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江苏丹阳后巷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学情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要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 “禁止鸣笛 ”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噪声的控制可以从三个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和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是指少声源的振动,汽车喇叭会振动发声,禁止鸣笛就是禁止喇叭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主要是消声、隔声和吸声,声音已经发出,
2、在传播的途中减弱噪声。 考点:噪声的控制 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谓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相对于入射光向主光轴偏折,发散作用是指折射光相对于入射光偏离主光轴。 D选项中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而不昌会聚作用。 考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应用:(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答案: C 试题分析: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以及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同的成像情况应用不同,缩小的实像主要应用于照相机
3、;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等;放大的虚像主要应用于放大镜。汽车后视镜是利用了凸面镜,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 “眼睛 ”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蜡烛相当于物体。远视眼无法看清近处的物体
4、,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会聚光,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落在视网膜上。若把远视眼镜拿走,像又落到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本题中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就要把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考点:远视眼的矫正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 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 M点 B N点 C P点 D Q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光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折射光所在位置在 N点。 考点:光的折射 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D验钞机
5、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根据不同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物体位置,如红外线夜视仪、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等;红外线还能传递信息,如遥控器等。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于验钞机;紫外线还能用于灭菌等。 考点:人眼看不见的光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
6、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冰是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保持在熔点。在冰中加盐,在易拉罐内出现冰与盐水的混合物,说明冰在熔化,冰与盐水的温度低于 0 ,说明冰的熔点低于 0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 0 的罐子,会凝华形成霜。 考点:物态变化和熔点 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 答案: D 试题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温度达到沸点,第二个是能继续吸热。乙中的水能沸
7、腾,说明乙中水的温度达到了 100 ,并且能继续从甲液体中吸热。则甲液体的沸点应高于 100 ,若甲中也是水,则甲中液体沸腾时,温度也是 100 ,与乙中水的温度相同,乙中水就无法从外界吸热,所以甲液体的沸点高于 100 。 考点:沸腾的条件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 “光污染 ”是光的折射现象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它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玻璃幕墙造成的 “光污染 ”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上发生了反射形成
8、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 考点:光现象的基本知识 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 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 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
9、频率有关,声源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等于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音色主要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考点:声音特性的应用 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答案: D 试题分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其中没有液态出现。积雪融化是熔化;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雾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粉末状固体。
10、考点:物态变化的判断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答案: A 试题分析: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越快。将黄瓜装入塑料袋可以减缓空气的流动,减慢蒸发; B、 C中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及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D中是加大表面积和提高温度加快蒸发。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 “身影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身影 ”始终和小鸟一
11、样大 B “身影 ”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 “身影 ”逐渐变 小 D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 “身影 ”远离幕墙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从人的视觉角度来看,当人远离平面镜时,看到的像好像是变小了,主要是因为像与人的距离变大,人看像的 “视角 ”变小了,所以感觉像好像变小,但像的大小实际并没有变化。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答案: A
12、 试题分析 :自行车的尾灯是一组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角反射器,它能把入射的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了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作出入射光的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 “鱼 ”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看到水中的 “鱼 ”,此鱼并不是实际的鱼,是鱼的光经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鱼的变浅的虚像。人眼看物体是物体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引起人的视觉反应,所以光的传播路径是从鱼进入人眼,即从水中向往空气。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的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会偏离法线,
13、所以本题选 D。 考点:光的折射 实验题 在探究 “冰的熔化特点 ”实验中, (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_ _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_ _在第 6min该物质处于 _(固态 /液态 /固液共存状态)。 (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_ 答案:( 1) 0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 2)受热不均匀 试题分析:冰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根据冰的熔体图像可知,冰在 BC段发生熔化,对应的温度即为冰的熔点,熔化用了 6min,在熔化过程中的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在
14、乙图中用火直接加热,可以节省加热时间,但由于受热面积较小,会导致受热不均匀。 考点:晶体熔化实验 小明同学用凸透 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 (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 (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 ( 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下 图中的 A位置上,光屏在 B位置上,为了找
15、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填 “左 ”或 “右 ”)移动。 ( 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 (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 (cm) 13.5 14 15 16.7 20 30 在 14 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_的实像。 第 6次的像比第 5次的 _ (填 “大 ”或 “小 ”)。 ( 5)将蜡烛放在上图中的 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 _ _(填 “左 ”或 “右 ”)移动。 答案:( 1)会聚 10 ( 2)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左 ( 4)缩
16、小 大 ( 5)左 试题分析: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于焦点,则焦点到凸透镜距离就为焦距。在实验中要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实验中如果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这三个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在光屏上没有清晰的像还有可能是凸透镜成的虚像或不成像,即物距小于焦距或等于焦距。当物距大于 2倍焦距时,像距位于 1倍和 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成实像时,物体距凸透镜越近,成的实像越大;在成虚像时,物体距凸透镜越近,成的虚像越小。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如图所示,在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
17、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_。 ( 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_。 ( 3)实验中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关系。 ( 4)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 5)实验中,看 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
18、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答案:( 1)刻度尺 ( 2)垂直 ( 3)大小 ( 4) C ( 5) D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实像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在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为了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在测量时要使像与物的位置对应。在利用玻璃板做实验时,玻璃板是透明的,蜡烛的光先在玻璃板靠近蜡烛一侧发生折射进入玻璃板,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发生反射,反射光再从玻璃折射进入空气(如图),此折射光形成距离观察者
19、较远的较暗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在 “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中: ( 1)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_ 。 (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 水温升高到 90 时,每隔 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第 2min温度计示数如上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_ ; 上面右图 _(填 “a”或 “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_ 。 (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_(填 “升高 ”、 “降低 ”或 “不变 ”
20、),并看到有 “白气 ”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 “白气 ”是由于水蒸气 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 4)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_(填 “高 ”或 “低 ”)。 答案:(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杯子的底部 ( 2) 94 a 98 ( 3)不变 液化 ( 4)低 试题分析:在实验器材安装中应从下向上安装,先放酒精灯,根据火焰的高度来确定烧杯的位置,最后安装温度计,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 的底。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到水面处破裂开,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在液面上方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21、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如果取出,玻璃泡上有水,会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考点:水沸腾实验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 100元的钞票,看到 “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_发 光 (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 “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_ _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
22、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 “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_ 答案:( 1)荧光物质 ( 2)反射 ( 3)红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板 试题分析: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于验钞机,紫外线还能灭菌,做成紫外线灭菌灯。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它也具有光的一此特性,如在同 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等。但紫外线也有与可见光不同的地方,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通过本题的实验可知,透明玻璃板可以阻挡紫外线的传播。 考点:紫外线的应用 填空题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
23、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_(填 “能量 ”或“信息 ”)。 答案:振动 固体 信息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也 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用于传播能量,如超声碎石等;也能用于传递信息,根据声音的不同特性传递不同的信息。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今天早上小明的父亲开车送小明上学,不一会儿汽车挡风玻璃的内侧出现了一层 “白雾 ”,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而成的,为了尽快消除 “白雾 ”,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 _ _(选填 “冷 ”或 “热 ”)风 答案:液化 热 试题分析:热的水蒸气遇冷会放热液化,车内温度高,
24、热的水蒸气在挡风玻璃上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即 “白雾 ”影响观察。要尽快消除 “白雾 ”,利用热风提高水的温度、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加速水的汽化。 考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 “反射 ”或 “吸收 ”),白条纹将光 (同上 ),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答案:吸热 反射 试题分析: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某种颜色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其相同颜色的光。如红色物体反射红光,吸收了 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的物体反射了所有色光,如红色光照射到白色物体上,则显示是红色。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不会反射任何色光,任
25、何色光照射到黑色物体上,都是黑色的。 考点:物体的颜色 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 _;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 _ _ _。 答案:显微镜 望远镜 试题分析:观察细胞等微波物体时,要把物体放大,利用显微镜的物镜把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再利用目镜把此实像进行放大。在观察远处的物体,利用物镜把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目镜把此 像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好像把物体拉近。 考点: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应用 下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 _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 0.1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
26、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 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_方向观察(填 “ ”、 “ ”或 “C”)。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_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 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下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 _(选填 “准确 ”或 “不准确 ”) 答案:热胀冷缩 A 38.1 准确 试题分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较小,为了测量更准确,它的分度值也很小,所以把体温计的玻璃泡做的比较大,玻璃管非常细。为了使计数更清晰,把体温计的一个面做成圆弧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人眼从 A
27、侧看。为了读数方便,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间有一个小的缩口,管内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在使用前必须要把水银柱甩回去。本题中第二次测量的温度高 于原来的读数,所以水银柱会上升,测量准确,如果第二次待测温度低于原来示数,则无法测出准确的结果。 考点:体温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_(填 “近视 ”或 “远视 ”)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 _透镜 答案:近视 凹 试题分析:视力的缺陷有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利用凹透镜可以使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至视网膜上。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8、,看不清近处物体,近处的物体成像在 视网膜的后面,利用凸透镜可以使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至视网膜上。 考点:视力缺陷及矫正 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_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_(填 “反射 ”或 “吸收 ”)红色光的缘故。 (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 _形成的像。 ( 3)若湖中的水深 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_1m。(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29、 答案:( 1)直线传播 反射 ( 2)折射 反射 ( 3)大于 试题分析:光的传播有三个方面: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光的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在实际中如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如看水中的鱼等。某种颜色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其相同颜色的光,吸收其他色光。 考点:光现象的应 用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该物质的熔点是 _ ,熔化的时间是_min。 答案:晶体 34
30、0 8 试题分析:根据熔化的特点,可以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就为熔点,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此晶体的熔点为 340 。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此过程温度不变,所以熔化时间应从第 6min开始到 14min结束。 考点:晶体熔化 作图题 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 8分) ( 1)如图甲所示, SA、 SB 是光源 S 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 SA 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 2)如图乙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
31、能垂直照亮井底。 ( 3)现在时刻是下午的 2点 40分,请在丙图画出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明: 注意分针要比时针长; 时针只要画在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即可。) (4)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 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丁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答案:如下图 试题分析:甲图中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折射后过焦点,根据光路可逆,经凸透镜焦点的光,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乙图中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而法线又是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线,所以可以先画出法线,再作与法线的垂线,此垂线即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是左右手相反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以先作出入射光,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作出反射光线。 考点: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