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火烧赤壁 C凿壁偷光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司马光砸缸,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烧赤壁的过程中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凿壁偷光,是墙壁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磨成针,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2、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为测定某含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的组成,现取 2.9g该混合物与足量 CO充分反应,测得生成铁的质量为 2.1g,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可能为 A 0.7g B 1.1g C 1.5g D 1.9g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 CO充分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铁的质量相等,故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 =2.1g:(
3、2.9g -2.1g) =21:8。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可知, FeO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56: 16=7: 2=21: 6; 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112: 48=7: 3=21: 9;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168: 64=21: 8; 由此可知,混合物中 Fe3O4的质量可以 为任意值, 设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为 x、氧化铁的质量为 y,则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x 100%+y 100% ):( x 100%+y 100% )=21: 8,解得 x: y=9:20,即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不能大于 0.9g,故选 A。 考点:物质组
4、成的综合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分数与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和熟记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的粉末放入 AgNO3与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可能只含有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 M可能是单质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题意分析。 A、由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无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有银离子,正确;
5、 B、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的粉末放入 AgNO3与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溶液仍然呈蓝色,则可说明 Cu(NO3)2可能没有被置 换,或没有完全被置换,故滤渣中可能只含有银,正确; C、若 Cu(NO3)2没有被置换,则滤渣中就不含有金属铜,错误; D、根据上面的分析, Cu(NO3)2可能只是部分被置换,则加入的金属 M就可能是比铜活泼的单质锌,正确。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6、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 2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 Na 2CO3溶液,再过滤 C CaCl2溶液 NaCl溶液 先加入适量的 Na 2CO3溶液,再过滤 D CaO 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 HCl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主要物质氢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B、杂质 Ca(OH)2溶液能与过量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
7、钠溶液,而主要物质 NaOH溶液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故能除去杂质,但由于Na2CO3溶液过量,会有剩余,故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错误; C、主要物质 CaCl2溶液能与适量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而杂质 NaCl溶液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故不能除去杂质,错误; D、杂质 CaCO3固体和主要物质 CaO 固体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主要物质除去,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图是两组
8、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是 O2 B C6H12O6是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C6H12O6与 X反应生成 CO2和 H2O 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分析。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正确;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且要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以外,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故不属置换反应,错误。故选
9、D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 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燃烧能生成 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碱溶液的 pH 7,则 pH 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
10、反应,错误;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但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氧混合气体是混合物,但是由氢氧不同元素组成的,错误;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按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守恒可知,燃烧能生成 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正确; D碱溶液的 pH 7,但 pH 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但其溶液的 pH 7,错误。故选 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关概念、理论是解题的关键,严格按概念或定义分析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个特例,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
11、 下列是一些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B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C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本题其实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B、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问题; C、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
12、收的热量,是光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故选 B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点评: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 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错误; B、氢气
13、是可燃性气体,若不纯,点燃时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错误;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否则加热时若沸腾喷出,可能伤人,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原子中,最易形成阳离子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 A、该原子最外层有 4个
14、电子,不容易得失电子,故不易形成阳离子,错误; B、该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容易得到 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错误; C、该原子最外层有 1个电子,容易失去 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正确; D、该原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容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错误。故选 C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和得失电子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即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多于 4个时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清洗后食用 B水产品
15、经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 C煤气泄漏后立即打开排风扇 D洗净的铁锅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常识分析。 A、霉变的大米产生了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有毒 ,不能食用,错误; B、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会降低食品的质量,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错误; C、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而打开排风扇时,有可能会产生电火花,错误; D、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故洗净的铁锅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能防锈,正确。故选 D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
16、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泉城济南,山青水秀,保 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措施分析。 A、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B、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故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利于环境保护; C、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仅节省资源,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
17、护。故选 D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措施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 SiO2。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 1)二氧化硅属于 (填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或 “有机物 ”中一种)。 ( 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 NaOH与玻璃塞中的 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 Na2SiO3和 H2O, 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
18、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制备粗硅的反应为: SiO2+2C Si +2CO,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填 “分解 ”“化合 ”“置换 ”“复分解 ”之一)。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 H2还原 SiHCl3过程中混入 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物质 A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环境污染,下列试剂可以吸收 A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 金属铁 D氯化钠溶液 答案:氧化物 2NaOH+SiO2=Na2SiO3+H2O 置换 发生危险,引起爆炸 B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两种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氧化物。 ( 2)根据题意
19、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NaOH和 SiO2,生成物是 Na2SiO3和H2O,条件是常温,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2=Na2SiO3+H2O。 ( 3)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 由于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若不纯,遇热可能发生爆炸,故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 H2还原 SiHCl3过程中混入 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发生爆炸; 由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 A中应含有 H、Cl元素,再根据 “物质 A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可知 A的化学式是
20、HCl,故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故选 B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掌握氧化物的概念 、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中, A, 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C, 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氮元素的质子数是 _。 ( 2)若 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O2-,则 x=_。 ( 3)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 _(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元素。 ( 4)请写出一种由上述任意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21、的化学式: _。 答案: 8 非金属元素 H2CO3或 HNO3 试题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个小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故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故其质子数也是 7。 ( 2)若 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O2-,说明该粒子带 2个单位的负电荷,即其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多 2个,再结合其粒子结构示意图,则有 2+x-8=2,解得x=8。 (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 C为氢元素, D为氧元素;而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可判断元素的种类,由于以上 4种元素的汉字名称要么带
22、 “石 ”字旁,要么带 “气 ”字头,故都属 于非金属元素。 ( 4)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分析, C、 N、 H、 O 四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 H2CO3或 HNO3。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种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 点评: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是解题的关键。 双酚 A,也称 BPA,用来生产防碎塑料,它无处不在,从矿泉水瓶、婴儿奶瓶、食品包装到医疗器械里,都有它的身影。最新研究显示双酚 A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或副作用,或对发育、内分泌等产生危害,欧盟委员会从 2011年 3月2日起,禁止
23、使用含有化学物质双酚 A的塑料生产婴儿奶瓶。已知双酚 A的化学式为 C15H16O2,请回答: ( 1)双酚 A中含有 种元素,它属于 (选填 “有机化合物 ”或 “无机化合物 ”); ( 2)双酚 A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 3)双酚 A存在于塑料餐具、塑料水瓶、食品及饮料容器如食品罐、易拉罐的内涂层中,它在加热时更容易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危害人类健康,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上网收集有关双酚 A的资料,关注健康问题 B加强生产源头管理,严禁在原辅料中添加双酚 A C使用含 双酚 A的塑料奶瓶要经常高温消毒 答案:三 有机化合物 1:2 C 试题分析:
24、根据双酚 A的化学式为 C15H16O2来分析。 ( 1) C15H16O2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 C15H16O2是含 C元素的化合物,又不是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等物质,故属于有机物。 ( 2)双酚 A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116):( 162) =1:2。 ( 3)根据题意,双酚 A在加热时容易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危害人类健康,故使用含双酚 A的塑料奶瓶不能高温消毒,故选 C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 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按要求从氢气、氢氧化铁、水、氧
25、化镁、硫酸钠、氢氧化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 1)一种非金属单质: ( 2)一种金属氧化物: ( 3)一种难溶的碱: _ ( 4)一种可溶的盐: _ 答案: H2 MgO Fe(OH)3 Na2SO4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特点分析。 ( 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给物质中符合的只有氢气,故化学式为 H2; (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金属氧化物就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给物质中符合的只有氧化镁,故化学式为 MgO; ( 3)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给物质中属于难溶的碱的是氢氧化铁,
26、故化学式为 Fe(OH)3; ( 4)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给物质中符合的只有硫酸钠,故化学式为 Na2SO4。 考点:物质的分类,酸碱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特点和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轻松作答。 计 算题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 (H2O2)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 68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 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66.8g。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生成的氧气为 _g;蒸干烧杯内液体,所得固体物质为 _g。 ( 2)试通过
27、计算求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 3.2 2 ( 2) 10%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会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 气的质量 =68g+2g-66.8g=3.2g,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且在此反应中,只有二氧化锰是不溶性固体,故蒸干烧杯内液体,所得固体物质为 2g。 ( 2)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中氧气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可求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而求出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双氧水溶液中 H2O2的质量为 x 2H2O2
28、 2H2O + O2 68 32 x 3.2g 68: x=32: 3.2g 解得, x=6.8g 则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10% 答: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并能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探究题 下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装置。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 HCl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吸收)
29、。 所选装置 的连接顺序为 A (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 B的作用是 。 装置 C中出现的现象为 。 ( 2)若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来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选择的装置按 B1DEB2顺序连接,然后进行实验(假设有关反应均反应完全)。 装置 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对于上述设计的这个实验装置,你认为还需要改进的是 。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 E洗气瓶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若氢氧化钙溶液的量不足,则计算出样品纯度的结果将 (填 “偏小 ”、 “偏大 ”、 “不受影响 ”之一)。 答案:( 1) CBH C
30、aCO3+2HCl=CaCl2+H2O+CO2去除 CO2中的水蒸气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 Fe2O3+3CO=2Fe+3CO2 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偏小 试题分析:( 1) 由于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要把杂质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除去,由于氯化氢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因此可以除去氯化氢气体,水蒸气可用浓硫酸除去,而且在除杂的过程中要后除去水,因为从硝酸银溶液中出来的气体中会含有水;因为要收集干燥的气体,且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连接顺序为 CBH。 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
31、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装置 B的作用是去除 CO2中的水蒸气。 由于氯化氢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故装置 C中出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 2)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故装置 D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性,若直接逸散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根据题意,若氢氧化钙溶液的量不足,就不能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那么测量出来的二
32、氧化碳的质量就会偏小,则通过二氧化碳计算出样品纯度的结果将会偏小。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一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设计题,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气体的 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检验、除杂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要能把握好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问题。 推断题 有某固体混合物,已知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 FeCl3、 NaCl、 NH4NO3、 Cu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探究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
33、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测试气体 A,试纸变 _色; C的化学式为: 。 ( 2)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_(写化学式)。 ( 3)在溶液 D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_。 ( 4)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5)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 要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成分,可用溶液 D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 答案:蓝 Cu(OH)2 FeCl3 NO3-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N
34、aCl 向溶液 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 NaCl;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混合物中不含有 NaCl。 试题分析:( 1)根据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其中能与氢氧化钠共热,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物质只有硝酸铵,且二者反应生成氨气,该气体遇水呈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中,只有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 2)由于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而根据题意可知,反应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 应都恰好完全反应,且步骤 中只得到蓝色沉淀,并无红褐色沉淀产生,说明一定没有氯化铁。 ( 3)由于
3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溶液 B中一定含有硝酸钠和硫酸钠;其中硫酸钠能与适量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钡不反应,所以溶液 D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 ( 4)根据上面的分析,步骤 中:硫酸钠能与适量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 5)根据以上分析,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 NaCl,要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成分,可向溶液 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 NaCl;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混合物中不含有 NaCl。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解答此类题,就要利用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抓住反应中所出现的现象,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进行推断即可,所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知识进行储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