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07.62KB ,
资源ID:31139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1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司马光砸缸 B刻舟求剑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为物体形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B 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C 火烧赤壁涉及燃烧为化学变化; D 铁杵磨成针属于物体形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某 4.6g有机物完全燃烧得到 8.8g CO2和 5.4 H2O,可以判断该有机物组

2、成(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有机物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8g CO2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 5.4 H2O 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总和为0.6g+2,.4g=3g,说明 4.6g有机物中除了碳、氢元素以外还含有氧元素,所以此有机物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考点:物质组成的确定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

3、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OH(Na2CO3) 氯化钙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CO) 氧气 点燃 C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 要想完全除去一氧化碳必须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后氧气有剩余,产生了新的杂质; C 铜不和稀盐酸反应,和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后只得

4、到铜;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和两种物质都反应,过滤后只得到氢氧化铜。 考点: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形状相同的等质量镁、铝、锌、铁放入到足量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编号对应物质正确的选项是 ( ) A 铝 镁 铁 锌 B 镁 铝 铁 锌 C 铝 镁 锌 铁 D 镁 铝 锌 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四种金属里面镁的活动性最强,所以反应最快,所以 为镁,排除 B、 D选项,锌比铁活泼,所以反应较快, 为锌, 为铁, A项合适。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

5、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 g 0 12 15 待测 已知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 Q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 Q 的质量为 12g B反应中 Y与 Q 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 3 4 C反应后生成 15 g Z D该反应方程式中 X与 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3 答案: D 试题分析:反应后 X质量减小 4g

6、, Y反应后质量增大 2g, Z反应后质量增大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增大的质量等于减少的质量,所以 Q 反应后质量减小 12g,则反应后 Q 的质量为 9g,反应中 Y与 Q 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 12,反应后生成 14 g Z,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X与 Q 的质量比为 1: 3,设 X与 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b,则有 an: 2bn=1: 3,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中 X与 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 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

7、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 A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隔绝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可燃物没有被清除,也没有被隔绝空气,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外界条件无关,所以根据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为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燃烧和灭火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燃烧和灭火,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8、 C 25 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 0.024 m3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D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 “空中生烟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大小本身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用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B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转化

9、成沉淀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B 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增大水中含磷化合物的含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C 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含量较低; D 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考点:关于水资源的基础知识 点评:关于水资源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锈钢的防锈原理与铁管表面喷油漆的防锈原理相同 B大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C有些女孩子为了身材苗条,拒绝食用油脂,这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是解决 “白色污染 ”的方法之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为改

10、变了物质组成,铁管表面喷油漆的防锈原理是表面喷漆隔离了氧气和水; B 大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而维生素 C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多; C 油脂属于人类必须的六大营养素之一,缺少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是解决 “白色污染 ”的方法之一。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种类型的题涉及的知识点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古人用雌黄 (化学式为 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 “信口雌黄 ”就源出于此。雌黄中 As的化 合价是 3,则 S的化合价为 ( )。 A 6 B 4 C -2 D 2 答案:

11、C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总和为零,设硫的化合价为 ,所以有,解得 ,所以 S的化合价为 -2。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 (试剂和酒精灯省略 )的图示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震荡试管中液体时手应捏住试管上半部分左右摇晃;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应固定住试管的上半部分,且试管口向下。 考点: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 A硅原子是由原子核

12、和电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四个图像都不涉及原子核和电子,所以无法说明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从苯分子图像可以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可以从单位时间扩散到空气中分子的多少看出;从图像可以看出苯分子由分子构成,氯化钠晶体由离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基础知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重庆万州,山清水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严禁麦收后焚烧

13、小麦秸秆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性气体和粉尘,可以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钾肥具有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功能。下列化肥中具有此功能的是 ( )。 A尿素 CO(NH2)2 B氯化钾 (KCl) C硫酸铵 (NH4)2SO4 D磷矿粉 主要成分 Ca3(PO4)2 答案: B 试题分析: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可以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功能,所以氯化钾 (KCl)合适。 考点:化

14、学与农业生产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与农业生产,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 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答案: B 试 题分析: A 没有反应的时候溶液 pH值大于 7,所以是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 B点 pH值为 7,为中性,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 由于是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点是盐酸过

15、量,所以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A点时,加入的盐酸量较少,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氯化钠。 考点:酸碱中和反应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填空题 下图甲是 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 1)甲图中,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 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 ( 2)保持 t2 温度不变,将 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3)如乙图所示, 20 时,把试管放入盛有 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 5mL稀盐酸

16、,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 X可能为 A、 B、 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 。答案: A t1 时, BC 的溶解度相等 加溶质(或其他合理方法) C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物质, P点为 B、 C两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 t1 时, BC 的溶解度相等;( 2)将 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恒温蒸发,加溶质等方法;( 3)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所以 X溶液温度升高,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 X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 X 可能为 A、 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 C。 考点:溶解度曲

17、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用化学式填空: 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 R在水中 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7O2 + 2R + 2H2O =2FeSO4 + 2H2SO4),则 R的化学式为 _。 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上述条件下,测得 2体积甲气体(化学式为 X2Y)和 3体积的乙气体(化学式为 Y2)完全发生反应生成了 4体积的丙气体。则丙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8、: FeS XY2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种类、数量皆不发生变化,所以 R的化学式为 FeS;由题可得体积比即为个数比,所以化学方程式 为 2X2Y+ 3Y2=4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丙的化学式为 XY2。 考点:化学式的确定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石墨 干冰 活性炭 金刚石 炭黑 (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填序号,下同) ( 2)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 ( 3)能吸附有毒气体,常用于防毒面具中作吸附剂的是 ;

19、( 4)可用来作电极的是 。 答案: 试题分析:( 1)干冰气化吸热可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聚集降落下来,形成降雨;( 2)金刚石硬度较大,可以用来切割玻璃;( 3)活性炭疏松多孔,可以用来吸附细小的杂质分子;( 4)石墨可以导电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用作电极。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用化学符号表示 硫酸铝 _, 2个铁原子 _, 3个氢分子 _, n个硝酸根离子 _ 答案: Al2(SO4)3 2Fe 3H2 试题分析:硫酸铝为 Al2(SO4)3, 2个铁原子为 2Fe

20、, 3个氢分子为 3H2, n个硝酸根离子为 。 考点:常见化学符号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计算题 我校某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我区某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石灰石样品,准确称取样品 10g放于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分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右图。回答: ( 1) 10g样品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克。 ( 2)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3 75% 试题分析:( 1)由曲线可知总共产生二氧化碳 3.3g;( 2)设 10g样品中碳酸钙的

21、质量分数为 , 100 44 3.3g ,解得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75%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探究题 我校某班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鱼骨的成分,把鱼骨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煅烧,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请回答: 已知动物的骨骼中含有 Ca2+,则鱼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质是 _(填名称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会变软。 B饮用牛奶可补充钙质。 C骨质疏松患

22、者不宜补钙。 D胃酸(中含有盐酸)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答案:碳酸钙 C 试题分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白色粉末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所以鱼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补钙可以防止骨质疏松。 考点:探究鱼骨的成分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察基本化学知识,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 1)写出编号 、 仪器的名称: _; 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_(填序号,下同),收集 装置应选用 _;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如果收集

23、的氧气要用于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收集装置应选用 _。 答案:长颈漏斗 酒精灯 A D D 试题分析:( 1) 为长颈漏斗, 为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可以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应选用 D,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验证产物则氧气中不能含有水蒸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选用 D。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

24、知识点,注意细心。 小强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后,觉得非常神奇和有趣,刚好有一次机会到化学实验室做实验,他决定自己做一个探究实验。 ( 1)他猜想:假如将金属钠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不能把铜置换出来呢? 假如他的猜想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的现象为(写两点) 。 ( 2)进行实验:他将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取出,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用小刀将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放入到装有 100mL5%硫酸铜溶液的 250mL烧杯中,在烧杯口盖上一块玻璃片,观察到金属钠在溶液表面剧烈反应,四处游动,有 “嘶嘶 ”声,熔化并燃烧,有轻微爆炸声,反应完毕后观察到溶液中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

25、体。 ( 3)为什么会得到与猜想不同的实验现象呢?小强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另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镁受热时能分解生成 两种氧化物,其它难溶的氢氧化物也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 4)分析与小结:小强通过资料并结合实验现象,认为该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请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5)反思与交流:通过( 2)可知金属钠有什么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 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写出一点即可)? 。 答案: Na + CuSO4 = Cu + Na2SO4 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蓝色变浅(

26、变为无色)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Cu(OH)2 CuO + H2O 硬度小(熔点低等其他合理答案:) 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试题分析:( 1)假如他的猜想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 CuSO4 = Cu + Na2SO4,产生红色固体为铜单质,铜离子减少,蓝色变浅;( 4)根据题意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 2Na + 2H2O = 2NaOH + H2,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方程式为 2NaOH + CuSO4

27、= Cu(OH)2 + Na2SO4,结合氢氧化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5)由题可知钠的物理性质为硬度小、熔点低;( 5)煤油可以隔绝空气,防止钠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考点:探究化学反应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某固体可能由 Na2SO4、 NaCl、 Na2CO3、 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试回答: ( 1)白色沉淀 A为 ; (填化学式,下小题同 ) (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可能含有 。 ( 3)为检验上述可能含有

28、的物质是否一定存在,某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 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取滤液加入 Ag NO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 在上述的实验方案 中,加入足量的 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_。 答案: BaCO3 Na2CO3 Na2SO4和 KNO3 NaCl 除去样品中的 Na2CO3 试题分析: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后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所以沉淀 A全部为碳酸钡,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钠, B中的酸根离子只有一种,则只能为氯离子,因为溶液 B中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离子,所以原固体中一定没有硝酸钾,可能有氯化钠;在实验方案 中,加入足量的 Ba(NO3)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的 Na2CO3。 考点:物质组成的确定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 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