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南宁乡玉潭城北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 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B 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C 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D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了全国, 605年,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排列时 A项。 考点:隋朝的历史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2、,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于隋朝的历史,同学们要注意对时间制度等的识记。 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中国和天竺交往密切,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后来从天竺带回大量的佛经,为中印友好交往做出了贡献,本题选 A。 考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
3、识的识记能力,玄奘西游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学生要对中国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进行掌握,尤其是对中日交往做出贡献的高僧鉴真东渡要和玄奘西游进行分析对比,找出 他们的异同。 对比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日两国货币的认识,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 ,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 “开元通宝 ”比日本 “和同开 ”早
4、88年。总之,日本 “和同开 ”是仿唐朝 “开元通宝 ”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 , A,B,C 正确, D项错误,历史上日本不曾隶属于唐朝,本题选 D。 考点: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5、 )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隋唐文化中的雕版印刷术的史实,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A项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C项是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的, D项是中国神话故事,本题选 B。 考点:隋唐文化中的雕版印刷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基础知识是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中国古代史上的很多 “第一 ”和最早,同学们要注意归纳总结,如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中国
6、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莫高窟是世界最大是艺术宝库之一等等,这些都是要考察的重点内容。 被后世尊称为 “药王 ”的是( )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孙思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药王孙思邈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孙思邈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人称为 “药王 ”。 A项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代表作伤 寒杂病论,被奉为 “医圣 ”, B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圣创作五禽戏和发明麻沸散, C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圣,本题选 D。 考点:药王孙思邈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如医圣张仲景,药
7、王孙思邈,画圣吴道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同学们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纳和总结。 下列人物中,属于隋唐时期著名画家的是( ) 展子虔 阎文本 吴道子 顾恺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唐时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展子虔是隋代杰出画家,代表作有游春图,阎文本是唐代著名画家,代表作有步辇图, 吴道子 是唐代画家,素有 “吴带当风 ”的美誉 ,,所以本题选 B。 考点:隋唐时期著名的画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隋唐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书法,绘画,建筑,诗歌灿烂多彩,这些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唐玄宗亲自参
8、与编创的歌舞大曲是( ) A秦王破阵乐 B霓裳羽衣曲 C胡旋舞 D绿腰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乐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唐太宗的作品, B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C项 胡旋舞 是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 D项是据说在德宗贞元年间,有乐工献上新编乐曲,德宗甚为喜爱而出现的,本题选 B. 考点:唐朝的乐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对霓裳羽衣曲的内容非常熟悉才可以解答,同学们对于唐朝文化的其它方面如 书法,绘画,建
9、筑等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要特别关注。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写契丹生活的诗写道: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学到的历史知识有( ) 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是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是说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 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明显错误,排除,本题选B。 考点:契丹人的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
10、记能力,契丹,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 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 “澶渊之盟 ”后,双方长期维持了 100多年的和平。辽 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 1125年为金所灭,契丹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 ) 契丹 女真 南诏 吐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契丹,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
11、重大贡献,女直是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南诏是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吐蕃是我国西藏 地区的少数民族,本题选 A。 考点: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曾经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到 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
12、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所以, B,C,D 三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本题选 A。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 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
13、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 “苏湖熟,天下足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古代语句反映经济发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现象, “忆 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反映了唐朝开元盛世的的情况,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反映了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仗南方的现实,说明了长江流域
14、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苏湖熟,天下足 ”放映了太湖流域的富足情况,本题选 C。 考点:长江流域成为经济重心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过程,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同学们要注意特别的识记和理解。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 “现代化 ”的 程度令人吃惊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 “现代化 ”水平的有( ) 交子 瓦子 互市 岁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
15、 “现代化 ”水平的认识,本题也是组合型选择题,适宜用排除法,分析题目,岁币是两宋政府被迫给少数民族政权缴纳的贡赋,不能反映宋代现代生活的气息,排除 ,本题选 D。 考点:宋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气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宋代的文学,书法,绘画,科技,教育全面繁荣,还出现了很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同学们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 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三国演义 D资治通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时期中亚
16、,印度半岛,我国新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 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 (646年 ),书中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苏联中亚地区、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内容非常丰富,有各地的地理形势、水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政治、经济生活、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叙述。特别是对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的故事传说,都作了详细的记载。记事谨严有据,文笔简洁流畅。对研究古代中亚及南亚的历 史,
17、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考点:唐朝时期中亚,印度,我国新疆的情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大唐西域记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反映该地区中世纪状况的古文献极少,因而成了全世界珍贵的历史遗产,成为这一地区最为全面、系统而又综合的地理记述,是研究中世纪中亚,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及中国新疆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唐朝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的对外交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和日本,新罗都有经济文化往来,其中,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本题选 C。 考点:唐朝的对外交往
18、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的对外交往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唐朝统治者 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 “(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
19、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意义的认识,从材料中的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丰富) 哉 ”信息判断这是沟通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 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本题悬案 A。 考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和理解,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
20、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电视连续剧 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后唐朝初期二三十年的故事。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太宗历史功绩的认识,分析题目, B,C,D三项表述正确,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功绩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表述错误,在长安称帝,
21、建立唐朝的是他的父亲李渊,本题选 A. 考点: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基本继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其中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把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加强了君主专制,对于三省六部制,同学们特别注意识记和理解,三省是指中书,尚书,门下,尚书下设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 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
22、了 “贞观之治 ”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女皇武则天的史实的认识,曾有人评价武则天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其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根据所学知识,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姚崇宋景为相,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A项不符合题意, C项是唐太宗的政绩, D项是隋炀帝的政绩,所以选 B。 考点:女皇武则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解答此题需要对武则天一生的历史功绩理解清楚,本题
23、考察基础知识,主要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属于较易题。 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著名的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开言路 ,虚心纳谏 ,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A,B两项是开元盛世的两位大臣, D项是武则 天统治时期重用的名臣,本题选 C。 考点:魏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对人才的重用是政治得失的重要条件,魏征对朝政失误的批评,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太宗已感到自己不可一日离开他。
24、太宗曾把魏征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矿石里,它之所以称贵,是由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图这种提水浇灌工具最早出现于 (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成就的认识,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筒车,筒车是唐朝发明灌溉工具,因此本题选 D。 考点:唐朝农业发展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归纳能力,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标志唐朝的农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另外,同学们要注意把筒车和三国时
25、期出现的翻车进行对比,一个是灌溉工具,一个是动力装置,要注意区分,不要混淆起来。 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 明朝 D清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饮茶盛行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开元年间,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风气在全国盛行,本题选 B。 考点:饮茶盛行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该知识点也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
26、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有四书五经 D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希望成为政府官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学知识, A,B,D三项属于科举制的史实, C项表述错误,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是在明朝后,明清之前,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不只局限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所以本题选 C。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
27、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下列皇帝中,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是( ) A唐太宗、唐高宗 B唐高宗、唐玄宗 C唐太宗、武则天 D唐太宗、唐玄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唐太宗和唐玄宗在西域设立行政和军事机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唐太宗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 640年攻破高昌以后,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公元 702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
28、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本题选 C。 考点:安息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安西和北庭两个 都护府作为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利。任命各级官吏,统率边防守军,推行中央政令,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这一带都得以施行。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促进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唐政府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设施,充分证明了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
29、家得到空前发展。下列关于唐朝民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C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渤海郡王 D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 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唐朝民族关系的史实, C项表述错误,封回纥首领为渤海郡王的是唐玄宗,不是唐太宗,本题选 C。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和认识能力,唐朝时期,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 融洽,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
30、,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现之一,对于唐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和唐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书籍、谷物和蔬菜种子等 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设渤海馆,专门接待渤海商人和使者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是唐太宗时期的历史史实, 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历史史实,排除,本题选 A。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能力,唐朝时期,
31、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对外政策开放,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融洽,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现之一,对于唐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和唐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下列建筑不能反映唐朝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是( ) A大昭寺 B渤海石灯塔 C千寻塔 D大运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 ),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 B是唐代渤海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完整的大石雕 ,是渤海具有代表性的石雕珍品, C千寻塔
32、耸立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建于唐代南诏保和年间,崇圣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D项大运河是隋朝时期隋炀帝修建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不能反映唐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本题选 D。 考点:唐代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统治者执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和谐,和吐蕃,南诏,突厥等少数民族都有友好往来,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今天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
33、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材料二 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 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想自送于郊外。 以上均选自旧唐书 请 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弄赞 ”是谁?( 1分) “当为公主筑一城 ”指的是今天哪一城市的什么建筑? ( 2分) ( 2)材料二中的 “朕 ”是哪
34、个朝代的皇帝?( 1分)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分) (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共同的积极意义?( 2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吐蕃和唐朝关系日益密切的表现。( 2分) 答案: ( 1) “弄赞 ”( 1分) 指松赞干布 城市( 1分) 拉萨 建筑( 1分) 布达拉宫 ( 2)朝代( 1分): 唐朝 事件( 2分): 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 3)意义( 2分):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 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一句话( 2分): 唐蕃 “和同为一家 ”。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解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弄赞指松赞干布,当
35、为公主筑一城 ”指的是位于今天拉萨的布达拉宫。 ( 2)解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朕是指唐代的皇帝,材料反映了金城公主下嫁到吐蕃。 (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事件的共同积极意义是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这时候,唐蕃已经合同为一家了。 考点: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 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统治者执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和谐,和吐蕃,南诏,突厥等少数民族都有友好往来,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今天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读清明上河图,回答问题。
36、 ( 1)概括两宋时期人们的衣( 3分)食( 3分)住( 3分)行( 3分)情况。 (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答案: ( 1)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到后来,统治者衣饰华丽。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食: 东京城里的食品有 200多种,夜食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主,临安城内外的鱼店不下 200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南北方都喝腊八粥,宋代饮茶风气盛行,流行 “斗茶 ”习俗。 住: 宋代农村百姓住房简陋,城市平民的住房多为长方形。贵族官僚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被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行: 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很普遍,士大夫一般乘驴、骡。旅
37、店业很兴旺,邸店很多。 ( 2)启示( 3分) 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社会生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解读北宋时期的衣食住行的情况即可。 ( 2)启示:从图片情况来看,宋代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奠定了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图片以其信息丰富,反映的知识量大深受命题者的青睐,解答图片题同学们要注意仔细的观察图片,从图片中找出和问题有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
38、,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 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审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 2分)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 3分) (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三个国家分别是: ( 1分) , ( 1分) , (
39、 1分) 。 史实:( 3分) (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 3 点)( 3 分) 答案: ( 1)图名( 2分): 丝绸之路(或汉朝对外交通图) 意义( 3分):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 2)国家 ( 1分): 天竺 , ( 1分) 新罗 , ( 1分) 日本 。 史实:(写出一个国家的即可)( 3分) 天竺:玄奘西游 “取经 ”。 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 国 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日本:
40、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 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 ( 3)原因( 3分)(至少答出 3点) 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宋文化及对外交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从材料一图片反映的信息来看,这是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汉对西北边境地带的管理。 ( 2)解读材料二图 片结合所学知识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 , , 分别是天竺,新罗和日本。史实有: 天竺:玄奘西游 “取经 ”。 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
41、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 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 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考点:唐宋时期的 文化与对外交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唐朝时期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唐诗大放异彩,科技发展,对外交往发达,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宋代的文学,书法,绘画,科
42、技,教育全面繁荣,还出现了很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同学们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中央电视台第 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这是央视强力打造的一部文化类专题片,拍摄时间长达一年,撷取中国最有科举辉煌历史的安徽休宁、四川阆中、上海嘉定、江苏南京四地作为主拍摄地,全方位展 示地方人文与历史,凸显教育对民生的提升与改良。千年科举探幽带人们进入历史的时空,回眸千年科举历程,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利弊。请你结合此题片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 1)结合史实说一说科举制的利与弊。( 4分) ( 2)你认为科举制度对我国现代教育有哪些有益的借鉴?( 4分) 答案: ( 1)利( 3分):
43、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收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弊( 4分): 其内容和形式成为束缚人 们思想的工具,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 2)借鉴( 4分) 值得借鉴其公平、公正的竞争体制,当然它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唐科举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利与弊是:利: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收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
44、于唐诗的繁荣。弊:其内容和形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 2)根据对科举制的理解,它给我们的借鉴是,利用考试选拨官吏有其公平公正的一面,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考点:科举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科举制的理解和识记,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以其公平公正选拔官吏,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 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