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西萍乡第四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的动物有 150多万种,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B动物的生活环境多样,有水生的,有陆生的,还有在空中飞行的 C动物的食性多样,有的以植物为食,有的肉食,有的自己制造有机物 D动物与植物不同,大多能自由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 150多万种,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故不符合题意; B、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
2、,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食性多样,有的以植物为食,有的肉食,但是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故符合题意; D、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动物一般能自由运动,并且运动灵 活、灵敏,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营养方式以及运动特点。 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的意义 A有利于获取食物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繁殖后代 D能使动物变得更凶猛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
3、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意义。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D一块骨骼肌能够独立完成人体的某个动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
4、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下列哪种生物过多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A蝗虫 B青蛙 C野兔 D麻雀 答案: B 试题分析:选项中的四种动物,只有青蛙不以植物为食,它是以农田中的害虫为食物,所以过多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故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间的关系。 下列会造成水域环境破坏的是 A水利工程 B清理湖面的漂浮物 C农田施肥、喷药 D砍伐森林、开垦荒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类的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水,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都会造成水
5、的污染,水的污染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使人中毒,农田和果园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 动物的运动都是通过一定结构来完成的。人体的运动系统不包括 A骨 B关节 C神经 D肌肉 答案: C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结,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
6、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综上所述,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哺 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A相互制约的 B多种多样的 C不断进化的 D谁也离不开谁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
7、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有口无肛门 B两侧对称 C背腹扁平 D辐射对称 答案: A 试题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
8、状结构)、无体腔,由于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可以分化形成的肌肉层,可见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有口无肛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 在探究活动中,可采用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有一定的优点,下列不属于其优点的是 A可以解决不便于直接用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 B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C一般情况,模拟程度越高,实验效果越好 D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都不可靠 答案: D 试题分析:模拟实验的优点:模拟实验用易于取得的材料做模型,很好地解决了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的问题在一些不宜以真实生物进行操作实验中,用模型实验还减少了干扰因素,且花费少,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很好的
9、说明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模拟程度越高,实验效果越有效。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不能对群体中的个体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A蜜蜂的 “8”字摆尾舞 B一只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C雌蚕蛾的体表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性外激素 D草履虫的游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
10、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雌蚕蛾的体表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性外激素,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草履虫的游动是动物的运动,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 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不同动物 “尝试与错误 ”的次数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形小的动物 “尝试与错误 ”的次数多于体形大的动物 B动物越高等, “尝试与错误 ”的次数越少 C “尝试与错误 ”是常见的先天性行为 D “尝试与错误 ”的次数多少只与刺激强度大小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
11、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幼小的黑猩猩模仿成年猩猩钓白蚁 B鸟类的筑巢和育雏行为 C大山雀捉虫子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向母袋鼠的育儿袋 答 案: A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
12、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幼小的黑猩猩模仿成年猩猩钓白蚁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鸟类的筑巢和育雏行为、大山雀捉虫子、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向母袋鼠的育 儿袋,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鲫鱼的鳃之所以呈现鲜红色的原因是 A动脉分布多 B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含有大量的红色素 D静脉分布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
13、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鲫鱼的鳃呈现鲜红色。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闭合,这是鱼在 A吞咽食物 B吞咽水 C呼吸 D散热 答案: C 试题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鱼在水中停止游动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和关闭,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这是鱼在进行呼吸,而不是在喝水,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以下有关蚯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蚯
14、蚓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只能生活在土壤深层,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 B蚯蚓常常在下雨之后爬出土壤寻找食物 C蚯蚓的运动依赖于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 D蚯蚓生活的土壤要求潮湿而疏松 ,这与它的呼吸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大雨过后,由于洞穴中有水,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到地面上来呼吸空气,而不是寻找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蚯蚓的特征。 下列与兔的体温恒定无关的是 A体表被毛 B心脏
15、四个心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 C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D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答案: D 试题分析:兔体表有毛,有保温作用,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心脏与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频率快,血液运输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就强,能释放较多的能量,有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肺发达,吸进更多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恒定,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体温恒定的原因。 关于节肢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并分部 C足和触角分节 D都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答案: D 试题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
16、角也分节,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的是昆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下列哪项与鸟类的飞行无关 A有突出的龙骨突 ,这有利于发达的胸肌附着 B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C有各种形状的爪,都多节 D食量大,直肠短,无膀胱 答案: C 试题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有各种形状的爪,都多节,这只是爪的结构特点,与飞行无关
17、。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根据表中数据,正确的分析是 动物名称 心脏占体重比例 每分钟心跳次数 蛙 0.57 22 人 0.42 72 鸽 1.72 135244 A.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其他两种动物高,因此增加了飞行的负担 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低,因此,人也可能会进行飞行生活 C.蛙每分钟心跳次数最低,可以减少代谢对物质和氧气的需求,更适于飞行生活 D.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快、血液循环迅速,是长期适于飞行生活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表中数据可知家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最高,心跳最快,可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18、 B、由表中数据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最小,但心跳较快,仍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从事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剧烈的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C、蛙每分钟的搏次数最低,且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较小,不能为其提供充足的氧气,加之蛙没有保温结构,所以蛙很难维持体温恒定,它为变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D、由表中数据可知家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最高,心跳最快,可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可以为其飞行中提供充足的能量,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故符合题意。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渔民们利用灯光引诱鱼类,同时又 有许多只渔船敲锣打鼓,就能很快使鱼聚集到渔民事先设好的渔网中,这种捕鱼方法巧妙地利
19、用了鱼类有趋光性并不喜欢震动的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渔民利用鱼类的趋光性用灯光捕鱼,鱼类的趋光性,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综合题 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将其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的相关栏目中: 体表: 皮肤裸露; 被毛; 被覆羽毛; 大多有鳞片 呼吸器官: 肺; 肺和气囊; 幼体用鳃呼吸,
20、成体一般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终生用鳃呼吸 体温: 恒定; 不恒定 生殖发育: 变态发育; 胎生,哺乳; 卵生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发育 鱼 蛙 鸟 兔 答案: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鱼 ( 4) ( 8) ( 10) 蛙 ( 1) ( 7) ( 10) 鸟 ( 3) ( 6) ( 9) 兔 ( 2) ( 5) ( 9) 试题分析: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 4大多有鳞片, 8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0体温不恒定,卵生,蛙属于两栖类, 1皮肤裸露,其 7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10体温不恒定
21、,卵生,属于变态发育,鸟属于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 3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 6肺和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体温恒定,卵生等,兔属于哺乳类,体表 被毛,体内有膈,用5肺呼吸,胎生哺乳, 9体温恒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 仔细观察下图后回答: ( 1) 图所示为羊等草食哺乳动物的牙齿, 图示狼等肉食动物的牙齿。 ( 2)草食动物不具有的牙齿是 , 这种牙齿的功是 。 答案: A B 3犬齿 撕裂食物 试题分析: 1是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 2是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 3是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图中 A表示羊
22、的牙齿,因为它没有锐利的犬齿,只有臼齿和门齿,为草食性动物,羊是草食性动物,而狼是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肉食性动 物具有犬齿, B图是狼的牙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 下图示人屈肘时的动作状态 ,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所示 是 _, 是 _, 是 _。 ( 2)在图中所示情况下, 处于 _状态, 。 处于_状态。 ( 3)与此动作有关的关节是 _。关节之所以牢固是因为 把相邻两骨联系起来,其里面和外面还有许多韧带起加固作用。 答案: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肌腱 收缩 舒 张 肘关节 关节囊 试题分析:( 1)如图所示,伸出手,掌心向上,上臂上,上面的是肱二
23、头肌,下面的是肱三头肌,一块骨骼肌是由肌腱和肌腹构成,肌腱是指骨骼肌两端呈白色的部分,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肌腹是指中间鼓起的部分,所以 是肱二头肌, 是肱三头肌, 是肌腱; ( 2)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 ( 3)与动作的完成有关的关节是肘关节,关节囊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考
24、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可结合结构示意图进行掌握。 探究题 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 ;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 “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 “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25、”。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是 ;设计实验是 。(填序号) ( 2)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 ( 4)小明在 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 答案:( 1)蚂蚁爱吃甜的食物吗? 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2)糖 放盐的培养皿( 3)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4)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 1)小明提出问题:蚂蚁爱吃甜的食物吗?针对问题作出假设: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 2)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
26、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糖; ( 3)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 4)尽量通过重复实验,或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小明在探究中做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意在考查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 连线题 连线题(用线段将下列动物与它们所属的动物类型连起来) 海马 a环节动物 水蛭 b腔肠动物 海葵 c软体动物 章鱼 d节肢动物 蜈蚣 e两栖动物 蟾蜍 f鱼类 答案: f a b c d e 试题分析 :海马是鱼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水蛭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海葵属于腔肠动物,乌贼的身体柔软,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蜈蚣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蟾蜍属于两栖动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