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 3.9 改革开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的是哪里的农民?( )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又给出了这个地方的农民的特点,既他们首先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其实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准确描述,联系教材,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安徽凤阳,这种土地经营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此题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
2、查学生对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实的掌握,学生需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细节准确把握。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 B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消灭失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建立劳动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消灭失业都是党和政府历来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职能,这三项都是很重大和宏观的任务职能,不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么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所能解决和达到的,也就是说,这三项和题干相比并不对等,题干范畴小,这三项范畴大,和题干相对应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为 A。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了,要学会分析题干
3、和选项之间的对等或者说对应关系。 1992年,党的哪次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形势下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而涉及到 1992年的最重要会议自然是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的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决定改革开放,十二大主要提出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答
4、案:为 D。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的中心议题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对历次会议中心内容的影响是否了解。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92年 D 2000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掌握,尤其是时间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于 1978年首先在农村展开,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此题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改革开
5、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的准确掌握,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储备。 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 A广东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限定的是 “经济特区 ”,首先广东不是经济特区,深圳是最早也就是 1980 年开放的特区城市之一, 1991 年,上海浦东开放为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被开放为经济特区,其面积 3.39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所以正确答案:为 C。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经济特区的面积和都开放了哪些经济特区是否能准确掌握,同时这道题和地理联系非常密切。
6、 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 “一夜崛起之城 ”的是: (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一夜崛起之城 ”是形容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再分析各个选项,上海早在旧中国时期就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算不上 “一夜崛起之城 ”,而深圳、珠海和厦门都是 1980年同时设立的经济特区,但从发展速度上来说,深圳远远跑在其他两城市的前面,从之前的一个小渔村蜕变为一个全国发达城市,其发展速度被称为 “深圳速度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 1980年设立的几个经济特区和早就发展起来的上海的掌握和了解。 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
7、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1980年我国共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联系地理知识我们知道,深圳、珠海、汕头都属于广东省,只有厦门属于福建,所谓经济特区也就是对这些城市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好多时候学生们容易忽略所设经济特区的所属省份,同时这也是一个稍微隐性的知识点,学习历史要密切和地理知识相联系。 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
8、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改革前之所以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既有体制问题,也有政策问题,如改革前是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分配上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不高,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而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是当时不争的事实,但思想素质不一定低,农民文化思想素质水平高低和题干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没有关系,答案:为 D。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们仔细比较鉴别,既要联系改革前中央政府对农村的政策,也要分析选项和 题干有没有必然关系。
9、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 年 12 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 20 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 18 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 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 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 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 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
10、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 “不意识 ”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 “大包干 ”,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 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 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 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 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 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 15亿公斤 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小题 1】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 “生死契约 ”? 【小题 2】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
11、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小题 1】因为当时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不允许分田到户,分田到户违背上级精神,但不分田他们又面临生存问题,所以要立下 “生死契约 ”。 【小题 2】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调动了 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分析题干,为什么立下 “生死契约 ”,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分田到户严重违背了当时的国家政策,这是要冒极大政治风险的,另一方面,这 18户社员由于极端贫穷面临生存
12、问题,土地是他们当时唯一的生活来源,分田更符合各家利益,从这两方面考虑来组织答案:。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要能和教材有机联系,需要记住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要求回答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回答此问,首先我们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它的具体实施方法是什么,联系课本可知,它把责、权、利紧密结合,克服了平均主义,农民拥有经营自主权,所以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学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这
13、也是历史学科必备的能力。 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小题 1】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 【小题 2】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案: 【小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题 2】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丰收。 【小题 1】 试题分析:题干提到了农村改革,并且题文中给出了地点:安徽省凤阳县,这就给了我们足够的有效信息使我们能够判断出
14、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课本可知,当时安徽凤阳县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 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才有题文表格中的粮食产量的连年大丰收。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学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此问题,组织答案:时应分为两部分,一是概括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二是说明理由,分析题文中表格,比较其中数字,可知该地区粮食产量连年攀升,而主要原因是制定了合理的政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也就有了粮食的大丰收。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
15、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联 系和概括能力,要能根据根据现象说明原因。 材料 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 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 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 小题 1】材料 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
16、么? 【小题 2】材料 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小题 3】材料 2 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小题 4】材料 3中的 “大包干 ”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小题 5】农民对 “大包干 ”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小题 1】在计划经济下,农民集中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性,收入少(也可答吃大锅饭的弊端) 【小题 2】 1978年,出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 【小题 3】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并获得了丰收,改善了生活。 【小题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热烈拥护这个制度
17、。 【小题 5】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符合此意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一,分析问题,组织答案:应该分为两层,一是反映的状况,二是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材料反映出农民拖拖拉拉不愿到田地里进行劳动的现实,第二小问要联系课本内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政策导向问题,也就是公社体制的弊端。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 等,根据材料概括现象,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回答材料 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首先分析材料中的协议书主要内容,经
18、分析可知,这是分田协议书,而且是全国第一份,联系课本可判断其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1978年和安徽凤阳小岗村。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本中的相关基础知识。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二,其中心意思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既小岗村 18户农民分了土地,田地分到了各家 各户,自己手中掌握了土地,掌握了经营自主权,这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当然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使粮食生产得到了大丰收。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可用联系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 【小题
19、 4】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和题干,要求回答 “大包干 ”的主要形式以及此材料反映的人民情绪,可联系教材, “大包干 ”指的是农村的土地改革,而这种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农民拥有了土地的自由经营权,产品分配不 再是大平均,就象材料所说的,产品分为三部分,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得到丰厚回报,这激起了农民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从 “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句话可以体会到农民对这个制度是热烈欢迎的,当然,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国家。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如何把材料和课本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小题 5】
20、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农民拥有了土地的自由经营权,产品分配不再是大平均,就象材料所说的,产品分为三部分,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得到丰厚回报,这激起了农民极大的生产积极性,所以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粮食生产得到了大丰收,农民的生活也富裕起来。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依据材料给出的情况理解判断,组织答案:时要做到语言通顺、简练概括。 请同学们通过走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变化情况的亲身体会。 答案:亲自调查改革开发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写出调查报告。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很简单的,他们的长辈都经历过那
21、段历史时期,都亲身体会到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而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就应该多 俗 柿希 】赡芏嗟拇痈鞣矫媪私饽嵌卫 罚 鞑楸 嬉 惺倒刈 习傩盏囊隆 场 械确矫娴谋浠 br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践性试题,同学们通过走访,既锻炼了自己的调查总结能力,也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改革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坚定改革的信心。 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答案:提示:搜集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查找图书报刊资料、查找影视资料,参观本地区乡村或城市历史展览、访问有关人员等。提出的建议可包括:经营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实践题,和现代社会密切联系,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收集的资料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学生们完全可以从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实践性试题,特别锻炼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锻炼他们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的社会,这种能力的锻炼是必须必要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