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随着 “神舟七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飞船在上升过程中,相对于太阳,地球以及月亮,它的位置是时刻变化的,只有相对于飞船本身来说,航天员的位置才是静止的,故答案:为: D 考点:参照物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
2、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行人(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人的运动情况。骑车是向西快速行驶,行人向西散步,车速大于人的速度,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向后运动,也就是向东运动。故答案:选择: A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3、答案: C 试题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据此分析, AD均属于汽化现象,而 B属于液化现象,只有 C答案:,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故答案:选择: C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 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
4、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根据分析,甲与丙是晶体,甲是熔化过程,丙是凝固过程,因此,AC 均错误。乙与丁是非晶体,乙是熔化过程,丁是凝固过程,故答案: 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择: B 考点:晶体的 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掌握各阶段的状态。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
5、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化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气体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选择: B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6、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会结合实例分析判断。 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像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图象上看有温度不变的过程,熔化之前和之后的温度都在升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图象 上看温度一直在升高;冰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是 0 。根据分析, AD均是降温,不符合题意,而 B答案:没有温度不变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点评:温度上升的是熔化图象,温度下降的是凝固图象;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
7、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根据分析, BCD三个选项均是加快蒸发的因素,而 A答案:则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也就减慢了蒸发。故答案:为 :A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评:要减慢蒸发,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措施,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在公共场所 “轻声 ”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 “大声 ”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 听见。
8、这里的 “轻声 ”和 “大声 ”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题目中的 “轻声 ”和 “大声 ”都是指声音大小(即强弱),也就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故选择答案: C 考点: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征的理解,只要对三个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并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 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 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
9、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 ) A酒精熔化时吸热 B酒精液化时吸热 C酒精汽化时吸热 D酒精升华时吸热 答案: C 试题分析:酒精是液体,酒精擦在身上,变成了气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所以能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故答案:选择: C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点评:掌握 “固态 -液态 -气态 ”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 “结石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0、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市区内 “禁鸣喇叭 ”,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但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一样,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故 A答案:不对。 “闻其声而知其人 ”是根据声音的特色来进行辨别,利用的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也就是音色。故 C 答案:错误。市区内 “禁鸣喇叭 ”是指不让发声体发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答案: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B。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音色;减弱噪声的办法 点评:解决本题,需要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系统。属于一道综合性题
11、目,难度适中。 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 (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振幅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 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二胡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也就不同。故答案:为: B 考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音色的理解及其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在 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2、一条平行于 t 轴的直线,结合图象进行选择答案:为: A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 点评: 在 v-t图象中平行于 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根据分析,结合题意, A
13、选项是熔化; C选项是汽化; D选项是升华;只有 B选项是液化。故答案:选 B。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点评: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钓鱼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否则会把鱼吓走,说明人说的话,通过空气传到了水中,然后通过水传递给了鱼,由此证明空气和水都能传递声音。
14、故答案:为: D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据此分析小雪、霜冻、冰雹都是固态的,而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只有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 C 考点: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 运动会上
15、, 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 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答案: C 试题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 V=S/t 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 V=S/t 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 C 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二者相同,平均速度就相同。 实验题 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
16、验 装置。当碘吸收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 _(“吸收 ”或 “放出 ”)热量, 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放出,凝华 试题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放出,凝华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升华现象。 点评:此类题目是考查 学生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的理解。 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
17、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 _(选填 “左手感觉热些 ”、 “右手感觉热些 ”或 “一样热 ”)。这一现象表明 _(选填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 ”或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答案:右手感觉热些 ;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试题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
18、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右手感觉热些 ;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考点:温度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 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
19、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对振动进行放大分析观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会激起水花,也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当敲击桌子时,桌子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直接观察不到,我们可以往桌面上放一些碎纸片,这样会观察到纸片跳动,从而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要求能够利用物理学方法中的转换法分析问题,物理学方法是中考的热点和必考点。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
20、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时 :分:秒 ” 甲: 05:04 ;乙 05:06; 丙 05:10 (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S/m 26 时间 t/s 4 平均速度 v/( m/s) 15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_, _ 答案:( 1)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S/m 26 64 90 时间 t/s 2 4 6 平均速度 v/( m/s) 13 16 15 ( 2) 不是 ;由表可知:小车前段运动的慢,后段运动的快,所以不是匀速。 试题分析:测
21、出小车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以小车的左轮与刻度尺的接触点为参考点, 由图可知,从甲到乙,小车的路程 s1=90cm-64cm=26cm, t1=5: 06-5: 04=2s,平均速度 v1=s1 /t1 =26cm /2s =13cm/s; 从乙到丙,小车的路程 s2=64cm-0=64cm, 运动时间 t2=5: 10-5: 06=4s,平均速度 v2=s2 /t2 =64cm /4s =16m/s, 由此可见,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与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不等, 因此小车全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是求平均速度的
22、实验题,考查了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认真审题、由图示获取所需的信息即可正确解题。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该物质的熔点是 _摄氏度;其中 BC 段物质处于状态(填 “固体 ”、 “液体 ”或 “固液共存 ”)。熔化过程经历了_ 分钟。 答案:晶体; 48;固液共存; 5 试题分析: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1)读图可知, BC 段时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熔点为 48 ,因此这种
23、物质属于晶体,而且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 2)从第 5min开始熔化,到第 10min结束,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5min 故答案:为:晶体; 48 ;固液共存; 5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 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 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在做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 “温度 时间 ”图像如图所示。 (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 2)从图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 “小
24、于 ”、 “大于 ”或 “等于 ”) 1标准大气压。 (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 “升高 ”、 “降低 ”或 “不变 ”)。 答案: 热胀冷缩; 97;小于; 不变; 试题分析:温度计是测 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沸点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依据分析,答案:为: 热胀冷缩; 97;小于; 不变;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较多,有温度计的原理、图象的分析、提高沸点的方法等,其中能根据图象分析出水的沸点和沸腾时的温度是本题的关键。 甲图中物体 A 的长度是 _ cm
25、。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_ 。丙图中体温计示数为 _C答案: .05, -6, 38.5 试题分析:由图知刻度尺最小分度是 1mm,物体的端点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两端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等于物体的长度,即 7.05cm-4.00cm=3.05cm. 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指示的温度在 0 以下,故应该是负温度,读作 -6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根据图像显示,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38.5 。故答案:为: 3.05 -6 38.5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读数;体温计的读数。 点评:本题考察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读数以及体温计的读数,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填空题
26、京沪高铁已于 2011年 5月 11日投入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营,并将于 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已知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全长约 1320千米,若列车以300km/h的平均速度从北京驶往上海,则只需 h即可到达。 答案: .4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公式 v=s/t的变形式 t=s/v即可算出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由 v=s t 得: t=s /v , 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 t=s /v =1320km/ 300km/h =4.4h 故答案:为 4.4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 用,比较简单 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 “物理疗法
27、 ”,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时,会 (吸收 /放出)热量 . 答案:汽化; 吸收 试题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在汽化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挥发,即会发生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会从身上吸收热量,这样会降低身上的温度;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如图所示,物体 A的长度是 _cm。 答案: .10 试题分析: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
28、的下一位因此物体的长度为 3.10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一个美丽的氢气球吊着重物在空中缓缓上升,如图所示,在上升过程中,若以气球为参照物,重物是 _的(选填 “静止 ”或 “运动 ”)。 答案:静止 试题分析: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由所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着,要分析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因此,根据分析,气球虽然在上升,但是以气球为参照物,下面吊着的重物相对于气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要解决本
29、题,学生要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好,才能进行判断。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_越大。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 20 Hz到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音叫做 _。 答案:响度,超声波 试题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通常把高于 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 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故答案:为:响度 超声波 考点:响度;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要注意区分、识记,难度不大。 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_,但温度 _(填 升
30、高 、 降低 或 不变 ),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答案:吸热;不变 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故答案:为:吸热;不变 考点:晶体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具有现实性意义。 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运行 2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 _方向行驶,两车相距 _m。 答案:东 ; 600 试题分析:
31、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t 表示运动的时间, s 表示运动的路程,利用 v=s/t 分别求出甲、乙两车在不同的时间内的行驶速度,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即可判断出甲车相对于乙车的方向,然后再利用 s=vt即可计算出两分钟后两车相距多少米。 解:由 s-t图形可知: t表示运动的时间, s表示运动的路程, 当 t为 2s时,甲的路程是 20m,乙的路程是 10m,则 v甲 =20m /2s =10m/s, v乙 =10m /2s =5m/s, v甲 v乙 ,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方 向行驶 两分钟后, s 甲 =v 甲 t=10m/s120s=1200m s 乙
32、 =v 乙 t=5m/s120s=600m, 则两车相距 1200m-600m=600m, 故答案:为:东; 600m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上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 和 控制了噪声。 答案:声源处 ; 传播过程中 试题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隔音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
33、程中。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 计算题 一物体以 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在第 4秒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第 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在 10秒钟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 m, 2 m/s, 20m 试题分析:物体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一定的,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据此可知它在第 4s的速度;根据 s=vt求出在 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解:( 1)因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第 4秒内的路程为 2 m ( 2)因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第 5秒内的速度 2 m/s ( 3) S =vt
34、 =2m/s10s =20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和速度公式的掌握与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在动物世界里,在陆地上奔跑的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 40 m/s,而在海洋里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 100km/h,在空中飞行得 最快的要算小巧的雨燕,其速度可达 3km/min,你认为谁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 答案:雨燕的速度最快 试题分析: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首先进行单位换算,统一单位之后,进行比较。解:因: v1=40m/s=403.6 km/h=144 km/h v2=100km/h v3=3km/min=360 km/h=180 km/h 所以
35、: v3 v1 v2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点评: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字是倍数,不参与单位的换算 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水管的另一端可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 170m,空气中声速为 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 0.466s,求 :(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 (2)铁传播声音的速度多大 答案: .5s, 5000 m/s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因此两次接收有时间差,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 1)由 t= S/ v t1= S/ v1=170 m/340m/s =0.
36、5 s ( 2) t2=t- t =0.5 s -0.466s =0.034s v2= S/ t2=170 m/0.034s =5000 m/s 答: (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为 0.5s (2)铁传播声音的速度为 5000 m/s 考点:速度的计算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速度公式进行求解,知道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作图题 张亮同学在实验室做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当水温为 82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 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 82 86 89 94 98 98 98 98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答案: 试题分析: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因此,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在图中找到位置,描点连线,形成水沸腾图像。如图: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本题考察水沸腾实验,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