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乙醇燃烧 B用熟石灰来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 C干冰升华 D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答案: C 下列物质与稀 H2SO4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a( OH) 2 B MgO C Al D K2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氢氧化钙与硫酸均是化合物,所以两者的反应不会是置换反应; B、氧化镁与硫酸均是化合物,所以两者的反应不会是置换反应; C、单质铝与化合物硫酸反应生成化合物硫酸铝和单质氢气
2、,故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碳酸钠和盐酸均是化合物,所以两者的反应不会是置换反应,故选 C。 考点:考查酸的化学性质 关于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属金属元素 C 、 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 是阴离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对比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两微粒的相同之处。: A、微粒 核外电子数是 2+8+8 18,微粒 核外电子数是 2+8 10,因此 、 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说法错误; B、微粒 核内质子数是 11,属于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C、微粒 、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都具有相对稳
3、定的结构,故说法正确; D、微粒 核内有17 个质子,核外有 18 个电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该微粒带负电荷,因此微粒 是阴离子,故说法正确,故选 A。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农药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B磷酸铵 (NH4)3PO4和氯化钾均属于复合肥料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D只观察外观,不能区别硫酸钾与磷矿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农药有毒,但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应合理地施用农药,控制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而不是禁止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B、磷酸铵 (NH4)3PO4中含有氮
4、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的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磷矿粉呈灰白色,碳酸钾呈白色,观察外观,能 区别硫酸钾与磷矿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 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 X后,溶液的 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 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Mg B H2O C NaOH D Ca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稀盐酸呈酸性,通过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溶液的 pH值增大,最后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判断向稀盐酸中加入的为碱性物质,可以据此解答。 A、镁为活
5、泼金属可以消耗盐酸,而使溶液的 pH值增大,但是溶液的 pH值不会大于 7,故 A错误; B、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故 B错误; C、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值为 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 pH值大于 7,故 C 正确; D、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而使溶液的 pH值增大,但是不能大于 7,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B将 CO、 CO2分别通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均变红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6、C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 减小 D木炭与 Cu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事实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例如氧气可组成氧气和臭氧,故说法正确; B、将 CO2通入石蕊溶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将 CO通入石蕊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石蕊溶液不变红,故说法错误;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C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故说法错误; D、木炭与 Cu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碳夺去氧化铜中的氧,是还原剂,因此说明了木炭具有还原性,故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
7、素;碳的化学性质 现有 X、 Y、 Z 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Y 无反应;如果把 X、Z 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X 的表面有锌析出,而 Z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 Y X Z B Z X Y C X Y Z D X Z Y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则不能;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由题意可知: X、 Y、 Z三种金属,将他们分别投入稀盐酸中, Y无反应;说明 X、 Z的活泼性位
8、于氢前,大于 Y;如果把 X、 Z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一会,在 X的表面有锌析出,而 Z没有变化,说明 X活泼性大于Z由此得出: X、 Y、 Z的金属活动性顺是 X Z Y,故选 D。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下列各组 物质中,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 NaHCO3固体与稀 HCl B SO3与 KOH溶液 C CuSO4溶液与 MgCl2溶液 D Al( OH) 3固体与稀 HN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间若两两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即可。 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 A不符合题意
9、; B、三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 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能反应,故 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铝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和水,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考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碱的化学性质 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 C要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
10、“卟 ”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B、因 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 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 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下列有关溶液的
11、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不同 B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C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D将氯化钠、蔗糖分别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相同,故 A错; B、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把大的油滴分解成小的油滴,便于用水冲洗掉,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 放热,所以溶液温度会升高,故 C错; D、将氯化钠、蔗糖分别溶于水后,蔗糖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氯化钠溶于水,溶质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故 D错,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
12、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份早餐的搭配是牛奶、面包、黄油,这份早餐缺失的营养素是糖类 B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应尽可能多地服用含锌的营养补剂 C橡胶、手机塑料外壳、真丝围巾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可使标本长期保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摄取营养物质应该保持相对平衡,有机材料包括天然有机材料和人工合成有机材料,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A、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面包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黄油中含有丰富的油脂等物质,这份早餐不缺糖类,不正确; B、人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取要保持相对平衡,锌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并不是摄取
13、的越多越好,不正确; C、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人工合成橡胶,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有机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真丝真丝一般指蚕丝,蚕丝属于天然有机材料,不正确; D、甲醛有毒,能够破坏机体中的某些物质,用甲醛水溶 液浸泡动物标本,可使标本保存很长时间,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物质:氧化钙;用途:干燥剂;性质:能与水反应 B物质:稀硫酸;用途:除铁锈;性质:不易挥发 C物质:氩气;用途:保护气;性质:通电后能发出有
14、色光 D物质:金刚石;用途:切割玻璃;性质:稳定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硫酸可用于除铁锈,利用了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能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 析:根据
15、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要增加,故 A 错;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 B 对;C、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 C错; D、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化,故 D错,故选 B。 考点:考查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白钨矿(主要成分为 CaWO4)是一种重要的含钨矿物 CaWO4中钨元素( W)的化合价是 A -2 B +2 C +4 D +6 答案: D 试题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白钨矿(主要成分为Ca
16、W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钙元素显 +2价,氧元素显 -2价,设钨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 +x+( -2)4 0,则 x +6价,故选 D。 考点:考查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B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电解水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7、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 考点:考查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MgO B Al( OH) 3 C H2CO3 D K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氧化镁是由镁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氢氧化铝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错误; C、碳酸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错误; 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常见的氧化
18、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收集满了,故 A错; B、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 B正确; C、过滤操作 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漏斗尖嘴部分紧贴漏斗内壁,故 C错; D、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 D错,故选 B。 考点: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下列关于分子
19、、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原子之间有间隔,故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故说法错误;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氮气、氧气又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构成的,因此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故说法正确;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故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B液氧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锰 答案
20、: B 试题分析:对于含有氧分子的物质,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氧气本身(液态或者气态固态都可以),二是混合物。 A、过氧化氢,其化学式 H2O2中虽然在形式上有 O2,但是那是说明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而不是说存在氧分子,错误;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其化学式为 O2是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正确; C、二氧化碳其化学式 CO2中虽然在形式上有 O2,但是那是说明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而不是说存在氧分子,错误; D、二氧化锰,其化学式 MnO2中虽然在形式上有 O2,但是那是说明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而不是说存在氧分子,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分子、原子、离子
21、、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剧烈燃烧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即可产生大量氧气 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铝放置在空气中不与氧气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后,不加热产生大量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 的反应现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
22、学性质 填空题 请你参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计算。 ( 1)小红同学在实验室欲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43g,请回答: 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43g,需要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43g/cm3) mL,加水 m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中,必需用到的仪器有 。 ( 2)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通入 2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是 g。 答案:( 1) 25; 107.3; BDE;( 2) 2NaOH+CO2 Na2CO3+H2O; 26.5 试题分析:( 1)溶液配制过程中,溶质的质
23、量保持不变,这是计算的基础和理论依据。由于采用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也要计算出体积,进而进行量取。配制过程中,由于都是溶液,所以不用托盘天平,而是用量筒,用到烧杯进行稀释,稀释过程中需要玻璃棒进行搅拌。 配制 10%的氢氧化钠 143g,所需要的 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x,则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可得 10%143g 40%x 解得 x 35.75g 对应的体积 25cm3 25mL 加入的水的质量为 143g-35.75g 107.25g107.3g 则水对应的体积为 107.3cm3 107.3mL 由于稀释过程都是液体,所以用量筒而不用托盘天平稀释需要在
24、烧杯中进行,同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因此用到的仪器为 BDE。 (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有三种可能:氢氧化钠完全转化为碳酸钠;氢氧化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转化为碳酸氢钠而题目要求计算碳酸钠的质量,所以是假设只生成了碳酸钠,其他情况不考虑。 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 Na2CO3+H2O 设 200g10%的氢氧化钠完全转化为碳酸钠时,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y 2NaOH+CO2 Na2CO3+H2O 80 106 200g10% y 解得 y 26.5g 考点: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 1)写出 、 的仪器名称: ; 。 (
25、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氢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 ( 3)用高锰酸钾制取 O2时,装置 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当用装置 D收集满O2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 4) 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O2的体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把针筒内推时,若看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答案:( 1)长颈漏斗;水槽;( 2) Zn+H2SO4 ZnSO4+H2(或 Zn+2HClZnCl2+H2), D; ( 3)试管口要塞棉花;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试管内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 试题分析:( 1) 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是长颈漏
26、斗; 是水槽; (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 ZnSO4+H2(或 Zn+2HCl ZnCl2+H2);收集氢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但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氢气,应选用排水法; (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制备氧气结束时应该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因为试管骤冷而引起水的倒流使试管炸裂; ( 4)当把针筒内推时,会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大,若看到试管内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考点: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
27、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 1) 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 2)要将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 。 ( 3)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 ( 4)将 140g 甲的饱和溶液从 35 降温到 25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答案:( 1)丙;( 2)蒸发结晶;( 3)丙;( 4) 10 试题分析:( 1)观察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丙; ( 2)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其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 ( 3)丙的溶解度随 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接
28、近饱和的溶液,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温等均可变为饱和溶液; ( 4)甲在 35 时的溶解度是 40g,即 14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40g, 25 时的溶解度是 30g,所以将 140g 甲的饱和溶液从 35 降温到 25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10g;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 ( 1)黄铜是铜、锌合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黄铜属于纯净物 B黄铜属于金属材料 C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D黄铜的抗腐蚀性能更好 ( 2)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29、。 ( 3)在 CuCl2和 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为 。 答案:( 1) A ( 2) Fe2O3+3CO 2Fe+3CO2( 3) Fe、 Cu 试题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合金是混合物;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CuCl2和 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排在镁的后边,因此不能置换镁;铁排在铜的前边,因此能置换铜;因为是过量的铁粉,因此所得固体为铁和铜。 ( 1)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
30、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合金是混合物;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故答案:为: A。 (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Fe2O3+3CO 2Fe+3CO2。 ( 3) CuCl2和 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排在镁的后边,因此不能置换镁; 铁排在铜的前边,因此能置换铜;因为是过量的铁粉,因此所得固体为铁和铜,故答案:为: Fe、 Cu。 考点: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铁的冶炼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 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 (
31、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反应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复分解反应 B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 4)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氢原子;( 2) CH4+H2O CO+3H2;( 3) A、 D;( 4) 14:3; 试题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 1)依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解答。丁物质的分子是氢气分子,氢气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 2)依据分子的结构判断分子的化学式进而书写有关的方程式。由分析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CO+3H
32、2; ( 3)依据该反应的前后以及微粒的情况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解答。 A、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两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所以该反应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均是碳、氢、氧三种原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的前后原子的个数均是 8个,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反应前分子的个数是 2,反应后分子的个数是 4个,故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 4)依据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的比解答即可。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2+16) :32 14:3; 考点: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
33、的应 用 回答下列问题,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1)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 -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NH3)。 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 已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 化合,理由是 。 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g氮化镁中含有 24g 镁元素(精确到 0.1g)。 答案:( 1) CuSO4+BaCl2 BaSO4+CuCl2;( 2) Mg3N2; O2;生成物基本上是白色的,说明产物中 MgO较
34、多, Mg3N2较少; Mg3N2+6H2O3Mg(OH)2+2NH3; 33.3g 试题分析:( 1)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据此判断反应现象和书写方程式。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所以二者混合后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是: CuSO4+BaCl2 BaSO4+CuCl2; ( 2) 据化学式的书写进行解答。氮化镁中氮为 -3价,氧为 -2价,依据正价前,负价后,并据交叉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为: Mg3N2;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物基本上是白色的,据此分析解答。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物基本上是白色的,而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更易与
35、氧气反应; 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并注意配平。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NH3),方程式是: Mg3N2+6H2O 3Mg(OH)2+2NH3; 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质量进行计算。根据 “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 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氮化镁的质量是:33.3g. 考点:考查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 意义;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 用化学用语表示。 ( 1) 2 个氯原子 ; 3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 2)高锰酸钾 ;硫酸钙 。 答案:( 1) 2Cl; 3P2O5;( 2) KMnO4; CaSO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
36、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2个氯原子,就可表示为 2Cl;根据分子用该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因此 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 3P2O5; ( 2)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 +1价,高锰酸根显 -1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 KMnO4;硫酸钙中钙元素显 +2价,硫酸根显 -2价,根
37、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 CaSO4。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氮气; 碳酸氢钠; 二氧 化碳; 木炭; 氯化钠。 ( 1)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 2)放入冰箱中,可消除异味的是 。 ( 3)可用来制造硝酸的是 。 答案:( 1) ;( 2) ;( 3)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 1)碳酸氢钠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放入冰箱中,可消除异味; ( 3)氮气可用于制造硝酸。 考点:考查常用盐的用途;
38、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探究题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进 行了如下实验: 烧瓶号 时间 /h 导管中水面上升高度 /cm 0 0.5 1.0 1.5 2.0 2.5 3.0 A瓶 盛干燥的细铁丝 0 0 0 0 0 0 0 B瓶 盛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瓶 盛浸过清水的细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瓶 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 0 0 0 0 0 0 0 丝 请回答: ( 1)以上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最大的是 (填烧瓶号)。 ( 2)导管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 ( 3)以上实验说明,影响铁
39、生锈的因素是 。 ( 4)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原理是 。 答案:( 1) B ( 2)烧瓶中的氧气参加反应,气体减少,压强降低 ( 3)水和氧气,食盐能够促进铁生锈 ( 4)隔绝氧气和水 试题分析:从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可以判断铁生锈的条件、生锈的速率,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可以分析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1)由表中数据可知, B 瓶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最大,说明消耗的氧气最多,生锈的速率最大,故填: B。 ( 2)铁生锈时,消耗烧瓶中的氧 气,氧气减少后,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导管中的水上升,形成一段液柱,
40、故填:烧瓶中的氧气参加反应,气体减少,压强降低。 ( 3) A瓶中的铁只与氧气接触,不容易生锈; D瓶中的铁只与水接触,不容易生锈; C瓶中的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通过对比可知,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才容易生锈。 B瓶中的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同时存在食盐,生锈速率大于 C瓶中的铁,说明食盐可以促进铁生锈;以上实验说明,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水和氧气,食盐能够促进铁生锈,故填:水和氧气,食盐能够促进铁生锈。 ( 4)使钢铁与水和氧气隔 绝,可以防止生锈;在钢铁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可以防止生锈,这些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考点:考查探究金属
41、锈蚀的条件 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它们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硫酸钾中的一种。请你设计实验把它们区别开来,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答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分别取三种白色粉末,加水溶解 能溶解的是硫酸钾,不溶解的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再分别向不溶解的两种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钙,能溶解但是无气泡的是氢氧化镁 试题分析: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 分别取三种白色粉末,加水溶解;能溶解的是硫酸钾,不溶解的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再分别向不溶解的两种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钙,能溶解但是无气泡的是氢氧化镁。故答案:为: 分别
42、取三种白色粉末,加水溶解;能溶解的是硫酸钾,不溶解的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再分别向不溶解的两种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钙,能溶解但是无气泡的是氢氧化镁。 考点:考查酸、碱、盐的鉴别 推断题 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 盐除 NaCl外,还含有 MgCl2、 CaCl2、 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 1)操作 1中,加入 NaOH溶液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2)操作 2中,不能用硝酸钡溶液代替 BaCl2溶液,原因是 。 ( 3)加入 Na2CO3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 ( 4)进行操作 3后,判断 Na2CO3过量的方法是
43、。 ( 5)滤液中,需加入适量的试剂,这种试剂的名称是 。 ( 6)在操作 4中,需要进行蒸发,蒸发时需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 ( 7)若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粗盐没有完全溶解 答案:( 1) 2NaOH+MgCl2 Mg(OH)2+2NaCl、 MgSO4+2NaOHMg(OH)2+Na2SO4 ( 2)引入了杂质硝酸钠 ( 3) Ca2+、 Ba2+( 4)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5)稀盐酸 ( 6)蒸发皿 ( 7) B、 C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能和氯
44、化镁、硫酸镁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氢氧化镁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OH+MgCl2Mg(OH)2+2NaCl、 MgSO4+2NaOH Mg(OH)2+Na2SO4。 ( 2)不能用硝酸钡溶液代替 BaCl2溶液,如果是加入硝酸钡溶液,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后得到的氯化钠中会含有硝酸钠,故填:引入了杂质硝酸钠。 ( 3)加入 Na2CO3可以除去的杂质离子是钙离子和钡离子,故填: Ca2+、 Ba2+。 ( 4)判断 Na2CO3过量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5)滤液中,如果加入适量的稀
45、盐酸,会与其 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故填:稀盐酸。 ( 6)蒸发时需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故填:蒸发皿。 ( 7)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能使精盐的产率偏高;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能使精盐的产率偏低; C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粗盐没有完全溶解,能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填: B、 C。 考点:考查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A、 B、 C、 D、 E、 F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 B是酸, E、 F是碱,它们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A+BC+D E+BC+D C+FE(红褐色) +NaCl 根据上述信
46、息回答问题: (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 E 。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 ; 反应 。 答案:( 1) Fe2O3, Fe(OH)3( 2) Fe2O3+6HCl 2FeCl3+3H2O;FeCl3+3NaOH Fe(OH)3+3NaCl 试题分析: C+FE(红褐色) +NaCl, E、 F是碱,则 E是氢氧化铁, F是氢氧化钠, C是氯化铁; A+BC+D, C是氯化铁, B是酸,则 B是盐酸; E+BC+D, B是盐酸, E是氢氧化铁,则 D是水,故 A是氧化铁,代入题干,推断合理。 ( 1) A是氧化铁, E是氢氧化铁,故填: Fe2O3, Fe(OH)3; ( 2) A是氧化铁, B是盐酸,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 2FeCl3+3H2O; C是氯化铁, F是氢氧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故填: FeCl3+3NaOH Fe(OH)3+3NaCl。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