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目前,南宁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合成材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锰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生铁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CaCO3 CaO+CO2 B Cu+2A
2、gNO3=2Ag+Cu( NO3) 2 C 2Fe+6HCl 2FeCl3+3H2 D 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为高温,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 CaO+CO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 D、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 K2MnO4+MnO2+O2 故选 B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
3、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B硫在氧气中燃 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故 A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 B说法正确;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熄灭,故 C说法正确;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
4、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 “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3SO2 Mg2+ CO2 SO4 O2- 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3SO2中的 “2”表示 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5、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Mg2+、 O2-中的 “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SO4中的 “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 ,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 3SO2、 CO2与 H2O2中的 “2”分别表示 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 子、 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 ,故选
6、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 Ca( OH) 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 NaOH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 Ca( OH) 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 NaOH溶液中加入 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现象不明显,故 A与事实相符; B、二氧化碳
7、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故 B与事实不相符;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Ca( OH) 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 Ca( 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故 C与事实相符;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 D与事实相符 故选 B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判断反应后实验现象时要考虑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 取样后,分别灼烧,闻气味 B 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 SO42- 取样后,滴加 BaCl2溶
8、液 C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后,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羊毛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面料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 SO42-,滴加 BaCl2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生成的 BaCO3,也可能是由于银离子生成的AgCl等),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
9、的是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固体物质 R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物质 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
10、度 B t1 时,物质 R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 2g C将 t2 时物质 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有晶体析出 D物质 R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故 错误; B、 t1 时,物质 R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2g,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 2g,故错误; C、 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 t2 时物质 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有晶体析出,正确; D、由图可知: R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故错误; 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
11、其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CO( CO2)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MnO2粉末( 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 Na2SO4溶液( NaCl)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KCl易溶于水, 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
12、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FeSO4溶液和 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
13、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 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 -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 +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 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 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 D错 故选 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
14、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据报道,毒品 K 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 C13H16ONCl),它对大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盐酸氯胺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酸氯胺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13=15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16=1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5、14,氯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之和为 35.5,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盐酸氯胺酮是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16=1: 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中六个
16、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 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17、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 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 A错;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 B错;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故 C正确;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故 D错 故选 C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
18、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 的间隔,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面包发霉 B水变成水蒸气 C纸张燃烧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面包发霉生成了菌类物质,不能再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 B、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正确; 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错 故选 B
19、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AL B a C aL D Al 答案: D 试题分析:铝元素符号为 Al A、该选项中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B、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C、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D、该选项元素符号书写正确 故选 D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
20、不大,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可以概括为 “一大二小 ”)、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NaCl, 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1 C +5 D +7 答案: A 试题分析:钠元素显 +1价,设 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x=0,则 x=-1 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在公共场所,利用 “活性碳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的主要作用是( ) A还原 B导电 C吸
21、附 D消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公共场所,利用 “活性碳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起吸附作用 故选 C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活性炭的性质(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并能灵活运用是 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错; 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
22、液,故 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 PM2.5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 PM2.5污染故 A符合题意; B、提倡使
23、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 PM2.5污染故 B不符合题意;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 PM2.5污染故 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 PM2.5污染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知道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第一周期 1H 第二周期 3Li4Be 5B
24、 第三周期 11Na12Mg 13Al A镁的原子序数是 12 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镁的原子序数是 12,故 A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 B说法正确; C、金属元素是带钅字旁的(汞和金除外),表中氢和硼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C说法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
25、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和周期数的判断方法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的气味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闻气体气味要用手 扇着闻,不能将鼻子凑到瓶口,故 A正确; 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 B错; 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能夹到口部,容易脱落,故 C错; 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D错 故选 A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
26、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填空题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 气和 直接接触 (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先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溶液和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答案:( 1)水 ( 2)喷漆 ( 3)硫酸铜; Fe+CuSO4=FeSO4+Cu 试题分析:(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故答案:为:水; ( 2)常见的自行车它的支架采用的防锈措施是喷漆,故答案:为:喷漆
27、; ( 3)可把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却不能置换氯化镁中的铝,从而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氯化镁;硫酸铜; Fe+CuSO4=FeSO4+Cu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 “三取中 ”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 的单质反应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 a、
28、 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 和 ,体积比约为 (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 ( 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答案:( 1)氢气;氧气; 2: 1;(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 B 试题分析:( 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则与两个电极相连的 a、 b 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 2: 1 (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
29、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3)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符合题意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用途方面的知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了解
30、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 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 2)往草木灰(主要成分是 K2CO3)的水溶液 中滴加无色酚酞,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这说明草木灰的水溶液呈 性 ( 3)南宁地处亚热带,盛产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水果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其中能起调节新陈代射、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作用的营养素是 ( 4) 2013年 6月 11日,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进入太空,展开太阳能电池翼时,就可从太阳的光照中获取能量并储存起来在是常生活中,太阳能电池路灯是将从太阳光照中获得的太阳能最终
31、转化为 能 答案:( 1)乳化 ( 2)碱 ( 3)维 生素 ( 4)光 试题分析:( 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故填:乳化 ( 2)碳酸钾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故填:碱 ( 3)维生素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射、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故填:维生素 ( 4)太阳能电池路灯的使用过程为:白天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晚上电能转化成光能,所以太阳能电池路灯是将从太阳光照中获得的太阳能最终转化为光能 故填:光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 物质的性质、用途方面的知识,物质的结构
32、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请从 H、 C、 O、 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 (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 (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答案:( 1) O2;( 2) H2;( 3) Ca( OH) 2;( 4) CO;( 5) CaO;( 6)CO2 试题分析:( 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O2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 H2 ( 3)
3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 Ca( OH) 2 (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CO ( 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 CaO ( 6)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 CO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 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计算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回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跟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
34、数点后两位) (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 ( 3)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11.65 ( 2) 7.1g ( 3) 6.25% 试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10g+87g+54.65g-140g=11.65g; 故答案:为: 11.65; ( 2)解: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 x,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 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117 x 11.65 g y 142: 233=x: 11.65g,解得 x=7.1g ( 3) 233: 117=11.65g: y,解得
35、 y=5.8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10.00g-7.1g+5.85g=8.7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6.25% 答:(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 7.1g;( 3)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25% 考点:根据化学 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简答题 “低碳节能、保护环境 ”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 1) “可燃冰 ”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属于 (填 “有机物 ”或 “无机物 ”) ( 2)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
36、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请你设计一个用 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方案(要 求简要说明主要实验操作) 答案:( 1)有机物 ( 2)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 3)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 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 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 PH值重复测定 2 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 PH值为最终值 试题分析:( 1)甲烷属于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属于有机物 故填:有机物 ( 2)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
37、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故填: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 3)用 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的方法是: 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 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 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 PH值重复测定 2 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 PH值为最终值 故填: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 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 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 PH值重复测定 2 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 PH值为最终值 考点:有机物与
38、无机物的区别;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不是所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某工厂综合加工海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1)操作 I的名称是 ( 2)试剂 1是 (写化学式,下同),白色沉淀 D是 ( 3)溶液 B中含有的溶质是 向溶液 B加入试剂 2后,在溶液中可观察到 的现象 ( 4)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无水氯化镁会产生一种 金属单质和一种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1)过滤 ( 2) Na2CO3; CaCO3 ( 3
39、) NaCl, NaOH, Na2CO3 ( 4) MgCl2 Mg+Cl2 试题分析:( 1)向海水中加入石灰水后,氢氧化钙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通过过滤可以把沉淀和溶液分离 故填:过滤 ( 2)溶液 A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等物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把氯化钙、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故填: Na2CO3; CaCO3 ( 3)溶液 B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钠、氢氧 化钠、碳酸钠 故填: NaCl, NaOH, Na2CO3 试剂 2是稀盐酸,向溶液 B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填:有气泡产生 ( 4
40、)电解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Mg+Cl2 故填: MgCl2 Mg+Cl2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 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 Na2CO3)和小苏打( 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 ,乙 (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
41、 “控制变量法 ”、 “对比观察法 ”或“定量分析法 ”),实验目的是 答案:( 1)酒精灯;烧杯 ( 2) Ca( OH) 2+CO2CaCO3+H2O ( 3)对比观察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 试题分析:( 1)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是酒精灯,乙是烧杯;故填:酒精灯;烧杯; (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 OH) 2+CO2CaCO3+H2O;故填: Ca( OH) 2+CO2CaCO3+H2O; ( 3)该实验是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所以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观察法;实验目的是探究纯碱和
42、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故填:对比观察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此题是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新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 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
43、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1 , 2 , 3 (写出其中 3条) (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所示的 H装置和 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F (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 (填 “向上 ”或 “向下 ”)排空气法若用如图 J 所示装置采用 “排空气法 ”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答案:( 1) A、 B、 C、 D;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装置漏气;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 灰石不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 ( 3
44、) cdab ( 4)向下; 试题分析:(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A、 B、 C、 D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A、 B、 C、 D;CaCO3+2HCl=CaCl2+H2O+CO2; ( 2)在制取过程中,选用 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等;故
45、填:装置漏气;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 ( 3)先除杂后干燥的原则,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所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cdabF;故填:cdab; ( 4)氢气的密度小,收集方法 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所以导气管应该是短的导气管进长的导气管出故填:向下;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
46、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推断题 已知 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 A和 D是两种常见的碱; B是一种常见的酸, 且只含有两种元素; 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 1) B的化学式是 , C的化学式是 ( 2) CE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3) C与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1) HCl; Na2CO3;( 2)复分解;( 3) Na2CO3+Ca( OH)2=CaCO3+2NaOH 试题分析: 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故 B可能是盐酸, 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故 C 可能是碳酸钠, E 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故 E是二氧化碳, A 是一种碱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 A 可能是氢氧化钠 D 能与碳酸钠反应,故 D可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