累。 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5、) A蔡伦 B王景 C杜诗 D郦道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水患的认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历来洪水泛滥,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灾难,历代统治者对智力黄河水患也都尽心尽力,西汉时期,汉武帝亲临治黄现场,命令文武百官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治理,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在发生过大的水灾,东汉时期,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修筑黄河大堤,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本题选 B。 考点:王景治理黄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王景治理黄河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 下图的仪器的发明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 A张
6、仲景 B班固 C张衡 D华佗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察图片,分析图片信息知道这个仪器是地动仪,东汉时候,地震频发,为了测定测地震方向,我国科学家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本题选 C。 考点:地动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读取图片信息和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 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 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史记史实的识记能力,题目要求学生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表
7、述正确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史记是作者是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历史,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A,C, D项表述错误,此题选 B。 考点:史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先要对史记这一概念清楚,包括作者,记述的时代,内容,体例,意义等,然后在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表 述正确的选项,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 “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去洛阳将汉献帝迎
8、到许昌,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政治上占得先机,最终统一了北方,本题选 C。 考点:曹操统一北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史实在教材的学习提示框中,是基础知识,学生一般能直接解答。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吴三国各自建立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公元 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公元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公元 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题目中 A, B,C三项顺序颠倒,政权建立的时间于题意不符,排除掉,
9、D 项符合三国时期政权建立的史实,本题选 D。 考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史实的识记能力,三国鼎立的形成 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可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另外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和外交同学们都要认真掌握理解。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西晋统一的历史史实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曹丕死后,政权逐渐被大臣司马懿控制,三国中国力较弱的蜀汉先魏国灭亡,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
10、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 国短期的统一,本题选 A。 考点:西晋的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不多,西晋的统一是一件大事,西晋存在的时间很短,后来西晋被少数民族灭亡,我国北方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对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统一的线索要掌握清楚。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东晋于前秦之间进行的淝水之战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
11、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本题选 D。 考点:淝水之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淝水之战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 )年 A 500多 B 700多 C 900多 D 1000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成就巨大,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突出成就是取得了比较精确的
12、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割圆术,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 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本题选 D。 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圆周率的识记能力,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 A王羲之 兰亭序 B顾恺之 女史箴图 C贾思勰 洛神赋图 D陶渊明 归田园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认识, A项表述正确, B项表述正确, C项,贾思勰是农学家,其代表作是农书农政全书,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因此选 C。 考点:魏晋南北
13、朝时期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书法,数学,农学大放异彩,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 秦长城的起止 点是( ) A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 ,东到临洮 C西起长安 ,东到河北 D西起陇西 ,东到长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长城的认识,秦朝时期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修筑了西起临洮(现在甘肃一带),东到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的长城,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A。 考点:秦朝的长城 点评:本题难度
14、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 1987年 12月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 7月 7日,长城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 A公元前 230年 B公元前 221年 C公元前 207年 D公元 221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建立的认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过,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15、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本题选 B。 考点:秦的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秦的统一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一般能直接得出答案:,是送分题。 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稻米最早培植地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古代农耕生活中,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代表,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粟,就是所说的 “南稻北粟 ”分析题目, A,B,C三项都是北方,属于黄河流域,北方种植小麦和 栗,D项属于江南地域,本题
16、选 D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中的南稻北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我国的农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进行比较,其中相同点有( ) 都使用磨制的工具 都种植了农作物 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 都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 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表述错误,半坡
17、氏族是混个河流域的代表,河姆渡适中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排除 ,本题选 D。 考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比较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具备两点能力,一是要对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非常熟悉,二是要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同学们以后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逐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和炎帝陵 C尧陵 D秦始皇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同为炎黄子孙,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祖先,表达了华夏之孙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18、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人文始祖,此题选 B。 考点:皇帝 -人文始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炎帝和黄帝都是华夏族的祖先,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属于送分题 。 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周平王迁都 D国人暴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认识,商朝末年,商纣王残暴,制作炮烙之刑,人民奋起反抗,周武王联合一些弱小诸侯国进攻商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吴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9、 A,C 是国王的迁都,和题意不符, D项是平民的暴动也不符,本题选 B。 考点:西周的建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武王伐纣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中 D项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 ,B项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实行的地方制度 -郡县制。 C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为了巩
20、固统治实行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因此本题选 C。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材表述的非常清楚,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甲骨文一般刻写在哪里( ) A龟甲或兽骨上 B青铜器上 C竹简上 D纸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
21、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本题选 A。 考点:文字的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成熟的文字,也是人们当时主要用来记录国家事务的文字,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2008年 9月 24日, “青铜文明与科技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安徽铜陵隆重召开。进一步挖掘青铜文化内涵、开发利用青铜文化资源是与会者一致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种历史存在,下列属于已发现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盘 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
22、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B项是青铜器的精品, C项是与商周同时期的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出产制造的, D项是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本题选 A。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采用 “尊王攘夷 ”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战国时
23、期春秋五霸的识记情况,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东方的一个大国,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变革军事,同时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其它的诸侯国,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本题选 C。 考点:春秋五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学们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基本知识都要识记清楚;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在下边 “战国七雄 ”示意图中,处所指的国家是( ) A齐国 B赵国 C楚国 D秦国 答案
24、: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识记,根据教材战国形势示意图,最北面的 A是燕国, E是赵国,最西边的 D是秦国,最东边的 B是齐国,F 是魏国, G 是韩国,最南边的 C 是楚国,识记起来就是燕赵秦,魏齐韩,楚,也可以识记最南边,最西,最东,和最北边的诸侯国,然后在识记其它三个诸侯国,本题选 B。 考点: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教材中战国形势示意图的识记和理解,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示意图,同学们一定要下功夫去看图,读图,找出其中特殊的知识点,比如,最南边,最西,最东,和最北边的等等。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 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
25、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 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 A建立县制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影响的理解,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当中最成功的一个,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富强的一个国家,军队战斗力增强,经济得到发展,虽然后来由于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但商鞅变法的成果却存在下来,尤其是商鞅变法期间实行县制对后世的行政制度影响较大,现在仍然实行县制, B,C,D三项对当时秦国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选 C。 考点:大变革时代的商鞅
26、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能力和对其影响的理解,解答本题,一要对商鞅变法的内容识记清楚,二要对商鞅变法的影响理解清楚,商鞅虽然死了,但其改革的成果对后世的影响却保存下来,这是理解的重点,也是解题的关键。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秦国统治者的支持 B商鞅的顽强毅力 C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奴隶主贵族的支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国都实行了变法,其中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商鞅变法是秦国富强起来,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变
27、法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A,B 两项是成功的原因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D 项表述错误,本题选 C。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从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好好的去掌握这一历史知识点, 综合题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_论语 .述而 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想成
28、,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想和,前后相随。 ” 材料三: “兼相爱,交相利 ” 材料四: “以法为本 ” 请回答: (1)这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四家学派的主张?( 4分) (2)材料一是春秋时期一位思 想家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位思想家在思想和教育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分) (3)上述四家学派的主张,哪一学派的思想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并被秦国的国君所采用?哪一个人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分) 答案: ( 1)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墨家学派、 法家学派( 每家一分,共分) ( 2)思想:提出 “仁 ”的学说, “仁 ”包含一切美德,主张 “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
29、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分) 教育:他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主张学生 “温故而知新 ”。( 2 分)(答出其意即可) ( 3)法家( 2分)孔子(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要求学生回答四则材料反映了那四家学派主张,材料一的出处是论语 ,由此判断是儒家思想,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是 “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想和,前后相随 ”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对立而又相互转化的,判断是道家
30、思想,材料三中的信息是 “兼相爱,交相利。 ”判断是墨家思想,材料四中提到了 “法 ”。判断是法家思想。 ( 2)要求学生回答是那位思想家,并概括这位思想家的思想和教育贡献,根据材料一的出处论语判断,这位思想家是孔子,思想方面提出仁的思想,教育方面,创建了很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等影响到现在。 ( 3)要求学生回答法家和儒家学说的命运,法家学说由于 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后来法家思想被秦国采用,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命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战国
31、时期,不同思想家从不同的利益和阶级出发,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其中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派别的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好好掌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 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_毛泽东沁园春 .雪 (1)“秦皇 ”和 “汉武 ”分别指谁?( 4分) (2)请简要回答 “秦皇 ”和 “汉武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加强统治的措施。( 6 分) (3)请用一句话概括 “秦皇 ”和 “汉武 ”的作为。( 2分) 答案: ( 1)秦始皇( 2分)汉武帝( 2分)
32、 ( 2)秦始皇: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又推广隶书。(分) 汉武帝: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 :加强中央的 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分) ( 3)秦始皇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功大于过。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间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
33、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分析题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答: ( 1)问题( 1)( 2)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的政 治,经济,文化措施: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又推广隶书。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 :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 2)要求学生概括秦皇汉武的作为,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只要根据秦皇汉武的功绩概括,不
34、难得出答案:,不过答案:一定要简洁精炼,条理清晰,比如,秦始 皇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功大于过,汉武帝雄才大略,政治,经济,思想,军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 考点:秦皇汉武的主要措施和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为情景命题,构思新颖,问题设计自然巧妙,是很好的命题形式,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封建君主,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 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
35、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 ”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复兴丝绸之路 与交通基础建设。 ” (1)材料一是汉朝时的一条商道,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它的出发点 _,经过的两关: _和 _。( 4分)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商道作出贡献的是谁?( 2分)西汉政府于公元前 60年在这条商道上设置了一个什么 官职?( 2分)有何意义?( 2分)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2分) 答案: ( 1)丝绸之路、长安、阳关、玉门关。(
36、4分) ( 2)张骞。( 2分)西域都护( 2分)意义: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划归中央政府管辖。( 2分) ( 3)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 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和对西域的有效管理的史实。 ( 1)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图一是丝绸之路开辟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往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 异宝运往中国。因此经过的两关是阳关和玉门关。 ( 2)张骞同西域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频繁,互通有无,这样就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所以对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为了加强对这以地区的控制,
37、汉武帝在公元前 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物,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 3)要求学生为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根据举办的地点和会议的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广告宣传语,如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中华民族富强之路等等。 考点: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和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和 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大事,扩展了我国疆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丝绸之路使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我国后来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些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38、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_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_宋书 材料三 :皇帝说: “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 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 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 请回答: (
39、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 分 )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 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2分) (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 2分)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 2分) 答案: ( 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很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 2分) ( 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2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
40、 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分)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铁序较为安定。( 2分)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分) (3)北魏孝文帝 ( 2分) 讲汉语(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以及影响,按照解答材料题的步骤,第一步,先看问题,第二步,阅读材料,包括读材料的内容,读材料下面的出处。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第四步,组织答案:,阅读材料一,找出有效信息, ( 1)问题(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从材料 一中的信息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 “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
41、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说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人民生活困苦,没有得到开发,材料二中的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说明到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很快,江南已经得到了开发,人民富足,生活安逸。 ( 2)问题( 2)问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 治者的重视等,南方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 ( 3)问题( 3)问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改革的是什么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民族大融合时期进行改革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命令族人学习汉语,禁用鲜卑语。 考点:江南经济的开发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识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是解决材料题的重要步骤,每个材料下面的出处也要看清楚,用来判断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在结合课本知识去解答问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