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27.36KB ,
资源ID:31216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21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 B煤气燃烧 C粉笔写字 D湿衣晾干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必须产生新物质,而物理变化只没有新物质产生。 A、只是物质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物理变化。 A错误。 B、煤气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正确。 C、粉笔由块状变成粉末状,物质状态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错误。 D、湿衣晾干只是水分子从衣服转移到空气中,没产生新物质,错误。答案:选 B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在 铜 水 空气 液态氮 二氧化硫 锰酸钾等

2、六种物质中,是混合物的有 _(填序号,下同 ),是氧化物的有 _,是化合物的有_,是金属单质的有 _,是非金属单质的有 _。 答案: 、 、 、 、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指含有多种物质的物质。本题中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成分。其余都为纯净物,其化学式分 别为 铜 Cu 水H2O 液态氮 N2 二氧化硫 SO2 锰酸钾 K2MnO4。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根据定义,结合上述化学式,氧化物为 。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定义,结合上述化学式,化合物为 。单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定义,结合上述化学式,单质为 ,其中铜是金属单质,液态氮是

3、非金属单质。 考点:物质分类 三毛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通过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对该物质作了以下推断,你帮他选择一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该物质可能是单质 B该 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 AC 试题分析: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一定义要求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同种元素,二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元素这一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氧气,也可组成纯净物臭氧,也可既组成氧气,又组成臭气,即组成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本题只知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没说一定是纯净物(所以 D错误),所以不一定是单质, A正确。当然也不一定就是混合物,

4、B错误。由于只含一种元素,可以断定,它一定不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必须含有至少两种元素, C正确。 考点:单质、化合物判别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和癌症。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 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 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核外电子数为 34 B核电荷数为 79 C质子数为 34 D中子数为 34 答案: BD 试题分析:原子序数 =质子数 =电子数 =核电荷数,故 A、 C正确, B不正确。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 79,则中子数 =79-质子数 =79-34=45, 故 D也错误。所以答案:选 BD。 考点:原子序数、质子数、电

5、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几者的数量关系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注意两点: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 A正确。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正确。 C、检查气密性时,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C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过多喷出伤人。 D错误。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日常生活用水需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下列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从水库中取水 B将

6、含有泥沙的水静置分层 C过滤水 D将氯气通入水中杀菌消毒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指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A、从水库中取水,一般是用水泵将河水输送至水厂,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将含有泥沙的水静置,使不溶于水的泥沙沉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将水进行过滤,能将难溶的固体物质除去,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故 C错; D、用氯气对水进行消毒,是利用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在该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 D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别 在前年 “甲流防控 ”期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随身带着温度计,可以随时测量体温,温度升

7、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汞原子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体积不会变大, A错误。 温度计内的水银保存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管内,原子数目也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B错误。 C正确,因为温度升高时,原子与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致使宏观上水银体积变大,引起汞柱上升。 不管温度高低,任何原子都处于运动之中, D错误。 考点: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图中 “ ”和 “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

8、有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的,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ABD中都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其中 AB两种纯净物各只含一种元素,属 于单质, D这种纯净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C中出现了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答案:选 C 考点:混合物、纯净物的微观识别 元素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图是周期表中有关氟元素的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 9 B元素名称是 F C氟单质常温下为气态 D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 答案: B 试题分析:氟元素信息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同时也是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所以 A正确。右上角的

9、符号是元素符号,中间的是元素名称。所以 B错误。元素名称应为氟。该种元素是气字头,说明它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态。如果为石字旁,则常温下为固态,如果是三点水,则常下为液态(汞除外,它在常温下也是液态)。 C正确。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故 D正确。 考点:元素信息的识别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是由二氧 化碳分子构成的。 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0、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B错误。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说: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C错误。 考点: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四者关系 下列图标中,表示节水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腐蚀品标志。 B、是节水标志。外形像一只手在接掉下来的水,利用 “接水 ”的谐音 “节水 ”。 C、是交通标志,意思是禁止停车。 D、是爆炸品标志。 考点:各类标志识别 下列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A二氧 化硫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及可吸入颗粒物,现在将臭氧也作为大

11、气污染物而列入空气质量预报范围。对照上述可知,本题选 A。 考点:大气污染物 下列有关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原子核中只含有质子与中子,对于氢原子来说,原子核内中子都没有,只有一个质子。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A 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等量关系。 B错误 ;C、正确,如蜡烛燃烧时,蜡先由固态液化,再气化,然后再燃烧 ;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可能是气体,

12、可能为液体,不一定都是固体。 D错误。 考点:原子的构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N B 2H C Fe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 “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满足这一要求的符号应该是元素符号,还能表示一种单质,这种符号应该是化学式。只有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符号既能看成是元素符号,又能看成化学式。故应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符号中进行选择。本题只有 C。 考点:化学式、元素符号的含义 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用嘴吹灭 B用水冲灭 C用湿抹布盖灭

13、 D用灭火器扑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与空气隔离,燃烧停止。同时湿抹布中的水也能降低温度,更有利于灭火。其余选项,相对于 C都不是最简单、最好的方法。 考点:实验事故处理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镁条燃烧 B铁质菜刀生锈 C人的呼吸过程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缓慢氧化是指进行的很缓慢的氧化反应。镁条燃烧,反应很剧烈,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所以 A不属于缓慢氧化。 考点: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判别 填空题 小明和小芳在讨论 “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这一问题时,小 芳认为:通过图 1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会 (填 “偏高 ”、 “偏低 ”或 “不变 ”)。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并用图 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 2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贴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

15、含有 ,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是 。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 。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的观点是 (填 “能 ”或 “否 ”),理由是 。 答案:偏低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O2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得出结论】蜡烛没有将氧气全部消耗 【交 流与反思】否 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试题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将氧气体积除以空气体积所得的百分数。但实验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到底有多少我们无法直观看到,只能是根据进入容器的水的体积来测定的。如果用蜡烛燃烧法来测定氧气的含量,由于蜡烛燃烧会产生

16、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大部分不溶于水,仍以气体形式存在于容器中,这就导致进入容器的水体积比正常情况下要少,即我们认为容器中的氧气比正常情况下少,测定出的氧气含量当然也就偏低了。 【实验探究】由于题中告诉我们白磷还能燃烧,所以容器中一定还存在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事实上,任何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有一个最低耗氧量的问题,当氧气含量低于该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的时候,该物质的燃烧就会停止。每种物质燃烧的最低耗氧量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物质不能燃烧了,如本题中的蜡烛,但另一些物质却可继续燃烧,如本题中的磷。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本题答案:蜡烛没有将氧气全部

17、消耗。 【交流与反思】题问:能否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事实上铁丝在空气中根本无法燃烧,怎么能谈得上燃烧法测定氧气含量呢!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分析及实验改进。 根据 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 1)写出装置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_ _。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填 “字母 ”)。收集完气体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色,原因是_。 ( 3)实验室制取 O2,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填“字母 ”) ( 4)如图所示,检验 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方法是_。 答案: (1) 铁架台 集气瓶

18、 ( 2) A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进入水槽中,溶于水而出现紫红色。 ( 3) E (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已满,反之没有收集满。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 试题分析:( 2)气体发生装置分两种:固固加热型( A)和固液不加热型( B)。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管口放棉花主是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如果大量进入导管,要么把导管堵塞引起装置爆炸,要么高锰酸钾粉末再随气流进入水中(如果用排水法收集),使水槽中的水变红色。 ( 3)气体收集装置选择要依据气体的密度及水溶性。如果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19、E),如果密度比空气小,选择向下排空气法( G),如果不溶于水,选择排水法( C)。另外,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优点还有:收集到的气体干燥;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收集到的 气体较纯净。本题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选 E。需注意的是 D、 F是两个错误装置,没有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这两个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选择。 ( 4)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 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已满,反之没有收集满。需注意的是,带火星木条应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中。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方法是观察到集气瓶

20、口有气泡逸出。 考点:常见化学仪器识别,氧气的收集和制取装置的选择、检验、是否收集满的判断。 氢能是 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但制氢还没有想出真正合适的方法,右图是电解水制氢的简易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电解水实验所用到的电源是 (填 “直流电 ”或 “交流电 ”)。 ( 2)甲管生成 _气体, b应接电源 _极。 ( 3)检验乙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 4)理论上甲、乙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 _。 ( 5)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 答案:( 1)直流电 ( 2)氢气 正 (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看是否复燃 ( 4) 2: 1 ( 5)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试题分

21、析:( 1)电解水只能使用直流电,交流电的正负极在不断变化,不能用于电解水。 ( 2)由图知,甲管内气体体积大,应为氢气,与之相连的 a为电源的负极,与b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 ( 3)乙管中产生的是氧气,用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看是否复燃来检验。 ( 4)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 2: 1,但事实上氧气总是略偏少些,这与氧气比氢气更易溶解于水有关。 ( 5)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元素,电解水实验最终目的是为了揭示水的组成,通过该实验人们知道,水 不是一种单一的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现象、结论、气体的检验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名称下方

22、写好相应的化学式,如下例:(文字表达式 1分,化学式 1分 )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硫在氧气中燃烧 ;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 答案: 硫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氢气 +氧气 水 H2 O2 H2O 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KClO3 KCl O2 试题分析: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必须依靠记忆。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简单记忆为 “由一变多 ”。满足条件的是

23、 。其余两个为化合反应。 考点:化学表达式的记忆、书写,化学反应类型判断。 质量比为 1 1的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 答案: % 试题分析: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必须要求出铁元素的质量,还要知道混合物的质量,然后将这两个量相除所得的百分数即为结果。为此,我们设铁与氧化铁的质量都为 X,则 Xg氧化铁(化学式为 Fe2O3)中铁元素质量为 112X/160。铁元素的总质量为 X+112X/160。混合物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X+112X/160) /2X,化简后得结果 85%。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24、(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 x=_。 ( 2)表中具有相 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_。 ( 3)钠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_。 (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 (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_(填序号,下同),与 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 答案:( 1) 15 ( 2)氩( Ar) ( 3) NaCl ( 4)电子层数相同 ( 5) C 、 E 试题分析:(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 核的核电荷数是依次增加的,由此知P的核电荷数为 15。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 ( 2

25、)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为 8个电子的结构。满足这一要求的只有氩( Ar)。 ( 3)由于钠化合价为 +1价,氯化合价为 -1价,书写时将正价放在前面,负价放后面,标上化合价后约分,并将约分后的数值交换,故钠与氯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 4)同一周期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相同的,故答案:为电子层数相同。如果是同一族的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5)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为 8个电子的结构。满足这一要求 的只有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B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5-2-8-18=7,所以答案:选 E。 考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式书写 做铁丝在氧

26、气里燃烧实验时,铁丝常绕成螺旋状,螺旋形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实验时要点燃 _(填 “铁丝 ”或 “火柴 ”) 一端; 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_;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生成了一种 _,并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火柴 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黑色固 体 试题分析:铁的着火点高,不易点着,我们通常先点燃下端的火柴,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引燃铁丝。因为铁丝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当多,使得生成的黑色固体呈现熔化状态,为防止这样的高温生成物掉下来把瓶底炸裂,所以才放少量水或细沙,将热量吸收或隔离,保护集气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27、了一种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考点:铁丝燃烧实验的操作、现象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相信你已经使用过多次。请用字母填空。 A B C D E F G ( 1)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时 所需容器 ; ( 2)过滤时需要用 ; ( 3)量度液体的体积时需要用 。 ( 4)收集多量气体要用 : 答案:( 1) B ( 2) D (3) A或 A F ( 4) G 试题分析:( 1)试管一般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选 B。如果是大量试剂的反应,我们一般要选择烧杯。 ( 2)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比较多,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等。本题中只出现了烧杯,故选 D。 ( 3)量液体体积用量筒,选 A,

28、在量筒使用过程中,先将液体倒入量筒,直到接近所需的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相平。所以本题也可选 AF。 ( 4)收集多量气体用集气瓶,选 G。如果是少量气体,我们也可用试管。 考点:化学仪器的用途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 2个氮原子 _; (2) 红磷 _; (3) 5个钠离子 _; (4)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 。 答案:( 1) 2N ( 2) P ( 3) 5Na+ ( 4) CO2 试题分析: (1)氮原子用氮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所以 2个氮原子表示成 2N。 (2) 红磷是固态非金属,其化学式与元素符号

29、相同, 用 P来表示。类似的除固态非金属外,还有金属、稀有气体。 (3)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又因每个钠离子带 1个单位负电荷,所以5个钠离子用 5Na+表示。 (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故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用符号 CO2表示。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 1)在做体育训练拉单杠时,体育老师给小明使用了 “镁粉 ”(主要成分是碳酸镁),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MgCO3,求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碳酸镁中镁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 碳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保留小 数点后一位) ( 2) 8.8 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和多少克碳酸镁中氧元

30、素相等?(列式求解) 答案:( 1) 84、 2:1:4、 28.6% (2) 11.2g 试题分析: ( 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4+12+163=84。碳酸镁中镁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24:12:48=2:1:4。碳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28.6% 首先求出 8.8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假设碳酸镁的质量为 X,再求出 X克碳酸镁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把这两个算式用等于号连接,并通过解方程的方式求出 X。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解 :设碳酸镁的质量为 X 8.8g 100%=X 100% X=11.2g 答 :碳酸镁的

31、质量为 11.2 g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推断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已知甲是常见的气体单质,乙、丙都只含两种元素,且组成元素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 1)甲的名称是 _ _,丙的化学式 ,甲的一种用途是 。 ( 2)写出 “丙 甲 ”反应文字表达式 _,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中没有改变的微粒是 _ _ (填符号)。 答案: 氧气, H2O ,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水 氢气 +氧气 H 、 O 试题分析:此为推断题,解此类题,需先找到 “突破口 ”。反谓 “突破口 ”是指根据题目条件最容易推导出结果的地方。本题中 “甲是常见的气体单质 ”即是突破口。根据初中化学所教内容,常见的气体单质就是氧气。即甲是氧气。再根据“乙、丙都只含两种元素,且组成元素相同 ”,结合乙可以转化成丙,且乙、丙都能转化成氧气,不难得出乙为过氧化氢,而丙为水。氧气的用途比较多,概括地说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分细了说有炼钢、宇宙航行、潜水、医疗急救等。化学反应中没有改变的微粒是原子,电解水中涉及的原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用符号 H 、 O表示。 考点: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原子的定义,氧气的用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