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33.21KB ,
资源ID:31092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0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 B沙拉酱 C蒸馏水 D食用醋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调和油中含有多种植物油,属于混合物,错误; B、沙拉酱中含有豆瓣酱、芝麻油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D、食用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则发热、发光的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氧化物必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必属于氧化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但发热、发光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也发光发热,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碳元素可同时组成金刚石、石墨等物质,当有多种物质组合时,属于混合物,错误

3、;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如中子也不带电,正确; D氧化物必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硫酸就含有氧元素,但它含有三种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单质与化合物,原子的构成,氧化物的概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原理、概念等知识,并在解题时要注意严格依照相关原理、概念进行分析。 如下图所示,过氧化氢( H2O2)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

4、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由于广口瓶密闭,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则充气球内的气体会沿导管外移,所以气球变小,红墨水向左移。故选 D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点评:这是一道理化综合题,解答时一定要分析清楚考查的本质,本题主要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增大而实现相关现象。 冬天室外气温较低,北方常向汽车水箱内加入少量的乙二醇( C2H6O2),以防止水结冰。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二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乙二醇共有 10个原子 C乙二醇的相

5、对分子质量为 62 D乙二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3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乙二醇的化学式( C2H6O2)分析判断。 A、 C2H6O2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乙二醇是由乙二醇分子构成的,一个乙二醇分子是由 10个原子构成的,而不是乙二醇是由 10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 C2H6O2相对分子质量 =122+16+162=62,正确; D、 C2H6O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 122):( 16) =4: 11: 3,错误。故选B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 分子质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

6、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明确,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构成,利用化学式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可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等。 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和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否则会因为液滴飞溅出来而

7、伤人,正确;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火灾,正确;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正确;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灯,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错误。故 选 D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 -酒精灯,防范爆炸的措施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会处理常见意外事故的方法技巧。 雪花,被人们称为 “冬之精灵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

8、是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答案: CD 试题分 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特征进行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也随之发生变化,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 C、分子相同,性质相同,由于不同雪花中含有相同的水分子,水分子化学性

9、质相同,正确; D、由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在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数目都是巨大的,正确。故选 C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 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并能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汽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各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 A、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A错误;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 B正确;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

10、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C错误; 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解答本题要了解,氢气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只生成水,不会造成污染,而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汽油放出热量的 2.8倍。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是的 A O B Zn C N2 D CO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A、 O 表示氧原子和氧元素,不能表示一种物质,错误; B、 Zn即可表示一

11、个锌原子,又表示锌元素,还表示锌这种物质,正确; C、 N2可表示氮气这种物质,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错误; D、 C0表示一种物质,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化学式则表示一种物质或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同时要记住特例,即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保持氢气 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分子 B水分子 C氢原子 D氢离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

12、微粒,故可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故选 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是解题的关键: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氧气急救病人 B用氢气做探空气球 C用氮气做保护气 D用氢气做燃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

13、的物 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氧气急救病人,利用的是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呼吸过程是化学变化,故由此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B、用氢气做探空气球,利用的是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用氮气做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D、用氢气做燃料,利用的是氢气的可燃性,需要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B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 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从

14、冰箱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便会液化为液体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故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自然

15、沉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沙层过滤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活性炭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蛋白质,使其变性而生成其他物质,故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 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

16、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 A错误;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容易污染试剂,故 B错误;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喷出,故试管内液体的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故 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

17、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 龙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判断。 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正确;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正确;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是浪费水,不是节约用水,错误;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正确。故选 C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解答好这类题目,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太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和氦。氢元素和氦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 答案:

18、 A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所以不同种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元素的概念,并能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填空题 ( 11分)( 1)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 ; 3个亚铁离子 ;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 ; 2个氢氧根离子 ; 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显 +6价 。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填空。 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 ,反应属于 (填 “放热 ”或 “吸热 ”)反应。 电解水 ,反应基本类型是 (填 “化合 ”

19、或 “ 分解 ”)反应。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答案: 2H; 3Fe2+; O; 2OH- 。 C+O2 点燃 CO2,放热。 H2O H2+ O2, 分解 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试题分析:( 1)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一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原子,就把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前面,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可知, 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可知, 2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2OH-;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

20、素为氧元素,故其元素符号为 O;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知,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显 +6价表示为 。 ( 2) 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 CO2, 根据燃烧的定义可知,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 H2+ O2,由于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故属于分解反应;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 K2MnO4+MnO2+O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考点:

21、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符号表达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在书写化学符号表达式时,首先要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 5分)自来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 项目 标准 感官 指标 无异味、异臭等 化学 指标 pH6.5 8.5 铜 1.0mg L-1 铁 0.3mg L-1 氟化物 1.0mg L-1 游离氯 0.3mg L-1等 ( 1)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性质(

22、填 “物理 ”或 “化学 ”)。 ( 2)化学指标 “铜 1.0mg L-1”中铜是指 (填 “元素 ”、 “单质 ”或 “原子 ”)。 ( 3)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 。 ( 4)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 5)长期饮用蒸馏水 (填 “利于 ”或 “不利于 ”)人体健康。 答案:( 1)物理( 2)元素( 3) Cl ( 4) D( 5)不利于 试题分析:(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该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感官指标通常指的是物质的异味、臭味等,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

23、于物理性质; (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指标 “铜 1.0mg L-1”中的铜,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中的,不能以单质、原子形式存在,故是指元素; ( 3)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写出所带的电荷及电性,如氯离子 Cl-; ( 4)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蒸馏,故选 D; ( 5)由于蒸馏水不含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故长期饮用对人体不利。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水的净化,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水的净化、物质的性质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 6分

24、)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a的名称是 ;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装置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装置 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 3)实验室用装置 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 “c端 ”或 “d端 ”)通入。 答案:( 1) 长颈漏斗 ; CaCO3+HCl CaCl2+CO2+H2O;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 2)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灭火。( 3) c 试题分析:( 1)熟记常见

25、仪器的名称,可知 a是长颈漏斗;据图可知,装置 A中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 CaCl2+CO2+H2O;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 2)当二氧化碳通入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会出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由此现象可判断,利用此性质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则二氧化碳应从 c管进入,使空气从上面 d管排出。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

26、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书写符号表达式 点评: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简 答题 ( 3分)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我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 , ;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 Na2O2), CO2与 N

27、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写出 Na2O2与 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 与氧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O2+ Na2O2 Na2CO3+O2 试题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题意可知, CO2与 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故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 Na2O2 Na2CO3+O2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能根据题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书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即可。 ( 9

28、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取用块状药品通常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需要 ,实验结束时要洗涤仪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 2)在 “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 “铁丝燃烧 ”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 “火星四射 ”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 (写一种);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 ( 3)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g)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反应的符号

29、表达式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结果精确到 0. 1 g)。 答案: 镊子,量筒和滴管,器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而是形成均匀的水膜。 ( 2)铁丝表面有锈迹,氧气不纯,铁丝较粗(合理均可); Fe+O2 Fe3O4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炸裂集气瓶。 ( 3) H2O2 H2O+O2,催化作用。 0.8g(结果精确到 0. 1 g)。 试题分析:(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使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使用镊子;量取一定量的液体应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最后滴加少量液体时使用);如果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水就会均匀地附着在内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仪器内壁上的水既

30、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2)做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的实验时,铁丝只能在纯氧或者高浓度氧气中燃烧,并且铁丝不能生锈,铁丝也不能太粗等等,否则实验容易失败;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e+O2 Fe3O4;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 溅落炸裂瓶底。 (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充当的是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 H2O+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 =35.6g-34.

31、8g=0.8g。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 玻璃仪器的洗涤,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符号表达式 点评: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要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此外还要能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从而得到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这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探究题 ( 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 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杂质不与水反应)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产生一种俗称为水煤气的气体燃料(水煤气中不含甲烷等有机物)。 为探究水煤气的成份,该小组开展了如下活动: ( 1)设计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见

32、图 1(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已省略)。 ( 2)作出假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水煤气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可能含有 H2、CO、 CO2。 ( 3)实验探究:同学们为探究水煤气的成份,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图 2)并进行实验。 请分析图 2所示装置的实验原理,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仪器编号 所盛试剂的名称 试剂或装置的作用 A 检验是否有 CO2 B 浓硫酸 吸收水分 C D ( 4)结果分析:实验证明水煤气中有 H2、 CO、 CO2。 能证明 CO2存在的现象是 。 能证明 CO存在的现象是 。 能证明 H2存在的现象是 。 答案: 仪器编号 所盛试剂的名称 试剂或装置的作用 A 澄清石灰水 B

33、 C 检验有水生成,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 D 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水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A中石灰水变浑浊 。 D处石灰水变浑浊 。 C处烧杯壁上有小液(水)滴出现 。 试题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 A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由于氢气燃烧生成水,故可以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从而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由于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水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中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中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 CO存在;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看到 C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能证明 H2存在。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对于此类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