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74.72KB ,
资源ID:31092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09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苏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苏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苏陈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食物腐烂 C剪贴窗花 D钢铁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燃放烟花、食物腐烂、钢铁生锈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而剪贴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C。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点评:考试的重点,但难度不大,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 pH=12的石灰水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 40 ,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

2、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质量相等、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答案: BD 试题分析:向 pH=12的石灰水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 PH降低,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 7;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逐渐增多,但当碳酸钙反应完了后,气体的质量将不再增加;在 40 ,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保持不变;将足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质量相等、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因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镁反应的快,但当硫酸全部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氢气应该一样多,因为氢元素来源与硫酸。选 BD。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关系。 点评

3、: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一题,要理解溶解度的含义才行。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来鉴别食盐和硝酸铵 B用二氧化锰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酚酞试 液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可以用水来鉴别食盐和硝酸铵;双氧水遇到二氧化锰会快速分解,而水不能,可以用二氧化锰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氧气助燃,二氧化碳灭火,能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酚酞遇到盐酸和食盐水都不变色,不能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选 D。 考点:物质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的关键是要有不同现象,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

4、来区分物质。 如右图所示,是实验室用 CO还原氧化铁的装置,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应先给玻璃管加热,后通 CO B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中能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 变成黑色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 CO还原氧化铁,应先通 CO,后给玻璃管加热,防止引起爆炸;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能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 CO有毒。选 A。 考点:实验室用 CO还原氧化铁。 点评:本实验的安全关

5、键是要先通 CO,后给玻璃管加热,防止引起爆炸,还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 CO有毒。 青少年过多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 C18H34O2。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g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由 54个原子构成 D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9:1 答案: AC 试题分析:由化学式 C18H34O2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由 54个原子构成;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9:1。选 A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给出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相对分子质

6、量等信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发现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铁锅使用后及时洗净、干燥,以防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因为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发现家用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铁锅使用后及时洗净、干燥,以防生锈,因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共同 作用的结果。选 C。 考点:溶液;合金;燃烧和灭火;铁的锈蚀。 点评:水的凝固点是零度,但溶解了溶质以后,其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这是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的原理。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

7、到目的的是 A探究可燃物 B探究铁生锈 C探究二氧化锰对 D探究溶解性 燃烧条件 的条件 反应速率的影响 的影响因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只能考查温度这一个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B图缺少空气对铁生锈的影响; C图正确; D图中纯碱和碘、水和酒精不是同种物质,不能比较。选 C。 考点:燃烧的条件;铁的锈蚀;催化剂;溶解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实验探究需要对照试验来验证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高铁酸钠( Na2FeO4)是一种 “绿色环保高效 ”消毒剂,比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含氯饮用水消毒剂性能更为优良。高铁酸钠( 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A 0 B +2 C

8、 +3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高铁酸钠( 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X。( +1) 2+X+( -2)4=0, X=+6.选 D。 考点:化合价及其计算。 点评:化合价的计算是中考重点内容之一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有 X、 Y、 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 Y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 Z的硝酸盐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 Y X B Y X Z C X Y Z D X Z Y 答案: B 试题分析:把 X、 Y、 Z三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只有 Y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 Y强于氢;把

9、 X投入到 Z的硝酸盐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说明 X强于 Z。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 X Z。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 点评:金属活动性是考试重点之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 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10、, 则 X 的化学式为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化学方程式 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可知 X 的化学式为NaCl。选 A。 考点: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即可,即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镁条在空

11、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选 C。 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 点评:本题中的常考点是铁丝和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右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 B B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 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0.81g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是 B;是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有 5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10.81。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点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不是 “g”。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2、 A过滤 B称取氯化钠 C读取液体体积 D测溶液的 PH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遵守 “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 称量固体药品时,要遵守 “物左砝右 ”的原则; 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测溶液的 PH值,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涂于 PH试纸上,观 察颜色变化。 选 C。 考点:过滤;称量;量取液体;测溶液的 PH值。 点评:实验是重要的考点,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下列元素均为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儿童摄人不足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的是 A铁 B钾 C钙 D锌 答案: D 试题分析:缺铁易得贫血;缺钙易得佝偻病;缺钾易

13、得低钾血症;儿童缺锌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选 D。 考点:元素与人体健康。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牢记即可,其中钙、铁是常考的知识点。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钻石( C) B水晶( SiO2) C食盐( NaCl) D钟乳石( Ca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钻石( C)、食盐( NaCl)、钟乳石( CaCO3)都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水晶( SiO2)属于氧化物。选 B。 考点:氧化物。 点评: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区分,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填空题 下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4、,回答下列问题: ( 1) _ 时, A、 C的溶解度相等 ( 2)如果 A物质中混有少量 B物质,可用 的方法得到较 纯的 A物质。 (3)在 t2 时,向 50克的水中加入 25克 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填 “饱和溶液 ” 或 “不饱和溶液 ”)。 答案:( 1) t1 (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 3)饱和溶液 试题分析:( 1) t1 时, A、 C的溶解度相等 ( 2)如果 A物质中混有少量 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的 A物质。 (3)在 t2 时,向 50克的水中加入 25克 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考点:饱和

15、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根据溶解度曲线,理解 50g水中加入 25克 A物质后溶液是否饱和。 答案:( 1) D ( 2) A ( 3)肥皂水 ( 4)吸附 ( 5)氢气(或 H2) 带火星的木条 ( 6) C 试题分析:( 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将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宣传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识;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减小水体污染。选 D。 ( 2)将植物油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选 A。 (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 4)活性炭可以清除水中异色、异味,其净化原理是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16、 ( 5)电解实验,试管 1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或 H2),试管 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 6) H2和 O2反应、电解水都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 H2和 Cl2反应不能。选 C。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溶液;活性炭;水的组成;电解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H2和 O2反应、电解水都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 4分)( 1) OH- 3个水分子 N2 试题分析: 氢氧根离子: OH-;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3H2O: 3个水分子; 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物质: N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意义。 点评:这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但难度不大,元

17、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计算题 向一定量的碳酸钙中加入 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 1)所用碳酸钙的质量; (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 0.1%) 答案:( 1) 10克 ( 2) 10.5% 试题分析:( 1)解:设所用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 H2O+ CO2 100 73 X 100g7

18、.3% 100: 73=X: 100g7.3% X=10g ( 2)设反应得到氯化钙的质量为 Y,二氧化碳质量为 Z。 CaCO3+2HCl = CaCl2+ H2O+ CO2 73 111 44 100g7.3% Y Z 73: 111=100g7.3%: Y Y=11.1g 73: 44=100g7.3%: Z Z=4.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是 =10.5%。 答:( 1)所用碳酸钙的质量是 10g; (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10.5%。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

19、、解、答。 溶质质量分数 = 。 简答题 答案:( 1) B: Fe C:Fe3O4 Fe2+ 反应 : Fe + H2SO4 = FeSO4 + H2或 Fe + CuSO4 = FeSO4 + Cu; 反应 : 3Fe + 2O2 点燃 Fe3O4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A是氧化铁; B是铁; C是四氧化三铁;故有: B: Fe; C: Fe3O4; FeSO4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是 Fe2+;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Fe + H2SO4 = FeSO4 + H2或 Fe + CuSO4 = FeSO4 + Cu;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3Fe + 2O2 点燃 Fe3

20、O4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考点: 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题难点,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答案:( 1) 酒精灯 长颈漏斗 ( 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A ( 3) 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 d 处(学生答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给分)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4) CO2 + H2O =H2CO3 试题分析: 编号仪器名称: a、酒精灯; b、长颈漏斗。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

21、nO4 + MnO2 + O2;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用 E装置收集 CO2,则气体应从 c端通入,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 d处,相对于 B装置, C装置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 PH 7,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为 CO2 + H2O =H2CO3 。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等。 点评:常考知识点,难度不大,其中多功能瓶的使用是个关键,收集 CO2,则气体应从 c端通入,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探究题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

22、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小明和小军根据所学,分别做出了下列猜想: 小明的猜想:含碳、氢两种元素; 小军的猜想: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设计】小明和小军根据猜想制订了下面的实验方案,请填空: ( 1)如图 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干冷的玻璃片,一 会儿 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 2)如图 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 的 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 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

23、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 实验( 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碳元素。 【分析与交流】小红认为实验( 1)和实验( 2)获得的证据不能证明原料中是否存在氧元素,她的理由是 ,要证明原料中是否存在氧元素,还需测定参加反应的蜡烛及生成 H2O、 CO2的 。 答案: 【实验设计】 ( 2)澄清石灰水 【证据与结论】 实验( 1) H 实验(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交流】蜡烛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一定提供氧元素 质量 试题分析:【实验设计】( 2)如图 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实验( 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H。 【分析与交流】小红认为实验( 1)和实验( 2)获得的证据不能证明原料中是否存在氧元素,她的理由是实验( 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碳元素。要证明原料中是否存在氧元素,还需测定参加反应的蜡烛及生成 H2O、 CO2的质量。 考点:物质组成的探究。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要证明原料中是否存在氧元素,还需测定参加反应的蜡烛及生成 H2O、 CO2 的质量,这涉及到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