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 12月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 “影 ”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在阳光属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 “阴影 ” B皮影戏中的 “手影 ” C立竿见 “影 ”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 “倒影 ”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光现象 ( 1)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2) “倒影 ”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选项 A中的 “阴影 ”、选项 B中的 “手影 ”和选项 C中的 “影 ”都是影子,其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而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 “倒影 ”属
2、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光现象中的几种 “影 ”在学习过程中区分熟练掌握其原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 A图甲和图丙 B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 D图乙和图丁 答案: A 试题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如图甲,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 2)如图乙,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
3、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 3)如图丙,是用凹透镜来矫正的,是近视眼镜( 4)如图丁,是用凸透镜来矫正的,是远视眼镜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 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 如图所示, 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一个发光点, Sa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 A ae B ad C ac D ab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S 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的像应该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只有 ab在二倍焦距之外,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会熟练应用。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答案: A 试题分析: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解决
5、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像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 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60 cm B. 45 cm c. 30 cm D.15 cm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二倍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当物距等于二倍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分析图可知物距等于 30cm时像距等于 30cm,所以二倍焦距等于 30cm,则焦距为 15cm A, B, C错误, D正
6、确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如何根据凸透镜的物距和像距确定焦距,关键要牢固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下图的( ) 答案: C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小丽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 合题意 B、小丽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C、小丽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得到正立、缩小的像符合题意 D、小丽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
7、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如图,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 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 0.1m B 0.2m C 0.3m D 0.5m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像点 M的对称点,即发光点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可知发光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因为像点 M到镜面的距离为 0.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发光点 S(如图所示)离镜面的距离也为 0.2m因为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要会聚在焦点上,所以点 S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点 S到凸透镜
8、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象分析可知:焦距为 0.3m-0.2m=0.1m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透镜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的光学特点,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光学图象分析题 如图 是一种称之为 “七仙女 ”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C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片位于玻璃凸透镜的焦点
9、上,无酒时来自图片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射出,所以看不见仙女的像,加入酒后,酒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玻璃凸透镜和酒凹透镜组成的凸透镜焦距变大,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酒没有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酒没有发生显影作用不符合题意 B图片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是不会成像的不符合题意 C如果酒发生镜面反射,会把图片反射到酒盅下方,反射光线不会进入人的眼睛不符合题意 D加入酒后,酒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玻璃凸透镜和酒凹透镜组成的凸透镜焦距变大,图片在凸 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仙女酒杯斟酒前和斟酒后凸透镜的焦距是变化的
10、斟酒之后,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凹透镜,相当于原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焦距增大 有甲、乙二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 ,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蜡烛成像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 凸透镜 像的性质 甲 倒立、放大、实像 乙 倒立、缩小、实像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到甲乙凸透镜的距离都是 u,物体经甲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 u 2f甲 , f甲 物体经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 2f乙 , f乙 所
11、以 f甲 f乙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判断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甲乙的焦距范围进行比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 成(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A符合题意 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物距大于 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时,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而此时图中所示像距小于物距 B不符合题意 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
12、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 C不符合题意 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 u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
13、 ) A 4cm B 8cm C 10cm D 18cm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条件可知,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物距应该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已知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6cm处,则物距为 16cm,结合凸透镜的成像条件可判断焦距的大小物体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16cm,则物距为 16cm,根据题意可得: f 16cm 2f,解此不等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8cm f 16cm,所以选项 A、 B、 D都不正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 情况,物距、像
14、距和像的性质 ( 2)利用物距求焦距,或利用焦距求物距变化范围 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是( ) A虚像、距离变小 B虚像、距离变大 C实像、距离不变 D实像、距离变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它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它把来自小燕子的光进行反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就形成了像,由于该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该像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由于小
15、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小,所以像与水面的距离也变小,故小燕子与像之间的距离在变小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是一道好题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 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特点进行分析,即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16、根据光的折射的概念进行分析,光在不均匀或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即可以看到平面镜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平面 镜后面的物体,所以看到前面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而看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是光线通过玻璃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常见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光线与平面镜成 2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减少 10,则( ) A反射角是 10 B反射角是 30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12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17、是 160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可知: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20,则入射角为 90-20=70;当入射角减少 10,则入射角为 70-1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 6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60+60=120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要知道法 线与界面垂直 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
18、产生原因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看到物体时,是因为光线进入人眼;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点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且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根据人看到物体,说明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如 图, N 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
19、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 P中,发现在光屏 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 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的那个光学器 ( ) A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B只能是凹透镜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 P 中,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来分别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当在 P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圆孔 P大 当在 P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 PM之间会聚
20、,所以光斑要比圆孔 P大 当在 P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圆孔 P一样大 因此嵌人圆孔 P的那个光学器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透镜的光路图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焦距的关系以及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与焦距的关系当焦距越小时,透镜的折光能力就越强 如图所示,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
21、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 f,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如图,通过凸透镜观察蜡烛像,蜡烛和蜡烛的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小周同学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 ) A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B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C让蜡烛
22、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D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可得出答案:根据题意,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说明此时满足 u=2f;所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清晰的像,则u 2f,物距要增大,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掌握凸透镜三种成像规律和应用 实验题 在某市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 (上圆下平 ) 上的微
23、雕作品 “ ”产生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 (选填序号 )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 5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 “ ”,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A小于 5cm B大于 5cm且小于 10cm C等于 10cm D大于 10cm 答案:( 1) A ;( 3) A ; 试题分析:先弄清本题使用透镜的目的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象,所以要使用的透镜要有放大作用太阳光可近似看做平行光,纸上呈现一个最小
24、最亮的光斑是平行光会聚而成的点即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为5cm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据成正立、放大、虚像像特点来判断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即物距,而物距可由与焦距关系得出:( 1) A、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一凸透镜,对物体具有放大作用,符合题意 B、该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为一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 缩小 虚 像,不符合题意 C、该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为一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 缩小 虚像,不符合题意 D、该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为一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 缩小 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2)由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距离即该透镜的焦距为 5cm ( 3
25、) A、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B、 f u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C、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D、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记熟,由物距焦距关系可得到成像特点,也可由成像特点和焦距得出物距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 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 1)实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
26、,如图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 (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 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 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 _ (填像的性质)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 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_(填像的性质)像 (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
27、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5)光源 “F”放在 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答案:( 1) 10 ;( 2)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3) 倒立缩小的实像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4) D ;( 5) C ; 试题分析:如图,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m;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
28、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 40cm时, u=40cm 2f=2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将光源移至 8cm 刻度时, u=8cm f=10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明在实验中:用 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光源比较稳定;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可以根据像与物大小相等时测出像距和物 距,此时 u=v=2f算出焦距故选 D光源 “F”放在 15cm处,物距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用手捂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故选 C 考点:本
29、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首先要调节光源、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成像规律为: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u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不成像;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还要注意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是互换的,用手捂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0、 。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接下来他们连接像与物对应点,分别测量出两点到镜面距离,这样做目是: _。 (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 _ ; 答案:( 1)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 ;( 2) 像与物等大 ;( 3) 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 4) 方格纸好 ; 省了描点和测量像距与物距,直接用数方格来确定和比较像距与物距 ; 试题分析: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
31、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实验中选择两 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 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32、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4)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点评: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 引入了 “归纳法 ”, “等效替代法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 ON折转的 E、 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 E板沿 AO 方向射到 O 点,在右侧 F板
33、上能看到反射光线 OB。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明: 。 、若将 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 则在 F板上 (填 “能 ”或 “不能 ”)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 “在 ”或 “不在 ”)同一平面内。 、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两条 ) ; 。 答案:( 1) 等于 ;( 2) 光路具有可逆性 ;( 3) 不能 、 在 ; ( 4) 显示光路 /呈现光线 、 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
34、平面内 ;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解答此题主要需掌握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此题的实验探究的就是 “三线共面 ”的规律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 “平 ”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
35、于入射角 ( 2)由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 3)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 E、 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若将 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 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 4) 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 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
36、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 “光屏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材,只有明确了它的作用,我们才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 3)小题的第二个空是个易错点,学生容易误认为当在 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时,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就不在在同一平面内了,这一点应向学生特别强调一下 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 _ _,光屏看做 _。 ( 1)小华将蜡烛、 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
37、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 _ _ (选填 “靠近凸透镜 ”、 “远离凸透镜 ”或 “竖直向下 ”)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 ( 2)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_(选填 “靠近凸透镜 ”、 “远离凸透镜 ”或 “竖直向下 ”)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_作用。 答案:晶状体 、 视网膜 ;( 1) 靠近凸透镜 ;( 2) 远离
38、凸透镜 、 会聚 。 试题分析: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屏看做视网膜;因近视眼镜是采用凹透镜的工作原理,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时,能成清晰的像,当取走后,屏须靠 近凸透镜, 才可成清晰的像;因远视眼镜是采用凸透镜的工作原理,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39、。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以及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填空题 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 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 CD、 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 DF 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 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 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 _ (填 “左 ”或 “右 ”)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 _ (填 “正立 ”或 “倒立 ”)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 _。答案:焦点、右、倒立
40、、取下套筒上的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 ; 试题分析: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可以从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于一点,利用光路可逆来考虑解决原来的成为平行光时灯泡与镜头的距离(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时物距( AB与 DF 间的距离)要大于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套筒的移动方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此时只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根据物距不同,有不同的应用可以确定该手电筒的另外功能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于一点,即焦点因此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要使灯丝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就要把小灯 泡的灯丝置于该凸透镜的焦点处 当作为手电筒使用时,
41、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时幻灯片 AB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而原来灯泡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才等于一倍焦距,因此要增大 AB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向右移动套筒 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由于套筒上是一个凸透镜,因此可以取下套筒上的凸透镜做为放大镜使用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在此题中,做灯泡时确定的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焦距),而现在AB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要等于一倍焦距,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确定套筒 移动方向的关键 溧阳燕山公园晚上的灯光亮起时,湖水上实景与湖中 “倒影 ”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燕山公园某处水深为 2m,一路
42、灯距水面 5 m,则该路灯的 “倒影 ”距水面 _m;若湖水再上涨 0.5m,则该路灯与其对应 “倒影 ”相距 _m。 答案:、 9;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体和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进行计算因为彩灯距水面 5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 “倒影 ”距水面也是 5m, 若涪江水再上涨 0.5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 5m-0.5m=4.5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 ”距水面也是 4.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 “倒影 ”相距 45m+45m=9m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水外面的物体在水表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注意加以区
43、分并且注意不要被 “涪江水深为 2m”这个无关的条件所干扰 多媒体教室大都安装了表面粗糙的高清玻纤白幕布,这样可以利用光的 _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坐在边上的同学看到的黑板 “反光 ”是因为光发生了 _。 答案:漫反射 、 镜面反射 ; 试题分析:不同光滑程度的表面对光产生两种不同的 反射,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银幕粗糙发生漫反射;用久的黑板面变得光滑,发生镜面反射根据物体反射面的光滑程度,将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反射面平滑(如平面镜、水面、玻璃),对光产生镜面反射;若反射面粗糙(如大地、银幕、墙壁),对光产生漫反射在生活中,人们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选择不同的表面做光的反射面
44、多媒体教室大都安装了表面粗糙的高清玻纤白幕布,这样可以利用光的漫反射;用久的黑板会反光,因为黑板的某些部位由于反复摩擦,使其表面变得光滑,也就发生了镜面反射,造成了黑板反光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漫反射、镜面 反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两类反射的理解和认识,解题时,抓住反射面的光滑情况即可,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 “用久的黑板 ”,应该发生漫反射的黑板,由于用久才发生了局部的镜面反射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电子手表在平面镜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是: _。 答案: 05 ;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一特点可解答出电子钟示数的像对应的时间方法一:将显示的像数字依次左
45、右互换并将每一个数字左右反转,得到时间为 12: 05; 方法二:将显示的像后面正常读数为 12: 05就是此时的时间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就是左右上下互换,数字时钟的像对应的时间一般从后面读数即为像对应的时间,也可将数字左右互换,并将每一个数字左右反转,即为像对应的时间 天目湖的湖水中常能看到 “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 ”的美境奇观,这水中画面的 “鱼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 “鸟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_像。 答案:折射 、 虚像 、 反射 、 虚像 ; 试题分析: “鱼在天上飞 ”:鱼在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进入人眼,是由光的折射形
46、成的虚像; “鸟在水中游 ”:鸟和人都处在同一种介质中,鸟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反射进入人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鱼在天上飞 ”和 “鸟在水中游 ”的成因,然后根据它们各自的成像特点进行解答 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 ),反射角等于 空气在界面的 侧。 答案: OG 、 30 、 右 ;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BOE=60,所以 COE=90-60=30,而 COF=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 CD为法线, 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 OG一定为折射光线, EO 为入射光线, 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 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 AB左侧是玻璃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