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43.10KB ,
资源ID:31019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01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他气体及杂质占 0.03%.所以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考点:空气成分。 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决本题的根本。 一氧化氮( 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情况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 NO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C排水集气法

2、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NO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由于 NO极易与氧气反应,而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就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了。故选 C 考点: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气体的收集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不易溶或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和空气中各成分不反应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和空气中各成分不反应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答案:

3、 B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气体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该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该项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该项错误;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该项错误。 考点:实验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同,注意不能混淆。 下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能降低水的硬度 B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C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发生了化学变化 D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净化效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合题意; B、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不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杂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D、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防止杂质把活性炭层的空隙堵住,提高了净化效果,正确。 故选 D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试管中固体剩余物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该反应是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即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均完全分解了,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固体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生成的固体只有氯化钾,因此固体剩余物共 3种。故选 B 考点:实

5、验室制取氧气;催化剂的含义。 点评: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不是单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单质是只由一种元素构 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或者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该物质不可能是单质。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对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几个概念不能混淆。 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分子的数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

6、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从微观角度讲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故选 D。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点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原子数目一定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变化。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a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停止加热;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a d e f B a b

7、 c d e f C b c a d f e D a b c d f e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以简记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故选 C 考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点评:制取气体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固体结束时,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下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最大圆圈代表纯净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单质、 氧化物 B 化合物、 氧化物 C 单质、 化合物 D 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所示关系,可得 是单质, 是化合

8、物, 是含氧化合物, 是氧化物。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 下列推理 不正确 的是 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灯泡照明也发光放热,这一过程并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错误;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该选项错误; O2

9、和 O3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氧元素,但它属于混合物,该选项错误;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该选项正确;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这个范围明显更大,如 H2SO4就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错误。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 点评: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分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B该气体能与 NaOH发生反应 C该气体极易溶于水 D该气体可能是 O2 答案: C 一定温度下,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固体 X与气体 Y

10、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 X和 Y。 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和装置,对含杂质的固体 Co进行提纯 (杂质不参加反应 ),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o(固 ) + 2HCl(气 ) CoCl2(气 ) + H2(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 1中的温度为 600 B容器 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 Co C该装置最终导出的气体是 CoCl2和 H2 D固体 Co从容器 1到容器 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纯固体 Co,因此容器 1中发生的反应为从左至右进行,即温度为 900 ,从而将 Co(固体)转化为 CoCl2(气体),然后在容器

11、 2中降温至 600 ,使反应由右至左进行,从而得到纯净的 Co,因此容器 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 Co。故选 B。 考点: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点评:本题是信息给予题,认真读题,挖掘题中所给的信息是解决此类题目的根本。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佳的做法是 A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只能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区分。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据此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空气、

12、氧气和二氧化碳。故选 D 考点:气体的检验和鉴别。 点评:氧气重要的化学性质是助燃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并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盐与水混合得到食盐水,属于化合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氧气能用作燃料 D分解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食盐溶解在了水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个反应就不是化合反应,不合题意; C、氧气是有助燃性,不是可燃

13、性,因此不可作为燃料,不合题意; D、分解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反应的基本类型;氧气的性质。 点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天然气燃烧 C葡萄酿酒 D光合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14、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 B木炭 C氢气 D铁丝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不合题意; B、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点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物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水分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 D水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5、,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的概念。 点评: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定要分清该物质是由哪种粒子构成的。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每个公民都要树立节水意识。节水可以从工业、农业、生活三个方面做起。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都是生活方面节水的具体措施,而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很明显不符合节水意识,故选 C 考点:节水措施。 点评:节水意识人人树立

16、,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茶饮料 B矿泉水 C纯牛奶 D蒸馏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A、茶饮料,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B、矿泉水,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纯牛奶,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 不是 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氢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炼钢 答案: B 试题分析:性质决定用途。 A、氮气

17、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吸附性是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氢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可燃性是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助燃性是化学性质,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下列符号中,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2 C H2 D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B、表示两个氢分子,不合题意; C、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含有

18、两个氢原子,不合题意; D、表示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包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粒子符号的含义;化学式的含义。 点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分子是微观概念,可论种类,也可论个数。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分子 A个数增多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间隔增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密闭的空间内,气体分子的个数、质量、体积都不会发生变化,气体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选 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点评:分子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是分子

19、的基本性质。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液态空气 B水 C二氧化 锰 D过氧化氢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空气是混合物,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氧气中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B、水是纯净物,含有水分子,不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纯净物,含有二氧化锰分子,不合题意; D、过氧化氢是纯净物,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微粒。 点评:纯净物只含一种分子,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 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A H2 N2 B N2 O2 C CO2 CO D N2 Ar 答案: D 试题分析:氮气或者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氧气的化

20、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作保护气。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用作保护气的气体应该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故该选项错误;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该选项错误; C、加热液体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该选项正确; D、熄 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该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 填空题 ( 11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21、B C D E F ( 1) A装置中,仪器 a的名称是 _。 ( 2) A装置可以制备的一种气体是 _,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 _,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可用 E装置收集该气体,其原因是 _,还可以用于收集该气体的装置是 _(填图中字母序号,下同)。 ( 3)用 B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 ( 4)现有如下资料: 制取 NO2的反应原理: Cu+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 通常状况下, N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制取NO2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收集装置是 _。

22、答案:( 1)酒精灯 ( 2)氧气( O2) 防止加热时 KMnO4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并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2KMnO4 K2MnO4+MnO2+O2 连接仪器,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D、 F ( 3) 2H2O2 2H2O+O2,固体与液体混合常温制气体。 ( 4) B , F 试题分析: ( 1)认识常用仪器。 ( 2) A装置是加热固体型,并且试管口塞有一团棉花,可知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放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制取气体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 理是空气受

23、热膨胀,内部压强变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具体操作是:连接仪器,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E 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并且和水不发生反应;除了排水法收集氧气,还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 D、 F。 ( 3) B装置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型,所以适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4)由于 N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NO2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考点: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点评: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分为加热固体型和固

24、液反应不需加热型,初中化学学习的加热固体型装置可以制取氧气,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型装置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另外还要举一反三,根据所给信息选择合适的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分排水集气法和排空气法,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 9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 1)如图 1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 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_组成的。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 ( 2)图 2是用来净化天然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分析 错误 的是 _(填序号)。 A能杀菌消毒 B能得到纯净水 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 3)图 3 是自来水厂的净水

25、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池的作用是 _。某同学检验所得自来水是否为硬水,他的实验方法为 _。 ( 4)小刚发现一些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试回答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水的作用。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排水法收集气体 A集气瓶中的水 _; B量筒中的水 _; C集气瓶中的水_。 答案: ( 1) H2 ,氢元素和氧元素 。 2H2O 2H2+O2。 ( 2) A、 B、 C。 ( 3)吸附作用 取该水样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肥皂水,振荡,若产生较多浮渣,则原水样为硬水;反之,则不是硬水。 ( 4) A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防止产生的高温物质溅落瓶底,炸裂集气

26、瓶。 B量筒中的水是为了测定集气 瓶中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氧气体积。 C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同时在收集气体过程中观察所收集的气体量。 试题分析:( 1)电解水的实验,实验结论可记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注意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注意不要与质量比混淆。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2)天然水经过小卵石和石英砂能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经过活性炭能除去颗粒较小的杂质和色素、异味,这样处理后的水仍然是混合物,也不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一般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故 A、 B、 C都是错误的。 (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有吸附作用;区别

27、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 (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熔化物如果溅落会炸裂瓶底,所以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的水; B实验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 P2O5,便于观察。 C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同时在收集气体过程中观察所收集的气体量。 考点:水的电解实验;水的净化;实验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解实验、水的净化过程以及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 9分)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 ”表示氧原子)。 微 粒 2个水分子 化学符号 答案:( 3) O

28、2、 Hg, H2O、 Fe3O4、 P2O5 试题分析: 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即 H2O,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包含 6种气体,属于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是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碳酸钠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液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四氧化三铁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汞是一种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含有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单质有氧气和汞,氧化物有水,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首先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

29、混合物,然后再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探究题 ( 5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将 x g KClO3与 1.0 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将 3.0 g KClO3与 1.0 g CuO 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 O2的快慢。 中 x的值应为 _;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50.0 g 1% 0.1 g 9 mL 50.0 g

30、2% 0.1 g 16 mL 50.0 g 4% 0.1 g 31 mL 本实验中,测量 O2的体积可选用下图中的 _(填字母序号)。A B C D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_。丙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 1) 3.0 2KClO3 2KCl + 3O2 ( 2) CD 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率越快(或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越快)。 通过比较 相同时间内,电子天平示数的变化大小 。 试题分析:( 1) 在做对比实验时要求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也就是两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才能够判断这个不同的条件是不是影响因素。 和 两

31、个实验中的不同点是选择了不同的催化剂,因此其他的条件应相同。所以 x的值应为 3.0克。实验 用氧化铜作催化剂,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 + 3O2 ( 2)本实验装置必须保证排出水的导管应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故选 CD装置,由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率越快。通过丙的装置图可知其意图是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或者相同时间内电子天平示数的变化大小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实验室制备氧气条件的探究实验。 点评:本题通过变换条件探究影响实验室制备氧气速率的因素,关键是要认清在做对比实验时要求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也就是两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

32、才能够判断这个不同的条件是不是影响因素。 ( 5分)某小组同学做 “硫在氧气中燃烧 ”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 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 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 1体积水约能溶解 40体积 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 S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 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 S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_。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 SO2的 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

33、0 mL的水和 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 瓶子变瘪的程度 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 SO2与 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 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 _(填序号)。 a 15 mL b 8 mL c 5 mL d 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 SO2的 300 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 6 mL 水和 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 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

34、也无法证明 SO2与 NaOH是否发生反应。 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可达到实验目的。 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 B的作用是_。 答案:【反思与改进】 SO2溶于水,也会出现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方案一: 10 mL 水和 10 mL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将 200 mL的 SO2完全吸收 d 方案二:有水倒吸入集气瓶, 会使余下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 防止水倒吸入装置 A中 试题分析: (1) SO2 溶于水,气体的消耗而使瓶内的气压减小,因此瓶子会变瘪。 ( 2)两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全部被吸收;通常状况下,

35、1体积水约能溶解 40体积 SO2这一资料进行计算。因此 3 mL的水最多溶解约 120mL的 SO2气体,而此时 3 mL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硫全部吸收,这样变瘪的程度不同便可达到实验目的。 ( 3)由于气体的消耗会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此水槽中的水会倒吸到集气瓶中。 考点:实验探究题。 点评:探究两种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可以通过对比试验达到目的。化学实验要求操作步骤必须严密,不允许有其它因素的干扰。 ( 10分)某实验小组对 “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 Na2O2)颗粒的装置 ”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

36、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N2、 O2、 CO2和水蒸气等。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 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 N2或 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_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 A装置的作用是_,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是 _ 变化(填 “物理 ”或 “化学 ” )。

37、 A B C (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 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_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C装置作用是_。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 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 1)根据实验 ,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

38、物质是_(填 “单质 ”或 “化合物 ”)。 ( 2)若实验 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某同学对实验 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_。 答案:【查阅资料】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进行实验】实验 I ( 2)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实验 II:( 1) A装置的作用是不断产生水蒸气,使其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 物理实验 ( 2)实验记录 现象: A中固体逐渐减少,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 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39、+ H2O + CO2 C装置作用是吸收未完全反应的 CO2 【实验反思】( 1)化合物 ( 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CO2中混有的水蒸气会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 O2,无法确认是否是 CO2与 Na2O2反应产生的 O2。 试题分析:【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进行实验】实验 I: 氧气具有助燃性,因为结论是没有发生反应,即没有氧气生成,所以燃着的木条火焰会熄灭;实验 II:由实验意图可知 A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验证过氧化钠是否与水蒸气发生反应,水由液态变

40、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 : C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未完全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反思】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过氧化钠与水蒸 气反应后,除生成氧气外,产生了的另一种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化合物;由所给信息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由于前面实验已经证明了水蒸气能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所以无法确认是否是CO2与 Na2O2反应产生的 O2。 考点:实验探究。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认真读题,分析实验意图,挖掘题中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推断题 (

41、6分) A E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 “”表示两端物质可以转化)。其中 A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 E是一种氧化物。 ( 1)物质 A的名称是 _。 ( 2) CA的化学方程式是 _,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反应。 ( 3) EA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4)物质 D的化学式可能是 _(写出 1种即可),上述 5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_(填化学符号)。 答案:( 1)水 ( 2) 2H2 +O2 2H2O ,化合 ( 3) CO2 + Ca(OH)2 = CaCO3+ H2O ( 4) CaCO3或 Na2CO3; H2O2、 CO2、 H2O、 CaCO

42、3(或 Na2CO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连线式物质推断题。要快速、准确解答物质推断题,首先要找准题中最 “显眼 ”的地方,亦即解题的突破口。 A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即 H2O,也就是其余物质都可以转化成 H2O,其中 A、 B、 C这三种物质的转化很明显,可得出 B为 H2O2, C为 O2;由 E是一种氧化物,再根据 A、 D、E之间的转化关系,符合的初中常见物质为 CO2,而既可以转化为 CO2,又可以转化为 H2O 的物质,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了碳酸盐。常见的碳酸盐为碳酸钙或者碳酸钠。所以 A为水, B为 H2O2, C为 O2, D为 CaCO3或 Na2CO3, E为CO2,其中 H2O2、 CO2、 H2O、 CaCO3(或 Na2CO3)为化合物, O2为单质。 考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分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连线式物质推断题。要快速、准确解答物质推断题,首先要找准题中最 “显眼 ”的地方,亦即解题的突破口。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