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桂林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美丽桂林,清洁城市 ”是一项长效机制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宜提倡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 B将垃圾分类投放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减少使用煤炭燃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任意丢弃会污染水和土壤,所以应该回收废旧电池,故 A该提倡; B、将垃圾分类投放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 B该提倡; C、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故 C不宜提倡; D、减少使用煤炭燃料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故 D该提倡 故选: C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点评:环境问题是
2、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中考的热点,是一道重点题,需要引起注意 发射 “神舟十号 ”的火箭升空时,火箭就冒出大量红棕色的 “烟 ”,这是火箭燃料燃烧生成的 NO2气体, NO2中 N 的化合价是 ( ) A +5 B +4 C +2 D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元素显 -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 -2) 2=0,则 x=+4价 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 A氯化铵 B磷矿粉 C氯化钾
3、D尿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 C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 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C、木柴的着火点
4、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盐酸清除铁锈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汽油清洗油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自来水洗手是利用水将手上的赃物冲走,与乳化无关,故 A 错; B、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发生反应,将铁锈反应掉了,与乳化无关,故 B错; C、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洗涤剂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便于用水冲走,故 C正确; D、油污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所以用汽油清洗油
5、 污,是利用了汽油溶解油污的原理,与乳化无关,故 D错 故选 C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点评:要知道乳化是将油滴分解成更小的油滴,但小油滴也不能溶解于水,只是能被水冲走,常见的乳化原理的例子:洗涤剂洗油污,洗头膏洗头发、洗面奶洗脸等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P+O2 P2O3 B H2O2 H2+O2 C Mg+O2 MgO2 D Zn+H2SO4ZnSO4+H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化学方程式中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4P+5O2 2P2O5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
6、H2O2 2H2O+O2 C、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 2MgO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 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下列试剂中,不能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是( ) A酚酞溶液 B PH试纸 C碳酸氢钠 D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酚酞试液遇到氯化钠和盐酸都不变色,无法鉴别,故 A正确; B、氯化钠
7、显中性,盐酸属于酸, PH试纸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度,所以可以鉴别,故 B错; C、氯化钠不与碳酸氢钠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错; D、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盐酸属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错 故选 A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 实验室制取 CO2有以下步骤: 连接好装置; 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产生的气体;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
8、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加入固体药品) 倒(倒入液体药品) 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 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故选 B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
9、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扇动,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而不能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故 A错误;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避免试管炸裂,故 B正确; C、烧碱和稀盐酸都会都皮肤造成腐蚀,而且烧碱与稀盐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烧伤皮肤,故 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D错误 故答案:为: B 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始终是化学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 用括
10、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A除去 CO2中的 CO(灼热的 CuO) B除去 O2中的 H2O 蒸汽( CaO) C除去 NaCl溶液中的 Na2CO3( CaCl2溶液) D除去 C粉中的 Cu粉(稀硫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O能与灼热的 CuO 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B、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C、 Na2CO3能与 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11、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D、 C和 Cu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故选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 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用实验证明铁钉生锈需要水和氧气,最合理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装置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该装置中铁钉只与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C、该装置中铁钉能与空气、水分接触,但该
12、实验方案不能充分说明铁钉锈蚀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故选项错误 D、该装置中铁钉能与氧气、水分充分接触,是上述实验证明铁钉生锈需要水和氧气最合理的装置,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点评: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是铁生锈的必须条件;缺少水或缺少氧气,或者缺少氧气和水,铁不容易生锈 将 mg 碳和铜的化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的质量仍为 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 30% B 27% C 20% D 15.8% 答案: C 试题分析:碳和铜都被完全氧化后,冷却到室温,发现固体的质量没有变化,说明碳的质量等于和铜反应
13、的氧气的质量; 设铜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y; 2Cu+O2 2CuO 128 32 x y 得: 所以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质量之比为 4: 1; 则原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故选 C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方面的知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审题找出:碳的质量等于和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进行计算 白酒中塑化剂(化学式 C16H22O4)超标,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化剂由三种元素组成 B塑化剂由 42个原子构成 C塑化剂属于氧化物 D塑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0 答案:
14、A 试题分析: A、塑化剂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塑化剂是由塑化剂分子构成的, 1个塑化剂分子是由 16个碳原子、 22个氢原子和 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 1个塑化剂分子由 4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塑化剂 ”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塑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6+122+164=27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 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代表的粒子
15、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B C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最外层电子数是 5,大于 4,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3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是 1,小于 4,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个电子而形成阳子,故选项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是 6,大于 4,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为非金属元素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16、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13年 6月 13日, “神舟十号 ”和 “天宫一号 ”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 ”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 -锂合金代替传统材料,铝 -锂合金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因此铝 -锂合金属于混合物; 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物质的组成情况,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桂林传统小吃 -米粉,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是( ) A油脂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米粉中
17、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则桂林传统小吃 -米粉,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糖类,不是油脂,故选项错误 B、米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则桂林传统小吃 -米粉,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糖类,故选项正确 C、米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则桂林传统小吃 -米粉,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糖类,不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米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则桂林传统小吃 -米粉,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糖类,不是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化学 使生活更加美好下列生活用品主要用有机
18、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菜刀 B 玻璃杯 C木桌椅 D塑料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菜刀是用钢制成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木桌椅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下列自然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19、森林起火 B光合作用 C食品变质 D桂花飘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森林起火时,树木燃烧能够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品变质的过程中,食品中的有机物发生缓慢氧化,能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桂花飘香的过程中,桂花中的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下列实验仪器的名
20、称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漏斗 B烧杯 C洒精灯 D试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漏斗书写正确,故 A错误; B烧杯书写正确,故 B错误; C不是 “洒 ”,是酒精灯,故 C正确; D试管书写正确,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名称的正确书写,难度不大,书写时要注意 下列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是( ) A B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中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且装置正确,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气体,故选项错误 B、图中收集装置为排水法,且装置正确,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气体,故选项错误 C、图中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但导管要没有插入集气瓶
21、的底部,不利于排尽空气,装置错误,不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气体,故选项正确 D、图中收集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且装置正确,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能直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的气体是( ) A O2 B CO2 C CO D CH4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与石灰水不反应,无现象,所以能直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
22、B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记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是解答本题关健 在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体积约为集气瓶空气体积的下列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无关的是( ) A氮气不支持燃烧 B氮气不易溶于水 C氮气的熔点是 -209, 9 D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4: 1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故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有关; B、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溶于水,故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有关; C、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不能得出氮气的熔点,故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无关; D、氮气体积约
23、为集气瓶空气体积的,氧气体积约为集气瓶空气体积的,从而得出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4: 1,故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有关 故选 C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实验结论的能力,难度不大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CO用于还原铁矿石 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C铜作导线 D干冰作制冷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CO用于还原铁矿石,利用了 CO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C、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D、干冰做制冷剂,利用了干冰的易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 A 考点:化
24、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码 ”的原
25、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 故选 B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 -量筒;称量器 -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关于水的蒸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B水分子体积增大 C水分子质量增加 D水分子个数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错误 C、水的蒸发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D、水的蒸发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
26、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填空题 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 ( 1)操作 的名称是 ; ( 2)操作 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在操作 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 ( 3)计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发现产率偏低,由实验不当导致的可能原因 是 (只写一种原因) ( 4)用提纯所得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100g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6%,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编号)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
27、数;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 ( 5)若用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 1.04g/cm3),配制 16g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 m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过滤 ( 2)玻璃棒;防止液体外溅 ( 3)蒸发溶液时液体外溅了一部分 ( 4) ab ( 5) 7.7 试题分析:( 1)操作 的名称是过滤 故填:过滤 ( 2)操作 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操作 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防止液体外溅 故填:玻璃棒;防止液体外溅 ( 3)蒸发溶液时液体外溅了一部分,这部分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这样会导致计
28、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偏低 故填:蒸发溶液时液体外溅了一部分 ( 4)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时,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用量筒取水俯视读数时,量取的体积会比需要的体积偏小,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计算的结果偏 大,即都会使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6% 故填: ab ( 5)解:设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X, 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有: 1.04g/cm3X6%=16g3%, X=7.7ml 故填: 7.7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计算等方面的知识,提纯粗
29、盐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用途很广泛,例如可以用来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如图是 KNO3的溶解度曲线, A, B, C代表 KNO3三种不同状 态下的溶液,请回答: ( 1) A, B, C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是 ( 2)将 C点溶液转化为 B点溶液时,溶液温度应该降至 ( 3)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将 18.55gA 点溶液降温至 10 ,可析出 KNO3 g ( 4)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0 30 60 90 溶解度 /g 35.7 36.3 37.3 39.0 25 时,将含 KNO3, NaCl各 40g的固体混合物投入盛有 100g
30、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加热至 50 (溶剂质量保持不变),最终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成分是 答案:( 1) C; A;( 2) 10;( 3) 6.46g;( 4) NaCl 试题分析:( 1) A, B, C中,只有 C点位于溶解度曲线下方,属于不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 2) BC 两点表示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等, B点表示饱和溶液,将 C点溶液转化为 B点溶液时,应该降温至 10 恰好饱和; ( 3) A点的溶解度是 85.5g, 10 时 B点的溶解度是 20.9g,设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将 18.
31、55gA点溶液降温至 10 ,可析出 KNO3的质量为 x,则有= ,解得 x=6.46g; ( 4)由图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25 时,将含 KNO3, NaCl各 40g的固体混合物投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固体都不能全部溶解,再加热至 50(溶剂质量保持不变), 5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85.5g, NaCl的溶解度37.3g,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略微增大,所以此时 KNO3可全部溶解,而NaCl不能全部溶解,故最终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成分是 NaCl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3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对于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查,能很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溶解度曲线、图表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 2)煤燃烧排放出的 、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 3)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 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以下途径中,产生 PM2.5的相对较多的是 (填字母编号) a、汽车尾气; b、道路尘土; c、煤炭不完全燃烧排放出炭
33、粒; ( 4)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做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 1: 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H2O + 答案:( 1)天然气 (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 3) a ( 4) CO; H2 试题分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填:天然气 ( 2)煤中含有硫元素和氮元素,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故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 3)道路尘土、煤炭不完全燃烧排放出炭粒中 PM 2.5含量较少,而汽车尾气中PM 2.5含量较多 故填: a ( 4)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
34、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 故填: CO; H2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在化学反应中遵 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请用化学符号回答: (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 2)水在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 ( 3)生理盐水在医疗上常用于补充体液和洗涤伤口,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 4)碱中都含有的阴离子是 答案:( 1) O2;( 2) H、 O;( 3) NaCl; H2O;(
35、4) OH- 试题分析:(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其分子符号为: O2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则水在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其原子符号分别是 H、 O ( 3)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其化学式分别是:NaCl、 H2O ( 4)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中都含有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O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36、 计算 题 热水瓶胆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Mg( OH) 2和 CaCO3,可用适量盐酸清洗除去小红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 200g水垢,往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测量 8min内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值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 g) 0 13 24 32 31 41 43 44 44 ( 1)表中有一个时间测量的 “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 ”数据是错误的,此时间是第 min; ( 2) 200g水垢溶于足量稀盐酸中,产生 CO2的最
37、大质量为 g; ( 3)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4)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用正确的数据描绘出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答案:( 1) 4;( 2) 44;( 3)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50% ( 4) 试题分析:( 1)由于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质量会不断增大,所以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第 4分钟的数据存在错误; (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溶液增重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第 7、 8分钟的溶液增重不再变化可知该反应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 3)设样品中 CaCO3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8、 44g x=100 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 = 100%=50% ( 4)利用题干中的数据表格对应描点可得图象如下: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表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用 Fe从含 Fe2( SO4) 3和 CuSO4的溶液中获取金属 Cu的原理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 1)实验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请在下表对应的方框内填入铁和铜的元素符号 ( 2)意外发现:小明将光亮的铁丝插入含 Fe2( SO4) 3和 CuSO4的废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
39、意外地发现铁丝表面没有变红 ( 3)提出问题: Fe为什么没有从废液中置换出 Cu? ( 4)提出假设:小丽 认为在铁丝表面可能有 Cu析出,但被 Fe2( SO4) 3溶液溶解了 ( 5)验证假设:提供的主要实验用品:洁净的铁丝和铜丝各两根,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Fe2( SO4) 3溶液三份 Fe2( SO4) 3溶液显黄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数据 结论 准确称量洁净的铁丝和铜丝的质量 铁丝质量为 ag, 铜丝质量为 bg 将铁丝插入 Fe2( SO4)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 铁丝质量为 mg,( m a),溶液有黄色变为浅绿色 一定有 生成(填化学式) 将铜丝插入
40、 Fe2( SO4)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 铜丝质量为 ng( n b) 铜 (填 “能 ”或 “不能 ”)与 Fe2( SO4) 3溶液反应 另取相同质量、相同粗细的洁净铁丝和铜丝互相缠绕,插入 Fe2( SO4)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分别称量铁丝和铜丝的质量 铁丝质量较轻 铜丝质量不变 Fe、 Cu共存时 优先与 Fe2( SO4) 3溶液反应 ( 6)实验结论:小丽的假设 (选填 “成立 ”或 “不成立 ”),理由是 ; ( 7)思考与交流: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找到了用 Fe从含 Fe2( SO4) 3和CuSO4的溶液中提取金
41、属 Cu的关键,并且最终实验获得了成功,其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并且反应充分 已知 Fe和 Fe2( SO4) 3发生化合反应请按反应顺序写出用 Fe从含 Fe2( SO4)3和 CuSO4的溶液中获取金属 Cu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Fe Cu; ( 5) FeSO4 能 Fe ( 6)不成立; Fe、 Cu共存时 Fe优先与 Fe2( SO4) 3溶液反应 ( 7) 加入过量的铁 Fe+Fe2( SO4) 3=3FeSO4 Fe+CuSO4=FeSO4+Cu 试题分析:( 1)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会写元素符号,故答案:为: Fe Cu; ( 5) 根据反应后铁丝的质量减少了,
42、并且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确定为硫酸亚铁溶液,故答案:为: FeSO4 将铜丝插入 Fe2( SO4)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铜丝质量为 ng( n b),铜能与 Fe2( SO4) 3溶液反应,故答案:为:能; 根据实验后的现象 “铁丝质量较轻,铜丝质量不变 ”得知 Fe、 Cu共存时 Fe优先与 Fe2( SO4) 3溶液反应,故答案:为: Fe; ( 6)用 Fe从含 Fe2( SO4) 3和 CuSO4的溶液中获取金属 Cu,实验过程 Fe没有从废液中置换出 Cu,小丽认为在铁丝表面可能有 Cu析出,但被 Fe2( SO4) 3溶液溶解了但是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发现
43、 Fe、 Cu共存时 Fe优先与 Fe2( SO4) 3溶液反应,所以小丽的假设错误的,故答案:为:不成立; Fe、 Cu共存时 Fe优先与 Fe2( SO4) 3溶液反应; ( 7) 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我们得知铁先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所以只有加入过量的铁才能发生铁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从而生成铜,故答案:为:加入过量的铁; 已知 Fe和 Fe2( SO4) 3发生化合反应,且生成的是浅绿色 的溶液;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是教材上学过的反应方程式,故答案:为: Fe+Fe2( SO4) 3=3FeSO4 Fe+CuSO4=FeSO4+Cu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
44、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联系生产实际以实验探究的形式,重在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虽难度稍大,但仍是一道不错的化学题 推断题 已知 A, B, C, D, E均为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化合物, A是氧化物,它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 C, D, E 都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 B, D 是碱,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即部分生成物省略): ( 1)写出化学式: A ; B ( 2)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属于 答案: 试题分析: A是氧化物,它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是二氧化碳; A能B这种碱反应,生成的 C能与 D
45、这种碱反应,则 B可能是氢氧化钠,生成的 C为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则 D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 E是碳酸钙,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 1) A是二氧化碳, B是氢氧化钠,故填: CO2, NaOH; ( 2) C是碳酸钠, 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 Na2CO3+Ca( OH) 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