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历史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火烧赤壁涉及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 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质性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C 司马光砸缸属于物体形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D 铁杵磨成针属于物体形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梳理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不是甲醛; C 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不回收容易污染水源和土地; D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氧化钙,不是氧化铜。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食盐 生石灰 稀硫酸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盐酸质量减小,没有变质;浓硫酸质量增大,没有变质;烧碱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变大,且变质;食盐质量不变且不变质;生石灰容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质量增重,且变质;稀
3、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且没有变质。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 下列各组选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合金 不锈钢、锡焊、生铁 B碱类 烧碱、纯碱、熟石灰 C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D混合物 空气、高锰酸钾分解产物、稀盐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常见金属在生活中使用时都是做成合金的,合金物理性能较好; B 纯碱为碳酸钠,物质类别属于盐类; C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属于干燥剂; D空气、高锰酸钾分解产物(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都属于混合物。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考
4、察常见物质的用途和分类,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 t=2 降温到 t=1 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A B.B C.C D.AB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 t=2 降温到 t=1 时, 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A、 B均有溶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
5、减小。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关于化学方程式 ,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参加反应的原子、分子个数比为 4:5:2; B 反应物为磷单质和氧气,都属于单质; C 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D 反应前固体为磷,反应后固体为五氧化二磷,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应注意回归课本。 20
6、13年 4月 14日 6时左右,我市樊城区前进东路一景城市花园酒店发生火灾,火灾造成 61人伤亡,其中已确认有 14人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向外逃生,莫站立 C当逃生通道被切断时,关紧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待援 D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火灾发生的时候不要慌张,产生的有害气体较热,聚集在上方,所以应用毛巾捂住口鼻 ,降低身体高度,当逃生通道被切断时,关紧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待援,高楼发生火灾不能跳楼
7、,应紧关门窗,尽量远离火源,固守待援。 考点:化学事故与处理 点评:化学事故与处理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和 属同种元素 B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 和 的化学性质相似 D 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由图可知 和 质子数相等,说明属于同种元素; B 中含有八个质子,原子序数为八,为氧元素; C 和 最外层电子数都为六个,化学性质相似; D 原子序数为 11,为钠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中考中的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
8、难,注意仔细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红同学对一些知识归纳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现象与解释: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改变 B家庭卫生与相关原理:水中加入洗洁精去油污 溶解油污 C实验 操作与安全:稀释浓硫酸 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D环境问题与相关物质:温室效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引起的; B 洗洁精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能乳化油污; C 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D 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
9、较为紧密的。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3个钠离子 B 2个氧原子 C 1个氮气分子 D硫酸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 3个钠离子的表示方法为 ; 2个氧原子可以表示为 2O, 可以表示为一个氧分子或者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1个氮气分子可以表示为 ;硫酸铁为 , 为硫酸亚铁。 考点:化学用语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用语,较简单,但是却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填空题 如右图是探究氧气性质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甲瓶中水的作用是 _;乙装置中液体是 _效果更好。 答案:防止飞溅物炸裂集气瓶;氢氧化钠或 NaOH等碱性溶液 试题分析:铁丝和氧气反应火星四射,生成妁 热的四
10、氧化三铁,落入集气瓶底部会使集气瓶炸裂,所以要提前铺上一层细纱或者放入少量水;乙装置中液体是氢氧化钠或 NaOH 等碱性溶液,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气体。 考点:物质和氧气反应的相关知识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向燃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的后果是 _。 答案:造成失火 试题分析:向燃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燃酒精灯内酒精,造成火灾。 考点:实验室基本操作 点评:实验室基本操作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
11、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 还原反应,如 H2+Cl2=2HCl,反应前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 还原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该反应_(填 “是 ”或 “不是 ”)氧化 还原反应。 答案: ;不是 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也就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类别 点评:此题考察知识点较为陌生,但仔细审题可知考察的思想和基本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的基本知识,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多读提,多联系题干。 科学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试验,研制出安全炸药三硝酸
12、甘油酯 (C3H5N3O9)。该炸药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N3O9 12 CO2 + 10 H2O + 6X + O2 ,推断 X的化 学式为 _。 答案: N2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原子总数不发生变化,所以 X物质为 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 _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铝的表面形成了致密的 _,该反
13、应的基本反应类 型是 _。 答案:水或 H2O 试题分析:铁在空气生锈的条件为同时和水、氧气接触;铝较活泼,但是生成的氧化物较为致密,在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外界的进一步腐蚀,方程式为 ,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金属的锈蚀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要除去 CO中混有少量的 ,应将混合气体通过 _;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为 _色 答案: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红 试题分析:要除 去 CO中混有少量的 ,应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 ,所以溶液
14、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考察来自于课本的最基本知识点,属于简单题,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有下列物质: 洁净空气, 冰水混合物, 五氧化二磷, 木炭, 臭氧, 氢氧化钠。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填序号)。 答案: 试题分析: 洁净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为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五氧化二磷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木炭只由碳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臭氧只由臭氧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氢氧化钠只由一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综上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冰水混合物和
15、五氧化二磷。 考点:物质组成分类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从 C、 H、 O、 N、 Na、 Ca等 6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 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 1)铵根离子 _; ( 2)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_。 答案: NH4+; Ca(OH)2 试题分析:( 1)铵根离子符号为 NH4+;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 考点:化学式、化学符号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计算题 我国传统香料八角中含有莽草酸(
16、C7H10O5),莽草酸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抗禽流感药物 “ 达菲 ”的原料。请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计算: ( 1)一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 _个原子; ( 2)莽草酸中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 答案: 22; 42:5:40 试题分析:( 1)由题可知一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 个; 莽草酸中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点评:化学式的计算属于中考必考题型,一般在计算题的第一道题里面,较为简单,但注意要细心,尤其是计算质量分数。 称取 NaCl和 的固体混合物 49.3g,加入 167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42g的 溶液,恰好反应生成 沉淀的
17、质量为 23.3g。(提示: BaCl2+Na2SO4=BaSO4+2NaCl)。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 试题分析:解:设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氯化钡的质量为 y BaCl2+Na2SO4=BaSO4+2NaCl 208 233 117 y 23.3g x 解得 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总质量为 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 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
18、起来。 探究题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两支试管内均观察到的现象是 _,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 A、 B 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 猜想 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 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 3:滤液中的溶质是 _。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答案: 产生气泡。 (2)BaCl2、
19、NaCl。【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预计实验现象:产生气泡;预计结论:猜想 2。 实验步骤:加入碳酸钠溶液(或其他可溶性碳酸盐溶液);预计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预计结论:猜想 3。 实验步骤:加入适 量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其他碳酸钠溶液);预计实验现象:均无明显变化;预计结论:猜想 1。 试题分析:(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两个试管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猜想 3为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猜想 1是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猜想 2是碳酸钠有剩余,猜想 3是氯化钙有剩余,
20、根据各个混合物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性质 ,即可设计出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 考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 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有一包固体,可能由氯化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 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 (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_,证据是 _; ( 3)任写一个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4)步骤 所
21、得 浅绿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 答案: 氯化铜、硫酸钠; 碳酸氢钠或 NaHCO3,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或步骤 1中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写出铁与氯化铜或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氯化亚铁、氯化钠、氯化钡或写化学式。 试题分析:( 1)固体物质溶于水后显蓝色,可知有铜离子,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铜,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加入过量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物质含有硫酸根离子,说明还含有硫酸钠;( 2)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有碳酸氢钠;( 3)步骤 中发生 两个反应、 。 考点:物质组成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