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53.77KB ,
资源ID:30818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08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学年安徽省蚌埠三中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ingprove2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学年安徽省蚌埠三中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蚌埠三中八年级 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36km/h=36km/h =10m/s B 36km/h=36km/h =10m/s C 36km/h=36 =10m/s D 36km/h=36 =10m/s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和 B选项在换算过程中单位错误, A、 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在换算过程中遗漏单位, 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正确,选填 D。 考点:速度单位换算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丁 答案: A 试题分析

2、:观察各图像可知分别为 vt 、 st 图像,对应的图像式为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为定值, vt 图像为一条平行于 t轴的直线,图甲正确,图丙错误; st 图像为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图乙错误,图丁正确;所以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甲和丁, A选项正确,选填 A。 考点:函数图像与函数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 、 综合应用。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 5.37cm, 5.36 cm,5.36 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 5.3633 cm B 5.363 cm C 5.36 cm D 5.36333 cm 答案: C 试题分析

3、: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计算结果小数点后面保留与原数据相同的位数,多保留无意义,木块的长度的平均值为,对照各选项,选填 C。 考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应用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 v越大,通过的路程 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 v越大,所用的时间 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 v由 决定,与 s、 t的大小无关 D物体运动的速度 v与路程 s成正比,与时间 t成反比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可见只有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 s越长。 A选项错误;由 要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必须确定路程不变,选项 B中并未确

4、定 s一定,所以 B错误;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定值,速度 v不随路程 s或运动时间 t的变化而变化,与 s、 t的大小无关, C正确,选填 C.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是路程和时间,要探究速度与路程或时间的关 系时必须根据控制变量法保持时间或路程一定,D选项中为控制变量,错误。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的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一定,到达海底会产生反射被发射超声波的仪器接收,根据公式 测出海深,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A不符合题意;使火焰摇动需要能量,敲击瓶底产生

5、声音,声音使火焰摇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符合题意,选填 B;蝙蝠通过发射、接收超声波确定猎物位置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C不 符合题意;超声波探测是利用超声波成像获取有关信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特点: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如图所示,人从走近灯到离开灯的过程中,灯光照射下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图示可见光源高度一定,人的影子的长短与人到光源的水平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影子越长,反之越短。人从走近灯到离开灯的过程中水平距离先变近后变远,所以影子先变短后边长,选填 D。 考点:光的直

6、线传播现象:影子 大伟同学在课外按教材上的装置做 “针孔照相机 ”,做成后他将这个照相机对准一只点燃的蜡烛,如果照相机底部是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将是( ) A蜡烛正立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三角形光斑 D蜡烛倒立的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 “针孔照相机 ”是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成的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对照各选项, D正确,选填 D。 考点:小孔成像 在演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

7、,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音叉振动时由于振幅过小,人眼难以直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现象,所以用 “转换法 ”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便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进一步探究。对照各选项, C符合题意,选填 C 。 考点:转换法:将不易或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

8、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 “潭清疑水浅 ”和 “池水映明月 ”分别说的是 ( )现象。 A折射和折射 B折射和反射 C反射和反射 D反射和折射 答案: B 试题分析: “潭清疑水浅 ”是指看起来潭中的水比实际的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池水映明月 ”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引起的,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 B. 考点:光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 ) A蜡烛流泪 B晒小麦 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 “霜 ”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蜡烛流泪是蜡烛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A不符合题意;晒小麦是水的蒸发过

9、程,需要吸热, B不符合题意;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樟脑球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C不符合题意; “霜 ”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D符合题意,选填 D。 考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晓红乘车去北京,妹妹前来送行。晓红看到妹妹逐渐向后退,而妹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妹妹看到 “远去的汽车 ”、晓红看到 “后退的妹妹 ”。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先假定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时

10、静止的。妹妹看到 “远去的汽车 ”,研究物体是汽车,因为不能以研究物体为参照物,所以不能以汽车为参照物来研究汽车的运动状态,排除 A、 C选项;晓红看到 “后退的妹妹 ”,以汽车为参照物, “汽车 ”和 “妹妹 ”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地面 ”和 “妹妹 ”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以“汽车 ”为参照物的, 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B。 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 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 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 D凿壁借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不符合题意;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不符合题意;杯弓蛇影属于平

11、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选填 C;凿壁借光是因为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 考点:常见光现象 :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传播条件。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图实验 是为了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符合题意; B图实验是为了证明音调与空气柱长度有关,不符合题意; C图实验是为了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D图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不同,鼓声响度不同,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选填 D。 考点:实验目的

12、分析 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不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如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直至完全熔化,温度继续升高,所以选项 A、 C错误,选项 D正确,选填 D;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而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故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不会降低, B选项错误。注意:以上分析是建立在物体不对外做功的基础上。 考点:热量、内能、温度之间的关系 双选题 如图读数正确的是 (选填 “甲 ”或 “乙 ”或 “丙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为 。 答案:乙

13、1mm 3.50cm 试题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图中乙符合要求;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的长度为 3.50mm. 考点:长度测量 实验题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 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别过 A、 B两点作镜面的垂线段并延长垂线段至两倍长 A、 B处,连接 AB,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考点: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 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 听到音乐(填 “能 ”或 “不能 ”) . (

14、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填 “能 ”或 “不能 ”),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 (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答案:( 1)能 ( 2)减弱(变小) ( 3)不能 固体也能传声 ( 4)真空 试题分析:( 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能听到音乐;( 2)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声音越来越难 以传播,听到的音乐声将会减弱(变小);( 3)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若将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观察图片可见,音乐闹铃放在固体底座上,固体也能传声,所以

15、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 4)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实验现象,通过演绎推理得出规律。 如图所示是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 A、 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 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 A蜡烛为成像物体 (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 A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 “A”或 “B”

16、)侧观察。 ( 4)将蜡烛 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 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 “靠近 ”或 “远离 ”)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大小 ( 3) A (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5)靠近 不变 ( 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试题分析:( 1)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时,

17、眼睛在成像物体一侧既可以看见由于光的发射所成的物体的像,又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像侧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其中一个蜡烛为成像物体,另一个蜡烛代表成像物体(等效替代)与像进行大小比较;( 3)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成像光线与物体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眼睛应该在蜡烛 A测观察;( 4)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垂直,当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时,像将成在桌面上方或下方,造成蜡烛 B无法与蜡烛 A的像重合;( 5)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6)多次实验的目的通常有两种 : 进行相关物理量定量测量时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18、 归纳物理规律时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平面镜成像实验是为了归纳出普遍规律,所以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 普遍性。 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过程、步骤,实验分析与评估。 填空题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 .96m/s 试题分析:设整个路程为 2s,读题可知走完前半程所用时间为: 走完后半程所用时间为: 所以走完全程所用时间为: t=t1+t2= ,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考点:平均速度, 变式应用。 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

19、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 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选填 “背着 ”“迎着 ”) 答案:迎着 背着 试题分析:迎着月光走时,有水的地方发生镜面反射,人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光射入人的眼中,看到的比较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相对较少,所以暗。背看月光走时,有水的地方发生镜面反射,人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一侧,反射光不会进入人眼,地面发生漫反射,会有少量的光进入人眼,此时,相对于水面来说要亮一些。所以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考点:镜面发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就会感到凉快, 这主要是因为

20、_。而来一阵风,也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_。 答案:液体的表面积变大,蒸发加快 液体上方空气流速加快,蒸发加快 试题分析:液体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和温度。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液体的表面积增大,蒸发加快,更快带走人体热量,所以会感到凉快;来一阵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蒸发加快,更快带走人体热量,所以也会感到凉快。 考点: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当光垂直于反 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 度,当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镜面转过 60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答案: 120 试题分析:当光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

21、 0度,所以反射角为 0度,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镜面转过 60时,法线转过 60,入射角为 60,所以反射角为 6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和,即: 60+60=12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变式应用。 一人以 1.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则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 ;若他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以原速运动,则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 。 答案: .4m/s 0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一人以 1.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则它的像也以 1.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 1.2m/s+1.2m/s=2.4m/s

22、,若他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以原速运动,则它的像也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以原速运动,物与像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相对于他的像而言速度为 0. 考点:相对运动,相对静止。 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 接收处(人耳处) 传播过程中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人耳处)。无声手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接收处(人耳处)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噪声防治途径 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所用

23、时间之比为 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6: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答案: :10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 , 考点: s=vt变式 应用,比例知识。 ( 1)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5.85 ; ( 2) 90km/h= m/s. 答案:( 1) cm ;( 2) 25 试题分析:( 1)进行长度估测时,不能胡乱猜想,要通过比较参照得出合理结果。对于物理课本的长度我们有直观感受,通过回顾常用三角尺 (量程 10cm左右 )与课本长度对比,或常用刻度尺(量程 10cm、 15cm、 20cm)与课本长度对比,或一 (约为人身高的十分之一)与课本长度对比等方法,可以确定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5.8

24、5cm.(2) ,填写 25 考点:长度单位估测,速度单位换算。 人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景物,要比实际的位置 些(填 “低 ”或 “高 ”)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 的缘故 答案:高 折射 试题分析:光线从空气中传入水中的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处于水中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从水中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由于人的视线不会拐弯,感觉岸上的景物比实际的高。如下图所示。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 产生的鼓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我 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

25、因为 不同 答案:振动 空气 音色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我们通常情况下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常利用这一特点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因为音色不同。 考点:声音的产生,空气可以传声,音色特性应用。 计算题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请你计算出一光年合多少千米。 答案: .461012km 试题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c= 3105km/s, t=1年=365243600s=3.1536107s,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s=c

26、t=3105km/s 3.1536107s =9.461012km 考点:光速(记忆),时间单位换算,光年, s=ct 作图题 一列火车长 150m,以 72km/h的速度过一条长为 1150m的隧道,则它在隧道里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 s 试题分析:火车在隧道里运行的时间是指火车尾部进入隧道运行至火车头部驶出隧道前所用时间,这段时间火车行驶的路程为: s= 1150m-150m = 1000m,v= 72km/h = 20m/s, 。 考点:对题意的理解, s=vt变式应用。 如图,请画出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图中 F是 F1和 F2的重合点)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从凸透镜焦点

27、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考点:凸透镜、凹透镜光路作图。 如图作出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与折射角。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 向偏折。首先过折射点作出法线,再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考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如图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与反射角。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过入射点做镜面垂线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发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法线为一边,以入射点为顶点,在法线的另一侧作一个角等于入射角

28、,这个角即为反射角,如图所示。 考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一辆汽车从蚌埠市出发,沿高速公路前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 A地,小明同学看到高速公路边有 “距阜阳 80km”的提示牌,此时小明发现时间是 8:15;车子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 B地,小明又看到一个如图告示牌 “距阜阳20km”,这时时间显示是 9: 00求: ( 1)汽车从 A地到达 B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 2)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多少?是否符合限速规定? 答案:( 1) 0.75h ( 2) 80km/h 符合限速规定 试题分析:( 1)读题知从 A地至 B地所用时间为: t=9:00-8:15=45min=0.75h;( 2)从 A地至 B地经过路程为: s=80km-20km=60km, 由图可知,限速为 100km/h, 符合限速规定,没 有超速行驶 考点:交通告示牌含义, s=vt变式应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