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1.36KB ,
资源ID:31192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1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A H B He C Na D Hg 答案: B 试题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等元素, A H属于非金属元素; B 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 Na属于金属元素; D Hg属于金属元素故选 B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对滴管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B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试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接触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滴管

2、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故使用方法错误; B根据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用后放回原位;故使用方法正确; C根据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药液腐蚀胶头,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故 C使用方法正确; D根据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以免沾上杂质,污染试剂,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 cm处;故 D使用方法正确;故选 考点:胶头滴管的使用 有关碳和氢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 B都具有可燃性 C常温下性质都稳定 D常温下都是气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碳和氢气都具有的性质是:都具有还原性、

3、都具有可燃性、常温下性质都稳定;在通常情况下碳是固体;故选 D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不一定发生变化 B不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不可以构成分子 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故 A错误; B、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如氧分子就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故 B错误; C、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不是由铁

4、分子构成的,故 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 D错误;故选A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如图一氧化碳性质实验中不能说明一氧化碳性质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 D一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具有可燃性,故此说法正确; B.根据图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此说法正确; C.图示中澄清的石灰水是为检验有无二氧化碳生成,不是用来吸收一氧化碳,故此说法

5、正确; D.图示中没有一氧化碳收集方法,不能证明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气,故此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和 “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能用如图所示的是( ) A 2H2+O2=2H2O B 2CO+O2=2CO2 C N2+3H2=2NH3 D H2+Cl2=2HCl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示的微粒反应模拟图表示 2个 “ ”原子和 2个 “ ”原子反应生成2个 “ ”和 “ ”构成的分子, A 2H2+O2=2H2O表示 2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2个水分子原子的个数不符合图示,故 A不适合;B 2CO+O2=2CO2表示

6、 2个一氧化碳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2个二氧化碳分子原子的个数不符合图示,故 B不适合; C N2+3H2=2NH3表示一个氮气分子与 3个氢气分子反应生成 2个氨气分子原子的个数不符合图示,故 C不适合; D H2+Cl2=2HCl表示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氯气分子反应生成 2个氯化氢分子,原子的个数符合图示,故 D适合;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

7、题分析:常见的黑色可燃性固体主要有铁和碳,若黑色固体为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可以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此三种物质与题目中的转化形式相符合;若黑色固体为铁,铁燃烧只能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中三种物质的转化形式;黑色固体若为单质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现有 2mol的甲烷( CH4)在 3.4mol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燃烧后的产物中既有 CO2也有 CO,则 CO2和 CO总的物质的量是(

8、) A 3.2mol B 2mol C 2.5mol D 0到 1.7mol之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的个数保持不变。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应前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2mol,从反应后的产物 CO2和 CO可以看出, CO2的物质的量等于 CO2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 CO的物质的量等于CO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所以反应后的 CO2和 CO的总的物质的量就等于碳原子的物质的量 ,总上分析,反应后的 CO2和 CO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2mol;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H2、 CO、 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

9、应或吸收均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 10.8g 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 NaOH溶液的装置, 装置的质量增加 13.2g A该气体一定含有 H2、 CO、 CH4 B该气体可能只含 H2和 CH4 C该气体可能只含 CO和 CH4 D该气体可能只含 CH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浓硫酸吸收燃烧生成的水,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硫酸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燃烧既生成了水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可燃物完全燃烧的规律,可判断混合气体中含C、 H元素;而利用水、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确定

10、混合气体中 C、 H元素的质量比,对于判断混合气体的组成有决定性作用; 由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装置质量增加 10.8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 10.8g水,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氢元素,且氢元素质量 =10.8g 100%=1.2g; 由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装置 质量增加 13.2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 13.2g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且碳元素质量 =13.2g 100%=3.6g; 甲烷气体中 C、 H元素质量比 =12:( 14) =3: 1,则混合气体中 C、 H元素质量比 =3.6g: 1.2g=3: 1,因此可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只有甲烷;也可能只含有 CO和 H2;也可能是甲烷、氢

11、气、一氧化碳同时存在,不可能含有甲烷和另外任何一种气体; A该气体一定含有 H2、 CO、 CH4,是错误的; B该气体可能只含 H2和 CH4,是错误的; C该气体可能只含 CO和 CH4,是错误的; D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 CH4,是正确的;故选 D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

12、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 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某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X+3O2 2SO2+2H2O,则 X的化学式是( ) A S B H2 C H2S D H2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X+3O2 2SO2+2H2O反应后的生成物中 O、 S、 H各元素的质子个数依次为

13、: 6、 2、 4;而反应前的反应物物中 3O2中含有 6个 O原子;因此反应物 X的分子中应含有 2个 H原子和1个 S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H2S;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CuSO4+2NaOHCu( OH) 2+Na2SO4 B Fe2O3+3CO 3CO2+2Fe C CaCO3 CaO+CO2 D 2Cu+O2 2Cu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是一种,生成 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D反

14、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D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花瓶破碎 C用砂纸将镁带打亮 D铜的表面生锈产生铜锈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酒精挥发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花瓶破碎,只是物体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砂纸将镁带打亮,用物理方法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铜和铜锈的化学成分不同,是不同的物质,铜的表面生锈产生铜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 考点:化

15、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 “水 ”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雨水 D自来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A矿泉水 中含有水和钙镁等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B蒸馏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雨水是天然水,含有水、泥沙、氧气等 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自来水因为在制取过程中要杀菌消毒,所以含有水、漂白粉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 pH范围如表: 食物 橘子汁 泡菜 牛奶 鸡蛋清 近似 pH范围 3.0-4.0 3.2-3.6 6.3-6.6

16、7.6-8.0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D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A鸡蛋清的 pH 范围是 7.6-8.0,大于 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泡菜的 pH小于 7,是酸性物质,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牛奶的 pH范围是

17、6.3-6.6,显酸性;鸡蛋清的 pH范围是 7.6-8.0,大于 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橘子汁的 pH范围是 3.0-4.0,小于 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 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五氧化二碘( I2O5)可用来测定空气中 CO含量,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5 B +3 C +2 D -5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五氧化二碘中氧元素显 -2价, 设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x,可得: 2x+( -2) 5=0,则 x=+5;故选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在水中充

18、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蔗糖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 B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氧元素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 A液氧

19、 B二氧化碳 C水 D空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氧元素只以游离态存在可知,因元素以单质存在时,为游离态,则判断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只以游离态存在,则氧元素不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A液氧为单质,氧元素只以游离态存在,故 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氧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故 B错误; C水为化合物,氧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故 C 错误; D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等,则氧元素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对有关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H2O含有 lmol氧原子 B 1molN2约含 6.021023个氮原子 C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20、12g D CO2的摩尔质量是 44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18gH2O含有 lmol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18gH2O含有 lmol氧原子,说法正确,故 A正确; B一个氮气分子含有 2个氮原子, 1molN2含有 2molN原子,约含 26.021023个氮原子,故 B错误; C碳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 D摩尔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g/mol,应为 CO2的摩尔质量是 44g/mol,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反应 C+2CuO CO2+2Cu中的还原剂是( ) A C B CuO C CO2 D Cu

21、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分析即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在 C+2CuO CO2+2Cu反应中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此反应的还原剂;故选 A 考点:还原反应 填空题 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小明同学用排水法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 (填序号); A没有塞紧橡皮塞 B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C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22、;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 D的优点是 ,实验室常选择 B装置而不必选择 C装置的原因是 ,装置 E和装置 的原理是一样的 答案: 试管; 长颈漏斗; A; 氧气难溶于水; AB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 能够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反应速率适中; C 试题分析: a是试管,常用作反应的容器; b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试管;长颈漏斗;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装置;因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没有塞紧橡皮塞、没有

23、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可能会导致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故填: A;氧气难溶于水; A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 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 D的优点是: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适中,因此实验室常选择 B装置而不必选择 C装置;装置 E和装置 C的原理是一样的,注

24、射器和分液漏斗都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能够随开随用随 关随停;反应速率适中; C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小红用实验研究 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 1)如图甲所示,向一个收集满 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 A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为 ( 2)取 3mL瓶 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 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 色,说明 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 2)中试管 B继续做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

25、的实 验现象为 ;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瓶子变瘪;( 2)红; H2O+CO2H2CO3; ( 3)试管 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 OH) 2+CO2CaCO3+H2O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降低,瓶子变瘪,故答案:为:瓶子变瘪; ( 2)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方程式为 H2O+CO2H2CO3,碳酸电离出氢离子,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故答案:为:红;H2O+CO2H2CO3; ( 3)加热试管 B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逸出,有气泡冒出,溶液酸性减弱,溶液又变为紫色,二氧化

26、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现象为:试管 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Ca( OH) 2+CO2CaCO3+H2O;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A、 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如图所示 t1 时, A和 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 B(填 “ ”、 “=”或 “ ”) t1 时,将 4.2g A物质溶于 2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t1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A的饱和溶液转化处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条) t2 时, B物

27、质的溶解度为 25g/100g水,在 t2 时,向 50g水中加入 15g的 B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如 A和 B中有一种物质是氯化钠,你认为是 A还是 B (填 A或 B),一般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原因是 答案:( 1) ( 2) 21 升高温度 ( 3) 20% ( 4) B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试题分析:( 1) t1 时, A的溶解度小于 B的溶解度; t2 时 A的溶解度为 25g,所以 50g水中加人 20g的 A物质最多溶解 12.5g,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 4.2g A物质溶于 2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说明

28、100g水中最多溶解21g,故 t1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21g;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还可以采取增加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 ( 3) t2 时 A的溶解度为 25g,所以 50g水中加人 20g的 A物质最多溶解 12.5g,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 4)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图中 B的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不大,故为 B;可通过蒸发水分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自然界大部分水

29、不能直接使用,洪涝地区的灾民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的步骤有: a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 b用漂白粉消毒杀菌; c过滤; d加热煮沸 上述处理过程中有关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用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 A、 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 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A、 B管内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若检验 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 ; C管中的现象是 ,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 答案: acbd 1: 2 带火星的木条 液面下降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试题分析: 净化水时按照净水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故其合理的顺序为acbd; 由电

30、解水的装置可知, A试管收集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 B试管收集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 2;由于 A试管产生的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若检验 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随着电解的进行,水逐渐减少, C管中的现象是液面下降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考点:水的净化;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空气质量日报指标一般包括 SO2、 NO2、 CO、可吸入颗粒、臭氧( O3)等,现新增粒径小于等于 2.5m颗粒物,即通常所称的 PM2.5这一指标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

31、气中的氧气能 ; 除可吸入颗粒外,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臭氧和氧气互称氧元素的 ,二氧化硫形成的环境问题是 ; PM2.5第一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第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 PM2.5的是 A使用煤炭发电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 供给呼吸; SO2、 NO2、 CO; CO; 同素异形体; 酸雨; A 试题分析: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 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判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臭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燃烧煤炭的过

32、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导致 PM2.5升高。 考点: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一氧化碳的毒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计算题 进行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通过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称量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 D,质量为 a g,装有碱石灰的 C装置质量为 b g,连接 A、 B、 D装置; 从长颈漏斗中加入 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 C装置,点燃酒精灯; 待 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称量试管 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 cg,装置 C的质量为 dg; 已知:碱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33、 B、 C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装置 B的作用是 ,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减少误差,步骤 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除 中注意的问题外,该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 误差,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这个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16克,则需要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催化 吸水干燥 CaO+H2O=Ca( OH) 2; 要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全部排出;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进入 C装置 (或反应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 1mol 试题分析: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装置 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水干燥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 OH) 2; 为减少误差,步骤 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全部排出; 除 中注意的问题外,该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进入 C装置;使实验结果偏大;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x, 2H2O2 2H2O+O2 2mol 32g x 16g = x=1mol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