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山东省汶上县中考第二次化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婷婷同学的手经常脱皮,并且牙龈也经常出血,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为了身体健康,婷婷同学应多吃下列食物中的 ( ) A西红柿 B刀鱼 C米饭 D大豆油 答案: A 试题分析:牙龈也经常出血是缺少维生素 C,所以应该补充富含维生素 C的食物,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选择 A, B中刀鱼中含有的应该是蛋白质, C中米饭中含有的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的营养素之一, D大豆油中含有的是油脂,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故选 A 考点: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
2、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的粉末放入 AgNO3与 Cu(NO3) 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 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 M可能是单质铁 答案: D 试题分析:金属 M的粉末放入 AgNO3与 Cu(NO3) 2的混合溶液中, M可能和硝酸银反应,也可能和硝酸铜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金属 M,因为银和铜均不能和稀
3、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滤渣中有金属 M,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所以滤渣中一定还有铜和银,由于得到的溶液为无色溶液,所以加入的金属不可能是铁,因为亚铁离子是钱绿色的,故选 D 考点:物质之间的反应,滤渣、滤液成分的探究 学完初中化学知识,化学老师要求同学们整理一下初中化学知识,下列整理的有关化学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化学之最 B 符号中数字 “2”的意义 地壳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 Fe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a 空气中性质最稳定的物质: N2 2O:两个氧分子 :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O2:两个氧原子 C 化学记录 D 物质及其应用 托盘天平称得食盐质量为
4、 3 62g 量筒量取 9 26mL水 pH试纸测纯碱溶液 pH为 12 3 一氧化碳:工业上炼铁 食盐:医疗上配制 0 9%的生理盐水 碳酸氢钠:面食发酵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B 2O 的意思是 2个氧原子,两个氧分子是 2O2, 的含义是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O2是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中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 1g,所以不能称到3 62g,量筒的精确度也是 0 1ml,所以不能量到 小数点后两位, pH试纸只能是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得的值应该是整数, D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工业炼铁,食盐可以用于配置生理盐
5、水,碳酸氢铵俗称小苏打,常可作为发酵剂,故选 D 考点:基础的化学知识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的是 ( )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有催化剂时,产生气体的速率快,单位时间内,气体的体积就打,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
6、生气泡的快慢,加催化 剂的产生气泡较多, C中只有看带火星的木条能不能复燃,从而判段催化的效果,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纯的氧气,所以使用过程中,观察的现象不是太明显, D通过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比较,加催化剂的所需的时间较少,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的设计 2013年 3月,我国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用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种超轻物质,取名 “碳海绵 ”(如图),刷新了超轻固体材料的世界纪录,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碳海绵 ”是一种化合物 B “碳海绵 ”具有较 强的吸附作用 C “碳海绵 ”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
7、铜 D “碳海绵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种超轻物质,所以该物质就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该物质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所以给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该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相当于碳的单质,所以可以用来还原氧化铜,且完全燃烧的产物就是二氧化碳,故选 A 考点:碳单质的性质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 t2 时甲、 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将温度由 t2 降到 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
8、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C将温度由 t2 降到 t1 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中 t2 时 ,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将温度由 t2降到 t1 ,甲和乙的溶解度降低,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甲和乙会有晶体析出,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丙得到的溶液为不饱 和溶液,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温度由 t2 降到 t1 时,析出的甲和乙的质量要看原来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析出的甲和乙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中混有少量的乙,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9、较小,所以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故选 C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小江家是菜农,星期天小江到他家菜地里帮忙,他发现菜地里许多蔬菜出现了倒伏,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帮他选出一种肥料,以解决他家蔬菜出现的两种症状,下列肥料应选 ( ) A NH4Cl B CO(NH2)2 C KNO3 D KCl 答案: C 试题分析:许多蔬菜出现了倒伏,说明缺少钾元素,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说明缺少氮元素,所以要同时补充氮元素和钾元素,即要选一中复合肥, A 是铵态氮肥, B 是尿素,属于氮肥, C 即含有钾元素,又含有氮元素,所以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D中属于钾元素,故选
10、 C 考点:化学肥料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向 10mL质量分数为 40%的硫酸溶液中加入 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 20% D结构观: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构成的, B升高温度不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是因为,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的 C向 10mL质量
11、分数为 40%的硫酸溶液中加入 10mL水后,溶液质量并不是增加一倍,所以质量分数无法确定, D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运河之都 济宁市正在积极申报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空气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你觉得下列措施中与改善空气质量无关的是 ( ) 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 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和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煤的燃烧不仅会 产生
12、有毒有害的气体,还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从而影响空气质量,所以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汽车尾气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 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气体粉尘的产生,提高空气质量,故选 C 考点: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盐酸是大约 800年前,波斯人炼金术士贾比尔 伊本 哈杨将食盐与矾(硫酸)混合到一起时发现的;后来,他将盐酸与硝酸混合在一起发明了能够溶解金的王水。用 “王水 ”(浓盐酸与浓硝酸 的混合物 )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 ),其中氯元素的化
13、合价为 -1 价,则金元素 (Au)的化合价为 ( ) A +l B +2 C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 HAuCl4(四氯合金酸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氢为 +1价,一共四个氯,所以一共是 -4,氢为 +1,所以根据计算可知,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在求化合价时,要记住常见物质的化合价,比如氢为 +1价,氧为 -2价,金属一般是正价,单质的化合价总为 0,还有记住常见酸根的化合价,比如氢氧根是 -1价,硫酸根是 -2价等,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进行计算,故选 C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求法 填空题 2013年 6月,我国拟用长征二号改进型火箭发射神舟十号载人
14、飞船,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 C2H8N2)与物质 A发生的反应可写作: C2H8N22A= 3N2 2CO2 4H2O,则物质 A的化学式为 ,物质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 N2O4; 7:16或 16:7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守恒中的原子个数守恒,可以得出 A的化学式为 N2O4,物质 A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氮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之比为 2:4,所以质量之比为 7:16。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化学式,元素的质量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 B是气球)。 ( 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
15、察到什么现象?_, 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_。 ( 2)氯气 (C1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C12+H2O=HCl+HCI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 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3)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 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什么药品(写出一组即可)_。 答案:( 1)现象; A气球逐渐缩小, B气球逐渐胀大; 原因: CO2气体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被吸收,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气球 B。 ( 2) C12+2NaOH =NaCIO+NaCl+H2
16、O ( 3)避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或稀盐酸和石灰石)(或稀硫酸和锌粒) 试题分析: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吸收,瓶内压强变小,所以 A气球会变小,而外界气体会进来 B中,所以 B气球会变大,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为 HCl和 HClO,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所以整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12+2NaOH =NaCIO+NaCl+H2O,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 1)中的现象相反,即 B气球变小, A气球变大,则瓶内压强变大,所选择的两种物质反应应该生成气体,所以可以选择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或稀盐酸和石灰石)(或稀硫酸和锌粒)。 考点:反应后气体压强的改变
17、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 (如图 )。 用大号针筒抽取 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试剂瓶中加入 200毫升水 (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_ A蒸馏水 B自来水 (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_ 。 (3)当向水中注入 CO2气体体积达到 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 l 体积水中能溶解 _ 体识的二氧化碳。 答案:( 1) A ( 2) 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意思相近即可), (3) 0 6 试题分析:试剂瓶中加入的
18、水应该是蒸馏水,因为自来水中有其他的杂质,会对实验的结构产生影响,所以此实验中所加 的水为蒸馏水,缓慢推动活塞,二氧化碳气体会缓慢进入水中,从而能够充分的与水接触,能充分的溶解,当向水中注入 CO2气体体积达到 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此时二氧化碳已经不能再溶解了,所以表明在该条件下, l 体积水中能溶解 0 6体识的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 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 )。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瑞下降的原因: _ (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
19、,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 _(选填 “能 ”或 “不能 ”)再次保持水平 答案: Cu+ O2 2CuO;不能 试题分析:左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铜丝的质量是增加的,而原来两边质量相等,所以后来左端会下降,发生的反应为 2Cu+ O2 2CuO,铜丝端浸入稀硫酸,生成的氧化铜会和稀硫酸反应,所以左端的质量又会下降,所后来天平不能保持水平。 考点:铜和氧气的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 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
20、火焰熄灭。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 ( 1)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_; ( 2)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_。 答案:( 1)红磷又接触到空气中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 2)继续洒水,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防止重新燃烧 试题分析: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说明红磷和氧气又接触了,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所以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防止重新燃烧,本题解答要从燃烧的条件入手。
21、 考点:燃烧的条件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建筑材料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下图是几种常用的建筑材料。 砖坯和木材 石材和生石灰 钢筋和水泥 图示的建筑材料中,肯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 生石灰购回后,需用水冲浸制成石灰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从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变迁,你得到的启示是 _ _。 答案: Ca、 Fe(或钙、铁,) CaO+H2O=Ca(OH)2 化学对改善人类居住条件有着重要作用 试题分析:钢筋中有金属元素铁,石材和生石灰中含有钙元素,生石灰购回后,需用水冲浸制成石灰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从建筑材
22、料的选择和变迁,可知化学对改善人类居住条件有着重要作用。 考点:化学材料与人类发展 计算题 为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盐酸样品 50g,向其中加入过量锌粒,完成反应后收集到 0 3g氢气,请完成下列计算与分析: 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小荣将测定结果与盐酸试剂瓶标签上所标的相关信息(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5%)进行对比,发现标签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实际测得的值不符(实验过程无误),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答案:该盐 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1 9%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扩散导致溶质质量变小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设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数为 X Zn +2
23、HCl = ZnCl2 + H2 2 50X 0 3 解得 X等于 21 9%,即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21 9%,与标签相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可能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扩散导致溶质质量变小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化学式 探究题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 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 有 150 。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
24、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 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是银白色 2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3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物质析出 该金属一定是镁 【分析思考】 ( 1)请写出 “实验 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 2)有同学认为通过 “实验 3”中现
25、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 。 ( 3)针对以上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答案: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实验探究:实验 1结论:该金属一定不是铜 实验 2操作步骤: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实验 2现象:金属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 分析思考: ( 1) Mg+CuSO4=MgSO4+Cu 或 2Al+3CuSO4=Al2( SO4) 3+3Cu ( 2)铝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也有红色固体析出 ( 3)剪除灯芯,在空气中点燃这种金属,发出
26、耀眼的白光的是镁,不能点燃的是铝 试题分析: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是因为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将蜡烛熄灭的方法为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是银白色,所以不可能是铜,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金属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则金属不可能是铁, “实验 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Mg+CuSO4=MgSO4+Cu 或 2Al+3CuSO4=Al2( SO4)3+3Cu,实验 3 的结论不正确,因为铝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证明有没有 金属铝,方案是剪除灯芯,在空气中点燃这种
27、金属,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镁,不能点燃的是铝。 考点:燃烧的条件,物质的检验 推断题 A 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11所示。其中 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H和 D的组成元素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2) B的化学式为 。 ( 3)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反应 的实际应用为 。 答案:( 1)分解反应 ( 2) NH3 ( 3) 2C + O2 点燃 2CO ( 4)冶炼金属 试题分析: C通电发生反应,所以 C为水,所以 E和 F分别是氢气和氧气,而G在 E中能点燃,所以 E为氧气, 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所以 A 为铵态氮肥,根据其分解的产物有三种,可以推知 A 为碳酸氢铵,所以 B和 D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H和 I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联想到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的反应,所以 D为二氧化碳, B为氨气,所以 H为一氧化碳, G为碳,所以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2C + O2 点燃 2CO,反应 的实际应用为冶炼金属。 考点:化学框图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