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26.67KB ,
资源ID:311798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1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了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盐酸用于除铁锈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其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其气化吸热的物理性质; C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盐酸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发生反应 ,属于化学性质。 考点:物理性质的定义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下列公共标识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2、答案: D 试题分析: D选项为严禁烟火的标示,与消防安全有关。 考点:安全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NH2)2(尿素 )、 K2CO3和 Ca(H2PO4)2均可做氮肥 B在 K2SO4中加入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C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D生产天然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方法一样 答案: C 试题分析: K2CO3和 Ca(H2PO4)2中不含有氮元素所以不能用作氮肥;铵态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硫酸钾不属于铵态氮肥;区分各

3、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天然有机肥料要经过发酵等步骤,化学肥料主要是化工厂生产。 考点:关于化肥的常识 点评:关于化肥的常识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液体不能导电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氢氧化钡溶液 C乙醇 D稀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导电; B氢氧化钡溶液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导电; C 乙醇中只含有乙醇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 D 稀硫酸在水中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可以导电。 考点:溶

4、液导电性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 0 、 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度( 20 、101kPa条件下测定)。实验室要收集 SO2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气体性质 H2 CO2 SO2 密度( g/L) 0.08987 1.975 2.716 溶解度( L) 0.0001603 0.1688 11.28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可知 SO2气体密度比二氧化碳密度大,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

5、度较大,不宜使用排水法收集。 考点:气体收集方法 点评:此题为一道信息题,考察较为新颖,仔细审题发现其实考察的还是基础知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考察越来越热,应引起重视。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盐、有机物顺序排列的是 A空气、纯碱、乙醇 B煤、食盐水、石油 C水、盐酸、甲烷 D大理石、干冰、葡萄糖 答案: A 试题分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除碳酸、碳酸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纯碱属于盐类物质,乙醇属于有机物。 考点:物质组成类别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 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

6、积累总结。 实验需要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现将 50g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A 245g B 195g C 100g D 50g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则有 ,解得,所以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195g。 考点:质量分数 点评:关于质量分数的计算属于中考的必考题,每年必有,通常在填空题中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细心。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一氧化碳和氧气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铜和硫酸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氧化碳和氧气通入澄清

7、石灰水皆没有明显现象; B 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泡沫较少且有浮渣,加入软水中泡沫较多,几乎没有浮渣; C 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皆为无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硫酸铜反应均有蓝色沉淀生成。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丁丙甲乙 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它们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丙、丁

8、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说明丙、丁活动性比氢元素强,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说明丁比丙活动性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综上所述,这四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是丁丙甲乙。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2 9gNaCl固体 B用 10mL量筒量取 8 3mL蒸馏水 C向 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 20mL蒸馏水 D用 pH试纸 (即广泛 pH试纸 )测得某盐酸的 pH为 2 5

9、答案: D 试题分析: pH试纸只能粗略测量溶液的 pH值,只能测出整数部分,无法精确到小数部分,所以无法精确测量 pH为 2 5。 考点:实验室基本常识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常识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氢氧化钴 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Co+2HCl=CoCl2+H2 CoCl2+2NaOH=Co(OH)2+2NaC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 为置换反应 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金属可以和盐酸反应放出氢

10、气,所以活动性比氢元素强,而铜不可以,所以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B 根据题意可知 为置换反应 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 Co(OH)2受热易分解,所以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不稳定;D氢氧化钴能与酸性溶液反应,所以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不能用来做其干燥剂。 考点:物质性质与用途 点评:此题考察知识点较为陌生,但仔细审题可知考察的思想和基本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的基本知识,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多读提,多联系题干。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碳酸钙用作发酵粉 C聚乙烯制成装食品的塑料袋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干冰气化吸热可以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可以使小液滴聚

11、集长大形成降雨; B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用作发酵粉,碳酸钙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不用做发酵粉; C 平常使用的塑料袋成分为聚乙烯; D 稀盐酸可以和铁锈中的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铁除掉。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常见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化学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 NH4Cl B Na2S C MnO2 D P2O5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每个铵根离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 Na2S、 MnO2、 P2O5中不含有原子

12、团。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常识的积累和总结,通常直接来自于课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加热就能在表面生成 Al2O3 B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Fe2(SO4)3 C硫粉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 SO3气体 D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 Fe203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铝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加热就能在表面生成 Al2O3,所以铝在空气中较为稳定; B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FeSO4; C硫粉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 SO2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 点评:对于常见化

13、学反应及原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的是 A Fe(OH)2:氢氧化铁 B Hg:氦 C K2CO3:碳酸钾 D BaCl:氯化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应为 Fe(OH)3氢氧化铁; B Hg为汞,氦为 He; D BaCl2氯化钡。 考点:物质化学式和名称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镁条 B铜丝 C BaCl2溶液 D Na2CO3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发生反应 ;

14、 B 和硫酸不发生反应; C 发生反应 ; D 发生反应。 考点:常见的化学反应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 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使用盐酸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发生反应 ,生成可溶物质而除去;B 水壶的水垢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用盐酸可以和其反应生成可溶物质而除掉; C 盐酸接触皮肤会腐蚀皮肤,不可使用; D 金黄不和稀盐酸反应,锌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可以达到目的。 考点:关于盐酸的化学反应 点评:属于

15、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使配制更为准确,在量筒中配制 100毫升 10%的 NaOH溶液 B为了防止滤液溢出,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 C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为使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指示剂越多越好 D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B过滤时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容易造成过滤失败; C用量过多会使终点变色迟钝消耗滴定剂过多; D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

16、考点:实验操作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实验操作,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 (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A NaCl(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B FeCl2(CuCl2) 加入适量铁粉 C CaCl2溶液 (盐酸 ) 加入过量 CaCO3 D CO2(CO) 通人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溶解、过滤、蒸发后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B加入适量铁粉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C 加入过量 CaCO3 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可以过滤除去; D通人澄清石灰水会将二氧化碳除掉。 考点

17、: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填空题 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 1)上述三种金属中,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 _ ( 2)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下: 金属单质 铜 铝 锌 铁 铅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 100作标准) 99 61 27 17 7.9 密度 /(g cm-3) 8.92 2.70 7.14 7.86 11.3 熔点 / 1083 660 419 1535 328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 10作标准) 2.53 22.9 2.5 45 1.5 分析上述数据,碎石用的大锤

18、常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原因是_。 ( 3)金属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 4)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铜 ( 2) 铁的硬度大 ( 3) 2Al + Fe2O3 2Fe + Al2O3 ( 4)黑 3CO + Fe2O3 3CO2 + 2Fe 试题分析:( 1)人类最早大规模冶炼和使用的是铜,因为铜相对不活泼,较容易通过化学反应冶炼出来;( 2)由图可知,铝单质较软,容易变形,铁较硬,不容易变形,适合做锤子;( 3)方程式为 2Al +

19、 Fe2O3 2Fe + Al2O3;( 4)反应时三氧化二铁变为铁单质,由红色变为黑色,反应方程式为 3CO + Fe2O33CO2 + 2Fe。 考点:金属的性质 点评:金属的性质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 C12H22O14Zn。 (1) 葡萄糖酸锌是 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 (2)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55,其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现 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葡萄糖酸锌 45mg,那么这支口

20、服液中锌的质量为 mg。 答案: (1) 4 Zn (2) 14.3% 6.4 mg 试题分析: (1)有题干可知,葡萄糖酸锌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锌属于常量元素; (2) 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为。 考点:溶液的计算 点评:本题属于对溶液的计算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溶液的计算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下图是某工厂生产烧碱的主要流程。 (1)X的化学式为 。 (2)该厂生产过程中煅烧了含碳酸钙 75%的石灰石 12t,理论上可制得氧化钙 t。 (3)足量的 A与纯碱在反应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经测定含有氢氧化

21、钠的质量分数为 99.2%,还含的少量的杂质,杂质是 ,原因是 。 (5)滤液 2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你的建议是 。 答案: (1) H2O (2) 5.04t (3)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Na2CO3 NaOH溶液在过滤、蒸发、结晶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 CO2气体 (5)Ca(OH)2 将滤液 Ca(OH)2重新注入到反应池中循环利用 试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则 X的化学式为 H2O; (2)发生的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100:

22、56=25:14,则有理论上可制得氧化钙; (3)A为氢氧化钙,和纯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方程式为 ; (4)含有的杂质是碳酸钠,因为 NaOH溶液在过滤、蒸发、结晶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 CO2气体; (5)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洗涤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环境,应将氢氧化钙回收循环利用。 考点:生产烧碱的流程 点评:此题考察知识点较为陌生,但仔细审题可知考察的思想和基本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的基本知识,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多读提,多联系题干。 如图是 KNO3和 NaCl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 (1)KNO3和 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

23、同时的温度是 (2)要从 KNO3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3)在 20 时,某实验小组根据下表配制氯化钠溶液,计算并填写表 : 烧杯编号 NaCl/g H2O/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10 90 2 30 70 (4)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20%以上的 KNO3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答案: (1) 22 (2) 加热浓缩后,再降温到室温。 (3) 烧杯编号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10% 2 26.5% (4) 15 试题分析: (1) KNO3和 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说明此时溶解度相等,图中交点处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温度为 22 ; (2)硝酸钾溶液随温度的

24、降低而降低,所以可以加热浓缩后,再降温到室温; (3); (4)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以上的 KNO3饱和溶液对应的溶解度为 25g,此时对应的温度为 15 ,也就是说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20%以上的 KNO3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15 .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用化学方程式描述下列事实: (1)大理石 (主要成分是 CaCO3)制成的工艺品不能用盐酸清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燃煤产生反应 SO2和 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KI

25、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生成了单质碘 (I2)和氢氧化钾,容易使碘损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答案: (1)CaCO3 + 2HCl= 2CaCl2 + CO2 +H2O; (2)2NaOH + CO2= Na2CO3 + H2O; 2NaOH + SO2= Na2SO3 + H2O; (3)4KI + O2 + 2H2O = 2I2 + 4 KOH 试题分析: (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3)由题可知,反应物为碘化钾、氧气和水,生成物为氢氧

26、化钾、碘单质,方程式为 4KI + O2 + 2H2O = 2I2 + 4 KOH。 考点:化学反应与现象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三瓶没有标签的白色粉末是 Ba(NO3)2、 MgCl2和 CaO。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并贴上标签。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供的试剂有:蒸馏水 提供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答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取少量固体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测量温度。 温度升高,说明是氧化钙,温度变化不明显说明不是氧化钙。 2、

27、取剩余的两种白色粉末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震荡。 有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镁,没有明显现象的为硝酸钡。 试题分析: Ba(NO3)2、 MgCl2和 CaO 三种物质中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加入水区分出氧化钙,剩余的 Ba(NO3)2、 MgCl2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来区分,加入氯化镁溶液中可以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为硝酸钡溶液。 考点:物质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探究题 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按下表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

28、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 (净容积为 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 (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 )。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 量筒最终读数 所需时间 mL mL min 1 g铁粉、 0.2 g碳和 10滴水 100 70 约 120 l g铁粉、 0.2 g碳、 10滴水和少量 NaCl 100 70 约 70 (1)实验 和 说明 NaCl可以 (填 “加快 ”或 “减慢 ”)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 “放热 ”或 “吸热 ”)过程。 (3)

29、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4)实验 和 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 的样品组成。 答案:( 1)加快 (2)放热 (3)Fe2O3 (4) l g铁粉、 10滴水 试题分析:( 1)氯化钠使铁的锈蚀速率变快; (2)温度上升说明生锈过程是放热的过程; (3)锈蚀过程中生成的红色物质为三氧化二铁; (4) 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前两个实验均含有碳,从对照角度考虑第三个实验应相对缺少碳,样品组成为 l g铁粉、 10滴水。 考点:探究铁的锈蚀 点评:这类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考察的是常见的知识点,但是反应却比较新颖,其实是换汤不

30、换药,道理一样。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 O2、 CO2、 H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 1)甲同学用 KMnO4固体制取 O2,选用上图中的 _装置(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 B 装置中反应,制取 CO2 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_(填序 号)。 A产生的 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 CO2与水反应生成 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 3)丙同学用 C装置制取了一瓶 H2,写出用 C装置制取 H2的药品_。 答案:

31、( 1) A, 2KMnO4 K2MnO4 + MnO2 +O2 ( 2) B、 C ( 3) 稀硫酸 锌粒 试题分析:( 1)用 KMnO4固体制取 O2,感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应使用A装置,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 MnO2 +O2;( 2)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根据题意可知,可能是产生的 CO2与水反应生成 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也可能是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实验室制取氢气使用的是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