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武汉某些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学期 12月份联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熔化 B液化气燃烧 C汽油挥发 D湿衣物晾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蜡烛熔化只是改变了蜡烛的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液化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只是改变了汽油的状态,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服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用下列四套实验装置制取 CO2气体,由于装置错误导致可能收集不到 CO2的
2、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装置 A可以用来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装置 B中小试管能起液封的作用,气体不能从漏斗跑出,可以收集到二氧化碳,故 B不符合题意; C、装置 C中,由于漏斗伸入过短,而导气管深入过长,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跑掉了,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 C符合题意; D、装置 D比较好,用注射器加液体药品,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 停止,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点评:制取气体的装置一定要注意装置气密性,否则可能收集不到气体。 将一定质量的 a、 b、 c、 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
3、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5. 0 1.2 2.0 0.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3.0 3.6 0.5 关于这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是反应物, b、 c是生成物 B d可能是催化剂 C a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后 a的质量为 3.4 g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表格分析可知:物质 b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1.8g( 3.0g-1.2g) ,为生成物;物质 c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1.6g( 3.6g-2.0g),为生成物;物质 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可判断物质 d在此反应中可能为催化剂或杂质,故选项
4、 B说法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道,反应后物质总和为 3.4g( 1.8g+1.6g),故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质量为 3.4g,物质 a为反应物,故选项 A说法正确;反应后物质 a的质量应为 1.6g( 5.0g-3.4g),故选项 D说法错误;该反应表示达式为ab +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根据反应特点,由此可判断 a一定是化合物,故C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概念。 点评:在解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 B通过足量灼热的碳层
5、 C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D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虽然 CO具有可燃性,但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其内部混有少量 CO但也无法燃烧除去; B、通过灼热的碳层, CO2会与 C反应生成 CO气体,反而除去了 CO2,故 B方法不可行; C、 CO 具有还原性,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 与 CuO 反应生成 Cu 和 CO2气体,最后剩余气体为 CO2,故 C方法可行; D、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CO不反应,最后剩余气体为 CO,故 D方法不可行; 故选 C。 考点:气体的净化;碳的氧化物。 点评:在解此类除杂试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
6、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也不能产生新的物质。 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 是(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用 CO还原 CuO 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森林可以调节气体、防风固沙、保护环境,过量砍伐森林树木,会破坏环境; B、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会破坏环境; C、 CO还原 CuO 的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 CO,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空气污染,破坏环境; D、风能、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
7、成污染; 故选 D。 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 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 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C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D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石墨烯只含有一种碳元素,属于单质,化合物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故 A说法错误; B、这四物质都由碳元
8、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 B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而石墨和石墨烯不是同一物质,故将石墨变成石墨烯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 C说法正确; D、这四物质是不同的物质,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特征和物质分类等有关知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 题分析: 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要注意 “左物右码 ”,图 A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粉末状药品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慢慢竖立试管,图 B操作正确; C
9、、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要悬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口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壁,防止污染试剂,图 C操作错误; D、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 D操作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称量、量取以及取用。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氢 分子的是( ) A 2H B 2H2O C 2H+ D 2H2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 A、 H是氢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氢原子,故 2H表示 2个氢原子; B、 H2O 表示水的化学式, 2H2O 表示 2
10、个水分子; C、 H+表示氢离子, 2H+表示 2个氢离子; D、 H2是氢气的化学式,同时也表示氢分子,故 2H2表示 2个氢分子; 故选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元素符号表示原子,化学式表示分子。 填空题 ( 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 2个硫酸根离子 金刚石 写出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并标出氧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 1) CO2或 AgI等 ( 2) 2SO42-( 3) C ( 42) H2O(-1)2 试题分析: 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2; ( 2)硫酸根离子还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2SO42-
11、; ( 3)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其化学式为 C; ( 4)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可计算出其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 +1) 22=-1,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字 1不可省略,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表示为 H2O(-1)2 考点:物质的用途;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 5 分)下图中的 、 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A、 B、C、 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2、下列问题: (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示意图 D中的 x= ( 3) A、 B、 C、 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 4)已知 A和 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 。 答案:( 1) 11 35.45 ( 2) 8 ( 3) B 和 C ( 4)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试题分析:( 1)由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可知,方格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序数,最下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填: 11, 35.45; ( 2)在原子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 =原子序数,由示意图 D可知,该元素为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
13、不活泼,不易得失电子,故质子数 =核外电子 数, 18=2+8+X,解得 X=8; ( 3)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A、 B、 C、 D中只有 B、 C的质子数相同,故二者属于同种元素; (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A和 B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8个,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5分)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 下问题 ( 1
14、)图 A 所示实验可观察到 “铁树 ”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 2)图 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 “吞 ”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 C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红 B ( 2) Ca(OH)2 CO2=CaCO3 H2O ( 3)石蕊小花喷水时不变色,放入瓶中变为红色。 试题分析:( 1)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的运动,氨气极易溶于水,与酚酞试液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氨水,氨水具有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
15、红; (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气体被消耗,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从而鸡蛋被吸入瓶中,其化学方程式为: Ca( OH)2+CO2CaCO3+H2O; ( 3)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故石蕊小花喷水时不变色,放入瓶中变为红色。 考点:分子的特性;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氨水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 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计算题 ( 5分)张玉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他做了如下实验:称量该溶
16、液 34.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直到不再放出气体后,再称量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称量结果为 33.7g。 (1)、若二氧化锰的质量是 0.5g,则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 _g。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 0.8 ( 2) 1.7g。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O2可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 34.0g 0.5g-33.7g=0.8g。 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 2H2O2 2H2O O2 68 32 x 0.8g x=1.7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1.7g
1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质量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计算。 探究题 ( 6分)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 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 CO2能与 CaCO3和 H2O 继续反应生成 Ca( 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 Ca( HCO3) 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小强还想了解 Ca( HCO3) 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
18、Ca( HCO3) 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 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 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 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 O2、 H2、 CO、 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 1加热 A装置,一段时间后, 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 2在 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结论 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结论 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2 CaCO3 CO2 【表达交流】 交流 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19、操作 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 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结论 2”不正确 答案: 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或验证该现象只与二氧化碳有关等)(合理即可) Ca(HCO3)2能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结论 1.CO2(或二氧化碳) 交流 1.没有检验气体的纯度或有可能发生爆炸等(根据猜想 2给出的气体,合理即可) 交流 2. 不赞同此观点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若有氧气产生,实验操作 2中的木条燃烧的会更旺 赞同此观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氢原子,反应后又无氢气生成,所以应有水生成(或反应
20、物中含有氢元素,生成物中不含氢元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 试题分析:(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其它气体或物质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 2)小强发现向石灰水中不断吹入 CO2气体,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 CO2先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物 CaCO3,而 CO2又能与 CaCO3和 H2O 继续反应生成 Ca( HCO3) 2,变为澄清溶液,说明 Ca(HCO3)2能溶于水; ( 3)结论 1:由 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一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交流 1:若猜想 2成立,生成物中有 CO、 H2等可燃性气体,若不纯直接点燃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交流 2:由于氧气具
21、有助燃性,若有氧气产生,实验操作 2中的木条会燃烧的更旺,故不赞同此观点;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 Ca(HCO3)2含有 Ca、 H、 C、 O 四种元素,而反应后 CaCO3、 CO2则只含有 Ca、 C、 O 三种元素,没有氢元素,结论 2不正确。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探 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推断题 ( 5分)下图是初中化学中某些常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其中 X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 A 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请
2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A、 X的化学式: A ; X 。 (2)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 CO2 CaCO3 (写名称不给分 ) CaCO3 CaO CO2 分解 试题分析:由题干所给信息 “X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 A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可推断出 X为 CaCO3, A为 CO2, B为CaO, CaCO3 CaO CO2; B与水反应生成 C, CaO+H2O=Ca(OH)2,故 C为 Ca(OH)2, CO2+ Ca(OH)2=CaCO3+H2O ,故推断正确。 ( 1) A为 CO2, X为 CaCO3; ( 2)反应 1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 CO2,该反应特点为 “一变多 ”,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此题为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 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或中间向两边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