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吉林省九台市初中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的成分中 , 可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成分,其中可供给呼吸的是氧气。故选择 B。 考点: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难度很低,属于基础知识。 下列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制备 NaOH溶液:将饱和的 Na2CO3溶液与适量的石灰水混合后过滤 B检验碳酸根离子: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证明 NaOH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2、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用 NH4Cl溶液与 NaOH溶液混合加热,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与碳酸钙沉淀,再通过过滤,就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选项正确; B、碳酸根离子能够跟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是除了碳酸根离子之外,碳酸氢根离子也可以跟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C、酚酞试液遇碱变红,遇酸或中性溶液不 变色,故不能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氨气和水,氨气会跑出来,故不能通过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故选择 A。
3、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物质除杂;离子的检验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学生应注意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能由金属与盐酸直接反应制取的盐是 A CuCl2 B MgCl2 C FeCl3 D AgC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铜不与酸反应,故氯化铜不能由铜与酸反应制得,选项错误; B、氯化镁可由镁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制得,选项正确; C、铁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是氯化亚铁,故选项错误; D、银不与酸反应,故氯化银不能由银与盐酸反应制得。故选择 B。 考点: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方程式,以及了解金属活动
4、性顺序的意义。 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应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钙粉末 D生石灰粉末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澄清的石灰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引进新的杂质,但因没有指示剂,所以加稍过量的溶液显碱性 B、硝酸银不但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氯化钙反应,除去的是氯离子而不是氢离子,所以溶液还是显酸性 C、碳酸钙粉末不溶于水,只溶于酸,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稍过量的石灰石能除去盐酸且溶液显中性 D、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跟 A就一样了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在除杂质时,所选的药品只能跟杂
5、质反应,不能跟主物质反应,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同时在没有指示剂时,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也是要考 虑的因素。 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加热液体时,应先对试管进行预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操作错误; C、蒸发食盐水时,应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的一端没入水中,用水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选择 B。 考点:常见仪器的使用;化学基
6、本 实验操作 点评:实验操作是中考的考点,学生应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常作为选择题出现,难度不大,要注意记忆的准确性以及注意总结。 钒的氧化物有 “化学面包 ”之称。五氧化二钒 (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 1 C + 3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2x+( -2) 5=0,解得 x=+5。故选择 D。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答的关键在于知道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某则广告中说: “吃完
7、饭后,口中的酸碱度会降低 ”,这里 “降低 ”的指的是 A pH上升 B pH=7 C pH降低 D pH向 7靠拢 答案: C 试题分析:口中的唾液呈碱性,当咀嚼过食物后,唾液中碱度降低, PH 值降低。故选择 C。 考点:溶液酸碱性及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及 PH值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中,常放一个标有 “干燥剂 ”的小袋,带内装有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酸是指在水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 H+的化合物,酸中一般没有金属元素,则氧化钙不属于酸,故 A错误; B、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
8、氢氧根离子形成的,而氧化钙中没有 H元素,则不属于碱,故 B错误;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而氧化钙中不含有酸根,则不属于盐,故 C 错误;D、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而氧化钙符合,则属于氧化物,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常见物质的类别的判别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的判断,学生应熟悉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的分类,并熟悉酸、碱、盐的重要性质。 查阅元素周期表,不能较快得到的信息是 A元素符号 B核外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符号和数据,可知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而不能
9、较快得到的信息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故选择 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下列变化中,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雪融为水 C折叠纸人 D菠萝榨汁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铁钉生锈的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 铁锈,是化学变化; B、雪融为水是物理变化过程; C、折叠纸人是物理变化过程; D、菠萝榨汁是物理变化过程;故选择 A。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经常作为单项选择题出现,属于基础题。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关键就是看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
10、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填空题 某粗盐提纯后得到的 “精盐 ”中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 CaCl2、 MgCl2。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可溶性杂质。 (1)步骤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 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 (3)步骤 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 。 A CaCl2 B MgCl2 C NaOH D Na2C03 答案:( 1) 2NaOH+MgCl2= 2NaCl+Mg(OH)2 (2) CaCO3 ( 3) C、 D 试题分析:( 1)在步骤 加入的氢氧化钠能与粗盐中的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是: MgCl2+2NaOH=2NaC
11、l+Mg( OH) 2; ( 2)步骤 中加入的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 CaCO3沉淀和氯化钠; ( 3)由于溶液中存在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所以,骤 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考点:粗盐的提纯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既考查了粗盐提纯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又考查了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的问题,解答时要依据相关知识细心分析。 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 1)某同学用 C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2)通过蜡烛在氧气中的 燃烧验证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我们应选择 法 收集氧气, ( 3)若要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约为
12、1.1g,至少需要 10%的盐酸质量为 。 ( 4)实验时要尽可能节约药品,实际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比计算量略多,其原因是 。 A.收集时有部分二氧化碳逸出 B.大理石过量 C.装置中还残留一些二氧化碳 答案: (1) 2H2O2 2H2O+O2 (2)向上排空气法 (3)18.25g (4)A、 C 试题分析:( 1) C装置是固液发生装置,可采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反应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应采用向上拍空气法收集; ( 3)解:设需要 10%的盐酸的质量为 x,则 73:44=10% xg:
13、 1.1g 解得 x=18.25g 答:需要 10%的盐酸的质量为 18.25g ( 4)实验时要尽可能节约药品,实际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比计算量略多,其原因是收集时不可避免都有部分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中还残留一些二氧化碳。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备;气体收集装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学生要想解答本题,要熟悉常见气体的制备及其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根据下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及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由图甲可知, 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g; ( 2)图甲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是 ; ( 3)图乙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
14、硝酸钾晶体完全溶解,则某物质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NaOH B NaCl C NH4NO3 答案:( 1) 20 ( 2) NaCl(或氯化钠)( 3) A(或 NaOH) 试题分析:( 1)由图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20g;( 2)根据图甲中的溶解度曲线来看,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3)根据图甲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要使图乙中的试管底部的硝酸钾晶体完全溶解,可通过升温的方式,而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要放热,从而使温度升高。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15、溶液的转变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题型,要求学生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取信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用经济、简便的方法鉴别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镁三种白色固体粉末,应选用 的 种试剂是 _。 答案:水(或 H2O) 试题分析:硫酸铜溶于水,水溶液呈蓝色,碳酸钠溶于水,水溶液无色,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故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就是采用试剂水。 考点:常见酸、碱、盐的性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现有 Ca、 Na、 H、 C、 O、 S等六种元素,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 1)治疗胃酸
16、过多症的主要成分 。 ( 2)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物质 ; ( 3)有 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答案:( 1) NaHCO3 ( 2) Ca(OH)2 ( 3)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当胃酸过多时,可用碳酸氢钠治疗;其化学式为 NaHCO3 ; ( 2)改良酸性土壤可使用碱性物质,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 Ca( OH) 2; ( 3)酸碱中和、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均属于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17、考点: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及对反应类型的理解、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难度不大。 请回答下列与稀盐酸、稀硫酸有关的问题: ( 1)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中含有的阳离子都是 ; ( 2)要洗去细口瓶内壁上附着的 CaCO3,应选用这两种酸中的 ; 答案:( 1)( 1) H+(或氢离子、水合氢离子、 H3O+) ( 2)稀盐酸(或稀 HCl、盐酸、 HCl、 HCl溶液) 试题分析:( 1)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属于酸,两者可以发生电离,电离出阳离子H+,故化学性质相 似,都具有酸的通行;( 2)稀盐酸与稀硫酸都可以与碳酸钙反应,
18、但是由于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钙,硫酸钙会以沉淀的形式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从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而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一般选用稀盐酸。 考点:酸的定义;酸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酸的定义以及酸的性质,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会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对比分析下列各组物质,回答有关问题。 ( 1)施用氮肥时要注意 。(合理即可) ( 2)木炭、活性炭都可以做冰箱的除味剂,是因为他 们都具有 。 ( 3) Na2SO4、 (NH4)2 SO4中含有的相同离子是 。 答案:( 1)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合理即可) ( 2)
19、吸附性 ( 3) SO42- 试题分析:( 1)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失去肥效,因此施用氮肥要注意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2)木炭、活性炭是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异味,因此可以用来做冰消的除味剂;( 3) Na2SO4含有Na+、 SO42-, (NH4)2 SO4 含有 NH4 +、 SO42-,故两者含有的相同离子就是 SO42-。 考点:氮肥的性质;碳单质的性质;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只要记忆即可解答本题。 用以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配制 50 g质量分数为
20、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6%的氯化钠溶液 g,水 ml. 称量:用量筒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 混匀:将量取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装瓶 仗 昵 呵胩钚从也啾昵 br 答案:( 1) 25 、 25 ( 2)大于 (4)氯化钠溶液 质量分数为 3% 试题分析:( 1)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设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 xg,那么 50g3%=6%x,解得 x=25g,所以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 25g,水 50g-25g=25g; ( 2)用量筒
21、取水的体积时,如俯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水体积较少,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3%; ( 4)标签上面应写上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即 “氯化钠溶液 质量分数为 3%”。 考点: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要求学生掌握配制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同时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 探究题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 ( 1)铁 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 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 2)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实验 的现象是
2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组中的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 和 可比较出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乙和丙两位同学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原因 是 ; 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右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 X是金属 _, Y是 _溶液(写出化学式)。 答案:( 1) 氧气(或 O2) ( 2) 红色固体(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无色溶液变蓝色(答出一点给分); Cu+2Ag NO3 = Cu( NO3)2+2 Ag 实验 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实验 的快 无法比较 Fe和 Cu的活动性(或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 F
23、e CuSO4(或 Cu H2SO4或 ; Fe SO4 Cu) (两空均答对给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在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成铁锈; ( 2) 实验 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够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红色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蓝色,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 NO3) 2+2Ag; 中铁和稀盐酸能够反应, 中锌片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这两个同时都反应,它们的形状与大小及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用量均相同的条件下,实验 中产生气体的速度比实验 的快,锌比铁反应剧烈,这说明了锌比铁更活泼; 实验 和实验 能证明锌比铁活动性强,实验 实验 无法比
24、较 Fe和 Cu的活动性;在补充实验中,可用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可以证明铁比铜活泼,故可判断出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铁、铜,它们的活动性都比银强。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点评:考查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掌握铁生锈的原理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下图所示是 Ca(OH)2的部分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 1) A中的实验现象是 ; ( 2)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
25、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答案:(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2) Ca(OH) 2+ Na2CO3= CaCO3+2 NaOH (3) NaCl(或氯化钠 ) Ca Cl2(或氯化钙 )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 2)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和水,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写出方程式,故答案:为: Ca( OH) 2+2HCl=CaCl2+2H2O ( 3)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无碱性物质,溶液显酸性
26、或中性;底部有白色沉淀可知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说明溶液中无酸性物质,故溶液中无氢氧化钙、盐酸、碳酸钠;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生成的氯化钠;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主要研究了由于反应物的量不同导致的生成物就不会相同的具体反应,综合性较强,学生应注意总结此类题目的规律。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
27、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 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 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2)取( 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 变质(填 “部分 ”或 “全部 ”)。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
28、杂质可加入适量的 ; ( 2)借助于 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生成 Na2CO3) Ca Cl2(或氯化钙溶液、 Ca Cl2溶液 ) NaOH(或氢氧化钠) 部分 Ca( OH) 2(或氢氧化钙溶液) 指示剂(或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PH试纸) 试题分析:【分析】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 【实验设计】( 1)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加入氯化钡溶液形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与氯化钡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钡; ( 2)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与溶液中的碳酸钠充分反应,生成白色
29、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从而将碳酸钠全部除去,上层清液仍可使酚酞变成红色,说明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加入的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清液中滴酚酞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可判断原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进一步实验】( 1)向变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 滤去碳酸钙沉淀,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 ( 2)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待红色刚好消失,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也可使用 pH试纸或 pH计等。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以及碳酸根的检验方法及除杂方法,以及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注意把握加入试剂的量,除杂过程中不能加入新的杂质离子,正确选择试剂,并注意计算解题规范,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