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48.49KB ,
资源ID:30412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041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12月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12月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 12月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对响度的理解,可知生活中说的调节音量就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点评:了解生活中常说的词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音量是指响度,音高是指音调,高保真是指音色,音品也指音色 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甲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B如图乙所示,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C如图丙所示,用平面镜观察自己

2、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D如图丁所示,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手指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没有物质反射,从侧面无法观察,但是会聚这个像的光线到像的位置不会停止,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眼睛会看到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原理工作的 A、如图甲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手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图乙所示,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

3、处的物体,物 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图丙所示,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如图丁所示,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反射 点评: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实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能呈现实像,在实像的位置不放光屏,眼睛无法看到,但是这个实像确实是存在的,这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 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

4、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 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 1倍焦距与 2倍焦距之间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而当物体位于 1倍焦距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时,即 u=1.5f, 而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即 u=0.75f f,物体在焦点之内,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规律。 如图所示是

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的实验装置,一可沿 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 AO 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 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 ON前后转动板 E B绕 ON前后转动板 F C改变光线 AO 与 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 OB与 ON之间的夹角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

6、增大,即改变光线 AO 与 ON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光学器件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符合成像规律的是 ( ) A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7、,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A、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符合题意 B、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不符合题意 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生 物

8、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 点评:解决本 题的关键是熟知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用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色光,学以致用,是一道

9、好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增大 C像距减小,像减小 D像距增大,像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据题中的描述不难看出,第一次成像即物体处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处于另一侧的 2倍焦距以外; 第二次成像即物体处于 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 1倍焦距和 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由第一次成

10、像到第二次成像的过程中,物距变大,故像距变小,像会变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 距减小,像变小的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答案: 试题分析:悉光传播的规律: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

11、实际位置浅等平面镜中的像、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鸽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放大的邮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看到的 “水底 ”比实际的水底浅 B人看到的 “水底 ”是虚像 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 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图中可知,一位游泳者站在岸上看水的深度感觉不深,就跳进了水里,就发现了水的

12、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这是由于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根据图中提供的情景,可以推出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深,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因当人站在岸上时,射向眼睛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水底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 1)此题告诉我们,由于光的折射现 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因此不要贸然下水游泳,这是比较危险的; ( 2)本题图文并茂,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

13、应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 /成双 /”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 “成双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 ”和 “你 ”成双 B “我 ”和 “你的影子 ”成双 C “我 ”和月光下地面上影子成双 D “我 ”和湖面反射的 “我的影子 ”成双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歌词中的 “在湖面 /成双 /”这一句去分析, “我 ”站在岸边,由于光的反射,在湖面上形成 “我 ”的倒影,然后即可做出选择;因为歌词中 “徒留我孤单 ”指的是只有 “我 ”一人,所以 A、 B选项错误;我 ”站在岸边,由于光的反射,在湖面上形成 “我 ”

14、的倒影,所以 “我 ”和湖面反射的 “我的影子 ”成双,故 D正确, C错误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光的反射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歌词的意思,然后再分析 “影子 ”是什么原理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 变化中的(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

15、要掌握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具有能量正确;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产生过程中减弱噪声,错误; 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有关

16、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利用。 实验题 如图甲是小明做 “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装置图 (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 _ (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 90C时开始每隔 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 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C 90 92 96 98 99 99 99 (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_ C,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_ (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

17、低于 100C,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_(选填 “高于 ”、 “等于 ”或 “低于 ”)标准大气压 答案:( 1)缩短加热时间( 2) 94C ( 3) 省略 ( 4) 99C 温度不变 ( 5)低于 试题分析:在实验时,为减少热量的损失,需在烧杯上加盖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作图时,利用描点的方法,首先将各个点表示在图上,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此题需要知道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掌握大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知道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00 :( 1)实验时,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是为了减

18、少烧杯中热量的散失 (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94 (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 4)从图象可以看出,从第 5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 99 不变,所以沸点是 99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5)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由于当时沸点低于 100 ,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 于标准大气压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此题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有关温度计的读数问题,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实验中的注意问题,为减少热量散失,需给烧杯加盖;同时考查了液体的沸腾特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9、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_ (选填 “快 ”或“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2)除图 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 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_ 。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 “白气 ”冒出, “白气 ”是 _(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 4)图 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_ 分钟。 温度 / 温度计 答案:( 1)慢 ( 2)秒表( 3) B ( 4) 15min 试

20、题分析: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 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进行判断(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 3)烧杯中有 “白气 ”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 ( 4)由图象知,萘

21、在第 10min到第 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 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 25min-10min=15min 考点: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点评:( 1)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特点在做题中经常用到 ( 2)通过实验中要记录的数据和要得到这些数据,直接或间接的记忆实验器材,而不是死记硬背 2009年 7月 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 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

22、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 _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 _ 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 _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答案:( 1)平面镜( 2)小孔成像( 3)吸收 试题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 “三点一线 ”根据平面镜成像解答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但手指之间仍然有缝隙,光线可透过缝隙传播透明物体可以吸收一部分光,光通过啤酒瓶底时有一部分光被吸收掉当太阳、月球、地球

23、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发出的光,形成月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是平面镜 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手与手之间的缝隙,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利用了小孔成像原理啤酒瓶底是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它可以吸收一部分光,透过啤酒瓶底的光被减弱,通过啤酒瓶底观察日食的像,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此题是一道光学综合题,考查的内容较多;直接

24、观察日食可能使眼睛受伤,所以采用光学成像的办法,使成的像暗一些,这样保护眼睛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 创新: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_ 。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晓雯最好在 _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 “较亮 ”或 “较暗 ”); (3) 晓雯在 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_(选填 “可能 ”或 “不可能 ”)被点燃,取一光屏放在 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 像。 (4)、当点

25、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20cm的 A处时, 晓雯以 5cm/s的速度匀速将 A蜡烛远离玻璃板 2s时, B蜡烛应与 A相距 _cm才可能与 A的像完全重合。 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 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 答案:( 1)位置( 2)较暗( 3)不可能 虚像( 4) 60cm ( 5) 10cm 试题分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 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 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 B,要采用 透明的玻璃板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根据凸透

26、镜成像的规律,结合现在物距为 20厘米时的成像情况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 A的像和蜡烛 B重合,既能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晓雯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 3)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 ( 4)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 20厘米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厘米晓雯以 5cm/s的速度匀速将 A蜡烛远离玻璃板 2s时,晓雯与 A蜡烛之间的距离是

27、 30cm, B蜡烛应与A相距 60cm才可能与 A的像完全重合。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才行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 100元的钞票,看到 “100”字样发 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_ (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 “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_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

28、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 “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_ 答案:( 1)荧光物质发光( 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答案:合理) 试题分析: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它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紫外线的用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 D;消毒作用( 1)钞票上的 100字样上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它可以发光; ( 2)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它在传播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3)通过上面的探究可知紫外线荧光物质发光,当用玻璃挡住紫外线的传播路径时,另一侧的荧光物质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因此这是为了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考点:

29、本题考查紫外线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紫外线特点,特别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一定要知道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 是他设计了如下 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 料 衣 服 报 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 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 (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_(大

30、 /小)的原理 (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 (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 _ 答案:( 1)小 ( 2) 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小华从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分析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小,物体的隔音性能越好( 1)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听

31、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 2)实验中,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短,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反之隔音性能越差,由小华记录的数据可见,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可以进行的猜想是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对探究记录数据的分析能力,是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一道好题 下面是小玲和小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1)在探究前,小玲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使太阳 光在光屏上会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 48cm、

32、15cm和 4cm,为了便于在光具座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玲应选择焦距为 _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 ( 2)凸透镜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 6cm,光屏中心离桌面高度约 7 cm,小美将一个新买来长蜡烛用刻度尺量了一下,然后截下了一端,只把其中一端较长的蜡烛装上,小美截去一段的目的是 _ ( 3)当烛焰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只有 12cm时,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不管怎样位置都承接不到实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如果用眼来观察蜡烛 的像,眼睛、蜡烛、凸透镜的位置排列顺序是 _ ,_ 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 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

33、如果只调凸透镜向 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_(主光轴的上方 / 主光轴上 / 主光轴的下方 )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答案:( 1) 15cm( 2)使蜡烛 、凸透镜、光屏的高度大致在同一高度像能成在光屏 的中央 ( 3)物距小于像距,成虚像,虚像不能呈 现在光屏,眼睛 、凸透镜、蜡烛,放大镜( 4)向下,主光轴的下方 试题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光具座的长度要大于凸透镜的 4倍焦距;凸透镜的焦距太小时,不便于操作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和应用: u 2

34、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1)一般课桌的长度大约是 100cm,如果采用焦距是 48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需要的长度至少是 448cm=192cm,这个长度大于课桌的长度,操作不方便;如果采用焦距是 15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需要的长度至少是 415cm=60cm,这个长度小于课桌的长度,器材合适;如果采用焦距是4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需要的长度至少是

35、44cm=16cm,这个长度虽然小于课桌的长度,但是实验范围比较小,不易操作实验故 选择焦距为 15cm的凸透镜 ( 2)实验中要截去蜡烛的一段是为了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 3)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物距是 12cm,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所以不管怎样位置光屏都承接不到实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眼睛要在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蜡烛,所以排列顺序是眼睛、凸透镜、蜡烛( 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向向下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

36、凸透镜主光轴的下方。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 2)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 ( 3)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具座的长度至少为凸透镜焦距的 4倍,这是选择实验器材的重要依据 填空题 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_(选填 “浅一些 ”或 “深一些 ”),这是由于光 _ (选填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或 “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时发生折射,折射角 _ (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入射角的缘故 答案:浅一些,从

37、水中斜射入空气,大于 试题分析:水中的石块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逆着光线看去,石块 “变浅了 ” 水中的石块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 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 “石块 ”比石块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如图所示, A是石块, A是人看到的 “石块 ”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是光的折射 现象的具体运用,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物体的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池水比实际浅一些;所以夏天当你站在水池边,看着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

38、下去,以免发生危险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情况,那么入射光线是 _、反射光线是_、折射光线是 _、法线是 _、入射角是 _ 、反射角是 _、折射角是 _ 界面 _是空气 (“上面 ”、 “下面 ”、 “左边 ”或 “右边 ”) 答案: CO, OD, OE, AA, 2 , 3, 6 ,左边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

39、入射角,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可得知 BB是界面, AA是法线,所以 CO是入射光线, OD是反射光线 ,又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则 2= 3, 3为反射角,而 OE是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 6为折射角界面左边是空气。 考点:本题考查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反射光路图及光的折射光路图 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 0 的房间里,水将 _(能 /不能 )继续凝固 答案:不能 试题分析:使液体凝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温度降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发生

40、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正在凝固的水其温度一定是 0 ,当把它拿到 0 的房间后,水和环境温度相同,没有温度差,无法发生热传递,即水不能放出热量,故水不能继续凝固 考点:本题考查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热传递 点评:该题考查了液体凝固的条件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同时考虑两个条件才能顺利解答此题 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 “白气 ”,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和 _两种物态变化; 答案:汽化,液化 试题分析: “白气 ”是由于水汽化成水蒸气,再液化形成的当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水受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即为 “白气 ”。 考点:本 题考查汽化、液化 点评:解决本题的

41、关键是熟知生活中的 “白气 ”产生的原因 “白气 ”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_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 _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_(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答案:温室效应,吸,升华 试题分析:随着我们的自然环境日益得到破坏,随即显现出一些效应,由于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很快的散发,导致 气候变暖,这就是温室效应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由于工业、

42、汽车等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这是温室效应 融雪是固态的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所以是熔化熔化是吸热的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属于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考点:本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点评: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全球人 们的关注,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考查与我们环境变化的试题越来越多,这也恰恰能提高我们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 _(选填 “正

43、立 ”或 “倒立 ”)、 _(选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_cm. 答案:倒立,缩小, 20CM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时,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镜头的焦距是 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20cm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f u f,

44、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同学们在教室的每个位置都能看清黑 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_反射现象;如今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_ 反射;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_(选填 “遵守 ”或 “不遵守 ”)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漫,镜面,遵守 试题分析: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体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光照到黑板上时,发生漫反射

45、,黑板反射的光向不 同方向传播,所以同学们在教室的每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阳光照在建筑物外墙的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 造成了光污染;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本题考查漫反射、镜面反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漫反射与镜面反射,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如图甲、乙分别是 “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 ”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_(正确 /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_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_ (升高 /不变 /降低)。 答案:错误,受热均匀,不变 试题分析:要知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为使一些固态物质能够被均匀加热

46、,可以将固体物质弄碎,并放入试管中,利用水进行加热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于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所以应用到酒精灯进行加热,因此甲缺少酒精灯加热是错误的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 考点:本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点评:此题是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在此实验中要用到酒精灯加热,所以会使用酒精灯,并考查了对固态物质进行加热的方法同时考查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 v和物距 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当物距为 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_ ;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与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