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朝阳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请你辨别下列哪种物质是晶体( ) A石蜡 B冰 C玻璃 D沥青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蜡、玻璃、沥青都没有一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而冰需要在 0时熔化,是典型的晶体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点评: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 家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
2、是 ( )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 )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乙烷 乙烯 B丁烷 丁烯 C戊烷 戊烯 D丙烷 丙烯 答案: C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些物质的沸点比 20低,在常温时容易挥发,有些物质的沸点比 20 高,在常温是不容易挥发在常温条件下,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等物质的沸点低于20 ,在常温下能够挥发掉; 戊烯、戊烷等物质的沸点高于 20 ,在常温下不能挥发掉所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戊烷和戊烯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
3、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物质的沸点越低,越容易挥发,沸点越高,越不容易挥发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 37 C水沸腾时冒出的 “白气 ”是水蒸气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体温计的量程是 35 到 42 ,所以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A错误;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 25 左右, B错误;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C错误;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计的使用、液化、凝固与放热 点评:解决本题
4、的关键是熟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能传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C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闻其声知其人 ”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能传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比如: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闻其声知其人 ”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声音的
5、特性 点评:此题是一道声学综合题,但涉及的内容都比较基础。 在医院、 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
6、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 1m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 2cm C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 60m/s D橡皮从书桌上掉到教室地面上所用的时间是 5min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本物理书的宽度达不到 1m,相差太远, A错误;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 2cm, B正确; C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 15m/s, 60m/s太快, C错误; D一块橡皮从课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0.5s,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
7、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物理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以下列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讲台是运动的( ) A黑板 B课桌 C正在向后走动的教师 D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同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的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要保证讲台是运动的,就要选择一个与讲台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A黑板与讲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黑板为参照物,讲台是静止的故 A错误 B、课桌的位置与讲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课桌为参照物
8、,讲台是静止的故 B错误 C、走动的教师与讲台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教师为参照物,讲台是运动的,故 C正确 D一动不动的同学的位置与讲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该同学为参照物,讲台是静止的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 :理解物理学中的运动的含义是为讲台选取哪个物体做参照物的关键 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 D 试题分析:蔬菜中的水先由液态变为固态,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9、是凝固和升华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记住物态变化的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听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此时钢尺发出的声波是 (选填 “超声波 ”或 “次声波 ”)。 答案:低,次声波 试题分析: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
10、来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 频率小于 20Hz,人耳感觉不到 考点:本题考查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 1)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频率在 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 ( 2)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在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 ON折叠的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ON垂直于镜面。 ( 1)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此时在硬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若将 ON右侧的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这说明反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11、( 2)在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 BO 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 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 3)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后,在硬纸板上 (选填 “能 ”或 “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答案:( 1)同一平面内 ( 2)光路是可逆的(或光路可逆) ( 3)不能 试题分析:经历探究 “光反射时的规律 ”,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 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等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12、,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使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 O 点,然后把硬纸板 NOB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光源沿 BO 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 OA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后,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
13、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光路具有可逆性 小明正在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的实验: ( 1)图乙是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情景, 其中图 是水沸腾时的现象(选填 “a”或 “b”)。 ( 2)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温度值,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测出的水的 沸点是 ;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明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选填 “高 ”或 “低 ”)。答案:( 1) a ( 2) 98 ( 3)低 试题分析:要正确的判断需要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体积减小
14、;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体积不断增大知道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 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 98 不变,所以水沸腾的温度是 98 实验中,为 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明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由于温度计离开液面后,温度计上的水分就会蒸发,致冷,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偏低。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掌握探究水沸腾的实验必须熟知它的装置,会观察和记录数据,并能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水的沸点、沸腾时的吸热特点等,还要学会通过气泡的变化分辨水是否沸腾,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会的实验技
15、能 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 ,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 手的目的。 答案:蒸发(或汽化),空气流动(或空气流动的速度、空气流速) 试题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手上的水分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此现象属于汽化中的蒸发;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这样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同时加快水表面的空
16、气流动,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评: 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经常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种题目中往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有时,坐在教室某处的同学因看到黑板某处一团亮光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一条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 。 答案:镜面反射,将黑板面弄粗糙一些(或换成毛玻璃黑板、或暂时移动一下自己的位置) 试题分析:黑板使用时间长了表面会变得比较光滑,当外面强光照射到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导致有些同学
17、看不到上面的文字,会 “晃 ”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可以将黑板面弄粗糙一些(或换成毛玻璃黑板,或暂时移动一下自己的位置或用一些不易反光的材料做黑板) 考点:本题考查镜面反射、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搞清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黑板某处一团亮光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能 “晃 ”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说明光射在黑板的某处发生了镜面反射;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 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
18、声响,但她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放纸屑(或细砂或放一些轻小的物体等) 试题分析: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会激起水花,也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当敲击桌子时,桌子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直接观察不到,我们可以往桌面上放一些碎纸片,这样会观察到纸片跳动 ,从而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对振动进行放大分析观察 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19、 。 (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 (停表每格为 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30 cm t1 =0.6 s 0.5m/s s2=15 cm t2 =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 选填 “匀速 ”或 “变速 ”)。 答案:( 1)刻度尺 ( 2) 0.4s 0.375 ( 3)变速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公式 回答,所用的测量根据分别是刻度尺、秒表;先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再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小车在全程
20、的平均速度;( 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运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实验的原理是 ;( 2)由图可知,停表走了 2个格,每个格是0.2s,所以是 0.4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是;( 3)由( 2)的计算结果知道,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0.375m/s,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0.5m/s,可见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关键(易错点):计算平均速度时,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切记,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除以 2) ( 1)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 ( 2)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21、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答案:( 1) 1mm, 3.20(或 3.21、 3.22) ( 2)热胀冷缩, -4 试题分析:图中刻度尺 1cm又分为 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 1mm;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 0开始,把 20.00cm处当作 “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0cm即为物体长度,即物体长度 =23.20cm-20.00cm=3.20cm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读数,要先弄清楚其量程和分度值,特别要注意图中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此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
22、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 ),分度值为 1 ,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 -4 考点: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点评:( 1)刻度尺、温度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 2)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温度计对这一点没有特殊的要求,能正确读出示数就可以 在探究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 (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 “快 ”或 “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2)图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的固体熔化
23、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在 20min时,该物质是 状态。 ( 3)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 答案:( 1)慢 ( 2)晶体 固液共存 ( 3)吸收 试题分析:把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固体均匀且缓慢地熔化由乙图可知,该物质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在第 20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状态,所以是固液共存。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本题
24、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晶体熔化实验,熟悉晶体熔化的特点。 填空题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如图所示)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烛焰的 (选填 “倒立 ”或 “正立 ”)的像,若只将塑料膜上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 ,则像的形状 (选填 “改变 ”或 “不变 ”)。答案:倒立,不变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烛焰在塑料膜上成的像是倒立、实像。若只将塑料膜上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由于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所以像的形状不变。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
25、播的应用 点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用 “频闪摄影 ”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 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运动速度大(两空均选填 “甲 ”或 “乙 ”)。 答案:甲,乙 试题分析:此题是根据两幅图片填空频闪照相两个球之间时间间隔相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两个小球间的间隔相同速度越来越快的小球,两个球之间间隔越来越大频闪照相两个球的图象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甲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相同,应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越
26、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 考点: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 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以及观察运动图象的能力 如图所示,当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 发声。只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发出声音的 (选填 “音调 ”、 “响度 ” 或 “音色 ”)将改变。 答案:振动,音调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当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声;只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用手摩擦时,声音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则声音的音调将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关系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影响音调
27、的因 素。 在 4100m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 。 答案:相对静止(或速度相同) 试题分析:当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行驶时,这两个物体就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时,可以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就要让两运动员同向同速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好参照物,明白运动与静止时相对的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真空中的光速为 m/s。 答案:, 3108 试题分析:在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时的温度为 0 ,沸腾水的温度为100 从 0 到 100 之间平分 100等分,每份为 1 真空
28、中的光速为 3108 m/s。 考点: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光速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知道光速,属于识记内容。 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放爆竹时,常会使附近汽车的防盗报警声响起,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声音具有 ;汽车的报警声对于熟睡中的人来说是 (选填 “乐音 ”或 “噪声 ”)。 答案:响度,能量,噪声 试题分析: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声音是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振动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类,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噪声爆竹声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以声波
29、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振动不但具有能量,而且当振动足够剧烈时,能量还有非常大的破坏力; 汽车的报警声影响了人的正常休息,同时这种声波的振动也是不规则的,所以是噪声 考点:本题考查响度、声与能量、噪声及来源 点评:生活中的很多事例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区分噪声和乐音除了看振动是否规则以外,还应以是否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为标准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出 “白气 ”;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小 “雪球 ”。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 现象,后者属于 现象。 答案:液化,凝华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周围的热空气遇到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液化成小水珠,
30、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几分钟后,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冰冻的西红柿变成小冰晶附着在西红柿上,属于升华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液化与放热、凝华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物态变化,能够判定物质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 晚上,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时,桌面上出现了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 现象;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铅笔,是因为铅笔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或漫反射) 试题分析: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小华同学夜晚用手电筒向空中射出一束灯光,观察到空气中出现了笔直光柱;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情况,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在光照条件下,光在物体表面发
31、生漫反射的缘故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 点评:解答此题从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2)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感觉就是我们能够看见了物体 计算题 小明家距学校 3600m,他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约为 1.2m/s。小明改骑自行车后,上学时间平均少了 38min。 求:( 1)小明步行上学所用的时间。 (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 /秒? 答案:( 1)步行所需要的时间为 3000s或 50min。( 2)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 试题分析:已知通过的路程和步行的平均
32、速度,根据公式 可求需要的时间 她从家里步行到学校至少需要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渔船利用声呐系统来测量海水的深度。若渔船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 8s收到回声,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千米?(声波在海水的速度是 1500m/s) 答案: km 试题分析: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 的变形式就可算出此处海底的深度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t=1/28s=4s, 那么海底的深度 s=vt=4s1500m/s=6000m=6km, 考点:本题考查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点评:弄清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作图题 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从图中可知入射角是 60,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 60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等于 60 考点:本题考查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