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南省永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钛合金表链 B紫砂壶 C手机塑料外壳 D真丝围巾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 A、钛合金表链是钛合金制成的,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紫砂壶是用紫砂制成的,介于陶、瓷之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错误; C、手机塑料外壳的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D、真丝围巾是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纤维,不是人工合成的,错误。故选 C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
2、有机合成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 在 A+3B=2C+2D的反应中, 14克 A完全反应生成 44克 C和 18克 D,若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则 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96 C 64 D 3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14克 A完全反应生成 44克 C和 18克 D”,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为 44g+18g-14g=48g,则可知反应中 A、 B的质量比为 14g: 48g,利用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可求出 B的相对分子质量。 设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则 A +
3、3B = 2C + 2D 28 3x 14g 48g 28: 3x=14g: 48g 解得 x=32。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存在的固定的质量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已知: 2Al+Fe2O3 Al2O3+2Fe,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生成的铁融化,可以用于野外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D 考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关
4、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要从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NO3)2溶液( AgNO3) 加过量铜粉,过滤 B KCl溶液( CaCl2) 加适量 Na2CO3溶液,过滤 C Fe( Zn)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D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杂质 AgNO3能与足量的铜粉反应,生成银和 Cu(NO3)2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 Cu(NO3)2不反应,且生成的银和剩余的铜均不溶
5、于水,故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 Cu(NO3)2溶液,正确; B、杂质 CaCl2能与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 NaCl和 CaCO3沉淀,而主要物质 KCl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故能除去杂质 CaCl2,但由于同时生成 NaCl,故增加了新的杂质,错误 C、由于主要物质 Fe和杂质 Zn均属 H前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后,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D、 CO 和 C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由于主要物质 CO 具有还原性,故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 CO2,而杂质 CO2不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物质 CO,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6、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 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金属钒被誉为 “合金中的维生素 ”。其中钒 (V)的化合价为 5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VO B VO2 C V2O5 D V2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据此分析判断。 A在 VO 中,已知 O 的化合价为 -2 价,设 V 的化合价为 x,则有 x+( -2) =0,解得, x=+2,错误; B在 VO2中,已知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 V的化合价为 x,则有 x+( -2)2=0,解
7、得, x=+4,错误; C在 V2O5中,已知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 V的化合价为 x,则有 2x+( -2)5=0,解得, x=+5,正确; D在 V2O3中,已知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 V的化合价为 x,则有 2x+( -2)3=0,解得, x=+3,错误。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
8、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且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选 D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点评:熟记催化剂的 “一改变,两不变 ”的特性,即 “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而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 t2 时甲、乙
9、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 t1 ,都有晶体析出 B t2 时, 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 30g C 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D t2 时,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故从 t2降温至 t1 时,甲物质的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但由于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故从 t2 降温到 t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即 t2 时,每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0g
10、甲物质而达到饱和状态,故 t2 时, 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 30g,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1 时相交于一点,即说明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当两物质均为饱和溶液时,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此时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但由于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
11、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下列各组物 质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用熟石灰鉴别铵盐和钾肥 D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故用稀盐酸无法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错误; B、氧化铜粉末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而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稀酸,故二者现象不同,可
12、以鉴别,正确; C、熟石灰和铵盐混合,二者能反应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而钾肥不与熟石灰反应,故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稀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区分或鉴别物质时,所选取的试剂或方法应能与待区分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样才可以区分。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Mg+O2 2Mg
13、O2 C验证铁比铜活泼: Fe+CuSO4FeSO4+Cu D用熟石灰处理工业生产中含硫酸的废水: Ca(OH)2+H2SO4CaSO4+2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方法有: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 的标注是否正确。 A、能用盐酸除去铁锈,是因为盐酸能与三氧化二铁的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氧化镁( MgO),而不是 MgO2,错误; C、由于铁比铜活泼,故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熟石灰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 B 考点
14、: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熟记化学方程式书写所依据的两个原则,即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 有 X、 Y、 Z 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Y 减少并放出气体,X、 Z无变化;把 X、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Z无变化。则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X、 Y、 Z B Y、 Z 、 X C Y、 X 、 Z D Z、 Y、 X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X、 Y、 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Y减少并放出气体 ”,说明 Y在 H前;而 “X、 Z无变化
15、 ”,则说明 X、 Z均在 H后;又 “把 X、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说明 X Ag;而 “Z无变化 ”,说明 Ag Z,由此可知,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 X Z。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是 FeS2)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S2 + 11O2 2 M + 8 SO2,请判断 M的化学式是( ) A FeSO4 B Fe2O3 C Fe
16、3O4 D Fe2(SO4)3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S2 + 11O2 2M + 8SO2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Fe原子 4 0 S原子 8 8 O 原子 22 1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反应物 2M分子中含有 4个 Fe原子和 6个 O 原子,则 1个 M分子中含有 2个 Fe原子和 3个 O 原子,故物质 M的化学式为 Fe2O3。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 “绿色
17、消费,你行动了吗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使用能消除甲醛的空调 C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D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绿色消费应该是节约型,不污染环境的。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对电或燃气的消耗,能起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正确; B、使用能消除甲醛的空调,可减少室内环境污染,正确; C、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能减少 “白色污染 ”,正确; D、使用一次性餐具,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加剧 “白色污染 ”,错误。故选 D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 “绿色 ”的含义,学会从节能和减排两个方面分析判断。 厨房中几种物质
18、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 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玻璃杯:我被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食物:我腐烂了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玻璃杯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玻璃杯的外形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
19、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亮同学实验中测得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用 10mL量筒量取 8.0mL氯化钠溶液 B用 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为 10.3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 8.5g D用体温计测得自己的体温为 37.0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应尽量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故用 10mL量筒量取 8.0mL氯化钠溶液,量筒选择合理,数据合理,正确; B、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故用 pH试纸测得某某溶液的
20、pH不可能精确为 10.3,数据不合理,错误; C、托盘天平常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可精确到 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 8.5g,数据合理,正确; D、体温计的精确度为 0.1 ,故可用体温计测得自己的体温为 37.0 ,数据合理,正确。故选 B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测量容器 -量筒,称量器 -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另外注意,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相关数据的记录的准确性,是由所选仪器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
21、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 表示 A原子, 表示 B原子,则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3A2+B2=2BA3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中只含有 2 种原子,故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含有 2种元素,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3A2+B2=2BA3,故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 1,错误;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
22、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两种分子都分别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故都属于单质,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 物的化合反应,正确。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
23、隔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花香四溢 ”,是因为有花的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先是运动到空气中,最后进入到人的鼻腔中造成的。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金刚石 用于制玻璃刀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异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
24、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故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错误;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还原反应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故属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正确; C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利用的是金刚石的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故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错误;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异味,是利用了木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故属于木炭的物理性质,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
25、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溅出,故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1/3,且要用外焰加热,正确; 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 ,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 “左物右码
26、”,图示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汽水和食盐水都属于溶液 C某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D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和组成等知识分析。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错误; B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都是溶液,汽水和食盐水都符合这一
27、特征,故都属于溶液,正确; C某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 100g溶剂里,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本选项没有叙述前提条件 一定的温度,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故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会因溶质的析出而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错误。故选 B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部分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
28、50、 B元素的名称为锡 C相对原子质量为 118.7g D元素符号为 Sn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 =质子数,故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0,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中间的汉字表示该元素的名称,故该元素的名称为锡,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可省略不写,但不是 “g”,故该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 118.7,而不是 118.7g,错误; D.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右上角的符号
29、表示元素符号,故该元素符号为Sn,正确。故选 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填字母符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 。 ( 3)同学们利用 B和 F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 酒精灯 ( 2) A E ( 3)锥形
30、瓶中有空气存在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在受热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此可知,该反应是固体的受热分解反应,故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 A;根据题意,由于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故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再结合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E收集。 ( 3)根据题意,水的体积测量准确,而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说明进入 F装置的气体的量要大于实际反应产生的气体,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当双氧水从分液漏斗中流入锥形瓶时,会将锥形瓶中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并进入F装置,故所收集
31、水的体积包含了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点评: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 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_(填字母序号)。 A黄金饰品 B铝蒸锅 C钢导线 (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 _。 (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试题分析:( 1)根据
32、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A、黄金饰品之所以能制作成各种形状,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B、铝蒸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C、铜导线,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故选 C (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即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才容易生锈,而在沙漠地区,由于常年干旱无雨,故空气干燥,少有水分,所以铁制品不易锈蚀。 (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 2Fe+3CO2。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 方程式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记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
33、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以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原理,即可正确解答。 M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已知: ( 1) M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则 x= ( 2) M元素与下列选项中 (填序号)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答案:( 1) 8 ( 2)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 M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可知 M元素是氧元素,由于氧元素的核内质子数 8,故 x=8。 (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 析,若最外层电子数 4个,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个,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34、失去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是 8个(只有一层的为 2个),则一般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 表示的是氖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8个,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即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故选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与生活密 切相关。中考即将来临,小明每天都在紧张的复习,他妈妈为了给他增加营养,制定了如右表所示的食谱。请回答问题: ( 1)米饭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填 “糖类 ”或 “油脂 ”)。 ( 2)为了使营养均衡,
35、你建议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填 “蔬菜 ”或 “火腿肠 ”) 答案:( 1)糖类 ( 2) 蔬菜 试题分析:( 1)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分析,米饭中主要含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 2)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而结合题意可知,米饭中富含糖类,红烧肉、糖醋鱼、排骨汤富含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由此可知,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等。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 点评:熟练掌握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填空:
36、 ( 1)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 _(填 “热固性 ”或 “热塑性 ”)塑料做成的; ( 2) “火 立熄 ”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 3 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 答案:( 1)热固性 (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试题分析:( 1)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炒菜用的铁锅的塑料手柄受热不易变形,故属于热固性塑料。 ( 2)根据题意, “火立熄 ”接触到火焰 3 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熄灭,结合灭火的原理分析可知,它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来达到灭火的目的的。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灭火的原 理和方
37、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除了要对相关物质的性质有所了解外,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分析。 如右图所示, “树 ”的 “根部 ”吸收所需的 “营养 ”元素,在 “树 ”上开出了 5朵美丽的 “花朵 ”。请按要求填写相应 “花朵 ”的名称或化学式: , , , , 。 答案: N2 O2 Na2CO3 H2O KNO3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氮气由于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活泼),常用作食品的防腐剂,故化学式为 N2; 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化学式为 O2; 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但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故名纯碱,所以化学式为Na2CO3; 最
38、常用、最重要的溶剂是水,故化学式为 H2O; 复合肥,一般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学肥料,由于硝酸钾中含有钾、氮两种营养元素,故属于复合肥,故化学式为KNO3。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的掌握,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考查,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维生素 C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查阅资料可知下列信息: 部分性质 生理作用 维生素 C 化学式: C6H806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 促进人体生长发
39、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请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 ( 1)维生素 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维生素 C的还原性进行实验探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说明了维生素 C在空气中氧化除跟氧气有关外,还与 有关。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 C的损失 (选填 “大 ”或 “小 ”)。 ( 3) 该兴趣小组同学对某果计饮料中维生素 C的含量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 C6H8O6 + I2 = C6H6O6 + 2HI 实验步骤如下: a取果汁饮料 10 mL,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到 50 mL; b加醋酸溶液酸化; c加人少量指示剂; d逐滴加人稀
40、碘水至完全反应,实验测得恰好反应时,消耗溶质碘的质量为25.4mg。计算该果汁饮料每 100mL中含维生素 C的质量为 _mg。 有些同学在测定时,未加人醋酸溶液酸化,测得维生素 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其原因是 。 答案:( 1) 9: l: 12 ( 2)温度 小 ( 3) 176mg 被氧化的维生素 C增多 试题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的比,可知维生素 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126): 8:( 166) =9: l: 12。 ( 2)根据维生素 C随温度变化的图示可知,维生素 C在空气中氧化除跟氧气有关外,还与 温度有
41、关(温度越高, VC含量越少),故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 C的损失小。 ( 3) 解,设 l0ml果汁饮料中含维生素 C的质量为 x C6H8O6 + I2 = C6H6O6 + 2HI 176 254 x 25.4mg 176: 254 =x: 25.4mg 解得, x=17.6mg 则该果汁饮料每 100mL中含维生素 C的质量为 =17.6mgxl0=176mg。 根据表格中维生素 C的性质,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 ”,可知未加入醋酸溶液酸化时,被氧化的维生素 C增多,故含量明显小于其 他同学。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
4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及分析题中信息进行解题的能力,计算本身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要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 60g 氯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完毕后过滤,所得固体用作制取牙膏摩擦剂的主要原料,同时所得滤液用来进行小麦选种 (选种液要求氯化钠是质量分数在 10% 20%之间 )。实验过程中所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通过下图可知,当氯化钙恰好反应完时: (1)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g; (2) 请通过计算回答,此时所得氯化钠溶液能否作为小麦选种液? 答案:( 1) 50g ( 2) 11.7% 所
43、得氯化钠溶液能够作为小麦选种液。 试题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当斜线到达最高点时,说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即此时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由此可知,此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 50g,同时生成碳酸钙沉淀 10g。 ( 2)根据题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沉淀质量可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质量,再计算出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并与选种液的要求进行对比即可。 解,设生成 10g沉淀时同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x, CaCl2 Na2CO3= CaCO3 2NaCl 100 117 10g x 100: 117=10g: x 解得, x=11.7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7% 由
44、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7%,在 10% 20%之间,故能够作为小麦选种液。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找出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并依据已知 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简答题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
45、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 Na2O2), CO2与 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 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 1)写出 Na2O2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 Na2CO3的实验: 用 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 将气体通入 中,如有 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答案:( 1) 2CO2 + 2Na2O2 2Na2CO3 + O2 ( 2)稀盐酸(或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 “CO2与 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 Na2CO3和氧气 ”,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 + 2Na2O2 2Na2CO3 + O2。 ( 2) 由于 Na2CO3能与酸反应,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通过加酸,看是否有气体生成,同时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考点:证明碳酸盐( CO32-检验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 CO32-的检验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即可较轻松的做出正确解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