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06.68KB ,
资源ID:311215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12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

1、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 B卷)(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 D节日燃放烟花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自行车胎充气过 多爆炸,只是压强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节日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

2、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图中 “”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下表的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选项所给的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A、碳在氧气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一氧化碳以及氢气都具有还原性,都能还原氧化铜得到铜;铁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铁也能与硫酸铜等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甲烷能在氧气中

3、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碱液反应生成水,正确; C、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氧化镁、氢氧化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氢氧化镁还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镁能与 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正确; D、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钙都能与稀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碳酸氢钠不能反应生成盐酸,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因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 而获得 2

4、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 (一 NH2,具有碱的性质 )和羧基 (一 COOH,具有酸的性质 )。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氨基酸分子含有氨基,因氨基具有碱性,所以氨基酸能和酸反应; 同时,氨基酸分子又含有羧基,因羧基具有酸性,所以氨基酸也能和碱发生反应,即氨基酸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故选 C 考

5、点:酸的化 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反应 A+3B=2C+2D中 ,A和 B的质量比为 7: 24.已知 2.8克 A与一定质量的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克 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是 3.2克 B、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C、 A与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7: 11 D、此反应中 B和 C的质量比为 8: 11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反应 A+3B=2C+2D中,已知 A和 B的质量比为 7: 24,有 2.8gA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 =2.8g =9.6g,故 A错;根

6、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由于已知参加反应的 A与 B的质量总和 =2.8g+9.6g=12.4g,则反应生成的 C与 D的质量总和也应为 12.4g,而已知反应生成了 3.6gD,则反应生成的 C的质量 =12.4g-3.6g=8.8g,则在此反应中 B与 C的质量比 =9.6g: 8.8g=12: 11,故 D错; 设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则 A+3B=2C+2D a 2d 2.8g 3.6g A: 2d= 2.8g: 3.6g 解得, a: d=14: 9,故 C错; 根据反应的表达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

7、成物都是两种物质,故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并能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固定的质量比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有一组含氮物质,按某种规律排列如下: NH3、 N2、 N2O、 N2O4、 HNO3,则该排列规律为:( ) A氮元素质量分数从高到低排列 B氮元素化合价从低到高排列 C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有小到大排列 D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由少到多排列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 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因此 NH3、 N2、N2O、 N2O

8、4、 HNO3的排列规律不可能是按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从高到低排列的,错误; B、 NH3、 N2、 N2O、 N2O4、 HNO3五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 -3、 0、 +1、+4、 +5,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从低到高排列的,正确; C、 NH3、 N2、 N2O、 N2O4、 HNO3五种物质中,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 17、 28、 44、92、 63,故表示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的,错误; D、每个 NH3、 N2、 N2O、 N2O4、 HNO3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依次为 4、 2、 3、 6、5,故不是按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由少到多来排列的,错误。故选 B 考点:元素的质量

9、分数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本题涉及的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

10、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继续溶解,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故溶质质量分数会不断增大,但当溶液饱和时,溶液质量 分数则不再改变,错误;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硫酸铜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会与溶液中的硫酸反应,又会生成硫酸铜,故相当于加入的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应,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才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开始时加入氢氧化钠,并没有沉淀生成,错误; C、由于稀盐酸呈酸性,故 pH 7,加入氢氧化钠后,二者发生中和反应,故 pH增大,由于氢氧化钠过量,故最终所得溶液显碱性,故 pH 7,错误; D、当滴加的质量

11、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的量 不足时,酸会完全反应掉,由于氢气来自于酸,故相等量的酸完全反应所产生的氢气的量相等;当硫酸过量时,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都会完全反应,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知,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时,铝产生的氢气较多,正确。故选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市售的某种含氟牙膏中有一

12、种化学药物的化学式为 Na2FPO3,已知 F为 -1价, 则 P元素化合价为 ( ) A +5 B +3 C +1 D 3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Na2FPO3中,已知 Na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O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F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设该物质中 P元素的化合价为 x价,根据其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则有( +1) 2+( -1) +x+( -2) 3=0,解得 x=+5。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 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

13、可。 下图是 “尾气催化转换器 ”将汽车尾气中有毒 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D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的模拟图 ,可判断该变化为两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结合生成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A、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正确; B、化学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即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正确; C、观察图示可知,反应前后都有 1个构成相同

14、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 2=1: 1,正确; D、由于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错误。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 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只要能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就能正确解答本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4 18 10 1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 21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

15、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2:11 C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1: 9 D甲反应后的 质量为 0g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质量中,即 4+18+10+1=待测 +2+21+10,则甲的待测值 =0;由此可知,质量减少的物质是甲、乙,即二者均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丙、丁,即二者均为生成物,故该反应可表示为:甲 +乙 丙 +丁。 A、由于无法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故无法判断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 =4: 11,错误; C、由于无法确定

16、化学反应中的各计量数,故无法判断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错误; D、根据上面的分析 ,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0g,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解答本题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2MnO4 :表示 2个锰酸根离子 B Ar:表示氩气、氩元素和一个氩原子 C 2CO2:表示 2个二氧化碳分子 D 维生素 C( C6H8O6)

17、:表示 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 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 2MnO4 表示 2个高锰酸根离子,错误; B、由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其元素符号可表示这种物质、元素和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正确; C、标在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CO2表示 2个二氧化碳分子,正确; D、由维生素的化学式 C6H8O6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 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

18、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某合作 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自来水和蒸馏水都是混合物; 天然气和煤都是可再生能源;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防止 “温室效应 ”; 不锈钢和目前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 使用无磷洗衣粉防止 “白色污染 ”; 烧碱和纯碱都是碱。其中 说法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自来水中含有次氯酸、氯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只含 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使用乙醇汽油能够减少污染,但仍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防止 “温室效应 ”,错误; 不锈

19、钢是铁的合金,目前使用的硬币有铜镍合金和不锈钢等,都属于合金,正确; 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而 “白色污染 ”指的是塑料污染,错误;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不是碱而是显碱性的盐,错误。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点评:本题涉及的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

20、操作分析。 A、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错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来实现的,故要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导 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药品时,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错误;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的盛液量,若液体太多,加热时会沸腾溅出,故试管内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填空题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化学与能源有十分重要的

21、关系。请完成下列有关能源的问题的归纳: ( 1)我们把直接从自然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部分能源 煤; 氢能; 天然气; 太阳能; 风能, 其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填序号) ,其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 。 ( 2)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 排放的 SO2会引起 “酸雨 ”现象,对建筑物有 、影响植物生长等影响。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 “石灰固硫法 ”,即向煤中掺入生石灰 CaO,用来吸收 SO2,而发生化合反应。写出 “固硫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目前我国 许多城市已使用乙醇汽油。我省是华中的商品粮

22、基地,但每年都有大量 的过期粮食 陈化粮出现,现在人们可以用陈化粮来生产酒精,其过程为: 试写出由葡萄糖制取酒精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 ;腐蚀; CaO+SO2=CaSO3; C6H12O6 2C2H5OH+2CO2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分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煤、 天然气、 太阳能、 风能等都是不需要加工,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故均为一次能源;而 氢能是需要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故为二次能源。其中 煤、 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2)酸雨中含有硫酸、硝酸等物质,故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根据题意,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硫化合生成亚硫酸钙,故该反应

23、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SO2=CaSO3。 ( 3)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6H12O6 2C2H5OH+2CO2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酸雨的产生、危害 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 从 C、 H、 O、 S、 Cl、 Na、 N、 Mg、 Cu等 9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煤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污染物 ; 工业用盐的化学式 ;氧化亚铜中铜元素

24、的化合价 。 ( 2)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 ( 3)不溶性碱溶于盐酸的方程式 。 ( 4)除去氯化镁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铜的反应原理 。 ( 5)生成湿润的 PH试纸变蓝气体的复 分解反应 。 答案:( 1) O; SO2; NaNO2; ; (2) Cu2(OH)2CO3 2CuO+H2O+CO2 ( 3) Mg(OH)2+2HCl=MgCl2+2H2O; (4) CuCl2+Mg=MgCl2+Cu (5)(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试题分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故最多的元素的符号为 O;煤的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

25、污染物为二氧化硫, 故化学式为SO2;工业用盐是亚硝酸钠,故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NaNO2;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先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的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 ( 2)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 2CuO+H2O+CO2。 ( 3)不溶性的碱有很多(如氢氧化镁等),它们都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如氯化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 4

26、)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要除去氯化镁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铜,可用足量的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从而除去氯化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Mg=MgCl2+Cu。 ( 5)能使湿润的 pH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而铵盐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氨气,如硫 酸铵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方

27、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计算题 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14g,放入烧杯中,加入 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 104g。求: ( 1)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 2)反应后所 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 11.1g 14.0% 试题分析: (1) 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物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氯化钠不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即反应前所有混合物的总质量 =滤液的总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所以生成沉淀的质量 =14g+100g-1

28、04g=10g。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利用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 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10g = 解得, x=11.1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 11.1g。 (2) 根据题意,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氯化钠溶液,滤液中的溶质 NaCl包括混合物中原有的 NaCl和反应生成的 NaCl;根据上述方程式可以求出生成 NaCl的质量,而混合物中原有的 NaCl的质量 =混合物总质 量 -氯化钙的质量,据此可以计算出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根

29、据溶质质量分数 = 100%计算即可。 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0 117 10g y = 解得, y=11.7g 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钠的质量 =14g-11.1g=2.9g 则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4.0% 答: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出沉淀碳酸钙的质量,然 后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反

30、应后的溶液的溶质氯化钠包含两部分:即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钠。 简答题 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利用上述 A、 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初中常见的气体有 (写两种),写出其中任一种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的气体,且 E装置可以替代 D装置来收集该气体,请简述该同学使用 E装置来收集该气体的两种方 法: ; 。 答案: O2 CO2; 2H2O2 MnO22H2O+ O2 ; 瓶中为空气,气体由 a进入;瓶中装满水,气体由 b进入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 A装置为 “固液不加热 ”的气体制取装置

31、, 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由此可知,该气体是由固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得,且其密度大于空气;结合所学实验室气体制取方法可知,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同时还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 A、 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初中常见的气体有 O2和 CO2。 (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适合于 D装置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如果用 E装置替代,则气体应从长管 a进入

32、,从下面向上排出其中的空气;另外,根据题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气体的 密度小于水,故气体可由较短的 b管进入,向下排出其中的水。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两种气体的分解反应 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

33、酒 精燃烧 答案: H2O 2H2+O2(其它答案:也可) 2Al+3CuSO4=Al2(SO4)3+3Cu H2SO4+Ba(OH)2=BaSO4+2H2O C2H5OH+3O2 2CO2+3H2O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且属于分解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 2H2+O2。 ( 2)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铝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SO4=Al2(SO4)3+3Cu。 ( 3)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钡属于碱,二者能发生中和反应,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

34、程式为 H2SO4+Ba(OH)2=BaSO4+2H2O。 ( 4)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探究题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 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 可能是 NaOH; 可能是 Na2CO3; 可能是 NaOH与 Na2CO

35、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他们分别做了下面 的实验。 ( 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 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 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 _(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并简述理由: _ _。 ( 2)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 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 _。为了验证猜想 ,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 BaCl2试液至不 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 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 _; 【实验反思】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 BaCl2溶液换成 Ba(OH)2溶液是否可行?_(填 “是 ”或 “否

36、 ”),请简述理由。 _。 答案:( 1)不正确 因为 Na2CO3的水溶液也显碱性 ( 2) Na2CO3 取上层清夜,向里面滴加无 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否 因为如换成Ba(OH)2溶液,就鉴别不出是否含有 NaOH了 试题分析:【实验探究】( 1)由于 Na2CO3虽属于盐,但其溶液同样也显碱性(故俗称纯碱),故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单纯以酚酞变红来确定是 NaOH。 ( 2)由于 NaOH与 BaCl2试液不反应,故通过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 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可知,该溶液中有 Na2CO3的存在,因为 Na2CO3能与 BaCl2试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氯化

37、钠;要想验证猜想 ,即要证明溶液中除了含有 Na2CO3之外,还应含有 NaOH; “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 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可以完全除去混合物中的碳酸钠,接下来,过滤后再取上层滤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若此时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猜想 成立;若此时溶液不变红,则证明猜想 不成立。 【实验反思】如果把 BaCl2溶液换成 Ba(OH)2溶液,则由于 Ba(OH)2能与 Na2CO3反应生成 NaOH,则无法证明原物质中是否含有 NaOH。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

38、, 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推断题 下图所示的是有关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 A是一种金属氧化物, G是红褐色沉淀, I 的溶液呈浅绿色。 根据关系图回答: (1)若 F是由 Na+和 Cl 组成的溶液,则 : 甲是 ; B+丙 F+G: 。 (2)若 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 乙可能是 或 ; I是 溶液。 (3)若乙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写出 A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HCl FeCl3+3NaOH=3NaCl+Fe(OH)3 ( 2) C或 CO,氯化亚铁 ; ( 3) 3H2+Fe2O3 2

39、Fe+3H2O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 A是一种金属氧化物,根据金属氧化物的性质,结合图示 A+甲 B+C可知,甲为酸,则 B、 C为盐和水;由于 G为红褐色沉淀,则 G为氢氧化铁;又 F为氯化钠,再结合图示 B+丙 F(氯化钠) +G(氢氧化铁);可知 B为氯化铁,丙为氢氧化钠,则 C为水,再由 A+甲 B+C可知, A为氧化 铁, 甲为盐酸( HCl)。 B+丙 F+G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NaOH=3NaCl+Fe(OH)3。 ( 2)由于 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 D为二氧化碳,结合图示 A+乙D+E,且 A为氧化铁,则可判断乙物质为含 C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则 乙可能是C或 CO,所以 E为单质铁;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为盐酸,再根据 I的溶液呈浅绿色,可知 I为氯化亚铁。 ( 3)若乙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则乙是氢气,那么 A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Fe2O3 2Fe+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 “题眼 ”,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