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广东汕头潮南区东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故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可巧记为 “养(氧)闺(硅)女(铝) ”。 下图所示的实验组合 ,最终想证明的是 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C CO2与 H2O 反应的生成物是 H2CO3 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将稀醋酸喷洒到蘸有石蕊的紫色花朵上后,发现花朵由原来的紫色变为红色,该实验只是
2、先验证一下酸能使石蕊变红,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 A错误; B、向紫色花朵上分别水和二氧化碳接触,结果紫色花朵并不变色,第二个和第三个实验分别验证了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 B错误; C、 CO2 与 H2O 反应的生成物是 H2CO3,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故 C 错误; D、向紫色花朵上喷洒水后再放入二氧化碳中,结果紫色花朵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前面 三个实验是为此实验做铺垫,反映出该实验的结论的正确性,故 D符合实验最终目的; 故选 D。 考点: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实验中的一种
3、重要方法。 某纯净物能发生分解反应,这说明 A此物质是高锰酸钾 B此物质属于化合物 C此物质含有多种分子 D此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水通电分解满足题目条件,属于分解反应,故 A说法错误; B、结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一变多 ”,反应物应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 B说法正确; C、由题意可知,此物质为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分子,故 C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满足题目条件,但高锰酸钾含有锰、氧、钾三种元素,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种类。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应结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和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综合解答。 仅仅根据化
4、学方程式 Na2CO3 + 2HCl = 2NaCl+ CO2+ H2O,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进行得非常快 B生成的 CO2是气态的 C反应在常温下可以进行 D反应物是 Na2CO3和 HCl 答案: A 试题分析 : A、在化学方程中不能反映出物质间的反应速度,故 A符合题意; B、可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看出, CO2的化学式后面有 “”,说明 CO2为气态,故 B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故 C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Na2CO3和 HCl,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点评:充分理解化学
5、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金属钛( Ti)是重要的航空航天材料。 Ti可以用 TiO2与 Si共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O2+Si SiO2+Ti。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 TiO2 B Si C SiO2 D Ti 答案: B 试题分析: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其中夺去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做还原剂。从化学方程式 TiO2+Si SiO2+Ti可以看出, TiO2的氧被 Si夺去了,故 Si为该反应的还原剂,故选 B。 考点: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
6、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2H2+ O2 2H2O B 2CO+ O 2CO2 C CO2+H2O H2CO3 D H2 + Cl2 2HCl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微观粒子间反应的个数比为 2: 1: 2,只有选项 A、 B满足,但选项 B中化学式不满足分子模型“ ”,选项 A满足,故选 A。 考点:微观粒子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认真观察微观粒子模型,注意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 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仅根据其化学式,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此物质属于氧化物 B此物质通常呈气态 C此物质由
7、两种元素组成 D此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 3个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由化学式 ClO2可以看出 ClO2是由 Cl、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可得出结论 A; B、根据化学式无法判断出 ClO2的状态,故无法得出结论 B; C、由化学式 ClO2可以看出 ClO2是由 Cl、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可得出结论 C; D、由化学式 ClO2可以看出该物质的 1个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 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可得出结论 D; 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化学符号意义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
8、用的能力。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向量筒倾倒液体药品时,量筒稍微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量筒,标签要对着手心(向上),故图 A操作正确;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B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要悬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口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壁,防止污染试剂,图 C操作错误; D、向试管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稍 微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对着手心(向上),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图 D操作错误; 故选 A。 考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液体药品的量取及其取用。
9、 加压后, 25m3的天然气可以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这可以说明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的大小可以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25m3的天然气加压后可装入 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后,分子间的间隔缩小,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 B。 考点:分子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的应用,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 SiO2。此物质中硅元素( Si)的化合价为 A +4 B +3 C +2 D +1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元素通常显 -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
10、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 SiO2中, Si的化合价为 0-( -2) 2=+4,故选 A。 考点: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则。 点评: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其它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价原则来求。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造成温室效应;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造成温室效应; D、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选 A。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氢能源是清洁能源,最理想的能源。 H2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
11、数约为 A 5.9% B 11.1% C 89.9% D 94.1%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在 H2O2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00%94.1%,故选 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的现象是 A火星四射 B有刺激性气味 C发出蓝紫色火焰 D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硫在空气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 B。 考点:木炭、硫磺、铁、磷、蜡烛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评:对于化学反应现象的记忆,要记清反应的最基本
12、的特征,如光、色、味等。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生成。则此物质肯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氢、氧 B氧、氢、硫 C碳、氧、硫 D碳、氢、硫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生成,故含有氧、碳、氢和硫 4种元素,反应前应也含有氧、碳、氢和硫这四种元素,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有空气中氧气参与反应,氧气可提供氧元素,故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和硫这三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不变。 填空题 (4分 ) 某同学想通过实验判断家用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13、请填写下表中的空格,帮助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原样品是硬水 原样品是软水 现象 结论 取样后,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 可观察到有浮渣(或较少泡沫) 原样品是硬水 只观察到有较多泡沫 原样品是软水 答案: 试题分析: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肥皂水,具体方法是取样后,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 ;若观察出现泡沫较多,该样品为软水;若观察到有浮渣(或较少泡沫),该样品为硬水。 考点: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点评:区分硬水和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 ( 12)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的名称是 ;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 2)如果用 H2
14、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 (填序号);这种装置还可以用来制 CO2,其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为 法。 (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 CO2,其方程式分别是: 乙同学利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 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他不选用碳酸氢铵制取 CO2的理由是 。 (4)将( 3)中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装配好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 (5)在 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倒扣于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 中液面_(填 “上升 ”或 “不变 ”);理由 。 答案:( 1)试管 ( 2) CaCO3 2HCl=CaCl2 H2O CO2 向上排空气法
15、 ( 3) 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混有氨气 ( 4)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捂试管外壁 ( 5)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试题分析:( 1)试管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实验室常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故答案:为 :试管 , ; ( 2) H2O2在 MnO2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 应选择固液制气装置,可选择仪器 作发生装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CaCl2 H2O CO2 ,由于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3)乙同学利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 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装
16、置;碳酸氢铵加热分解,除生成 CO2外还生成 NH3,会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 ( 4)可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捂试管外壁,若看到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5)由于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外界气压将水压进试管,试管内液面上升。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 CO2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实验仪器的连接要根据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密度、水溶性来判断分析。 (3分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选填合理选项的字母序号,答案:并非唯一 )。 A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检验气体产物,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
17、熄灭酒 精灯 B硫、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先往瓶中装满水,后引燃可燃物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先向锥形瓶内添加石灰石,再向长颈漏斗内注入适量稀盐酸 D制取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口再加热盛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 答案: ABC 试题分析: A、检验加热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生成气体产物,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该操作先后顺序正确; B、硫、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先往瓶中装满水,后引燃可燃物。硫和红磷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会 污染空气,用水吸收可防止污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入少量水,可以防止铁的熔化物温度过高而炸裂
18、集气瓶底,故该操作正确;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先向锥形瓶内添加石灰石,塞上瓶塞,再向长颈漏斗内注入适量稀盐酸,故该操作先后顺序正确; D、制取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氧气,以防止收集气体不纯,故该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 A、 B、 C。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碳、硫、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 点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 6分)下图是与水有关的 3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A中烧瓶里的水只发生了 _变化 (填 “物理 ”或 “化学 ”)。 ( 2) B中试管 1内气体的化学式为 _;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19、式为 。 ( 3) “直饮水 ”的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 活性炭 超滤膜 紫外线 直饮水,其中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从原理上说,此流程中超滤膜的作用与实验 C中的 等材料是相同的。 答案: (1) 物理 (2) H2 ; 2H2O 2H2+O2 (3) 小卵石、石英砂 试题分析: (1) 水的蒸馏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2)电解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故试管 1内气体为氢气,化学式为 H2;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 3)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实验 C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所起的作用也是过滤。 考点:
20、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电解水的实验;水的净化。 点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2分)碳元素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1)下列碳单质的结构图示中,表示石墨的是 (填编号)。 ( 2)煤燃烧时上方会出现蓝色火焰(如右图)是 CO燃烧产生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 ;若在煤火上洒些氧化铜,会有铜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 。 (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下是固定二氧化碳的成功范。 例: CO2+2NH3 CO(NH2)2 + X。此反应中物质 X的化学式为 ; 若上述反应中,有 44gCO2参加反应,则有 g NH3参加了反应
21、。 ( 4)现代文明追求 “低碳生活 ” 指耗能尽量少,从而使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以减低的生活。请举出一项 “低碳生活 ”的具体行为: 。 答案: (1) B (2) 2CO+ O2 2CO2 ; CuO + CO Cu + CO2 (3) H2O ; 34 (4) 以步行、骑车或坐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上班(或其它合理答案:) 试题分析:( 1)石墨中碳原子呈平面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键合比较脆弱,因此层与层之间容易被滑动而分开,故 B为石墨; ( 2) CO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 O2 2CO2 ;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
22、化学方程式为 CuO + CO Cu + CO2; ( 3)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在化学方程式 CO2+2NH3 CO(NH2)2 + X中,反应前碳原子 1个、氮原子 2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6个;反应后 CO(NH2)2中已有碳原子 1个、氮原子 2个、氧原子 1个、氢原子 4个,故 X物质中含有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其化学式是 H2O; 设反应的氨气的质量是 x CO2+2NH3=CO( NH2) 2+H2O 44 34 44g x 44: 34=44g: X 解,得 X=34g ( 4)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实例很多,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以
23、步行代替乘车,或尽量采用自然光代替灯光等。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碳的相关物质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各个知识点的细致分析与了解,是一道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题。 ( 8分)四种物质 A、 B、 C和 D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图例说明 微观示意图 ( 1) 1个 A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 2)这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表中字母)。 ( 3)物质 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 4)常温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
24、应(各物质均用化学式表示): 。 答案: (1) 3 (2) B、 C (3) 1:8 (4) 2H2S + O2 = 2S+ 2H2O 试题分析:( 1)由图示中可以看出, A 分子由由 1 个硫原子, 2 个氢原子构成,共含有 3个原子; ( 2)物质 B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二者都属于单质; ( 3)物质 D的 1个分子是由 1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 H2O,其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6=1: 8; ( 4)由微观示意图可看出: A、 B、 C、 D 的化学式分别为 H2S、 O2、 S、 H2O ,故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S +
25、 O2 = 2S+ 2H2O。 考点:微观粒子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 ( 5分)以下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和 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氯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 2)钠原子核外共有 个电子层; Na+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 )。 ( 3)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填名称 )原子。 答案: (1) 35.45; 17 (2) 3; C (3) 氯 试题分析:( 1)由元素由元素周期表的
26、特点可知,方格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序数,最下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4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 2)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11,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 子数 =11,故图 B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共 3层电子,钠离子( Na+)带有 1个单位的正电荷,是由钠原子失去 1个电子形成的,故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 ( 3)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个,易得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最外层电子数决
27、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小于 4个电子时,易失电子;大于或等于 4个电子时,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个( He 为 2个)即不得也不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四氧化三铁 , 1个氮气分子 ,氯化镁 , 3个硫酸分子 ,镁离子 ,氧化铝 。 答案: Fe3O4, N2, MgCl2 , 3H2SO4, Mg2+ , Al2O3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式一般从后向前读,读作 “某化某 ”或 “几某化几某 ”,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 Fe3O4; 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 1个氮气分子的 “1个 ”可以省略不写,故写作 N2; 氯化镁中镁元素显 2价,氯显 -1价, “正左负
28、右标上价,约简交叉写右下 ”,故氯化镁的化学式为 MgCl2 ;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 1个该物质的分子,硫酸的化学式为 H2SO4, 3个硫酸分子可表示为 3H2SO4; 镁离子带有 2个单位的正电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镁离子可表示为 Mg2+; 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氧显 -2价, “正左负右标上价,约简交叉写右下 ”,故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 考点:化学用语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 8分)为防止汶川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 “漂白粉
29、”来杀菌消毒, “漂白粉 ”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化学式为: Ca(ClO)2。请回答: ( 1)次氯酸钙中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钙、氧、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 0.1%)。 ( 3)若灾区饮用水每 50kg至少需要漂白粉 250g,则消毒一桶水(约 20kg)至少须加漂白粉 g。 答案:( 1) Ca 40: 32: 71 ( 2) 49.7% (3)100 试题分析:( 1)由次氯酸钙的化学式 Ca(ClO)2中可以看出,其含有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钙、氧、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01: 162: 35.52=40: 32:71; (
30、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49.7%; ( 3) 20kg =100g 考点: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点评:学生要能够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看出相关的信息,如组成元素及原子个数等,能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10分 )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 4 g石灰石样品,把 20 g稀盐酸分 4次加人样品中 (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 5 g 第二次加入 5 g 第三次加入 5 g 第四次加人 5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 g 2 g l
31、 g 1 g 求: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该反应中共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答案:( 1) 3g ( 2) 1.32g 试题分析:( 1)每加入 5g稀盐酸可反应 1g碳酸钙,而第四次加入稀盐酸所剩余固体质量却没减少,说明碳酸钙已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则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4g-1g=3g ; ( 2)解:设该反应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3g x 100: 44=3g: x 解,得 X=1.32g 答:(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g; ( 2)该反应中共生成二氧化碳 1.32g
3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表数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探究题 ( 12分)长途运输鱼苗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 (CaO2)固体。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甲同学: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乙同学:生成氢氧化钙【 Ca(OH)2 】和氧气。 同学 和老师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 ( 1)打开下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填实验操作),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有气泡出
33、现,该现象说明 。 (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过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 。 产生气泡, 。 过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 【问题讨论】 ( 1)运输鱼苗时,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主要目的是 ; ( 2)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进行猜想】氧化钙遇水会反应变为氢氧化钙(或氧化钙遇水会发生反应或生成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实验探究】 ( 1)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 P处,木条复燃 该反应放热 ( 2)将试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清液变
34、浑浊 【问题讨论】 ( 1)产生氧气,供鱼苗呼吸(意思正确均给分) ( 2) 2CaO2 2H2O 2Ca(OH)2 O2 试题分析:【进行猜想】由于 CaO 与 H2O 反应生成 Ca(OH)2,故 甲同学猜想不正确; 【实验探究】( 1) 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P处来检验; 2烧杯中有气泡放出说明锥形瓶中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说明该物质发生反应时会放热; ( 2)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时应将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若溶液变浑浊,则说明有氢氧化钙生成。 【问题讨论】( 1)氧气具有支持呼吸的作用,运输鱼苗时,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主要目的是产生氧气,供鱼苗呼吸; ( 2)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与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CaO2 2H2O 2Ca(OH)2 O2。 考点: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检查方法;氢氧化钙的检查。 点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对反应生成物进行猜测时,应考虑到当前条件下,所猜测的物质能否稳定存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