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44.07KB ,
资源ID:30995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099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湖北武汉十一滨江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A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湖北武汉十一滨江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A卷(带解析).doc

1、2013-2014湖北武汉十一滨江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A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几种估测中最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4km/h B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75dm 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7oC 左右 D一枚一元硬币直径大约为 2.5cm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到 1.2m/s, A中 4km/h=1.1m/s,正确,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7oC 左右, C正确,一枚一元硬币直径大约为 2.5cm, D正确,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75cm,也就是 7.5dm,所以 B的估测不符合实际情况, B符合题意。 考点:长度的估测。 水无常形,变化

2、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熔化汽化升华都要吸热,相反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凝固液化凝华都要放热, A冰雪融化属于熔化吸热, B露珠属于液化放热, C白霜,属于凝华放热, D冰花属于凝华放热,所以只有 A 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A符合 题意。 考点:吸热与放热。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 C游泳后离开

3、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利用了蒸发吸热,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也是利用了蒸发吸热,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利用了升华吸热,所以 ACD都不符合题意,只有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利用了熔化吸热,故 B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

4、是沸腾,一种是蒸发,沸腾需要满足一是到达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结合本题,锅里的水到达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汤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沸腾,所以 C正确。 考点:沸腾的条件。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冷气 ”和 “热气 ”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

5、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眼看得见的是小水珠,水蒸气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所以凡是看得见的就 绝不是水蒸气,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两者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 D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液化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液化 B

6、汽化液化 C熔化液化 D液化汽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一过程发生了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了用饮料瓶做的温室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液化现象,当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时,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故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和液化, B正确。 考点:汽化液化的应用。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雾气,以渲染气氛,这种雾气是( ) A液态的二氧化碳 B空气中的水蒸气 C干冰迅速熔化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 化成小水珠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7、的小水珠及水珠凝固成的小冰晶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熔化汽化升华都要吸热,相反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干冰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升华,使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或凝华形成小冰晶从而形成雾气,故 D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下图 声现象的探究中运用实验和推理的方法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探究固体能否传声,可以直接通过真实的实验验证得出,故 A不符合题意,

8、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都可以通过题中给出的图得出结论,故 CD也不符合题意,只有 B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根据此实验得出,当玻璃罩内变成真空时,声音消失,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只有 B是运用实验和推理的方法符合题意。 考点:物理学方法。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

9、,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而不是响度,A错误,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高,而不是音调, B错误,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 C错误,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 具有能量,正确,所以只有 D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特性。 世界上跑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它捕猎时的速度可达 36m/s;飞最快的鸟是褐海燕,速度可达 5km/min;游最快的鱼是旗鱼,速度可达 108km/h. 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猎豹、褐海燕、旗鱼 B旗鱼、猎豹、褐海燕 C褐海燕

10、、猎豹、旗鱼 D褐海燕、旗鱼、猎豹 答案: B 试题分析:猎豹的速度 36m/s=129.6km/h,褐海燕的速度 5km/min=300km/h,旗鱼的速度 108km/h,比较得出它们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旗鱼、猎豹、褐海燕,所以 B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单位的换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答案: D

11、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反之,则是静止的, A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同速前进)所以它是静止的, A正确,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当以他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和他身边的乘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正确的,同理 C也正确,那么同理 D就错误,应该说是加油机是静止的,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参照物 的应用。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所示。

12、由图像可知: (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 1 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它们的 s-t图像可得 V甲 =1.6m/8m=0.2m/s,V乙=1.2m/12m=0.1m/s,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A错误,看图可知,经过 6s,甲运动了 1.2m,乙运动了 0.6m,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乙前面 1.2m-0.6m=0.6m,所以 B错误,因为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当以甲为参照物时,乙向西运动,当以乙为参照物时,甲向东运动,所以 C错误,D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 s-t图像

13、应用。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是匀速直线运动,所谓匀速就是快慢不变,也就是速度大小恒定不变,既然速度恒定,那就不会跟路程和时间成比例,所以 BCD说法都是错误的,只有 A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

14、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这个实验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当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所以 B正确。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空气能够传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

15、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 C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传播。 实验题 ( 7分)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 “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 2)将温度计正 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 A、 B、 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 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

16、化图象,图中 BC 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温度 (填 “升高 ”、 “降低 ”或 “不变 ”),第 10min海波处于 (填 “固 ”“液 ”或 “固液共存 ”); ( 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 “升高 ”、“降低 ”或 “不变 ”)。 答案:( 1)均匀受热 ( 2) B 42 ( 3)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 4)升高 试题分析:将装有蜂蜡 、海波的试管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受热物质受热会不均匀,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而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受热物质受热将会均匀受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

17、表面相平,故 B正确,观察温度计可知该示数为 42 ,题中已知图中 BC 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在第 6分钟开始熔化,第 12分钟熔化完毕,所以在第 10分钟海波处于固液共存阶段,蜂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升高。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 7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 a、 b、 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1)用 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用 b装置做实验

18、作出的图象是 图;用 c装 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 ( 2)小文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戊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 100 ,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 4)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 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如上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5)通过分析,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答案:( 1)丙 甲 乙 ( 2) B ( 3)水面上方的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 4) B ( 5) 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试题分析:水的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当低于

19、一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 ,当等于一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等于 100 ,当高于一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 100 ,观察 a b c装置可知, b c 装置中烧杯口都是开着,只有 a装置烧杯口盖上了盖子,而且观察图, c装置烧杯中盛的水的质量大于 b装置烧杯中的水所以可以确定 a装置做实验,水的沸点高于 b c装置做实验的水的沸点,c装置把烧杯中水烧开花费的时间要多于 b装置烧开水的时间,故 a b c装置做实验对应的图像分别是丙 甲 乙,测水温时,温度计要垂直插入水中,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故B正确,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

20、为,随着时间的增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升高到等于水的沸点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B正确,水沸腾的特点是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沸腾现象。 ( 5分)小明在浴池洗澡,看到天花板上滴下水珠,他突然想: “水蒸气变成水有没有条件?是不是跟温度有关? ”他进行了猜想:水蒸气的变成水是跟遇到冷的物体有关。 他到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 “白汽 ”。然后他就把产生的水蒸气喷到冷的玻璃片上,看到有水珠产生。同时,小明发现玻璃片的温度升高了;而再把水蒸气喷到加热后的玻璃片上时,却没有发现水珠。

21、实验中,在离管口稍远处看到的雾状的 “白 汽 ”实际是 _;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_现象。 从 “水蒸气喷到加热后的玻璃片,玻璃片上没有发现水珠;喷到较冷的玻璃片却可发现水珠 ”这现象,小明同学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答: _。 “水蒸气喷到冷玻璃片上不仅会产生水珠,还会使玻璃片的温度升高。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_;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认为在用多层蒸笼蒸馒头时,先熟的 应该位于( ) A:上层 B:中层 C:下层 D:各层同时 答案:( 1)雾状小水珠 液化 ( 2)水蒸气要遇冷放热才能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 3)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 4) A 试题分析:我们是看不到水蒸气的,所以凡是能

22、看到的那就绝不是水蒸气,实验中,在离管口稍远处看到的雾状的 “白汽 ”实际是小水珠,物质由气态到液态发生的变化叫做液化,小水珠就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水蒸气要遇冷放热才能液化成雾状小水珠,所以遇到加热后的玻璃片不能发生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是要放出热量,所以会使玻璃片的温度升高,在用多层蒸笼蒸馒头时 ,是利用了热传递传递热量,热量传递给水,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锅盖液化,液化放出热量,自然上层的食物就先熟。 考点:液化现象。 ( 9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 1琴弦

23、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 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 、

24、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 3 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 A、 B、 C A、 D、 F 80 1.02 选择其中一根琴弦,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 试题分析:该实验我们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要想验证猜想 1,我们必须保证材料和长度不变,观察表格知编号 A、 B、 C中,材料都是铜,长度都是 60,所以选取编号 A、 B、 C可以验证猜想 1,同理要想验证猜想 2,我们必须保证材料和横截面

25、积不变,观察表格知编号 A、 D、 F中,材料都是铜,横截面积都是 0.76,所以选取编号 A、 D、 F可以验证猜想 2,同理要想验证猜想 3,我们必须保证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观察表格知编号 G、 H中,长度都是 80,横截面积都是 1.02,材料分别是钢,尼龙,所以表格编号 E空白处分别填的数字是80, 1.02,要想研究琴弦的音调高低是否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时,那同样是控制变量法,选择其中一根琴弦,保证其它量不变,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 考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 7分)小明设计了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 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 A

26、、 B、 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时:分:秒 ” (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填 大 或 小 )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 2)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 sAB=_cm tAC=_s vBC=_m/s ( 3)比较前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_ (填 “=”或 “”) ,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填 “大 ”或“小 ”)。 答案:( 1)小 时间 ( 2) 26 6 0.16 ( 3) 大 试题分析:斜面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不便于计时,斜面倾角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这样就便于计时,由图刻度尺可求出

27、小车的路程,小车两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就是小车的路程即 sAB=26cm, tAC= 6s, 时钟可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同理两时钟示数之差就是物体运动的时间,由 vBC=sBC / BC=0.64m/4s=0.16m/s. vAB=sAB / tAB=0.26m/2s=0.13m/s, vAC=sAC / tAC=0.90m/6s=0.15m/s 所以有 .若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 时间偏短,根据 v=s/t可知平均速度偏大。 考点: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设计 填空题 ( 5分)为了测定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 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记

28、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 1.87秒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32米 /秒,则 ( 1)第一次响声是由 _传来的,理由是 _。 ( 2)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 1)钢轨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2)5107.7m/s 试题分析: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所以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先可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s/v=664m/332m/s=2s,再者因为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 t=2s-1.87s=0.13s,即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v=664m/0.13s=5

29、107.7m/s. 考点:声速的实际运算。 ( 2分) .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如图所示,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 ”、 “响度 ”或 “音色 ”)不同。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可以使音调升高。(选填 “加快敲击频率 ”或 “绷紧鼓皮 ”) 答案:响度 绷紧鼓皮 试题分析:音调响度音色为声音的三种特性,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强弱,它与声源的振幅有关,与听着的距离有关,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鼓面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指的是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鼓皮绷的越紧,鼓面振动的频率

30、越大,音调就会越高,所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绷紧鼓皮可以使音调升高。 考点:响度,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 3分 )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 1)两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 (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 10s,他的速度是 m s 答案:( 1)乙 跑的路程最远 ( 2) 10 试题分析: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说明时间一定,根据速度公式 v s/t,当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在相等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越远谁的速度越快,观察题中图可知,乙运动员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较远,所以乙的速度也就较快。乙运动员的成绩是 10s,百米赛跑,

31、即 t=10s,s=100m,根据速度公式 v s/t,得出 v=100m/10s=10m/s. 考点:运动速度的比较。 ( 4分)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 “搬运工 ”,把冰箱冷冻室里的 “热 ” 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 _,又容易 _的物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 _(“吸热,或 “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 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 _(“吸热 ”或 “放热 ”),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32、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改编自课本 P62电冰箱与臭氧层) 答案:汽化(液化) 液化(汽化) 放热 吸热 试题分析: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正是如此,氟利昂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汽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液化放出热量, 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汽化吸收热量,所以此题答案:为汽化 液化 放热 吸热。 考点:汽化液化现象的应用。 ( 3

33、分)汽车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含量与凝固点、沸点关系如下表),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这是因为 。 防冻液含量 /%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冬天汽车前玻璃窗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 形成的小水珠。可以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使小水珠 ,车窗玻璃

34、就变清晰了。 答案:加入防冻液后降低了水的凝固点,提高了水的沸点 放出热量液化 吸热加快蒸发成水蒸气 试题分析:观察题目给出的表格可知,随着防冻液含量的增多,混合液的凝固点在逐渐降低,混合液的沸点在逐渐升高,也即是加入防冻液后降低了水的凝固点,提高了水的沸点,所以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的变化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变化叫做汽化,汽化吸热,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冬天汽车前玻璃窗的雾气就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空调对着车窗吹的暖风,使小水珠吸热加快蒸发成水蒸气,这样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考

35、点:凝固点沸点 及其液化的现象。 计算题 ( 3分)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 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 0.7s。若他驾车以 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答案: m 8m 试题分析:由题已知,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 0.3s,以 20m/s的速度行驶,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得 s=vt,则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s=20m/s*0.3s=6m, 已知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反应时间变为 0.7s,同样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反应距离为 s=20m/s*0.7s=14m,那么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 14m-6m=8m. 考点:机械运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