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 A酒精挥发 B钢铁生锈 C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 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2、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 270 时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现取 NaHCO316.8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 4.4g B 6.2g C 8.8g D 10.6g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碳酸氢钠在 270 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2NaHCO3Na2CO3+H2O+CO2,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时,剩余固体为碳酸钠
3、,由所取碳酸氢钠的质量计算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即减少的质量 解:设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 x 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106 16.8g x = x=10.6g 则减少的质量 =16.8g-10.6g=6.2g 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解答本题时,由于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都会导致质量减少,因此,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求得减少的质量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
4、的升高而增大 B在 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剂不蒸发),溶液浓度增大 D当甲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回答本题;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考虑; C、根据升温后各量的变化情况考虑; D、根据所提纯物质溶解度变化情况考虑 解: A、通过图示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A说法正确; B、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而在 t1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B说法正确; C、将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后由饱和
5、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都不变,所以溶液浓度不变,故 C说法错误; D、由于甲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 CaCl2溶液,过滤 D Cu( NO
6、3) 2溶液 Ag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 A、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Na2CO3能与 CaCl2溶液
7、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AgN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氢气 -单质 氧化镁 -混合物 空气 -化合物 氢氧化铝 -盐 铁 -纯净物 水 -氧化物 硫酸 -酸 碳酸钠 -碱
8、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 解:氢气属于单质;氧化镁属于纯净物;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铝属于碱;铁属于纯净物;水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硫酸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 故选 A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
9、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点评:本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
10、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解: 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以看出 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 C、由图示的情况可知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 分,故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也不发生改变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
11、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 C、氧气能支持燃烧,据有助燃性 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物质的燃烧不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 解: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 A选项正确;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此选项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此选项错误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化合反应及其
12、应用 点评:此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知道氧气的氧化性能助燃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 醇( C14Hl2O3),它具有抗癌性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下列有关白藜芦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8 B它的分子是由 14个碳原子、 12氢原子和 3个氧原子所构成 C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2: 3 D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白藜芦
13、醇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4+112+163=228,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它的 1个分子是由 14个碳原子、 12氢原子和 3个氧原子所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4):( 112):( 163)14: 12: 3,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藜芦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 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
14、牛奶、补铁酱油等,说明了化学与人体的健康密不可分这里的碘、氟、钙、铁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这里的碘、氟、钙、铁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宏观概念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中的碘、氟、钙、铁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通常所说的物质中的成分大部分是指元
15、素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量取 9.5ml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考虑;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 D、根据量筒的选取方法考虑 解: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 A错; B、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 B正确; C、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C 错; D、量取 9.5mL水用 10mL量筒,故 D
16、错 故选 B 考点:加热器皿 -酒精灯;测量容器 -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易得电子 B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 D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回答,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有几条弧线就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是指离核最远的一层,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据此解答即可; 解: 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大于 4个,
1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A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故 B正确; C、有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 C正确;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大于 4,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 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及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低碳生活 ”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 “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 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
18、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定义: “低碳生活 ”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进行分析作答 解: A、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防止废旧书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B、多用电邮、 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将空调开得很低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符合 “低碳生活 ”的精神; D、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
19、而减少二氧化 碳的排放; 故选 C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入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填空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a的名称是 ;仪器 b的名称是 ( 2)装置 C中现象为: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 D中观 察到现象为: ( 4)实验室里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 CO2 应选用装置是 A ,装
20、置 A中盛放的药品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锥形瓶 烧杯 (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H2O=H2CO3 ( 3)下层蜡烛先熄灭 ( 4) C B D 石灰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仪器及其名称填空; ( 2)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 4)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硝酸银溶液吸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并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据此选择收集装置 解:( 1)图中 a、 b的仪器名称分别是锥形瓶
21、和烧杯 故填:锥形瓶,烧杯; ( 2) A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故填: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CO2+H2O=H2CO3; (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因此可用于灭火,所以装置 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故填:下层蜡烛先熄灭; ( 4)装置 A适用于 “固 +液 常温型 ”制取气体,故 A装置中的可以通过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盐酸已挥发,所以装置 A与盛有吸收氯化氢气体的硝酸银溶液的装置 C连接,然后制取的气体通过盛有浓
22、硫酸的 D装置,可以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的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 C, B, D,石灰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 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药品的选取原则,同学们一定要熟悉常见气体的性质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出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第( 1)题中得到的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
23、不含 (填 “硫酸 ”或 “氢氧化钠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 (填 “硫酸 ”或 “氢氧化钠 ”)以上实验证明:最终得到的混合物 (填 “是 ”或 “不是 ”)中性的 ( 3)实验室里有 3瓶标签模糊不清的无色溶液: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只用酚酞试液和适当的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将这 3种溶液区别开来,写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答案:( 1)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H2SO4+2NaOHNa2SO4+2H2O; ( 2)硫酸;氢氧化钠;是; ( 3)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变红的
24、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剩 余的两支试管中滴加,红色消失的为稀硫酸,红色不消失的为氯化钠溶液 试题分析:( 1)根据碱可使酚酞变红,利用酸碱反应使碱减少,颜色变化来分析,并书写反应方程式; ( 2)根据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分析解答; ( 3)根据稀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不变色设计实验进行鉴别 解:( 1)因酚酞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为红色,当向碱性溶液中加稀硫酸时,发生 H2SO4+2NaOHNa2SO4+2H2O反应使碱减少至消失,则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 ( 2)用蓝色石蕊 试纸检验第( 1)题中得到的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
25、不含稀硫酸;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溶液,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 ( 3)根据稀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可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剩余的两支试管中滴加,红色消失的为稀硫酸,红色不消失的为氯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 ( 1)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H2SO4+2NaOHNa2SO4+2H2O; ( 2)硫酸;氢氧化钠;是; ( 3)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变
26、红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剩余的两支试管中滴加,红色消失的为稀硫酸,红色不消失的为氯化钠溶液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解答时应利用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并结合习题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其中利用中和反应鉴别三种物质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气和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从空气和海水中分离出各种成分可更好地服务人类 ( 1)某小组设计将空气依次经过甲、乙、丙三个装置,最终分离出较纯的 N2 甲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丙中可以加入的试剂为 ( 2)海水中富含镁元素,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
27、图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海水经过日晒后,得到粗盐和食盐的饱和溶液向一瓶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块规则的食盐晶体,保持温度和水的质量 都不变,一段时间后,食盐晶体的形状 变化(填 “有 ”或 “无 ”) 答案:( 1) CO2+2NaOHNa2CO3+H2O;吸收水蒸气;灼热的铜丝(合理均可); ( 2) ; MgCl2 Mg+Cl2; ( 3)有 试题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氧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分析解答; ( 2)根据反应流程分析化学反应,并据反应特点确定反应类型,根据反应原理书
28、写化学方程式; ( 3)在饱和溶液中,晶体的溶解速率等于溶液的析出速率,所以晶体的质量不变,但形状会越来越对称和接近圆 解: ( 1)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通过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氧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要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还须除去氧气,可通过灼热的铜丝; ( 2)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镁,通过石灰乳,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是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复分解反应,氯化镁通电分解成镁和氯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方程式是: MgCl2 Mg
29、+Cl2; ( 3)在饱和溶液中,晶体的溶解速率等于溶液的析出速率,所以晶体的质量不变,但形状会越来越对称和接近圆; 故答案:为:( 1) CO2+2NaOHNa2CO3+H2O;吸收水蒸气;灼热的铜丝(合理均可); ( 2) ; MgCl2 Mg+Cl2; ( 3)有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定义等知识,并能从流程图中分析和提取有用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 1)醋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到酸味,这是由于分子具有 的性质,醋酸的 pH 7(填 “ ”、 “ ”、 “=”) ( 2)用洗涤
30、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 3)有些牙膏中添加有少量 NaF,刷牙时 NaF与牙齿中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Ca5( PO4) 3OH反应生成氟磷灰石 Ca5( PO4) 3F和另一种物质 X,氟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酸作用,从而达到防止龋齿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5( PO4) 3OH+NaF=Ca5( PO4) 3F+X,则 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 “化合 ”或 “分解 ”或 “置换 ”或 “复分解 ”)一个羟基磷灰石 Ca5( PO4)3OH分子中含有 个氧原子 答案:( 1)不断运动;( 2)乳化;( 3) NaOH;复分解; 13 试题分析:( 1)根据分子是运
31、动的特性以及醋酸显酸性,溶液的 pH小于 7进行分析; ( 2)根据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解答; (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 解:( 1)醋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到酸味,这是由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醋酸显酸性,溶液的 pH小于 7进行分析; ( 2)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5( PO4)3OH+NaF=Ca5( PO4) 3F+X,可知则 X的化学式为 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属
32、于复分解反应的,一个羟基磷灰石Ca5( PO4) 3OH分子中含有 13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 1)不断运动;( 2)乳化;( 3) NaOH;复分解; 13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 子的基本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按要求从氢气、氯化银、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硫酸、氯化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 1)难溶于水的盐 ; ( 2)不易挥发的酸 ; (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 4)理想的清洁高效能源 ; ( 5
33、)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 ( 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 答案:( 1) AgCl;( 2) H2SO4;( 3) Ca( OH) 2;( 4) H2;( 5) CO2;( 6) NaCl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 1)氯化银难溶于水,属于盐,其化学式为: AgCl ( 2)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是不易挥发的酸,其化学式为: H2SO4 (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 Ca( OH) 2 ( 4)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效能源,其化学式为: H2 ( 5)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
34、应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 CO2 ( 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是食盐,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 NaCl 故答案:为:( 1) AgCl;( 2) H2SO4;( 3) Ca( OH) 2;( 4) H2;( 5)CO2;( 6) NaCl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计算题 ( 1)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 C5H8NO4Na),谷氨酸钠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 3CH4+5O2C
35、O2+2CO+6H2O 反应的两种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答案: 试题分析:( 1)根据谷氨酸钠化学式的含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1) 5; 1: 8( 2) +4价;+2价 (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两种含碳元素的生成物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 1)谷氨酸钠是由碳、氢、氮、氧、钠五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164) =1: 8 ( 2)氧元素显 -2价,设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数和为零,可得: x+( -2) 2=0,则 x=+4
36、价 氧元素显 -2价,设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y+( -2) =0,则 y=+2价 故答案:为:( 1) 5; 1: 8( 2) +4价; +2价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图为某实验室盛放稀盐酸试剂瓶,为测定其质量分数,取 6g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滴加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 pH 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滴加至 4g时,溶液 pH值恰好为 7 ( 1)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具体
37、方法是 ( 2)试计算: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造成的溶液质量损失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至 1%) 答案:( 1)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 pH试纸上,然后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溶液的 pH值 ( 2) 6% 6% 试题分析:( 1)根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进行解答; ( 2)依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溶液的 pH值为 7,此时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4g,据此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依据方程式计算盐酸、氯化钠的质量,并计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具体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显示的颜色
38、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溶液的 pH值;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 pH试纸上,然后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溶液的 pH值; (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4g10%=0.4g 设所取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 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 y HCl+NaOHNaCl+H2O 36.5 40 58.5 x 0.4g y = x=0.365g = y=0.585g 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6%; 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6% 答:稀盐酸的质量分数约是 6%,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约是 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有关
39、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溶液的 pH值恰好为 7,据此结合题目所给数据及方程式进行解答 推断题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可能含有 Na2CO3、 Na2SO4、 BaSO4、 NaCl、 Cu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其成分,现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 1)常温下,气体 A水溶液的 pH 7(填 “ ”“ ”“=”之一),实验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蓝色沉淀 D为 (写化学式),请写出实验步骤 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上述实验,溶
40、液 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写化学式,下同) 、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 ,一定不含 ( 4)要进一步推理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取上层清液进行实验,药品有: 过量 Ba( NO3) 2溶液 过量 AgNO3溶液 过量稀硝酸 正确的滴加顺序为 A B C D 答案:( 1); CO2+Ca( OH) 2=CaCO3+H2O; ( 2) Cu( OH) 2; CuCl2+2NaOHCu( OH) 2+2NaCl( NaOH+HClNaCl+H2O); ( 3) NaCl、 NaOH; Na2CO3、 CuO, BaSO4; ( 4) B; 试题分析: A通过澄清石 灰
41、水变浑浊则说明 A是二氧化碳,则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盐,滤液 B加入氢氧化钠后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铜,以此为突破口分析解答即可; 解: A 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 A 是二氧化碳,则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盐,滤液 B加入氢氧化钠后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则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铜,硫酸钡不溶于水且不溶于盐酸,由于加入盐酸会生成气体和滤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硫酸钡,氯化钠是否含有无法确定; ( 1) A是固体与酸反应后的气体,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溶液显酸性 pH 7,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C
42、a( OH) 2=CaCO3+H2O; ( 2)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化学式为 Cu( OH) 2;由分析知滤液中含有氯化铜和过量的盐酸,所以加入氢氧化钠与两者均反应,方程式为CuCl2+2NaOHCu( OH) 2+2NaCl( NaOH+HClNaCl+H2O); ( 3)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该滤液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氧化铜,一定不含硫酸钡; ( 4)要证明是否含有可能存在的硫酸钠和氯化钠,可以先对上清液滴加稀硝酸进行酸化,而后滴加硝酸钡以检验硫酸钠是否存在,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能说明存在硫酸钠,否则没有,而后滴加硝酸银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能说明存在氯化钠,否则没有,(由于硫酸银是微溶物,为防止对硫酸根的鉴定产生干扰,所以药品的加入顺序不能颠倒) 故答案:为:( 1); CO2+Ca( OH) 2=CaCO3+H2O; ( 2) Cu( OH) 2; CuCl2+2NaOHCu( OH) 2+2NaCl( NaOH+HClNaCl+H2O); ( 3) NaCl、 NaOH; Na2CO3、 CuO, BaSO4; ( 4) B;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框图式推断题,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