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变质 B水遇冷结冰 C夏季柏油路面 “变软 ”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遇冷结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夏季柏油路面 “变软 ”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溶洞中存在的反应: CaCO3+CO2+H2O( CaHCO3)
2、2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是一变多,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的是( ) A空气能被压缩 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甘蔗甜,苦瓜苦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 0 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100mL 分
3、子质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甘蔗甜,苦瓜苦,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结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 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奥司他韦( 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不正确的
4、是( ) A从分类角度看:属于有机物 B从量的角度看: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20.5% C从组成角度看: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角度看: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 8: 14: 1: 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奥司他韦( C16H28N2O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9.0%,故选项说法错误; C、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 1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 16个碳原子、 28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和 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 16: 28:
5、2: 4=8: 14: 1: 2,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A性质与用途 B能源与环境 氧气有助燃性 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使用氢能源 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 无污染 C物质的鉴别 D营养与健康 软水和硬水 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灼烧 人体缺铁 易患贫血 牛奶保鲜 加大量防腐剂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 A错; B、使用乙醇汽油也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是可以减少污染,并不是无污染,故 B 错;C、软水和硬水的鉴
6、别方法是使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时气味不同,可以鉴别,故 C正确;D、牛奶保鲜不能加大量防腐剂,防腐剂多了不利于人体健康,故 D错 考点:氧气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B生锈的铁钉放入无色稀硫酸中溶液变黄色 C未密封保存的烧碱遇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D水通电时正极产生的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
7、盖,瓶口会出现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因此生锈的铁钉放入无色稀硫酸中溶液变黄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未密封保存的烧碱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未密封保存的烧碱遇足量稀盐酸时有气泡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通电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 是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电解水实验;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
8、金属单质 C 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6 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 6 D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 CO2和H2O 该物质一定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B、某些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6,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 6,故选项正确; D、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 CO2和 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 C、 H元素,可能含有 O元素,故选项错误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取
9、一滤纸条,等间距滴 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 的 pH大于 7 B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氨水属于弱碱,所以氨水的 pH大于 7,故 A说法正确; B、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 B说法错误; C、分子是时刻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故 C说法正确; D、酸碱指示剂是指遇到酸和碱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可
10、以指示酸碱,故 D说法正确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盐酸,加热蒸发 C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过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
11、方法正确; C、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D参加反应的 和 的质量比为 17: 24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
12、式为 3O2+2H2S 2H2O+2SO2;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反应物中氧气属于单质硫化氢属于化合物; 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 C、由图示或方程式都可以看出生成物 的分子个数比是 1: 1;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和的质量比为 2( 2+32): 616=17: 24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操作步骤为: 向试剂 1中加入试剂 2,搅拌、测温 静置、测温 再加入试剂 3,搅拌、测温、记录得
13、到以下数据: 试剂 1 试剂 2 温度 / 溶解后 温度 / 静置后 温度 / 试剂 3 温度 / 混合后 温度 / 0.5g碳酸钠 10mL 水 20.0 23.3 20.0 10mL 盐酸( 20%) 20.0 23.7 0.5g碳酸氢钠 10mL 水 20.0 18.5 20.0 10mL 盐酸( 20%) 20.0 20.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溶水时放出热量 B碳酸氢钠溶水时吸收热量 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数据表,碳酸钠溶解后温度为
14、23.3 大于开始时的 20 ,可知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故 A说法正确; B、由数据表,碳酸氢钠溶解后温度为 18.5 小于开始时的 20 ,可知碳酸氢钠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故 B说法正确; C、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 20.8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温度为 23.7 ,故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故 C说法错误; D、对照试验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故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说法正确;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 A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一定量
15、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 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小,故 A错; B、锌与盐酸反应时氢气是从零点开始的,故 B错; C、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 C错; D、浓碱溶液的 pH值要比稀碱溶液的高,由于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以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相同,但由于氢氧化钾的浓度不同,所以 pH值变化有差异,故 D正确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16、;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取用粗盐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粗盐,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溶解粗盐要在烧杯中进行,为了加速粗盐的溶解,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且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在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17、( ) A CaCl2 B SiO2 C H2O D FeS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该矿石中不含有氯元素,故不可能含有氯化钙,故 A错误; B、该矿石中含有硅元素和氧元素,可能含有二氧化硅,故 B正确; C、该矿石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含有水,故 C错误; D、该矿石中不含有铁元素,不可能含有硫化亚铁,故 D错误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 矿物 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蔬菜 B米饭 C肉类 D牛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C、肉类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18、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C、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 D、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 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
19、于 4个少于 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 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aCl B MnO2 C NaOH D H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Cl不含有 O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A错误; B、 MnO2中只有 Mn、 O两种元素,且含有 O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 B正确; C、 NaOH中有 Na、 H、 O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 C错误; D、 H2SO4中有 H、 O、 S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 A N2 B O
20、2 C CO D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氮气在常温下,化 学性质稳定,是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故 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和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氧气是无毒的,故 B 错误;C、一氧化碳会和人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人因缺氧而死亡,故 C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但二氧化碳是无毒无味的,故 D错误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铝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硝酸铝溶液为无色,故 A 错误;B、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的水溶液
21、为浅绿色,故 B 错误;C、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铜溶液为蓝色,故 C正确; D、银不与硝酸银反应,故 D错误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作气体肥料 C用于灭火 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供给人呼吸的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故 A的说法不正确,可选;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植物的生长,因此,二氧化碳常被称为气体肥料,故B的说法正确,不可选; C、液态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故 C的说法正确,不可选; D、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
22、,故 D的说法正确,不可选;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你认为应施用的复合肥是( ) A CO( NH2) 2 B KCl C Ca( H2PO4) 2 D K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说明土壤中缺乏钾元素 和氮元素。 A、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B、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C、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D、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酸碱盐的应用 下列物品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答案: B 试题
23、分析: A羊毛衫属于天然纤维; B塑料盆是塑料制品,是合成材料;C不锈钢餐具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玻璃杯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用水浇灭容易导致触电,故此选项错误; B、煤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此选项错误;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此选择正确; D、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会使火势在氧气的作用下,更加凶猛,故此选
24、项错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 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惰性气体,可以分离出来用于焊接保护气,故 B正确; C、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不活泼,较稳定,可以分离出来用作食品防腐剂,故C正确; D、空气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 D错误;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 用 填空题 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 “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25、” (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 老师指出,应在 M点前增加下列 装置(如图 2),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 2)实验过程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 K1、 K2关闭; 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写出装置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时,先打开 (填 K1或 K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 a 口处,一段时间后
26、,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 a口处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 3)实验分析 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 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 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 CO2与 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 一步证明 CO2与 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 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 CO2与 Na2O2反应,其理由是 答案:( 1)查阅资料: 2Na2O2+2CO22
27、Na2CO3+O2;设计方案: C; ( 2) CaCO3+2HClCaCl2+H2O+CO2; K2; ( 3) 除去未充分反应的 CO2; 水与 Na2O2反应生成氧气; ( 4) 中固体含有未反应完全的 Na2O2,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 O2,不能确认Na2CO3的存在 如图 A F所示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 1)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 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F装置的实验现象 ( 4)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改进措施 答案:( 1) 3Fe+2O2 Fe3O4;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
28、2) CO2+Ca( OH) 2=CaCO3+H2O; (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 4) ADE; A:将烧杯倒转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试题分析:( 1)铁丝在 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为3Fe+2O2 Fe3O4;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应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 (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CO2+Ca( OH) 2=CaCO3+H2O; ( 3)因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因此 F装置的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 4) A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生成,因此不能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能达到实验目的; C
29、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导致装置内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装置内,根据水进入的体积即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因没有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E因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F通过实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 A:将烧杯倒转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空气组成的测定;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同学们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图中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 B,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B的俗称为
30、( 2)E的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是 ( 3) H、 G均可与 F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则 G与 F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 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 F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 ( 5)已知金属铝可与 E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 A M九种物质中能与 F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种 答案:( 1)熟石灰或消石灰 ( 2)吸水潮解,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 3) Fe2O3+6HCl=2FeCl3+3H2O或 Fe2O3+3H2SO4
31、=Fe2( SO4) 3+3H2O ( 4) NaOH或 NaOH和 Ca( OH) 2; ( 5)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6) 7 试题分析:( 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 B, B是一种碱,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在学过的物质中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因此 B为熟石灰或消石灰, A为氧化钙 ( 2) E是一种碱,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因此 E是氢氧化钠,因其在空气中会吸水潮解,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质量增加 ( 3) F是一种酸, H是单质, G是氧化物, HG都与酸反应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已知的元素中铁
32、有 +2和 +3价,对应的盐有亚铁盐和铁盐,因此H是铁, G是氧化铁, G与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 SO4) 3+3H2O ( 4) B为氢氧化钙,在 B溶液中加入 D溶液产生沉淀,且 D由氢氧化钠反应制取,因此 D为碳酸钠,氢氧 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的 F(盐酸或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没有剩余,氢氧化钙可能剩余,因此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 5)金属铝可与 E(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氢气)
33、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6) F是酸, A到 M中能与酸发生反应的有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D碳酸钠, E氢氧化钠, H 铁, G氧化铁七种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金属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1)如图 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 13 B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 +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 2)工业上用 CO和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R是银白色金属,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 Fe、 R、 Cu的试管中,只有 Cu表面无
34、现象;将 FeSO4溶液中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 R、 Cu的试管中,只有 R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则金属 H、 Fe、 R、 Cu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 AgNO3和 Cu( NO3) 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 2所示实验,下列关于溶液 A中的溶质不合理的猜想及其理由是 猜想 1:只有 Zn( NO3) 2 猜想 2: Zn ( NO3) 2、 AgNO3 猜想 3: Zn ( NO3) 2、 Cu( NO3) 2猜想 4: Zn ( NO3) 2、 AgNO3、 Cu( NO3) 2 若 “猜想 1”成立,通过实验确定固体 B的成分的 方案是 答案:( 1) C; ( 2
35、) 3CO+Fe2O3 2Fe+3CO2;( 3) R Fe H Cu;( 4)猜想 2;猜想 中无硝酸铜,说明 Cu( NO3) 2已与锌反应生成 Cu,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有铜剩余时不可能存在硝酸银;取少量固体 B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 B的成分是 Zn、 Cu、Ag的混合物,若无气泡产生则固体 B的成分是 Cu、 Ag的混合物 试题分析:( 1) A由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 A说法正确; B由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铝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3,在反应中常失去 3个电子,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 +3价故 B说法正确
36、;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 C说法错误;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 D说法正确 ( 2)工业上用 CO和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3)由题意可知,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 Fe、 R、 Cu的试管中,只有Cu表面无现象;说明了 Fe、 R的活动性大于氢, Cu的活动性小于氢;由将 FeSO4溶液中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 R、 Cu的试管中,只有 R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说明了 R的活动性大于铁, Cu的活动性小于铁,综上所述可知,则金属 H、Fe、 R、 Cu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R Fe H Cu; ( 4)猜想 1:当
37、加入的锌粉时足量的,就 能将溶液中银、铜的全部置换出来,溶液中只有 Zn( NO3) 2,故猜想 1正确; 猜想 2:猜想 中无硝酸铜,说明 Cu( NO3) 2已与锌反应生成 Cu,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有铜剩余时不可能存在硝酸银,也就是说只要有硝酸银时,一定也含有硝酸铜;故猜想 是错误的; 猜想 3:当加入的锌粉时不足量的,只能将溶液中银的全部置换出来,溶液中 有 Zn ( NO3) 2、 Cu( NO3) 2,故猜想 3正确; 猜想 4:当加入的锌粉时较少的,只能将溶液中银的部分置换出来,溶液中 有 Zn ( NO3) 2、 AgNO3、 Cu( NO3) 2,故猜想 4正 确; 由上
38、述分析可知猜想 1成立,说明锌把硝酸银、硝酸铜都反应完了,由锌与酸的反应可知,取少量固体 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 B的成分是 Zn、 Cu、 Ag的混合物,若无气泡产生则固体 B的成分是 Cu、 Ag的混合物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海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 1)海水中溶剂 是 ( 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一般可采用 方法 ( 3)如图 1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净水器利用该净水器将 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 4小时,收集到 50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4)利用氯化钠制
39、备碳酸钠的同时可以得到氯化铵,下表为氯化铵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向 100g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铵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图 2相应的溶液 AE溶液 D是 (填 “饱和 ”或 “不饱和 ”)溶液,溶液 E中析出晶体 g 将盛有溶液 E 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向大烧杯内加入 NaOH 固体,小烧杯内的固体溶解,原因是 答案:( 1)水;( 2)蒸发溶剂;( 3) 4%;( 4) 不饱和; 9.2;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得氯化铵的溶解度增
40、大而溶解 试题分析: ( 1)海水中溶剂是水; ( 2)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一般可采用蒸发溶剂方法; ( 3)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 ( 4) 由氯化铵的溶解度表可知,在 6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55.2g,由图 2的过程可知, D溶液是在 100g的中溶解了氯化铵的质量是: 40g+5g+10g=55g55.2g,所以, D 是不饱和溶液;由于在 4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45.8g,所以,D降温到 4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55g-45.8g=9.2g; 将盛有溶液 E 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向大烧杯内加入 NaOH
41、固体,小烧杯内的固体溶解,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得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而溶解 考点:海洋中的资源;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能源、环境与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 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下列关于能源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汽油既是燃料,又是良好的溶剂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煤制成 “蜂窝煤 ”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充分 ( 3)为防止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到空气中,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 NaOH溶液来“捕捉 ”CO2,流程图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
42、未标出) 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天然气 ( 2) AD ( 3) CO2+2NaOHNa2CO3+H2O CaO+H2OCa( OH) 2; Ca( OH) 2+Na2CO3CaCO3+2NaOH 试题分析:( 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 2) A、汽油是燃料,又是溶剂,故正确; B、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有可能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故此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电能核能等也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故此选项错误; D、 “蜂窝煤 ”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充
43、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 3)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02+2NaOHNa2C03+H20; 由题意可知,在捕捉室内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分离室中加入氧化钙和 Y溶液可以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沉淀;故在反应分离室内发生的反应是生石灰与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钠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1)如图所示,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钠元素广
44、泛存在自 然界中,亚硝酸钠( 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氯化钠在生活中常用于 ( 3)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 NaNH2,再将 NaNH2与 N2O反应可生成 Na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H2+N2O=NaN3+NaOH+X,则 X的化学式 ( 4)叠氮化钠( 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 30毫秒内引发 NaN3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22.99;( 2) +3; NaHCO3;调味品;( 3) NH3;( 4) 2NaN32Na+3N2 试题分析:( 1
45、)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设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 +x+( -2) 2=0,解得 x=+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HCO3;氯化钠在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品; (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气体 X的化学式为: NH3; ( 4)汽车经撞击后, 30毫秒内引发 NaN3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应为 Na、N2,即反应物是 NaN3,生成物是 Na、 N2,条件是撞击,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2NaN3 2Na+3N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
46、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计算题 氮化铝( AlN)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Al2O3+N2+3C2AlN+3CO,现欲制备 12.3t氮化铝,需要参加反应的氮气( N2)质量是多少? 答案: .2t 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 CO2,取 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 g (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时,还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 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已知: CaCl2+Na2CO3=CaCO3+2NaCl) 答案:( 1) 5;( 2)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 3)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11.1% 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 5g; ( 2)因稀盐酸过量,故加入碳酸钠后首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若先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又与盐酸反应; ( 3)解:设原滤液中 CaCl2的质量为 x Na2CO3+CaCl2=CaCO3+2NaCl ( 1分) 111 100 x 5g = x=5.55g 故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11.1% 答: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11.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