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初一下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10年前某市有一条绿化非常好的街道。炎热的夏日,人们走在绿阴道上,觉得心旷神怡,而今由于街道扩展,原来的绿化带被毁,而新的绿化带又没有成长起来,结果人们都不愿意在炎热的无遮的街道边走了。这说明森林能( ) 遮阳光 释放氧气 调节气候 白天能释放 CO2 晚上能产生氧气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能进行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的温度,调节气候。从街道绿化带被毁前后人们的感觉来看,森林能遮阳光,释放氧气,调节气候。所以 遮阳光 释放氧气 调节气候都正确;森林每
2、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但是 白天能释放CO2与题意无关;植物体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晚上不能产生氧气。因此 白天能释放 CO2 晚上能产生氧气都不符合题意,也就是说标号 错误故森林能说明的问题为 ,故此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森林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 解能力。 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 A长突起 B神经元 C细胞体 D神经末梢 答案: B 试题分析: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面套上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不是长突起,故 A 错;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故 B正确;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由细胞体和
3、突起构成,细胞体不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故 C错;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不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 解能力。 完成反射的结构叫( )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末梢 D大脑 答案: B 试题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神经元不是完成反射的结构,故 A错;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叫反射弧,故 B正确;神经末梢是指神经元末端的细小分支,也不是完成反射的结构,故 C错;大脑是脑的组成部分,在大脑皮层的表面有许多的神经中枢,也不是完成反射的结构,故 D错。 考点:
4、本题考查反射弧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李大爷是糖尿病患者,你给他提供的治疗方案是注射( ) A生长素 B甲状腺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能调节人体的糖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李大爷是糖尿病患者,给他提供的治疗方案肯定是注射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不能注射生长素,故 A错;不能注射甲状腺素,故 B错;不能注射肾上腺素,故 D错;因此正确选项为 C。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
5、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列 哪种疾病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 ) A侏儒症 B巨人症 C夜盲症 D糖尿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 A 不符合题;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故 B不符合题意;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A 引起的,维生素是营养物质,不是激素,故 C 选项符合题意;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 150 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 1.5 L。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中,
6、不恰当的是( ) A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 B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C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D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健康人每天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 150 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 5 L左右。这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所以 A选项中的说法恰当;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如大部分水、全部葡 萄糖、部分无机盐,故 B选项中的说法也恰当;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对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也起着重要作用,故 C选项中的说法也恰
7、当;因为血液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所以原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我们不能将喝水量与原尿量做比较,故只有D选项阐述不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李先生在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他体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囊或肝脏 B肾小管或胰岛 C肾小球或胰腺 D肾小球或垂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即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成分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等都有一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
8、,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到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回到血液里,剩余的部分则形成尿液。如果肾小管病变,重吸收能力会下降。其中葡糖糖不能被全部重新吸收,所以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另外胰岛分泌 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所以尿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发生病变的部位不会是肾小囊或肝脏,故 A错;可能是肾小管或胰岛,故 B正确;不会是肾小球或胰腺,故 C错;不会是肾小球或垂体,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形成糖尿的原因,意在
9、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体育课进行 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B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都不变 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这样可以从外界摄取更多的氧气满足剧烈运动对氧的需求,也能将人体产生的更多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剧烈运动时,不是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故 A 错;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故 B正确;剧烈运动时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会增加,不是不变,故 C错误;剧烈运动呼吸深度增加,不是呼吸较浅,故
10、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当膈肌和 肋间外肌收缩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大小是( ) A外界肺泡气管 B气管肺泡外界 C外界气管肺泡 D肺泡气管外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被动扩张,肺容积的增大,肺内气压下降,造成外界气压高于肺内气压,这样外界气体才能由呼吸道进入肺。而且气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所以吸气时,外界气压高于气管内气压,气管内气压高于肺泡。 A选项中肺泡内气压大于气管的说法错误,故 A 错; B选项中气管内气压不最高,外界气压最高,故 B错;D选项中肺泡
11、气压最低,外界气压最高的说法明显错误,故 D错;此题只有 C选项符合事实,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运动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瞳孔受到强光照射变小 B精彩的哑剧表演引起观众哈哈大笑 C误食有害的东西引起呕吐 D吃巧克力引起唾液分泌 答案: B 试题分析:复杂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瞳孔受到强光照射变小,属于简单反射,故 A错;精彩哑剧表演引起观众哈哈大笑,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复杂反射,故 B正确;误食有害的东西引起呕吐,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故 C错误;吃巧克力引起唾液分泌
12、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论述,经不起科学推敲的是( ) A “望梅止渴 ”属于复杂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 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由于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 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望梅止渴 ”属于复杂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经得起推敲,故 A不符合题意;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经得起推敲,故 B不符合题意;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
13、是因为小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不是由于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这种论述经不起科学推敲,故 C符合题意;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经得起推敲,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 能力。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 “保护天然林 ”和 “退耕还林(草) ”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对生物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保护天然林 ”和 “退耕还林(草) ”都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其首要目标不是开展生态旅游,故
14、 A错;不是为了发展畜牧业,故 B错;不是为了增加木材产量,故 C错;首要目标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故此题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酸雨被称为 “空中死神 ”,是大气污染的结果。酸雨中的酸主要是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转化而来的硝酸。污
15、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酸雨使土壤酸化,能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这些生成物可以被植物吸收,故 A不正确;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故 B 正确。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故 C正确;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酸雨的危害,意在考查考生对人类活在生物圈中 的作用这一考点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 ) A大力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 C使用电子贺卡 D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A错误
16、;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B错误;使用电子贺卡节省了自然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C错误;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来源于绿树植物,所以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利于保护环境,故 D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明在寒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打寒颤,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因为他的体内产热大于散热 B这是人体防止体温下降的重要反应 C是由于骨骼肌不自主活动引起的 D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明在寒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打寒颤,这是由于环境温度低,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用于维持正常体温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
17、,这样能使体内产热量成倍增加,使人体在环境温度非常低的环境中也能维持正常体温。故 A正确;这是人体防止体温下降的重要反应,故 B正确;这是骨骼肌不由自主活动引起的,故 C正确;这个反应是在体液调节作用下进行的,不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进行的,故 D不正确,因此只有 D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作用,意在培养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照下图分析判断: “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 ”结构依次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
18、被震破的是图中 所示结构鼓膜;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是图中 所示结构听小骨;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是图中 所示结构耳蜗;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是图中 所示结构听神经。所以 A正确;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不是 所示结构咽鼓管,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不是图中 所示结构外耳道,故 B错误;图中 所示结构分别为听神经、鼓室、咽鼓管、鼓膜,故 C不符合题意;图中 所示结构分别为鼓膜、咽鼓管、听神经、耳蜗,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耳与 听觉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 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 ) A人能对
19、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B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 C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 D人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答案: A 试题分析: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的存在使人类能够对具体刺激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故 A正确;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是 人和动物都具备的,不是人类特有的,故 B错;人类和动物一样,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不加以强化,也会消退,故 C错;人类和动物都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
20、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体检时,医生常用小槌敲打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小腿前伸,被检查的这种行为受哪部分控制 ( ) A脑干 B脊髓 C小脑 D大脑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小槌敲打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小腿前伸,这是膝跳反射,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被检查的这种行为不是受脑干控制的,故 A错;被检查的这种行为受脊髓控制,故 B正确;这种行为不是受小脑控制的,故 C 错;这种行为不是受大脑控制的,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膝跳反射,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实验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中风 ”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都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损伤 ( ) A肌肉 B血管
21、C大脑 D脊髓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风 ”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都出现了一侧 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不是肌肉受损伤,故 A错误;不是血管受损伤,故 B错误;是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所致,故 C正确;不是脊髓受损伤所致,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大脑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某同学胸围长度在平静的状态是 80 cm,尽力吸气时达到 95cm,尽力呼气时是 76 cm,他的胸围差应是( ) A 15 cm B 19 cm C 4 cm D 23 cm 答案: B 试题分析: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与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之差。胸围差不是尽力吸
22、气时胸围长 度与平静状态时胸围长度之差,故 A错误;胸围差不是平静状态下的胸围长度与尽力呼气时胸围长度之差,故 C错误;尽力吸气后的胸围长度与尽力呼气后的胸围长度之差,平静状态的胸围长度与尽力呼气时胸围长度之差,两差相加之和不是胸围差,故 D错误。此题 B提供的数据符合胸围差的计算结果,故正确选项为 B。 考点:本题考查胸围差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情况( ) A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B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C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 D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所
23、以 A选项正确;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膈肌不处于收缩状态,故 B错;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膈顶不是下降,故 C错误;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是吸气时的变化,不是呼气时的变化,故 D错误。 考点:此题考查呼吸运动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小肠、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小肠、口腔 D胃、口腔、小肠 答案: A 试题分析:淀粉 、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难溶于水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分解,成为小分子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中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的部位依次是胃和小肠;淀粉进行化
24、学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和小肠;脂肪的化学消化只在小肠进行。因此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小肠、胃,故 A正确;脂肪和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分别是小肠、胃,故 B错;淀粉和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分别是口腔和胃,故 C错;淀粉、脂肪、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口腔、小肠、胃,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化学消化,解决 此问题的关键是考生必须牢固掌握营养物质的化学消化知识。 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 ) A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B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C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糖类 D维生素、糖、蛋白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组成细胞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
25、和无机盐,有机物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故 A正确;维生素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故 B错;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故C错;糖类和蛋白质属于有机物,但维生素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人步入青春期的信号是 ( ) A身高迅速增加 B脑的重量迅速增加 C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快速增加 D肌肉迅速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步入青春期的信号即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就是身高迅速增加。故此题选 A;脑的重量迅速增加不是在青春期,故 B错;步
26、入青春期的信号,不是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快速增加,故 C错误;也不是肌肉迅速增加,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生长发育,意在考查考生对 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当尽可能避免感冒,否则感冒药的副作用会对胎儿构成危害,是因为( ) A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B药物可随废物排出而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C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D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二氧化碳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答案: A 试题分析: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期间,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如果孕妇
27、吃了感冒药,药物可随着血液循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故 A正确;母体产生的废物不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药物不会随着母体废物排出而进入胎儿体内的,所以 B错误;药物不能随着母体吸入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故 C错误;药物也不能随母体吸入的二氧化碳进入胎儿体内,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人类必须控制 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 ) A资源有限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C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D A和 B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的生存需要从大自然索取多方面的资源,而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 A正确;生物圈
28、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是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人口过渡增长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破坏,甚至超过生物圈的承受能力,导致物种灭绝的加速,最终由于物种的大量灭绝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故 B正确;目前人类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故 C错误;因此此题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童年时期 B幼儿时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体质、素质和智力的奠基时期。所以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春期。不是童年时期,故 A错;不是幼儿时期,故 B错;不是成
29、年期,故 D错;此题正确选项为 C。 考点:本题考查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你知道新生命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 ( ) A卵细胞 B精子 C受精卵 D婴儿出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新生命的起点不是卵细胞,故 A错;不是精子,故 B错;婴儿出生之前,已经开始进行胚胎发育,所以婴儿的出生不是新生命的起点,故 D错;因此正确选项为 C。 考点:本题考查新生命的起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猕猴 D黑猩猩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生物学研究证
30、实,在距今 3000 万年 1000 万年前的非洲森林中,树栖生活着许多森林古猿。后来,由于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烈变化,迫使一些古猿成群地转向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的最早祖先;仍然树栖生活的一些古猿,则进化成为现代类人猿的祖先。所以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 A正确;不是长臂猿,故 B错误;不是猕猴,故 C错误;不是黑猩猩,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 A口腔 B食道 C 胃 D小肠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的消化道由
31、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其中口腔能初步消化部分淀粉为麦芽糖,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进行。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说明内容物没有进入小肠;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这说明内容物一定进入了胃。而胃和小肠相连,所以该部位肯定不是口腔,故 A错;也不是食道,故 B错;该部位是胃,故 C正确;当然该部位也不是小肠,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化学消化,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 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
32、素 C D维生素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促进钙、磷吸收的维生素。维生素 A与视觉有关,并能维持粘膜正常功能,调节皮肤状态。但是不能促进钙、磷的吸收,故 A错;维生素 B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但不能促进钙、磷的吸收、故B错;维生素 C的作用主要是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通透性和弹性,故 C错;因此只有 D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维生素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 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二氧化碳 B运输养料 C运输氧气 D运输废物 答案: C 试题分
33、析: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红细胞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不能决定其主要功能是运输二氧化碳,故 A错;不能决定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故 B错;不能决定红细胞的主要供能是运输废物,故 D错;此题正确选项为 C。 考点:本题考查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意在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 A不含氧气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有所增加 D不含氮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气等。所以 A选项不含氧气错
34、误; B选项全部是二氧化碳错误;因为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气呼出,所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 C正确;人体不需要氮气,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与吸入的大致相等,故 D错误。 考点:此题考查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对呼吸的全过程及呼吸实质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 等过程来完成 外界空气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在这些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的有(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表示呼吸的全过程,过程 是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过程 是肺内的气体交换,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是组织里
35、的气体交换,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在这三个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 的过程是 肺内的气体交换和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在肺通气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 A、 C、 D均错误,此题正确选项为 B。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的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列各器官中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 ) A口腔 B鼻腔 C咽 D喉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咽、侯、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属于消化器官,不属于呼吸器官,故 A错;鼻腔不属于消化器官,属于呼吸器官,故B错;咽既属
36、于消化器官,又属于呼吸器官,故 C正确;喉不属于消化器官,属于呼吸器官,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意在考查考生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的识记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的炊具,是因为( ) A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 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 C铁是维生素 C的重要组成部分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的炊具,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无机盐,而且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铁不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A错;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的炊具,不是因为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故 B错;铁不是维生素 C的重要
37、组成部分,故 C错;故此题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 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答案: A 试题分析:体循环的途径是血液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流经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的途径是血液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由此可以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血液从心室射入动脉,流经毛细血管
38、网,汇入静脉,再流回心房。因此 A正确;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不直接流入静脉,故 B错误;体循环和肺循环都是从心室收缩开始的,故 C、 D都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循环和肺循环 的共同规律,此题的切入点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此知识点。 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左心房; 右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股动脉; 左心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首先经过体循环,然后进入肺循环,再进入体循环,然后到达足部。具体来说,药物
39、首先进入上腔静脉(因为上腔静脉接受躯干上部和上肢的回流血液),然后进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股动脉,才能到达足部。药物不能直接进入 左心房,故 A错;药物是按照 的途径流动的,故 B正确; 左心房通 左心室,不通 下腔静脉,故 C错; 右心室不通 肺静脉,通 肺动脉,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 径。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血液的成分中,血浆的功能是运
40、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是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肯定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现象。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单 位体积的空气含氧少,人体红细胞的数量自然会增加,才能保证身体对氧的需求。所以胡老师血液中增加的成分,不是白细胞,故 A错;是红细胞,故 B正确;不是血小板,故 C错;不是血浆,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血液各成分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
41、A管腔较细 B管腔较粗 C血液流向心脏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而且血流速度最慢。所以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不是管腔较细,故 A错;不是管腔较粗,故 B错;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处流回心脏的血管,而细血管不是,故 C错;所以此题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下毛细血管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本实验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综合题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 2
42、mL唾液 37 水浴 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 2 mL清水 37 水浴 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 2) 1号、 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1号 , 2号 。 ( 4)本实验用 37 水浴,是因为 。 答案:( 1) 1号 和 2号( 2) 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 2号试管内液体变蓝( 3)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 淀粉没被消化 (4) 37 消化酶消化能力最强 试题分析:( 1)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有唾液的 1号试管是实验试管;无唾液的 2号试管是对照试管。( 2
43、) 1号试管内的唾液淀粉酶完全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试管里不再有淀粉,所以充分震荡后 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 2号试管内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所以试管内仍有淀粉存在,淀粉与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充分震荡后 2号试管内液体变蓝。(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 1 号试管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消化; 2 号试管内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 4)本实验用 37 水浴,是因为在 37 左右的环境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 考点:本题考 查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实验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眼和耳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青少年如果患了近视眼
44、及时配戴 _加以纠正,才能使物像成在_上。 ( 2)如果眼睛在白天看物正常,傍晚时看不清东西,是由于食物中缺乏_ ,多吃胡萝卜也起作用,因为 _。 ( 3)小洋同学过年时放鞭炮,不小心右耳失去听觉。他的教训告诉我们,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要 _。 ( 4)小刚的眼睛里被称为 “黑眼珠 ”的部分是指 ,称为 “白眼球 ”的部分是 。 ( 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光线下,人的瞳孔大小怎样变化? 。 答案:( 1)凹透镜 视网膜 ( 2)维生素 A 胡萝卜中含大量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变成维生素 A ( 3)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 4)虹膜 巩膜 ( 5)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放大 试题
45、分析:( 1)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适度的凹透镜加以纠正,才能使物像成在视网膜上。( 2)如果眼睛在白天看物正常,傍晚时看不清东西,是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多吃胡萝卜也起作用,因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维生素 A。( 4)小刚的眼睛被称为 “黑眼珠 ”的部分指中膜前面的虹膜,棕黑色,中央有瞳孔;称为 “白眼珠 ”的部分是外膜前面的巩膜,白色坚固,起保护作用。( 5)人在不同光线下瞳孔的大小不同。从亮处到暗处,瞳孔逐渐变大,有暗处到亮处,
46、瞳孔逐渐变小,直至适应。 考点:本题考查人与视觉和听觉,意在考查 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表显示黄豆和牛奶内若干营养成分的重量,而某成年人对此类营养成分的每日需求量也一并列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养分 黄豆内的含量( g/100g) 牛奶内的含量( g/100g) 成年人每日需求量( g) 蛋白质 38 00 3 30 80 00 碳水化合物 31 30 4 70 380 0 脂肪 18 00 3 80 80 00 钙质 0 06 0 12 0 80 ( 1)若该成年人每日只食用 1000 g黄豆,表中养分会超过每日需求量的是 。 ( 2)黄豆、牛奶摄入人体后,其中参与脂肪成分消化的消化液是由哪些消化器官分泌的? 。 ( 3)牛奶被视为婴幼儿的理想食品的原因是 。 ( 4) 2004年曾一度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其营养成分与正常奶粉有什么不同? 。 答案:( 1)蛋白质和脂肪 ( 2)肝脏、小肠、胰腺( 3)含蛋白质丰富(或三大有机物比例合理),适于婴幼儿生长( 4)掺入较多淀粉,蛋白质含量少 试题分析:( 1)若该成年人每日只食用 1000 g黄豆,则每日提供的各种营养成分的量分别为:蛋白质 380g,碳水化合物 313g,脂肪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